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精炼卷(8.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更新时间:2024-03-30 浏览次数:14 类型:一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鸦片战争后,“英国、法国借口中国通商口岸太少,要求增开商埠,开放长江和内地贸易……遭到清政府的拒绝,两国叫嚷‘除非有一个武力示威的支持和强迫……’”最终在英法“武力强迫”下清政府(   )
    A . 被迫开放汉口等通商口岸 B .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C . 允许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 D .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 2. (2023八上·福田期中) 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立都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
    A . 邓世昌 B . 左宗棠 C . 林则徐 D . 关天培
  • 3. (2023八上·福田期中) 如图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它反映出西方列强的侵华特点是(    )

    A . 由内地扩大到沿海地区 B . 由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 C . 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开放 D . 局限于东南沿海地区
  • 4. (2022八上·深圳期末)  英国把鸦片战争称为“通商战争”,美国学者张馨保则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是两种文化之间冲突·……当二者相遇时,冲突不可避免,中国的失败也同样不可避免,二者观点都( )
    A . 掩盖了发动战争的侵略性 B . 反映了战争发生的真实目的 C . 揭示了战争发生的必然性 D . 表明了中国战败的不可避免
  • 5. (2022八上·深圳期末)  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 )
    A . 阻止了自然经济解体 B . 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 C . 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 D . 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
  • 6. (2022八上·龙岗期末) 据统计,英国输华货物总值,1837年为90万英镑,1843年增加到145.6万英镑,1845年竟达239.4万英镑。这主要是因为( )
    A .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 虎门销烟的胜利 C . 《资政新篇》的实践 D . 总理衙门的设立
  • 7. 正当太平军与清军在长江中下游激烈争夺的时候,英、法在俄、美的支持下联合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这场战争( )
    A .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 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 C . 打消了列强的侵华气焰 D . 完全杜绝了鸦片贸易
  • 8. (2023八上·廉江期中) 英法联军司令额尔金的私人秘书说:“圆明园原是清帝的一个统治中枢……焚毁圆明园,对于清帝的骄倨和情感两方面,准定是一个大打击。”这反映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的目的是(   )
    A . 迫使清帝屈服 B . 掩盖掠夺行径 C . 继续进行战争 D . 破坏中国文化
  • 9.  阅读如图所示《英国输华商品价值总量》曲线图(单位:英镑),导致19世纪50年代出现转折点的根本原因是(  )

    A .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 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抵制作用
    C . 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D . 民族工业的兴起
  • 10.  恩格斯在《英人对华的新远征》中写道:“1841-1842年的远征军在1841年8月21日由香港出发,首先占领厦门,然后占领了舟山岛,把这个岛作为他们以后军事行动的军事基地。”材料中的“远征”是指(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1. 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正是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 力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凶恶的敌人,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这样的敌人,就不能不失败。该观点旨在表明太平天国( )
    A . 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 B . 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C . 肩负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使命 D . 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
  • 12. (2022八上·广州期末) 到1860年,这个中华文明古国被西方彻底打败并羞辱了。欧美海权国家一步一步地从广州向北推进至上海再至北京,而陆上国家俄罗斯则从西伯利亚满洲边界向南推进到北京。这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    )
    A . 促进了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 B . 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的独立主权 C . 进一步加剧了中华民族危机 D . 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高峰
  • 13. (2023八上·雷州期末) 作家雪珥说:“不过,令英法郁闷的是,其手下败将,此时却不费一枪一弹,与中国签订了《瑗珲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一口气割去了 1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收获了远超过英法的红利。”“手下败将”指的国家是( )
    A . 印度 B . 日本 C . 德国 D . 俄国
  • 14. (2023八上·雷州期末) 某学校历史社团编演了四部课本剧,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第一部:林则徐·虎门销烟显意志

    第二部:陈化成·抗英斗争展丹心

    第三部:左宗棠·收复新疆固边防

    第四部:邓世昌·黄海海战壮军威

    A . 反抗外来侵略 B . 推翻封建统治 C . 学习西方文化 D . 维护民族团结
  • 15. (2023八上·雷州期末) 对于1842年的镇江之战,恩格斯在一篇文章中说:“如果英军在各地都遭到(镇江) 同样的抵抗,他们就绝对到不了南京。”恩格斯意在强调( )
    A . 中国自卫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B . 英军发动侵华战争的行军路线 C . 中国社会各自为战的混乱局面 D . 镇江军民抗击侵略的英勇气概
  • 16. (2023八上·博罗期末) 太平军在金田崛起并北上进军后,各地掀起抗清高潮,如上海爆发小刀会起义,广东、广西等地爆发天地会起义,山东、河南等地爆发捻军起义。材料强调太平天国运动( )
    A . 结束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B . 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 . 宣传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D . 激发广大人民的反清意识
  • 17. 作为鸦片战争的胜利者,英国人很失望,因为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购买力低下、开放口岸太少、享受特权太少,提出修约又遭拒。为此,英国( )
    A . 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B . 在北京划定使馆界 C . 成立了“洋枪队” D . 在中国内地开设工厂
  • 18. (2023八上·博罗期末)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很多民间地理学者,涌现出大批边疆史的著作,如曹廷杰的《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东偏纪要》,姚文栋的《云南勘界筹边记》,薛福成的《滇缅划界图说》等等。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 . 官方关注边疆危机 B . 地理学研究兴起 C . 民族意识日益增强 D . 热衷于边疆军事
  • 19. (2023八上·株洲期末) 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根据所学内容,“内乱毁梦”应该是指:( )
    A . 创立、宣传拜上帝教 B . 定都天京,军事全盛 C .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D . 天京事变,由盛转衰
  • 20.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的国家是(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美国 D . 沙俄
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鸦片战争后的中英贸易统计表。(此表所列为正常商品贸易额,不含鸦片贸易。单位:万英镑)

    年份

    1840

    1842

    1845

    1850

    1851

    1853

    输华商品总值

    52.4

    96.6

    239.0

    140.0

    216.0

    100.0

    【材料二】外国人始终想将贸易从五个通商口岸扩展到全中国,在北京设立常驻使节以绕开顽固的广州当局,以及由于战后商品价格普遍下降而产生的降低关税要求。这些问题汇合到一起,在外国人中间引发了一种要求修约的强烈冲动。……1856年,三国公使再次提出修约要求。朝廷告知可允许作一些合理的小变动,但重大条款不予考虑,以免万年和约《南京条约》失去其意义。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有改动

    1. (1) 材料一中的数据说明了哪些问题?
    2. (2) 根据材料一、二,说说“在外国人中间引发了一种要求修约的强烈冲动”的原因有哪些。
    3. (3) 材料二中说“1856年,三国公使再次提出修约要求”,为此西方列强发动了什么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