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4-05-16 浏览次数:5 类型:中考模拟
一、(15分,每小题3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立(chù)   宽(yòu)    扣人心(xuán)   不人事(xǐng) B . (yè)    镜(léng)   若寒蝉(jìn)   抽丝茧(bō) C . (hài)   见(piě)    相形见(chù)   成吉思(hán) D . (rèn)   悍(biāo)   冕堂皇(guàn)   词夺理(qiǎng)
  • 2.  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呃运  端祥  矫揉造作  三顾茅庐 B . 濡养  堕落  根深蒂固  自爆自弃 C . 诓骗  陪偿  阳奉阴违  拈轻怕重 D . 猥琐  挚爱  歇斯底里  前仆后继
  •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在沉重的心理压力和威严的法律之下,李某走投无路 , 只得向警方自首。 B . 面临困境时选择逃避,只是一味地自欺欺人 , 是不能最终解决掉问题的。 C . 奶奶已是苍颜鹤发,一场大病后,更是形销骨立 , 但她为了我们仍然不停地劳作。 D . 夏日午后,天边乌云滚滚,随后狂风大作,不到晚上八点便大发雷霆 , 风雨交加。
  • 4. (2023九上·船山期末)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广州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拯救》一书,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 B . 全校师生没有一个人不否认,“快乐微行动,传递正能量”的活动很有意义。 C .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D . 假如你是一粒种子,尽管是生在千里沃野,还是长在茫茫戈壁,都要坚强地把根须伸进大地。
  •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B .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C . 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埋下了隐患? D . “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二、(9分,每小题3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江

    乡民于江,父宿田间,为狼所食。江时年十六,得父遗履,悲恨欲死。夜母寝,潜持铁槌去,眠父所,报父仇。少间,狼来,逡巡唤之,江不动。无何,摇尾扫其额,又渐俯首舐其股,江迄不动既而欢跃直前将其领江急以锤击狼脑立毙起置草少间,又一狼来,如前状,又毙之。以至中夜杳无至者。忽小睡,梦父曰:“杀二物,足泄我恨,然首杀我者,其鼻白,此都非是。”江醒,坚卧以伺之。明,无所复得。欲曳狼归,恐惊母,遂投诸智井而归。至夜复往,亦无至者。如此三四夜。忽一狼来,啮其足,曳之以行。行数步,棘刺肉,石伤肤。江若死者,狼乃置之地上,将龄腹。江骤起锤之,仆,又连锤之。细视之,真白鼻也。大喜,负之以归,始告母。从去,探智井 , 得二狼焉

    异史氏曰:“农家者流,乃有此英物耶?义烈发于血诚,非直勇也,智亦异焉。”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1. (1) 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母寝                 俟:等待 B . 报父仇                冀:希望 C . 明                     既:已经 D . 将龄腹               意:神情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江迄/不动既而欢跃/直前将其领/江急以锤击狼脑/立毙/起置草中/ B . 江迄不动/既而欢跃直前/将其领/江急以锤击狼脑/立毙/起置草中/ C . 江迄/不动既而欢跃/直前将其领/江急以锤/击狼脑/立毙起置草中/ D . 江不动/既而欢跃直前/将其领/江急以锤/击狼脑/立毙起置草中/
    3. (3)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于江的乡民,为报父仇,与狼搏斗并杀狼的故事。 B . 于江本想把那两只死狼拖回家,因为害怕吓着母亲,就把狼扔到了枯井里。 C . 于江共杀死了二只狼,但只有那只鼻子是白色的狼才是领头杀他父亲的狼。 D . 作者称赞于江为杰出的人物,认为他不是有勇气,只是有与众不同的智谋。
    4. (4)  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间,一狼来,逡巡嗅之,江不动。

