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城区八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4-05-14 浏览次数: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知识综合
  • 1. 语段阅读

    捧读第一单元文本,就如同打开一轴民俗风情画卷,多彩的民俗文化迎面而来。赵庄的社戏在月夜中上演,戏台yì立在临河的空地上,朦胧在水汽和夜色中;踏上陕北黄土地,听一曲信天游,听老一辈唱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热爱与思mù;观一场安塞腰鼓,看后生们挣脱了绊,冲破了闭塞,舞出让人叹为观止的光影变幻;那点缀节日、代表喜庆的灯笼,曾在暗夜里指引人们返回温暖的家园,慰了游子孤寂落寞的心灵。

    1. (1) 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思mù

    2. (2) 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jī  B.jí)

      ②慰(A.jiè  B.jí)

  • 2. 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谷雨的雨,是最懂人性的。____。____。____。____。大江南北,渐渐呈现出一片清新而美妙的世界。

    ①落在河中,那雨就滴成一圈圈涟漪,搅动了一池春水。

    ②在雨中,杏花、桃花次第凋谢,碧绿的叶子罩满树身,还有黄豆大的、毛茸茸的果子爬满了枝头。

    ③你瞧那雨,软软的,密密的,如丝线,如针尖,如茸毛,偷偷地落下来。

    ④落在泥土里,那雨便润酥了一垄垄的麦苗、一棵棵的果树,还有那一圃圃的种子和幼苗。

    A . ①③②④ B . ③①④② C . ②④①③ D . ④②③①
  • 3. 四时美景,古来共赏。请你帮助判断以下诗句分别在描写什么花。(   )

    ①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②朵朵精神叶叶柔,雨晴香拂醉人头。

    ③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④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A . 杏花;桃花;梅花;樱桃花 B . 菊花;梅花;樱桃花;桃花 C . 杏花;蔷薇花;桃花;梅花 D . 菊花;蔷薇花;桃花;梅花
  • 4. 情景默写;优美的古诗文最能体现景之美,请你结合图片和积累,帮助小杭完成“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版块。

    湘湖                       樱花谷

    动物园                      九龙潭

    古诗文填空

    湘湖

    ,②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樱花谷

    芳草鲜美,③ 。(陶渊明《桃花源记》)

    动物园

    ,⑤ 。(《诗经·关雎》)

    九龙潭

    潭西南而望,⑥ ,⑦ 。(柳宗元《小石潭记》)

    感想:春意盎然之时,水木草花、鱼虫鸟兽无不发散着独属于他们的春日魅力。携同一两好友出去走走吧,“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填诗人),你也必定能感受到诗人与知己相处时的舒适与惬意。

  • 5. 小肖同学作为班级班刊的推荐官上台展示本班的刊物。到他上场时,同学们掌声不断,可他刚走上舞台,就被脚下的道具绊倒了,以下应对最为巧妙的是(   )
    A . 小肖立刻站起来对大家说道:“真是不好意思,我太紧张了,请大家见谅。” B . 小肖立刻站起来对大家说道:“我为大家热情的掌声所倾倒了,相信大家热烈的掌声会让我的分享更精彩!” C . 主持人赶紧上场,报下一个节目,说:“节目顺序有所调整,请大家欣赏下一个节目”。 D . 主持人赶紧上场说:“小小的失误,没有关系,请大家给小肖热烈的掌声。”
  • 6. 下列关于《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经典常谈》介绍了众多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展示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基本风貌。 B . 阅读《经典常谈》,要提倡古人“尊古”“崇古”的旧习,精读整本书,从而达到学术的高度和深度。 C . 小西对历史比较感兴趣,可以推荐他先阅读《经典常谈》中的《史记》《汉书》第九。 D . 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成为“六书”,分别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二、名著阅读
  • 7.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画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翻覆,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什么的。本来呢,当时七雄分立,没有共主,没有盟主,各干各的,谁胜谁得势。国际间没有是非,爱帮谁就帮谁,反正都一样。苏秦说连横不成,就改说合纵,在策士看来,这正是当然。张仪说舌头在就行,说是说非,只要会说,这也正是职业的态度。他们自己没有理想,没有主张,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弯儿抹角投其所好。

    (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战国策〉第八》)

