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岳阳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4-05-13 浏览次数:7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运用(35分)
  •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红(yān) 对(jiào) 咳(sou) 气冲牛(dǒu) B . 问(jié) 粗(zhuō) 水(xián) 哀(dào) C . (zuò) 恶(zèng) 午(shǎng) 蹿上(cuān) D . (pú) 辱(wǔ)   呜(yè) 碌(gū)
  • 2.  下列选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烦琐 惧惮 取谛 深恶痛绝 B . 篱芭 狂澜 斑斓 迥乎不同 C . 揩油 深宵 狼籍 鞠躬尽瘁 D . 烦躁 屏障 高粱 妇孺皆知
  • 3.  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于孩子的坏习惯,他总是不以为然 , 觉得这些都无关紧要。 B .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的是相互尊重,所以,学会低眉顺眼 , 就能够获得别人的好感。 C . 网络诈骗的手段层出不穷,为了取得用户的信任真可谓沥尽心血 D . 许多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着,兀兀穷年 , 看见学生有出息,便认为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 4.  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等双减政策,旨在以有效增加学生的休息时间为目的。 B . 栖息地的缩减以及遍布亚洲的偷猎行为,使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为。 C . 中国自古有崇尚自然的理念,“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正是这一理念的发展和继承。 D .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后,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 5.  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中空缺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俗话说:“万物皆有理。”____ 。 ____。____  。      。____ 。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

    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②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有希望的艰难。③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种自然哲理。④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⑤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

    A . ④⑤①③② B . ④①③②⑤ C . ④①⑤③② D . ⑤①②③④
  • 6.  下列各个选项中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孙权劝学》节选自北宋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以编年体记录历史的方式起源于中国,代表作品有《左传》、《史记》等。 B . 《木兰诗》选自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首长篇叙事诗是一首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歌,叙述的是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的高贵品质。 C .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李杜”。其诗构思奇特、情感强烈、想象丰富,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风格飘逸豪放。 D .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代表作有《醉翁亭记》《戏答元珍》等。
  • 7.  学校准备举办以“天下家国”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 (1) “经典诗词”朗诵会

      为《木兰诗》的朗诵选配一支背景曲,根据下列名曲的曲风、旋律或节奏介绍,选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将军令》,曲风宏伟激昂,铿锵有力。 B . 《十里埋伏》,曲风凄冷悲壮,激昂慷慨。 C . 《春江花月夜》,曲风委婉质朴,旋律流畅 D . 《阳春白雪》,旋律清新明快,节奏活泼 E . 《渔樵互答》,旋律悠然恬静,节奏轻快。
    2. (2) 请你从下面给出的三个爱国人物中任选一个,按照例句仿写一句话。

      杜甫 闻一多 钟南山

      例句:“土地的歌者”艾青,在他深爱着的土地上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仿句:

    3. (3) 学校宣传走廊要展出爱国诗句,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爱国诗词。

      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 (4)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概括出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材料一:

      有些人曲解了爱国,现实生活中,不乏所谓的“爱国主义”情绪宣泄。比如,不久前一批中国游客因航班延误滞留泰国机场,而大闹机场,并集体高唱国歌发泄不满;再比如,阅兵日当天,明星范玮琪仅仅因为在微博晒出孩子照片,大批网民就群起攻击,怒骂其“不爱国”。此时,所谓的“爱国主义”已越过理性的边界,蜕变成对于个人自由和权利的网络暴力威胁。

      (《民主与法制》,有删节)

      材料二:

      近年来,“国学热”不断升温,“中华好诗词”节目上一个生在美国、长在美国,不满16岁的小姑娘名言佳句信手拈来,古典诗词功底非常扎实。从她说话的字里行间,我们能够听出她对自己祖国深深的认同和骄傲。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每天享受着祖国快速发展带来的种种便利,却觉得祖国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天天想着移居国外,如此大的反差,不得不让人深思。

      (求是网,有删节)