      ②母泣从去,探眢井,得二狼焉。

三、(17分)
  • 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四时读书乐·春

    翁森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零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注释】①翁森:宋末元初人,宋亡,他拒绝出仕,隐居乡野,以教书为业,从学者先后达八百余 四人。无废科举,学风日下,他以儒学教化乡里,历经多年,耕读之风又“彬彬称盛”。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诗人笔下的人物浴着春风,嗅着花香,时走时吟,兴致盎然,这情景与“风乎舞雩,咏而归”有异曲同工之妙。 B . 鸟儿是伴诗人读书的好朋友,但面对落花,诗人联想自己身世,仿佛有许多“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感伤。 C . “绿满窗前草不除”生动形象地把读书的乐趣具体化,诗人放眼望去,看到长满窗前的绿草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D . 本诗为一首劝学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景情并茂,全诗意境明丽清新、语言质朴无华,蕴含着无限书香。
    2. (2) 诗人认为春天读书到底乐在何处?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 8.  名篇名句默写。
    1. (1) 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2. (2)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3. (3) ,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4. (4) 凄神寒骨,(柳宗元《小石潭记》)
    5. (5) 《与朱元思书》中概括赞叹富春江美景,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6. (6) 水与月这两个意象的组合营造了古诗文优美的意境。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用“  ”描绘了月下水波和水中月影,澄澈幽静。
四、(9分)
  • 9.  某中学开展以“体验城市文化,开启阅读智慧”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小越和小超来到街角的城市书房里做志愿者,请你帮他们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

    一座城市书房,一座精神粮仓。当你闲暇时,不妨走进街角的城市书房。书架上,儿童读物、国学经典、外国文学等各种类型的书籍--应俱全。阅读区,几方书桌分布各处,你可以从容坐下,沉浸在图书的世界里,随着指尖翻过页码,享受难得的静时光。

    【材料二】

    绵阳城市书房邀请张老师参加好书推荐活动,下面是小超代为拟写的邀请函。

    邀请函

    尊敬的张老师:

    您好!我们很荣幸邀请您参加绵阳城市书房的好书推荐活动。活动时间是1月28日下午两点,活动地点为绵阳城市书房的多功能汇报厅。届时大家将向您垂问有关《西游记》和名著阅读方面的问题,聆听您的高见。期待您的光临!

    绵阳城市书房

    2024年1月18日

    【材料三】

    小越要参加书房下周的好书推荐会活动,想以“《西游记》中的人生智慧”为主题做交流发言,下面是他列的提纲。

    情节

    人物

    困境

    突围

    智慧

    三打白骨精

    唐僧

     

    唐僧受八戒挑拨,误会悟空滥杀无辜,逐走悟空,后被黄袍怪抓住,陷入围境

    猪八戒用激将法请回悟空,悟空救出唐僧

    ① 

    真假美猴王

    孙悟空

    悟空因打死草寇被唐僧赶走,六耳猕猴冒充悟空打晕唐僧,占据水帘洞,真假猴王陷入打斗,众人难以分辨。

    当蒙受冤屈或遭遇误解时,要敢于主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1. (1) 材料一是关于城市书房的一段介绍词。某城市书房精心设计了一方名言墙,请你帮助小超判别,下面不适合作为营造读书氛围的一项是(    )
      A .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B .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 .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D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 (2) 材料二中的邀请函有一处格式错误且画线句子有一处表达不得体,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3. (3) 材料三中的提纲有两处空白部分,请你帮小越将材料三中的提纲补充完整。
五、(3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风拂面

    孙春平

    ①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理发棚,简易得没法再简易。四根竹竿做桩,四片灰白布充墙。

    ②小棚里有四个人,理发员是个高高瘦瘦的中年汉子,罩着白褂。他很健谈,手忙嘴不停,此时正跟理发的那位老者聊得欢。坐在靠边的凳上排队的便是我和另一位小伙子。棚子虽简陋,可理发员却想得周到,竹竿上挂了几本新杂志。我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本《婚姻与家庭》。我旁边那位是个音乐爱好者,他东张张,西望望,嘴里却一刻不停地吹着口哨。

    ③突然,口哨独奏戛然而止。我奇怪地从杂志上抬起眼睛,只见独奏者陡地站起身,竟在这比床铺大不了多少的棚子里踱起步来,踱到理发员身后,又蹲下身去扣鞋上的卡子。可那鞋卡并没有松,只见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票,然后站起身,把手插进裤袋……

    ④那是一张五十元的票子。棚子里好一阵没进别人,而我自己坐在这里没见地上有票子,况且站在棚子里不断活动的只有那理发员,显然,钱一定是他刚才掏东西时带出来的,而现在却进了别人的裤袋。

    ⑤小伙子坐回座位,理发员回过头,淡淡地笑了笑,说:“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行啊,也不是在这里长住过日子。”小伙子胡乱应了一句,口哨又响起来。我该怎么办?要不要马上把他“揪”出来,还是躲得远一点?

