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4-05-13 浏览次数:14 类型:中考模拟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 1.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地上,一层落花如雪( )枝上,千树万树,仍旧如雪,不过有些稀疏。地上的白与树上的白____,梨花如海,俨然一片____的冰雪世界,让人整个身心都变得纯洁而安静。扒开横陈的枝桠,迎着甜丝的小雨,我____地走进树林。枝头上,或一丛丛一簇簇,或星星点点,或密或疏,或浓或淡,一色的浅素嫩白,有着一种令人心颤的圣洁的美。越往深处,枝与花越浓蜜 , 时时拂面擦身,留下一片水痕,一抹幽香。那些可爱的梨花在雨中浸润着,花托、花瓣、花蕊、花蕾上,都挂满了晶莹的雨滴,颗颗粒粒如散珠碎玉,悬坠欲滴。丛丛梨花,在风雨中互相依偎,绽放着少女般清纯的笑靥 , 深情地贪看着这雨中的春色,让人不忍去触摸他们,惟恐惊动了一个个漂亮的梦。

    1. (1) 语段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然(yǎn) B . 莹(jìng) C . 放(zhàn) D . (yè)
    2. (2) 语段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稀疏 B . 浓蜜 C . 花瓣 D . 触摸
    3. (3) 语段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浑然一体 银装素裹 小心翼翼 B . 浑然天成 色彩缤纷 如履薄冰 C . 浑然一体 色彩缤纷 如履薄冰 D . 浑然天成 银装素裹 小心翼翼
    4. (4) 下面关于语段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多处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描写梨花美景。 B . “梨花”“一片”“触摸”“美丽”等词语的词性都不相同。 C . “拂面擦身”“散珠碎玉”“颗颗粒粒”“悬坠欲滴”等短语都是并列短语。 D . 语段中第①句括号处应该用分号。
  • 2. 古诗文默写
    1. (1) 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2. (2)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3. (3)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一诗中借落花表明心志,即使辞官也关心国事的句子是:
    4. (4) 民生乃国之本,家安而民乐。这种思想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句诗所表达济世情怀一脉相承。
二、阅读(45分)
  • 3.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 (1) 下面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环而攻之:环,围。 B . 兵革非不坚利:兵,兵器。 C . 委而去之:去,离开。 D . 池非不深:池,池塘。
    2. (2)  孟子明确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3. (3) 阅读链接材料,分析文中的“得道者多助”与材料中“得天下有道”的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

      链接材料:

      孟子曰:“桀、纣之失下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注释】①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②与:同“为”,替的意思。③尔也:而已。④圹(kuàng):原野。

  • 4.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常羊学射

    常羊尝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注释】①田:同“畋”,打猎。②虞(yú)人:古代掌管山泽的官吏。③旃(zhān):赤鱼的曲柄的红旗。④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大夫善射。

    1. (1) 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射于家圃 B . , 鹿出于王左/见其矢十中八九 C . 十发十中/学不思则罔 D . 欲闻射道乎/卿言多务,孰
    2. (2) 翻译文中划线句,并根据上下文理解这个句子。

      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翻译:

      理解:( )

      A.屠龙子朱借楚国射箭能手养由基之口说出射箭之道

      B.楚国射箭能手向楚王传授射箭之道,以获得更多猎物。

    3. (3) 结合链接材料,思考:两个文段都写到了“善射”,但作者目的不同。读了这两个语段后,对你做事方面分别有什么启示?

      链接材料: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卖油翁》

  • 5. 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明的大自然

    江北雪

    ①大自然创造的每一个奇迹,提供的每一个榜样,都让人感到神奇高明。

    ②在众多海洋微生物中,单细胞的原绿球藻显得很普通,但是,它们却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光合作用有机体。不要小看这些浮游生物的能量,海洋中如果缺少了它们,整个地球生命就无法繁衍。因为它们为海洋动物提供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基础。原绿球藻类浮游生物拥有高效的光能作用机制,它们就像漂浮在大海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轻而易举地将收集到的阳光转化为养分。

    ③别以为这没有了不起。由于原绿球藻数量众多,1升海水中的原绿球藻多达1亿个。当这些浮游生物在阳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用其中的碳构造自身细胞并放出氧气时,差不多吸收了海洋中三分之二的碳。这意味着它们在抑制全球变暖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④目前我们还不知道这些浮游生物是如何利用太阳能的。一旦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就可以把这些小生命作为榜样。找到更简单更有效利用太阳能的良策,甚至还能找抑制全球变暖的锦囊妙计。