    1. (1) 以上语段中的“他们”指的是什么人?
    2. (2) 《经典常谈》是一本给中学生看的书,朱自清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不蔓不枝。请以选段为例简单分析。
三、阅读理解
  • 8. 现代文阅读

    傅菲

    ①我自小爱喝粥,尤其爱喝红薯粥、黄果米粥。冬天,从地窖里拎出来的红薯,淀粉基本转化成了糖分,甜甜的、黏黏的,一碗红薯粥端在手上,馨香四溢。我三姑丈老说我:“你好养,一餐一个大红薯就解决问题,还吃得特别有味道。”20世纪90年代初,我去了广东,才知道还有比红薯粥黄粟米粥更好喝的粥。广东喝一碗海鲜粥,和喝一碗靓汤一样,都是日常中费尽心思的饮食大事。内地人,大多不爱喝海鲜粥,嫌海鲜的腥味。我第一次喝,便喜欢上了,那种鲜美和畅快,没办法不喜欢。

    ②粥也称糜,是一种用稻米、小米或玉米等粮食煮成的稠糊的食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粥字像米在釜中相属之形。《释名》云:煮米为糜,使糜烂也。粥浊于糜,育,育然也。浓曰粥,薄曰弛。粥有止烦消热的功效。所以,常见医生叮嘱患者:其他不要吃了,喝几天粥,把身体养好。粥养生。我有一个表哥,患结肠炎,肠道功能非常差,吃了两年多的药物,都改善不了,一个老中医建议他喝粥。表哥喝三年多的粥,病就根治了。这是表哥自己都没想到的。

    ③不同的季节喝不同的粥品,不同的地域喝不同的粥品。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粥国,有菜粥,有海鲜粥,有白粥,有小米粥,有玉米粥,有肉粥,有八宝粥……不一而足。节令里,有寒食粥和腊八粥。饶北河流域,这两个节令粥都没有,但有年粥。除夕夜,年夜饭过后,守岁。母亲便开始熬粥,熬满满一锅。到了子时,一家人便喝粥,喝了粥才上床睡觉。

    ④今年五月中旬,纪录片编导刘海燕来横峰。海燕对我说,她已经三年没有吃米饭了。我说,那吃什么。她说吃杂粮粥。我知道吃杂粮对身体的好处。回到家,我买来黑豆、红豆、豇豆、花生、粟米、葡萄干、红枣、桂圆、银耳、绿豆,存放在一个大瓷缸里。我爱人说,你买这些东西干什么。我说以后不吃饭了,吃杂粮。我爱人取笑我说,是不是发疯了。我常买来一些食材,自己琢磨半天,“发明研制”菜品或酱菜,却没有一次是成功的,最后都成为垃圾。我爱人也会这样想,这些杂粮也会不例外地进垃圾桶。

    ⑤第一天吃杂粮粥很难受,口感和味道都不是我喜欢的,糙糙的,清汤寡水。连续喝了三天,慢慢适应了。上次回老家,我母亲说,你怎么瘦这么多了,是不是身体有毛病了。我说,没有呀,我没觉得瘦了。母亲说,还说没瘦,肚腩没了。我摸摸,真没肚腩了。前个星期去贵州,我到朋友医院做了有关血液的所有检查,所有指标正常,体重减了八斤。五月中旬至今,我只吃了三碗米饭。吃杂粮粥这些时间,我明显感觉新陈代谢顺畅,精力充沛,对米饭没有想法。

    ⑥每年,老家出晚梗米,我父亲会托人捎一袋给我煮粥。端着一碗热粥,我似乎闻到了饶北河沿着灵山带来的植物气息,午后阵雨一阵一阵飘过山梁的清凉味道,疏朗田畴翻滚的稻香;似乎看到晨烟在村舍萦绕,白鹭在秧田里纷飞,阡陌上温暖地开着野花,乡邻在田垄里劳作——这是一碗粥的精魄。

    ⑦我们喝的每一碗粥,都有它来自母体的灵魂。周书云:黄帝始烹谷为粥。是一种与汉人相濡以沫的食物。它是我们食物中的配偶。也是食药合一的食物。

    ⑧事实上,我们所需的生活十分简单,无须过于繁复冗杂,可以把生活的本源降低到一碗粥里,人间有味是清欢,而不是羊头狗肉。铅山县永平镇北彭溪桥边,有“算公祠”,祠内置石碑一座,名“白菜碑”,以奉祀事,以纪念万历年间江苏句容人笪继良任职铅山县令时,造福百姓。碑铭“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假如,需我为这个时代立一个碑,我会在青石上,雕刻一碗粥,碑铭:“身在浮世,常尝粥味;人为赤子,当有粥品。”