    ⑥“喂,你们二位,谁先来呀?”老者已在对着挂在简易“墙”上的镜子“相面”了。理发员抖着围巾,转身问我们。小伙子慌忙站起身,拔步却往外走:“哎,你理吧,我有点急事,得走。”他对我说。

    ⑦走?便宜你!我一把拉住他:“喂,你有事就先理嘛,我不忙。”先稳住他,至于下一步,我还得好好想一想。

    ⑧理发师傅笑着向我点点头,那有节奏的“嚓嚓”声很快伴着两个人的读话又响起来:“要个啥发型啊?”“你看着来吧”理发师傅转身抓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小伙子,工作啦,还是念书呢?”“俺是临时工,正给热电厂撅屁股挖地沟呢。”“甭愁,临时工也照样出息人。有句老话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当年诸葛亮未出隆中时,其实也是个待业青年,一直待到二十七岁,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汉朝还有个韩信,当待业青年时,受辱胯下都不在乎,后来为汉高祖打天下立下了大功。人生就怕没个志气,对不?”

    ⑨我惊羡理发师傅的博识和引经据典的能力,我无心再看书,便也加入了谈话:“师傅,您没少读书呢。”“倒是爱翻翻,下乡那几年,几本闲书都让我翻零碎了。唉,没赶上好时候,等熬回了城,都快三十了。”“回城没分配工作呀?”“分了,在纺织厂,干保全。在厂里的时候,一车间男工女工的头发,差不多都归我‘保全’。这几年,厂里放长假,咱总得找个挣饭吃的营生吧,就把业余变成专业啦。可厂里那些工友们还常大老远地跑来找我,剪完头十元二十元的一扔就走人。我知道工友们的心意,可那钱咱能接吗?凡是到这儿来剪头的,不是跑三轮就是守摊儿的。大家还想着我,还记得我的这点手艺,咱就知足啦。”

    ⑩说话间,棚门口跑进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怀里抱着饭盒,进门就喊:“爸,快吃饭吧。我妈说,面条一放就打团了。”

    ⑪我翻腕看表,哟,快两点了,忙说:“师傅,您还是先吃饭吧。”“不忙,不忙,这小伙子有急事呢。”“我等等,中。”小伙子“表态”了。“你们年轻人的时间金贵。”师傅手中的剪刀仍在“嚓嚓”地响,又对站在旁边的姑娘吩咐:“把饭盒先放凳子上,拿着扇子给这位大哥扇扇,你看他出了多少汗。”真的,小伙子怎么出了那么多的汗,顺着脸颊和脖颈儿往下流。天是热,可也没热到这个程度啊。

    ⑫姑娘噘噘嘴,执拗地端着饭盒:“我妈今天腿又痛得厉害,强撑着做了饭就又躺回床上去了。她说今儿午后要下雨,叫你早点收摊儿呢。”“等给这位大哥剪完我就回去。”师傅又自言自语地说,“她妈在冷冻厂,那个厂也是活不起的样子了。本来开工资都难,偏又得了个风湿性关节炎,刮风下雨的,比天气预报都灵。”

    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姑娘站在身旁,不情愿地正对着那位小伙子一下一下地扇。此时,再看那小伙子,端坐椅上,双目紧闭,是在安然领受父女二人对他尽心尽意的服务,还是在内心对自己做着谴责?

    ⑭小伙子理完发,站起身,红头涨脸地摸出两元钱,往师傅手里一塞,连声“谢谢”都没说,便匆匆跑出去了。我急了,跳起来要追出去,可胳膊却被师傅紧紧地拖住了。

    ⑮“师傅,不能让他跑了!”“他忙哩。”“您不知道……”“我知道,知道。”师傅笑呵呵地拍拍我肩头,硬拉我坐下。“他——”我要喊出来了。师傅对我笑着摇摇手,然后抬起一只脚,指给我看。原来在他脚下,正踩着小伙子刚才捡去的那张五十元的票子。