    ⑤提起海藻、鲍鱼、蚌等软体动物的外壳时,人们总是赞叹有加。因为软体动物都是就地取材,利用最常见的碳酸钙原料,遵循高效无污染原则,营造了各种坚固耐用、千姿百态的贝壳式建筑。在高倍显微镜透视下,鲍鱼的外壳有一层一层的层状组织黏合而成,层状组织由厚约0.005mm的“碳酸钙砖块”堆砌起来,使用的“水泥浆”则是软体动物自身分泌出的有机糖蛋白胶。在有机糖蛋白胶黏合下,软体动物的自身外壳不仅坚如磐石,而且还具有自我修复功能。在昆虫世界里,蝴蝶显得分外妖娆。它们翩翩起舞,能够飞越万水千山。科学家研究发现,蝴蝶翅膀上下扇动时,形成了一个斗形状的喷气通道。喷气通道的长度、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大小形状都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蝴蝶飞行时,空气会沿着喷气通道从前向后喷出。原来,娇小可人的蝴蝶竟是利用喷气原理来飞行的。

    ⑥由此可见,大自然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是值得人类敬畏的。

    1. (1)  科技说明文的语言表达讲究科学性、准确性,本文第③自然段中加点的“差不多”能否删去?为什么?
    2. (2)  软体动物的外壳和蝴蝶的翅膀有什么神奇高明之处?
    3. (3) 本文在说明过程中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和哪些说明方法?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惟有少年心

    ①整理书柜时,在角落里发现一旧课本,我有点好奇地想看看。伸手一拿竟感觉有点阻力,于是稍微用力把它从书柜壁上揭了下来,只听“刺啦”一阵响。

    ②捧在手中,我慢慢地抚摸着它的苍老,几道灰白的折痕上,模糊的“昝圣骞”三个字告诉我,这是我十岁读初中二年级时用过的语文课本。

    ③我一直认为,自己比同龄的孩子少了许多童年的乐趣。因为父母急盼着我成材,五岁就进了小学。但妈妈还是嫌慢,于是又跳过了四年级,最后以小学的年龄上了初中。正常学龄孩子的童年是随着小学毕业而毕业的,而我的童年却一直延伸到初中。

    ④看着十岁时读过的课本。翻开它吧,我对自己说,去找一找童年的踪迹。

    ⑤长期被挤压在柜壁上,书页间已没了空气,很实在,也变得难以翻动。我尽量温柔的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全然没有翻动新书时哗哗的响。这一连串的动作在我看来是如此慎重与长久,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不敢用力,只想轻轻唤醒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醒熟睡已久的九年前的心。一页页翻下去,仿佛是走进一片宁静的大海,波澜不惊,九年,竟让一本书也厚重了、成熟了。

    ⑥穿过了《白杨礼赞》,望见了《背影》,看到了《杨修之死》……他们都被我打上了儿时的烙印——空白处密密麻麻都是字。小小的年纪学那样的经典,只知道把老师讲的内容赶紧写下来。我那时大概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那类学生吧,对课文大多是囫囵吞枣。只是在用一片片、一行行稚嫩而工整的文字,向老师,向父母,也向自己证明:我看过了,我学过了。这种少年苦事、少年心思,今天想来多么可爱。

    ⑦当众朗读,是那时语文课上的一大快事,务求读得抑扬顿挫,神采飞扬,不破句不倒句,以博得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赞许。童年就是这样一个痛快的年纪。展示自己不会被说成“出风头”,投入感情也没人认为是“做作”。我的朗读一向很好,又少年不知“羞”滋味,所以在一群很“老成”的同学中,我很容易争取到读书的机会。但有多少次,“眉色飞舞”的朗读,我已经不记得了。

    ⑧手里这册旧课本与案头的书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写在书中的字迹的颜色了。小时候对红颜色的字十分敬畏,全然不似现在,随手“朱批”。那个时候总认为红笔代表了正确,代表了辈分,代表了学问,是老师、父母才能用的。敬畏之余,更多是羡慕。期盼自己快点长大,这样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用红笔了。现在大了,这个愿望彻底实现了。所看之书,随手的圈画批注都是红笔,内容也都是自家之言了。自由是自由了,但反而觉得少了些什么。