    (节选自《故物永生》,有删改)

    1. (1) 文章中写了粥与我、我身边的人的一些故事。请你快速阅读文章,将思维导图的空缺处填写完整。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富有诗意美,请你参考小贴士,任选一个维度进行赏析。

      小贴士诗意美的维度:1.诗歌的句式之美;2.诗歌的意境之美;3.诗歌的情思之美。

    3. (3) 文中多处引用了经典古籍中关于粥的句子,请分析作者这样创作的理由。
    4. (4) 本文作者傅菲在《故物永生》一书中写道:“城市鼎沸,却没有温度。乡村寂寂,却浑身柔软。”请你联系文章内容,结合这句话与你的思考,谈一谈你如何理解作者所写的“身在浮世,常尝粥味;人为赤子,当有粥品”一句。
  • 9. 阅读理解

    【材料一】

    大部分中学生对“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首诗耳熟能详,但是在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拖延现象却屡见不鲜,拖延是个人在明知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人们对拖延行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拖延是“时间杀手”,是一种恶习,是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在考场上,面对题目繁杂的试卷,如果拖延,考试成绩就会很难看;在战场上,两军对垒,几秒钟的拖延就可能会让人付出生命的代价。哈佛大学著名学者哈里克说:“世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的陋习而一事无成,这是因为拖延能杀伤人的积极性。”也有人认为,拖延一下并不要紧。人们一般只对不喜欢做的和觉得拖一拖也没问题的事拖延。从某种角度上说,拖延其实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当你面对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时,拖一拖,能缓解你的不良情绪,让你能平静地面对要做的事情。把很多事情拖到最后一刻再做,往往能激发自身更大的潜能,完成任务的效率会更高。当然,这样的拖延考验着你对自我的清醒认识,对时间节点的准确把握,对做事节奏的控制。

    【材料二】

    ①心理学家认为,“拖延”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和行为现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拖延行为。当拖延行为成为一种牢固的行为习惯时,那就是患上了拖延症。拖延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会给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患有拖延症的人往往会产生自责情绪和负罪感,不断地否定自我,严重的还会伴有焦虑症、抑郁症。调查表明,现实生活中认为自己患拖延症的人不少:50%的中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8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86%的职场人认为自己有拖延症,其中50%的职场人不拖到最后一刻不开始工作,13%的职场人不拖到领导再次催促,绝不去完成工作。拖延症常见的类型如下图:

    ②造成拖延症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主观因素:有的人因害怕失败,不想承担失败的后果而拖延;有的人因过于追求完美,害怕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拖延;有的人本身就懒惰,不愿做事情;还有的人是受负面情绪影响,行动受阻。其次,也有外界因素,如任务过多或者难度过大,超出了个人的能力,会让人拖延或逃避任务;外界的诱惑尤其是娱乐方面的诱惑,也往往会导致拖延行为。

    【材料三】

    大多数拖延症患者对自己的拖延症焦虑不已,也想改掉,但依然一边焦虑,一边拖延。就连吃晚饭这样的事,有人都能拖到晚上9点,再饿也唤不起习惯性“床上瘫”的自己。中国青年报的社会调查中心曾对2004名拖延症患者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8.7%的受访者只顾着焦虑却迟迟行动不起来。拖延症患者很难直接做困难的、需要意志力维持的事情,因此容易耽误学业和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一项新的职业——自律监督师应运而生。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制定相应的对策,帮助患者打败拖延症。他们帮助患者学会规划时间、制定分步目标,因为小目标能消除拖延症患者的畏难情绪;同时训练患者的自控力,因为自律才是拖延症最有效的克星;还采取多种方法帮助患者学会如何抵制不良欲望,消除外界干扰,排除不良情绪,减少患者完成任务的障碍。另外,他们还会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促使患者逐渐消除拖延症。

    1. (1)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患有拖延症的人会产生自责情绪和负罪感,并会患上严重的焦虑症、抑郁症。 B . 调查发现,中学生、大学生、职场人三类人中,中学生的拖延症最为严重。 C . 造成拖延症的主观因素主要有害怕失败、追求完美,任务过多过难等。 D . 大多数拖延症患者对自己的拖延症感到焦虑,也想改掉,却迟迟不采取行动。
    2. (2) 小延和小拖两位同学对拖延的认识产生了分歧,如果你在场,你的看法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一”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小延:拖延的危害很大,咱们应该远离它!