  • 8.  古诗文默写。
    1. (1) 《木兰诗》中采用互文修辞,表现战争旷日持久、伤亡惨烈的句子是: ,
    2. (2) 《木兰诗》中描写战地寒冷,战斗生活艰苦的句子是: , 
    3. (3) 杨花榆荚无才思,
    4. (4) ,何人不起故园情。
    5. (5) 马上相逢无纸笔,
    6. (6) 独坐幽篁里,
  • 9.  名著阅读
    1. (1) 《骆驼祥子》中除主人公祥子外,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关心并同情底层劳动人民的,等等。
    2. (2) 阅读下面《骆驼祥子》的相关片段,回答问题。

      只要见了她,以前的一切可以一笔勾销,从此另辟一个天地……她不仅是朋友,她将她的一生交给他,两个地狱中的人将要抹去泪珠而含着笑携手前进。曹先生的话能感动他,A 不用说话就能感动他。他对曹先生说了真实的话,他将要对她说些更知心的话,跟谁也不能说的话都可以对她说。

      该情节中人物A的名字是 ,在祥子心中,她是一个(性格品质)的姑娘。在她死后,祥子所有的希望破灭了,他从一个诚实可爱的青年变成了一个 、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3. (3) 法国作家大仲马说:“人生的意义就蕴含在这两个词里——希望和等待。”请结合结合与祥子有关的作品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阅读与理解(35分)
  • 10. 诗歌鉴赏

    金陵怀古

    【唐】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①冶城:江苏南京一带,这里是春秋时代冶铸刀枪剑戟的中心。②征虏亭:刘孝标注引《丹阳记》:“太安中,征虏将军谢安立此亭,因以为名。”③蔡洲:江中洲名。蔡:一作“芳”。④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所作歌曲名。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写晨景,诗人寻访治城的遗迹来到江边,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满川风涛。 B . 第二句写晚景,傍晚时分,征虏亭矗立在斜晖之中,伴随着它的不过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 C . 颔联两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此处写的景,不仅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而且以雄伟美丽的山川为见证以抒怀。 D . 颈联承上两联转入抒情,作者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
    2. (2)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 11. 文言文阅读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卖油翁》)

    [乙]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②严:敬重。③具待:具,备办;待,接待。④《霍光传》:载《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我酌油知之:(       )

      康肃笑而之:(       )

      准送郊:(       )

      自成都罢还:(       )

    2.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

    3. (3) 请说说陈康肃公“笑而遣之”的“笑”与寇准“笑曰”中的“笑”的含义有什么相同之处?
    4. (4)  结合选文乙,谈谈寇准和张咏分别是个怎样的人。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的老师齐白石

    ①白石老师平时作画,既不看真实的对象,也不看草稿,就是那样“凭空”自由自在地在纸上涂写,但笔墨过处,花鸟鱼虫、山水树木尽在手底成长,而且层出不穷,真是到了“胸罗万象”“造化在手”的地步。

    ②有次我在江南写生,一天午后躺在一棵大松树下休息,仰观天际伸出的松枝,忽然感到似在哪里见过。想想才恍然明白,那分枝布叶及松塔的形态,原来就像一幅白石老师的画。这使我感佩老师作画不仅是从造化入手,而且观察得是那样细致,认识得是那样深刻。过去有人批评国画家的“凭空”作画就是不重视生活,殊不知优秀的传统画家都是把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作为艺术修养极其重要的部分,当他正式进行创作时,认识生活的阶段已经成为过去。我们不能设想白石老师一边执笔一边观看,能画出今天这样生动的小鱼小虾。

    ③白石老师晚年作画,喜欢题“一挥”两个字,不了解的人就会联想到,大画家作画,信笔草草,一挥而就。实际上,老师在任何时候作画都很认真,很慎重,并且是很慢的,从来就没有如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信手一挥过。他写字也是一样,有人请他随便写几个字,他总是把纸叠了又叠,前后打量斟酌。有时字写了一半,还要抽出笔筒里的竹尺在纸上横量竖量,使我这在旁边帮忙按纸的人都有点着急,甚至感到老师做事有点笨拙。可是等悬挂起来,这些字画马上又会使你惊叹,你会在那厚实拙重之中,感到最大的智慧和神奇。

