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复习之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4-04-11 浏览次数: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如图所示太和殿是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该建筑的设计意图是为了突出(   )

    A . 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 B . 宫殿建筑的宏伟壮观 C . 王朝政治制度的优良 D . 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威
  • 2. 隋文帝曾规定:六宫妃嫔,穿过和洗过的旧衣服,都要再穿;日常饮食只要不是举行宴会,最多只能有一个肉菜。由此可见,他(   )
    A . 崇尚节俭 B . 虚心纳谏 C . 变革礼仪 D . 生活奢侈
  • 3. 台州乱弹《戚继光》自演出以来,深受观众喜爱。有关戚继光介绍正确的是( )
    A . 收复台湾,巩固东南海防 B . 抵抗元军进攻,被俘就义 C . 取得郾城大捷,是抗金英雄 D . 率军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倭患
  • 4. (2022·和县一模) 嘉兴乍浦有座海红亭。它是一座纪念《红楼梦》首次流传海外的建筑。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带有九部《红楼梦》的一艘南京船从乍浦港出发,抵达日本长崎港。下列为这一事件所拟标题,最恰当的是(    )
    A . 闭关锁国下的《红楼梦》出海 B . 中日传统友谊的首次见证 C . 受各国人民热捧的《红楼梦》 D . 东西方文化的激荡与碰撞
  • 5. 某学生拟办一份历史手抄报,准备了下面的素材。据此推断这份手抄报的主题是 ( )

    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

    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A . 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B . 民族关系的不断发展 C . 宋元时期科学技术的成就 D .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 6. 乾隆时期,画家徐扬创作了《盛世滋生图》(见图),描绘了当时苏州的市井风情。该画可以佐证清朝前期( )

    A .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 . 财政危机不断加剧 C . 商品经济相当活跃 D . 土地兼并十分严重
  • 7. (2023八上·游仙开学考)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找出其中的关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A . 南宋时期南方手工业兴盛 B . 南宋时期南方商业贸易繁荣 C . 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 .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 8. 宋代农书所述土壤改良方法比较系统、全面,除水利改良(修筑陂塘等)、生物改良(秸秆还田等)、耕作改良(薅耘、轮作等)外,还强调“用粪犹用药”,以使地力“常新壮”。 这表明,宋代( )
    A . 变法成效显著 B . 人力严重不足 C . 农业技术先进 D . 耕地面积扩大
  • 9. 宋代称春节为元旦,俗称年节、新年。元旦前几天,人们就洒扫庭院,准备过节。除夕之夜,人们要祭祀祖先,……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大街上搭彩棚,摆满各色货物,歌馆、舞场挤满了人……。这说明宋朝时( )
    A . 人们就非常注重享受生活 B . 城市繁荣推动市民阶层的壮大 C . 传统节日受到人们的重视 D . 社会生活呈现丰富多彩的景象
  • 10. (2022九上·南海期末)  元朝行省在人事任用方面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群官中蒙古人、色目人、汉人交参任用,重要政务“事从公议”。这一人事任用制度有助于(  )
    A . 促进都市文化发展 B . 减少决策失误 C . 确保元朝长治久安 D . 消除民族差异
  • 11. 绘制年代尺是培养“时空观念”的重要途径。如图的隋唐历史时间轴中依次是(  )
    A . 安史之乱、“贞观之治” B . “贞观之治”、安史之乱
    C . “文景之治”、安史之乱 D . “贞观之治”、光武中兴
  • 12. 历史阶段特征通常是指一个历史阶段明显不同于其他历史阶段的特殊之处。下列对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描述最准确的是( )
    A . 藩镇割据与武将专权 B . 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 C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13. 清以前,历代实行两种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一是内地行郡县制,二是边疆少数民族行朝贡制……清朝一改历代王朝的传统做法,在此设治,一如内地,直接纳入到国家管理,废其世袭制,国家直接派官治理,一切由皇帝掌控。这种变化体现了清朝(   )
    A . 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B . 注重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融合 C . 防止外族入侵边疆地区 D . 在中国历史上首次设置边疆管理机构
  • 14. 元朝规定: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不得调动军队。这体现行省制度(   )
    A .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 使地方官员丧失权力 C . 对后世影响力非常大 D . 不利于管辖辽阔疆域
  • 15. 小华在阅读《国史十六讲》一书时,先观其目录(如下表),再展开学习。在该书第十三讲,他可能阅读到的内容是(   )

    第十一讲

    骑马民族弛聘的时代

    第十二讲

    明帝国的专制统治

    第十三讲

    面向海洋的时代

    第十四讲

    清:中华帝国的末代王朝

    A . 宋朝建立 B . 南宋灭亡 C . 郑和下西洋 D . 甲午中日战争
  • 16. 著名学者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
    A . 重农抑商政策 B . 休养生息政策 C . 闭关锁国政策 D . 汉化政策
  • 17. (2023九上·南海期末) 题图为《清明上河图》中汴京城东水门内的商业大街及网点分布。这反映了,汴京( )

    A . 海陆交通非常便利 B . 城市经济功能强化 C . 是全国的商业中心 D . 商业打破时间限制
  • 18. 郑和七下西洋,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这主要表明郑和下西洋( )
    A . 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B . 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 C . 促进了明朝经济发展 D . 传播了中国科技文化
  • 19. 揭示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果因果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 八王之乱——北魏孝文帝改革 B . 安史之乱——岳飞抗金 C . 郑和下西洋——开辟丝绸之路 D . 倭寇扰边——戚继光抗倭
  • 20. (2023八上·期末) 语文阅读赏析课上,同学们发现在后世眼中,文赋必秦汉,诗词必唐宋,而论起散曲杂剧,也只有元朝才当得真正的大统。为探究原因,有同学在线查阅了《宋元戏曲史》,文中提出“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由此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   )
    A . 国家政策的影响 B .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 元朝的高压统治 D . 考试做官的需要
  • 21. (2023八上·期末) 下图为乾隆三十三年云南布政使司颁发给农民沙立目的开荒执照,该执照记录了沙立目开垦荒地的边界“四至”,以及政府对这块土地免除赋税的承诺。这一文物可用来说明清代(   )

