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集训(8)新民主主义革命

更新时间:2024-04-15 浏览次数:5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下图是漫画家沈伯尘创作的《工商学打倒曹、陆、章》。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义和团运动 B . 五四运动 C . 北伐战争 D . 百团大战
  • 2. 陈独秀认为,只有在中国民众,尤其是青年觉醒之后,中国才有摆脱军阀桎梏的可能。在中国近代,“青年觉醒”的标志是( )
    A . 五四运动 B . 国民革命 C . 一二•九运动 D . 西安事变
  • 3. (2023八上·长沙月考)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阅读材料我们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 . 学生是因为听到了日本发动全面侵略中国战争的消息开始罢课的 B . 共产党的领导是取得斗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 C . 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没有任何成果 D . 工人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 4.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党的中心任务是( )
    A .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B . 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C .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 . 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 5.  “小邮票”见证“大历史”,下列邮票是中国人民邮政于1971年和1991年发行的,一枚呈现的是上海望志路106号,另一枚呈现的是南湖会议会址。他们共同见证的历史事件是( )

    A . 遵义会议的召开 B . 中国共产党成立 C . 开辟井冈山道路 D . 第二次国共合作
  • 6.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下列民族精神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红船精神 ②五四精神 ③长征精神 ④井冈山精神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①②④③ D . ②①④③
  • 7. (2分)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独立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其中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
    A . 李大钊 B . 胡适 C . 鲁迅 D . 蔡元培
  • 8.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 南昌起义 B . 八七会议 C . 秋收起义 D . 古田会议
  • 9. (2019八上·曲阜期中) “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毛泽东“灵活性”的是(   )

    A . 发动武昌起义   B . 领导南昌起义 C . 发动秋收起义 D . 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 10. (2023八上·雷州期末) 北伐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如火如荼地组织农民运动。据《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常有(农民) 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由此可知,农民运动( )
    A . 响应了北伐战争的形势 B . 巩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C . 是北伐战争的主要形式 D .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发展
  • 11. 有学者指出:“(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因此他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国共产党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毛泽东的这一发现有助于( )
    A . “工农武装割据”形成 B . 南昌起义的发动 C . 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D . 红军长征的胜利
  • 12. 历史线索是由发生重大事件或历史转折的年份贯穿而成的历史链条。对下面历史线索图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 B . 中华民族反抗侵略而取得完全胜利的过程 C . 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过程 D .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 13. (2023八上·隆回期末) 让我们重走长征路,追寻红色记忆。下图是长征遗迹的照片,下列描述与其相关的是(   )

    A . 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 B . 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C .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D . 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
  • 14. 从1930年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根据地连续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其中导致红军被迫长征的是(   )
    A . 第五次围剿 B . 第四次围剿 C . 第六次围剿 D . 第三次围剿
  • 15. “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这是中共中央在1937年发表的宣言节选,由此可见( )
    A .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成果得到巩固 B . 国民政府取消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C . 国民政府继续推行不抵抗的妥协政策 D . 国共团结全民族抗战的局面正在形成
  • 16. 下列历史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 . 东北抗联的艰苦斗争 B . 敌后战场的奋勇杀敌 C . 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 D . 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 17. 1932年5月创刊于北平的《再生》杂志,宣布以“民族复兴”作为宗旨,先后发表了《中华民族之立国能力》《民族复兴运动》等一大批宣传“中华民族复兴”思想。这股思潮产生 的背景是( )
    A . 九二八事变 B . 西安事变 C . 七七事变 D . 南京大屠杀
  • 18. (2022八上·深圳期末) 对“重庆谈判”这一当时的最大新闻,国民党党报《中央日报》的报道少、短,通常安排在新闻版的右下方,例如《毛泽东昨抵渝》这条消息,还不如《我驻沪宪兵队开始执行任务》的消息突出。这反映了国民党( )
    A . 攘外必先安内 B .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C . 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D . 假和平,真内战
  • 19. 下面解放战争的示意图中,③处应填写( )

    A . 转战陕北 B . 跃进大别山 C . 百团大战 D . 渡江
  • 20. 下面解放战争的示意图中,③处应填写( )

    A . 转战陕北 B . 挺进大别山 C . 东北解放 D . 渡江战役
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回首往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的历程,走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光辉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俄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据徐国琦《中国与大战》等

    材料二: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十九大报告摘录

    材料三:走俄国人的路,是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与认同。由于没有认识到国情上的差异,中国革命遭受一系列挫折与失败。后来,毛泽东开辟井冈山根据地,在井冈山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正确革命道路。 ——摘编自《浅谈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

    材料四:中共中央同共产国际之间的秘密电台在长征战斗中毁坏,原有的联系中断。它的直接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可以而且只能完全独立自主地根据面对的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它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五: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中国内部内战并没有停止,共产党仍然处在被围剿的地位。但在长征刚到达陕北的时候,共产党就做出了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致抗日的决议……到1936年底,西安事变爆发,共产党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尽了最大的努力,最终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摘编自《复兴之路》上

    1. (1) 材料一中“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引发了哪场运动?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人认同的国家模式有什么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共诞生有什么历史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革命遭受一系列挫折与失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中国特色”的正确革命道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4. (4) 材料四中的“会议”是指哪次会议?
    5. (5) 根据材料五概括,面对日本侵华中国共产党做出的反应。 
    6. (6)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中国共产党的风雨历程,谈谈你有何感悟?
  • 22. 救亡图存运动是指国家面临生死危难时发起的挽救国家的行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族无力应对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的近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进行一场激进的改革或革命,才能拯救中国。当一部分进步人士倡导效法彼得大帝与明治天皇,进行体制重组时,另一部分人则宣传革命,主张以中华民国代替清王朝。在战后中国,政治运动主要由这两股潮流构成。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和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次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

    材料三  同盟会会员吴五章回忆五四运动时说:“这是真正激动人心的一页,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从前我们搞革命虽然也看到过一些群众运动的场面,但是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席卷全国的雄壮浩大的声势。在群众运动的冲击震荡下,整个中国从沉睡中复苏了,开始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一切反动腐朽的恶势力都显得那样渺小,摇摇欲坠……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1)  如何理解材料一中“自强运动那种表面的现代化”这句话?指出“两股潮流”的代表事件分别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是指什么?并分析“该思想革命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反动腐朽的恶势力”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五四运动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的原因。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救亡图存运动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