           ⑯“唉,人哪,谁没从年轻时过过,知道错了,就中啦!”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文章开头描写小理发棚简易得不能再简易,但理发师傅却在竹竿上挂了新杂志让顾客打发时间,可见他是个周到细致、为顾客着想的人。 B . 文章运用了第一人称,以一个当事人的身份讲述了这件事,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 C . 小伙子的心理变化经过了捡钱前的悠闲无聊,捡钱时的兴奋紧张,捡钱后的惊喜不已,了解理发师傅家境后的悔悟。 D . 文章围绕“捡钱”事件,以小理发棚为场景,通过对理发师傅、小伙子人物形象的塑造,含蓄地表现了理发师傅的善意和小伙子的转变
    2. (2)  结合文段,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 (3)  理发师傅女儿的出现,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
    4. (4)  文章的题目富有诗意,意蕴丰富。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中小学“课间圈养”亟须精准治理老鹰

    ①近日,“中小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快没了”话题引发网友热议。此前,山西一位老师在社交平台上吐槽“课间圈养”现象愈发严重:七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即使是20分钟的大课间,校园里也空空荡荡。也有学生表示很无奈,“课间时间10分钟,拖堂2分钟,提前上课2分钟,上厕所不跑都来不及”。

    ②造成“课间圈养”有多种原因。首先,是学校基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安全考虑,不愿“放养”,改为“圈养”。其次,部分老师上课“不守时”,不是拖堂就是提前上课,留给学生时间很少导致学生无法自由活动。另外,如今大多数学校都是多层教学楼,三四层楼及以上楼层的学生下楼活动极不方便,老师又不允许学生在楼道追逐奔跑。

    ③对此,有关法律政策已着力消除不利因素。《民法典》已将学校尽到教育、管理责任作为一种免责情形予以明确,应该说能够打消学校的顾虑。教育部《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④然而,现实中仍有部分学校规定学生课间不准出教学楼,不准在教室走廊嬉戏打闹。这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现有法律并没有完全打消学校顾虑,一些学校仍在担心“凡是学生受点伤,有的家长就会找学校或者老师麻烦”。另一个问题是,一些学校只执行自己的“土政策”,对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规定不以为意。

    ⑤有鉴于此,亟待根据具体原因,进一步采取精准措施。针对学生安全因素导致的“课间圈养”,应该进一步明晰学校的安全责任和免责界线。也就是说,学校必须履行的安全责任要坚决履行,具体到课间,老师既要教育学生哪些危险行为不能有,也要亲自督导或委托班干部监督学生不安全行为。同时,学生课间受伤后,学校在哪些情形下可以免责,要进行详细规定,以切实打消学校的安全顾虑。

    ⑥对于《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第八条没有真落地,教育部门应当督导学校不打折扣地落实。同时,不妨考虑对课间10分钟进行适当延长(如延长到15分钟),并明确禁止老师拖堂或者提前上课挤占学生自由活动时间,对此项内容的督导应纳入绩效考核。鉴于高层教学楼上的学生课间无法到楼下活动,应允许学生在楼道适当活动。

    ⑦总之,中小学“课间圈养”现象亟待纠正,应依法依规维护学生的课间权利和自由,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孩子们。

    (《北京青年报》,2023年10月29日)

    1. (1)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课间圈养”指挤占学生课间活动时间,限制学生自由活动的行为。 B . 有老师在社交平台反映,课间大部分学生不出教室现象日趋严重。 C . 法律政策已着力消除不利因素,但实际上并未完全打消学校的顾虑。 D . 学生课间受伤后学校均可免责,这样规定方能打消学校的安全顾虑。
    2. (2)  文章如何针对“课间圈养”现象展开论述?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思路。
    3. (3) 班主任老师说:“如果造成伤害,家长会来找我麻烦,课间十分钟,同学们都在座位上安静自习。”读完这篇文章,你可以从哪些方面向班主任老师提意见和建议?
六、(60分)
  • 12.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美好的生活需要我们用心去体悟,更需要我们努力去创造。将快乐写进生活,便添了一米阳光;将关爱写进生活,便多了一份温情;将奋斗写进生活,便拥有一股力量;将诗意写进生活,便添了一份浪漫……

    请以“将    ▲    写进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②不少于500字;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凡涉及真实地名、校名、人名,请用XX代替;④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