      

    A . 鼓励边远地区的开发 B . 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C . 实行文化专制的统治 D . 加强交通系统的建设
  • 22. (2023八上·期末) 徐来军曾在《调笑令》中说:“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材料描写的生产工具是(    )
    A . B . C . D .
  • 23. (2023八上·期末) 下面数据图中的比重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

      

    南北方人才比重变化示意图

    A . 古代文化的发展 B . 科举制度的完善 C .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 教育水平的提高
  • 24. 土豆原产于美洲,明代《农政全书》记载:“土芋,一名土豆,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肉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这一记述的历史背景是( )
    A . 新航路的开辟 B . 马可·波罗来华 C . 中世纪城市兴起 D . 郑和七下西洋
  • 25. (2023七下·潮阳期末) 海上探险,郑和堪称世界第一人!比哥伦布还早几十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他七次下西洋,跨越了半个地球,把中国古代的海洋事业推向高峰。郑和的远航最远到达( )
    A .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B . 波罗的海沿岸 C . 大西洋沿岸 D . 非洲东海岸和阿拉伯半岛
  • 26. (2023七下·潮阳期末) 第一手资料一般指事件当事人或同时代的人记录下来的资料,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转述。如果我要研究宋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下列可以作为第一手资料使用的有( )

     

    ①《长安西市图》(局部)(现代画家谢振瓯) ②《清明上河图》(局部)(北宋张择端)

     

    ③“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 ④《资治通鉴》书影

    A . ②③ B . ①② C . ①④ D . ③④
  • 27. (2023七下·潮阳期末) 宋元时期,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迅速崛起后,大都效仿唐宋制度,制定官制,还创制了自己的文字。这些现象最能说明( )
    A . 制度差异进一步拉大 B . 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C . 统一的趋势更加明显 D . 各民族政权消除了隔
  • 28. (2023七下·潮阳期末) 宋朝时,春节等传统习俗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王安石就曾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由此可见,应用于春节的科技成就是( )
    A . 火药 B . 造纸术 C . 活字印刷术 D . 指南针
  • 29. (2023七下·潮阳期末) 《元史》记载:“宣政院……掌释教(佛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这表明( )
    A . 元朝设置机构管理西域军政事务 B . 中央政府对西藏行使行政管辖 C . 宣政院掌管全国行政和宗教事务 D . 元朝设立统一的边疆管理机构
  • 30. (2023七下·潮阳期末) 穿越时光隧道去古代进行研学旅行。我们可以到通宵营业的“瓦子”去看戏、听曲、观看蹴鞠,买古玩字画,还有剃头的……这些热闹情景反映了( )
    A . 隋朝科举制确立 B . 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 . 明朝科技发展 D . 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 31. (2023七下·潮阳期末) 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
    A . 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 . 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 . 商品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D . 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 32. (2023七下·潮阳期末) “这种政策的实施并不可能阻止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正是由于清廷实行的这种政策,使中国贻误了走向世界的机遇,拉开了同西方的差距。”“这种政策”推行的相厦用是( )
    A . 清政府认为天朝无所不有 B . 西方殖民者的威胁 C . 清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统治 D . 清朝对外贸易繁荣
  • 33. 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中国的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联合国第8个浮动假日)。对此,网友议论纷纷。下列言论中,不准确的是(    )
    A . 展现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B . 体现了联合国倡导的多元文化价值理念 C . 促进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D . 标志着春节成为世界人民最喜欢的节日
  • 34. 我国某朝代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该朝代管理西藏的机构是(    )
    A . 西域都护府 B . 宣政院 C . 澎湖巡检司 D . 驻藏大臣
  • 35. 下图表格内容说明了(    )

    年代

    耕地面积(顷)

    人均耕地面积

    顺治十八年

    5493576

    6.88亩

    康熙二十四年

    6078430

    8.26亩

    雍正二年

    6873914

    8.13亩

    乾隆三十一年

    7414495

    2.51亩

    A . 人口快速增长,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 B . 随着人口的增长,土地的利用率得到提高 C . 人口增长导致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D . 人口的增长提升了清朝的国力
  • 36. 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从左到右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 . 封建制度的完善 B . 生活习惯的变化 C . 社会文明的进步 D . 君主权力的强化
  • 37.  如图图文材料说明(  ) 

    宝船六十三只,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
    ——(明)马欢《瀛涯胜览》

     2003年,南京龙江船厂遗址中出土了全长超过11米的明代巨型舵杆。

    A . 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B . 文献资料的记载都真实可信
    C . 郑和下西洋主要为发展贸易 D . 郑和下西洋主要为宣扬国威
  • 38. (2023七下·渝北期末)  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各不相同,掌握好了历史阶段特征,记忆才能加深。请根据以下课题,判断最符合的阶段特征是(  )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

    A . 政权分立与民族间的交融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C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39. 山西人擅长经商。有人说, 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对此叙述理解正确的是( )
    A . 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B . 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C . 晋商经商范围广,远至海外 D . 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
  • 40.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 中国“选择了陆地”。中国“选择了陆地”是指( )
    A . 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 . 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 .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 . 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