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雅安市2024年历史中考一模

更新时间:2024-05-16 浏览次数:2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小题,每小题1.5分,共24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 1. (2023·广东) 在古罗马的建筑和其他艺术中,皇帝经常被刻画成武士、和平缔造人、主持宗教献祭的神职人员、仁慈的统治者。这种艺术行为旨在( )
    A . 塑造罗马皇帝权威 B . 倡导民主与平等 C . 表现神人同形同性 D . 推动罗马法普及
  • 2. 下图是某校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开展项目化学习的学习成果汇报卡。它的研究主题应是( )

    A . 新航路开辟与物种交流 B . 郑和下西洋与物种交流 C . 新物种与明清人口增长 D . 殖民掠夺与三角贸易兴起
  • 3. (2023·重庆市) 厘清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图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序示意图,其中“光荣革命”应该位于图中的(   )

    A . B . C . D .
  • 4. 某网站征集“美国历史前30年”专栏的解说词,要求以简练的语言概括美国成立后,每年所发生的一个重大事件及其影响。其中,1787年的解说词应是( )
    A . 发表宣言、民族独立 B . 制宪会议、三权分立 C . 加入世贸、融入全球 D . 国家干预、扭转危机
  • 5. “这场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从手工工场过渡到大工厂生产。”材料中的“手工工场过渡到大工厂生产”标志着( )
    A . 电子技术广泛应用 B . 铁路时代到来 C . 现代工厂制度确立 D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6. (2023·兰州) 梅雪芹《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中有“在1873年、1880年和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的燃煤造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1800人的生命。”的记述,这提醒我们在加快工业化的同时还要做到(    )
    A . 保护环境 B . 控制人口增长 C . 注重农业生产 D . 节约能源
  • 7. 制作年代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如下图年代尺反映了( )

    A . 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 B . 美国南北战争的过程 C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程 D . 日本明治维新的结果
  • 8. (2023·广东) 明治政府在地税改革过程中,设立了许多新税种,如地方税、户头税、酱油税等,农民不堪重负,纷纷破产,一部分流入城市。这些措施客观上( )
    A . 阻碍了经济结构调整 B . 推动废藩置县实施 C . 为工业化提供劳动力 D . 刺激日本海外扩张
  • 9. “三巨头操控世界,德国成待宰羔羊。中国战胜却受害,学生掀起爱国潮。”这几句歌谣描述的史实发生在(   )
    A . 华盛顿会议 B . 慕尼黑会议 C . 巴黎和会 D . 雅尔塔会议
  • 10. “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该内容反映的是(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新经济政策 C . 苏联模式 D . 罗斯福新政
  •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通过两次国际会议及其所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新秩序”。 “新秩序”指的是( )
    A . 凡尔赛体系 B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 . 华盛顿体系 D . 布雷顿森林体系
  • 12. (2022·延庆一模) 威廉•本内特在《美国通史》中写道:“数千年轻的男人临时居住在窝棚里,从事诸如修建……长途铁路这样的工程……虽然挣得不多,但他们的健康能够得到保证,重要的是,有一种成就感。”罗斯福新政中与之相关的举措是(    )
    A . 调整工业 B . 以工代赈 C . 缩减农业 D . 整顿金融业
  • 13. (2023·深圳) 2023年6月23日,央视“新闻频道”报道了北约将在日本建立联络处。这将是北约在亚洲建立的第一个联络处。北约的举动体现了(  )
    A . 遏制苏联的需要 B . 冷战思维的延续 C .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 . 多极化的强化
  • 14. 所谓“福利国家”,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对于西方的“福利国家”认识正确的是( )
    A . 有效解决分配不平等问题 B . 可以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 C . 只会导致社会负担的加重 D . 是广大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 15. 新华社报道称:“俄乌冲突升级后,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发起极限制裁,把世界经济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对国际粮食价格、能源价格造成巨大冲击,令全球供应链“梗阻”越发严重,给艰难复苏中世界经济设置更多障碍。”由此可得出( )
    A . 美国势力强于俄罗斯 B . 经济全球化受到冲击 C . 两极格局还在延续 D . 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 16. 2013~2016年主要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日本3.7%、欧元区8.0%、美国18.2%、中国31.6%。这组数据表明中国( )
    A . 已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B . 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 C . 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 D . 工业化程度日益提高
二、非选择题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欧洲人渴望得到黄金,加上《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的影响,西方人认定只有到中国等东方国家才可以实现他们的“黄金梦”。更严重的是,1453年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亚欧商路的枢纽,传统的东西方贸易几乎中断。当时社会盛行的人文主义思潮,激励了西欧人的进取精神,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特别是探寻新航路和从事冒险事业。同时开辟新航路的客观条件也具备,欧洲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开始了海上探险。

    材料二:1492年8月3日,意大利航海家率船员87人,分乘3艘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出发。10月12日他到达并命名了巴哈马群岛的圣萨尔瓦多岛。10月28日到达古巴岛,他误认为这就是亚洲大陆。后来,他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

    1. (1) 据材料一,指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并结合所学指出“开辟新航路的客观条件”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位意大利航海家是谁?“他发现”的新陆地是什么?
    3. (3) 综上探究,从新航路开辟中你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 18.  经济格局的变化深刻影响着政治格局的走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00年到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主要指西欧) 直接或间接的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历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的很明显,而且在经济领域——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式也表现的很明确,同时发端于欧洲的近代自然科学在当时也遥遥领先于世界……到20世纪初,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居于优势地位。欧洲人自然会这样认为,他们位于世界的中心,他们主导着全世界,而这又反映出他们作为一个种族的优越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欧洲(主要指西欧)的全球霸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比大战前看上去要更完整。但是在这一表面之下,形势却完全不同。实际上,从全球的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这一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宣告完成。这一削弱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弱、政治危机、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1947年

    马歇尔计划提出并开始实施

    1949年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55年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500年到1914年”西欧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
    2. (2) 材料二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霸权的衰落宣告完成,根据材料三,请从“经济衰落、政治危机”两方面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3. (3) 一个多世纪以来,还没有一个后进的大国能够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中国如何才能够突破历史惯性的束缚在新的国际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建言献策。
  •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事件

    1931 年

    九一八事件

    1937 年

    七七事变; 《国共合作宣言》公布

    1939 年

    德国突袭波兰

    1942 年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1942 年—1943 年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44 年

    诺曼底登陆

    1945 年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1945年

    联合国成立

    从材料中的大事年表中提取历史信息,得出观点或认识,并围绕所提炼的观点或认识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史实叙述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