      小拖:我觉得拖延也有好处,拖一下也没什么。

      你的看法:

    3. (3) 下面是一位学生(拖延症患者)某个周日的观察记录。假如你是一位自律监督师,请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他拖延症的类型并给出对策。

      观察记录8点:起床,吃早餐。

      9点:家长叫他做作业,他说时间还早,要休息一下。

      11点:家长再催,他依然说时间还早,作业肯定能做完。

      12点:吃午饭,午休。

      15点:开始做作业。

      15点20分:跑去吃水果、听音乐。

      17点:还在听音乐,家长问他作业是否完成,他说离明天上学还早呢,不着急

      第二天上学,老师给家长发来短信:您的孩子又没交作业!

      自律监督师的分析和对策

      拖延症的类型

      对策

  • 10. 对比阅读

    小王通过阅读了解到柳宗元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写了很多诗文,于是选了两则和《小石潭记》放在一起,和同学们开展以“柳宗元与永州”为主题的古诗文联读活动,请你完成下面小题。

    【甲】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②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云无心而出岫”句,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

    【乙】

    石渠之事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

    (节选自《石涧记》)

    【注】①亘:横贯。②阃(kǔn)奥:也写作“壶奥”,指内室深处。阃,内室,闺门。③胡床:也称“交床”“交椅”,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④践履:踪迹,行迹。

    【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1. (1) 【甲】诗第四句中“绿”字极妙,请赏析。
    2. (2) 【任务二:疏通文言大意】阅读【乙】文,根据方法提示或文言现象,解释加点字。

      方法提示或文言现象

      解释文言加点字

      课内迁移法: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①石渠之事穷:

      词类活用:处处之。

      ②民又焉:

      成语解词法:天海角

      ③达于两

      联系语境法

      ④可胡床十八九居之:

    3. (3)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其 水 之 大 倍 石 渠 三 之 一 亘 石 为 底

    4. (4)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5. (5) 【任务三:探究游记写法】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对后世影响深远,根据提示完成“游记写作要素探究表”。

      探究一

      【乙】文:“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丙】文:“从小丘西行”“下见”“坐潭上”。

      要素一:① 

      探究二

      【乙】文中“②”一句和【丙】文中“如鸣珮环”都用比喻写出了水声的悦耳动听;【乙】文中的“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和【丙】文中的“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又都写出了岸边石头的不同形态……

      要素二:多角度描写景观。

      探究三

      【乙】【丙】两段文字为读者展现美丽画卷的同时,又让人感受其寄寓的复杂情感。

      要素三:③

      探究小结:一篇好的游记,这三个写作要素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格局。

    6. (6) 【任务四:感悟诗文之情】有人认为,柳宗元在永州写的诗文,轻松中也透着一丝悲凉。请你结合上述任一材料谈谈自己的理解。
四、语言表达
  • 11. 杭州亚运会延期至2023年举行,杭州将以更美的姿态做好亚运会的各项准备。这场盛会需要广大市民和学生投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去。组委会邀请有意者登录杭州志愿服务网进行注册和报名,小语同学已经在网上进行了注册,请你帮她拟写申请书的正文部分。

    申请书尊敬的组委会:

    此致

    敬礼!

    申请人:小语

    2023年4月18日

    要求:⑴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⑵写明申请理由(从实践目的和自身条件两个方面说明);⑶100字左右。

五、作文
  • 1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我问一位厨师,什么菜最难做,他说家常菜难做。这令我惊讶。厨师说了几点理由:一是家常菜大家都能吃到,属大众菜,而众口难调;二是家常菜大家经常吃到,经常吃到的东西容易腻味,缺少新鲜感,形成喜新厌旧的心理;三是家常菜做法简单,但越简单,越见真功夫。

    不只家常菜,很多普通的东西,用心做好了,就不普通。在现实生活中,越是简单平常的事情,越是很难做到最好。你对此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⑵字数600-800;⑶不得抄袭、套作;⑷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