    老师有句诗道采花蜂苦蜜方甜 , 好心的艺术家往往只愿把有丰富滋养的甜美成果分享给人,却不愿人知道自己所受的辛苦。假若有人问白石老师在他的艺术修养上下过多大的苦功,我想以“铁杵磨成针”来作比也并不怎么过分。就以老师画案上那块砚台来说,那是一块又粗又厚的石砚,但以老师作画之勤,经过千万次的研磨,砚底有的地方已经很薄。近年别人给他磨墨时,他总是嘱咐往厚处磨,不要把砚底磨穿了。勤学苦练,功夫不可间断,是历代艺术大师的名言,白石老师就是身体力行的典范。

    ⑤老舍先生收藏了一幅白石老师的钓丝小鱼图。图中很大的篇幅只有一根被微风吹动的钓丝,下边是几条被钓饵所吸引的小鱼,墨色淡淡的。画面似乎没有什么东西,但是,我们眼前却似乎浮现出这样的场景——晚风习习,天边一抹晚霞,人在清澈的池塘边观看游鱼,闲适惬意。画面上那一根钓丝给人无限的想象和美妙的感觉。这张画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白石老师感觉的敏锐和感情的真挚。更可贵的是这些作品的思想感情与我们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不感觉有什么疏远和隔膜。

    ⑥一次,我陪一位著名的印度诗人去访问老师,老师画了一幅牵牛花送他。画面中的牵牛花迎风向露,欣欣向荣。诗人站在画前激动地说:“这花的艳丽生动使我感到在枝叶间就要穿出一只蝴蝶。”停了一下,他又说:“这不仅是一棵花,这是东方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歌颂。”在国际和平奖授奖仪式上,艺术家郁风代白石老师致答词:“正因为爱我的家乡,爱我的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的毕生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直到近几年,我才体会到,原来我追求的就是和平。”

    ⑦我很喜欢白石老师九十多岁时画的一棵棕树。棕干笔直冲天,棕叶下垂,笔力之雄健真可说是“如能扛鼎”。我不想说画里的棕皮、棕叶的质感如何的神似,只想说我感到的那种震撼人心的气魄,正如画上题字“直上青霄无曲处”传达出的中华民族雄迈、昂扬、不屈的精神。我想不管是谁,站在白石老师的作品之前,都会感到清新蓬勃的气息、雄强健壮的力量扑面而来 , 心胸为之一快,精神为之振奋。

    ⑧白石老师逝世前,还是经常不断地创作,这些作品精神饱满,一点未见衰颓之气。他九十六岁画的一幅秋海棠,红光满纸,神采焕发,浓艳至极。另外一幅万年青,真有一种永不衰竭的生命力。赏画思人,对白石老师“一挥”的题字,我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1. (1)  文章先回忆了白石老师(1)“凭空”作画、三个细节,然后谈到钓丝小鱼图、牵牛花图、棕树图等画作体现的艺术追求,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佩和怀念。
    2. (2) 作者认为白石老师的“一挥”并不是有些人理解的“大画家作画,信笔草草,一挥而就”。结合全文,说说你对白石老师的“一挥”有哪些理解。
    3. (3)  第④段的划线句能否删去,为什么?
    4. (4)  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⑦段中“扑面而来”一词的表达效果。
    5. (5) 作者笔下的齐白石老师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精神品质?依据文章内容列举三点。
三、写作。(50分)
  • 13.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韵”本义是和谐悦耳的声音,后来也指意味、情趣、风度等等。秋之韵是成熟的味道,舞之韵是律动的风姿,师长之韵是人格的魅力,襄阳之韵是历史的厚重……景、物、人、事,各有其韵,用心感悟始得其意味,深入其中方得其神韵。请以“    ▲    之韵”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

    题目二:每个人都会有烦恼,比如妈妈总是拿你和别人比,说你这不行那不行;你很喜欢跳舞,家人却不支持;唱歌总是跑调,每次上音乐课都很尴尬……想一想,你觉得怎样才能告别这些烦恼呢?

    请你以“再见,烦恼”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选择的题目,写在答题卡上。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