    ⑨忽然想在这语文书里找找自己年少顽劣的痕迹,果然找到了。一看忍不住笑出声来。那是上课无聊时,画在页脚的一幅简笔画,简单到画中仅有的两个小人全由不规矩的圆和歪歪扭扭的线组成。我会心地向后翻去,果然连续十几页都有。一页页单独看,是看不出个所以然的;连续翻过去,人物都活了。内容是两个武林高手过招,有持流星锤的,有舞狼牙棒的,还有在远处发气功的。翻着,看着,耳边犹闻打斗声。

    ⑩在课本的方寸之地,在四十分钟里,忙里偷闲,上演一场场孩童心中最简陋的功夫戏,也算是老师眼皮底下最快活的童年了。

    ⑪想起宋人章良能的《小重山》:“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却无从寻觅了。

    1. (1) 根据提示,了解“我”年少的生活和心思。

      年少时的生活

      “我”的心思

      小学跳级到初中

      我遗憾少了童年乐趣

      儿时勤快作笔记

      当众抑扬顿挫朗读

      小时候看红颜色的字

      我感到了童年的快活和乐趣

    2. (2) 阅读第⑤段,用原文句子回答画线句中“我”一连串的翻书动作为什么如此细腻与温柔。
    3. (3) 结合语境品析第⑦段中“眉色飞舞”一词的妙处。

      但有多少次,“眉色飞舞”的朗读,我已经不记得了。

    4. (4) 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语句。

      我尽量温柔的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全然没有翻动新书时“哗哗”的响。这一连串的动作在我看来是如此慎重与长久,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不敢用力,只想轻轻唤醒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醒熟睡已久的九年前的心。

    5. (5) 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为什么“我”却无从寻觅了?结合全文内容回答。
  • 7.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是四大文学体裁之一,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宋江是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人称“及时雨”。 B . 《朝花夕拾》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写的一部小说集。我们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是其中的两篇。 C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D .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法国作家凡尔纳,他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其小说构思巧妙,情节惊险,富有想象力。
  • 8.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突然,他们在南岸的同志们开始兴高采烈地高呼:“红军万岁!革命万岁!大渡河三十英雄万岁!”原来白军已经仓皇后撤!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纵身跳进敌人碉堡,把敌人丢弃的机枪掉过头来对准岸上。

    1. (1)  这一语段出自,作者是(人名)
    2. (2)  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表现出怎样的精神?
    3. (3) 文中写四川军队的矛盾挣扎和仓惶后撤,有什么作用?
三、综合实践(10分)
  • 9. 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班级开展“流金岁月感恩在怀”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 (1) 【少年宣言】

      三月清风细雨,六月似锦繁华。未来已来,笃行不殆,让我们一起为梦想而战!

      请用楷体把“为梦想而战”五个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在方格里。

    2. (2) 【感念母校】

      同学们准备了几组对联式赠言送给学校,你认为应该选择( )

      A . 凭窗共读三载,今朝抒别离;把酒对饮千杯,明日话辉煌。 B . 秦文汉赋唐诗宋词,字句心惊魄动;尺规三角直线函数,图数意切情深 C . 回首过去三载辛勤,情系校园;展望未来一帆远挂,胸怀天下。
    3. (3) 【祝福满满】

      路虽远,行之将至;事虽难,作则必成。眼前面对中考,你们将用一份理想的成绩,惊艳2024年的夏天。

      请写出你心中的祝福。(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可以写给老师、同学,也可以写给自己,不少于30字。)

四、写作(50分)
  • 10. 作文:以下文题,任选其一。

    1)文题:

    命题作文:你的样子真美(可填“奋斗”“努力”等)

    要求:

    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不少于6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传说企鹅以前是会飞的,有只母企鹅因为翅膀短飞不起来。大批企鹅飞走了,一只公企鹅决定留下来陪她。为了找吃的,它们努力学会了游泳。多年后,它们坐在海边,她说:“对不起,为了我,让你放弃了天空。”他说:“没关系,有了你,我才收获了海洋。”

    ——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上天一定另有安排;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外一种方式给你!

    要求:

    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