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楚雄州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育学业质...

更新时间:2024-05-16 浏览次数: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多选和不选均不给分)
  • 1.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家务劳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生火烧开水 B . 摆放齐桌椅 C . 晾晒湿衣服 D . 土豆切成丝
  • 2. 为了践行“美丽中国”的理念,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势在必行。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 . 氢能 B . 石油 C . 太阳能 D . 地热能
  • 3. 早在宋代,轻粉(Hg2Cl2)已是我国的一种重要药物,可用于治疗疥疮。下列关于轻粉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 白色粉末 B . 微溶于水 C . 见光易分解 D . 具有辛辣味
  • 4.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液态氮 B . 洁净的空气 C . 清澈的河水 D . 石灰石
  • 5. 我们要主动践行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 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B . 尽量使用一次性木筷 C . 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D . 改进燃煤技术,减少二氧化硫与粉尘排放
  • 6. 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 闻气体气味 B . 滴加液体 C .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 加热液体
  • 7. 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 . CO B . SO2 C . CO2 D . NO2
  • 8. 足球比赛中,裁判员判罚任意球时,会用一瓶白色泡沫喷雾来标记防守人位置,该喷雾中含有液化丁烷。丁烷气体能被压缩到瓶中的原因是(  )
    A . 分子间有间隔 B . 分子的质量很小 C .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 分子由原子构成
  • 9. 钛酸锂电池作为纯电动公交车的动力来源,已在多地试用、推广。钛酸锂(Li4Ti5O12)中锂元素的化合价是+1,则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1 B . +2 C . +3 D . +4
  • 10. 核电站要严格处理核污水,因其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物质如锶90,其相对原子质量为90,质子数为38,则锶90的核外电子数是(  )
    A . 90 B . 38 C . 52 D . 128
  • 11.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B .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 C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二氧化碳 D .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12. 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都离不开火。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 . 炒菜时不慎油锅起火,可以盖上锅盖灭火 B . 室内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 . 用水喷淋灭火能够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 木柴架空有利于促进燃烧,是因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 13.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 B . 一种物质可以作为多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C .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D .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加入催化剂可以使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 14.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CO和CO2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有毒 B . 用碳素墨水填写档案,是因为碳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C . 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D .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它们的结构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 15.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都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丝绸中含有的丝氨酸(化学式为C3H7NO3)等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下列有关丝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丝氨酸属于氧化物 B . 丝氨酸是由14个原子构成的 C . 丝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5g D . 丝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16. 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10

    22

    3

    18

    反应后的质量/g

    34

    6

    m

    10

    A . 甲一定是化合物 B . 该反应中,丙物质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 C .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 . 在该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比为17:5
  • 17.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aO中的CaCO3

    高温煅烧

    B

    鉴别木炭粉末与二氧化锰粉末

    分别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C

    除去氯化钾中少量的氯酸钾

    加少量二氧化锰,充分加热

    D

    检验蜡烛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点燃,在火焰上方倒扣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现象

    A . A B . B C . C D . D
  • 18.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图甲: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 . 图乙: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 C . 图丙:验证燃烧需要氧气 D . 图丁:验证CO2能与H2O反应
  • 19. 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现阶段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甲、丙是黑色固体,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丙物质可以是CuO或Fe3O4 B . 乙→丁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 C . 丁→戊的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 D . 乙与戊中所含元素完全相同
  • 20. 某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甲)进行改进,如图乙所示。在容积为45mL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细沙,再加入过量的白磷,将注射器预装20mL水,连接好装置,夹紧弹簧夹,滴加水。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读数(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图乙实验胶头滴管中的水和注射器中的水作用相同 B . 图乙实验中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燃烧放出的热量使试管炸裂 C . 利用图乙完成上述实验时,注射器的活塞最终移动到约11mL刻度处 D . 图甲实验若红磷的量不足,则测得空气里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
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4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9分)
  • 21. 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1. (1) 钕是制造导弹的金属材料中的重要元素,钕元素部分信息如图1所示,你能获得的一条信息是
    2. (2) 图2是部分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①A~E共有种元素。

      ②D在化学反应中容易(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③C、E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3. (3) 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主火炬首次使用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作为燃料。利用某种纳米纤维作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CH3OH),其微观示意图如图3所示(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

      ①甲的物质类别属于(选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 “航天新征程,十七问苍穹”。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三位航天员也顺利进入空间站。
    1. (1) 空间站的供电主要依赖太阳能帆板。光伏太阳能电池板的基板材料是玻璃纤维。玻璃纤维中含有硅酸钠、硅酸钙、二氧化硅等。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两个硅原子:

      ②两个钙离子:

      ③标出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

    2. (2) 氧气、水、食物等是维持航天员驻留空间站的必要物质。为提高物质的利用率,目前空间站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物质循环利用:

      ①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反应I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③在上述物质循环过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 23. 化学作为实用的、创造性的学科,在认识自然、服务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1) 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适当物质的标号填空:

      a.稀有气体             b.石墨          c.甲烷

      ①可作干电池电极的是

      ②可制成多种用途电光源的是

      ③可以作气体燃料的是

    2. (2) 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属于(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其中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燃气灶火焰呈黄色、锅底变黑,可以用(选填“增大”或“减小”)通风口的方法来调节。
    1. (1) 图1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a、b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2. (2) 除去水中难溶性固体杂质常用的操作是,其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为了净化水,某同学制作了图2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其中利用了活性炭的性。

    3. (3) 检验井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来检验。要降低井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操作是
    4. (4) 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请写出生活中的一种节水方法:
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2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5分)
  • 25. 图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根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1) 仪器①的名称为
    2.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小明同学想要通过G装置用排空气法收集CO2 , 则CO2应该从(选填“a”或“b”)端通入,为了检验是否收集满,实验操作是
    4. (4) 实验室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H2S是有毒气体,能溶于水。

      ①图2中“防倒吸装置”应选择(选填“甲”或“乙”)。

      ②水的作用是

  • 26.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一】氧化铜能否加快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速率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均以生成25mL气体为准,相关装置和数据见下表:(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

    实验序号

    KClO3质量

    催化剂质量

    待测数据

    ①    

    2.45g

    -

    a

    ②    

    2.45g

    0.5 g MnO2

    b

    2.45g

    0.5 g CuO

    c

    1. (1) 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是
    2. (2) 若c(选填“>”“=”或“<”)a,通过上述实验可知在某温度下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速率。
    3. (3) 【探究二】为证明氧化铜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同学们又进行了以下的实验:

      【查阅资料】氯酸钾和氯化钾均易溶于水。

      I.在实验③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得到固体,洗涤、干燥并用天平称量,质量为0.5g。

      Ⅱ.将I中干燥的固体,按下图进行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生成了铜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生成了二氧化碳

      硬质玻璃管内的实验现象是,写出瓶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4. (4) 【实验结论】氧化铜能在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实验反思】

      小华同学发现【探究二】(Ⅱ)中的实验装置从环保角度考虑有一个缺陷,改进的方法是;该实验中点燃酒精灯前,先通一段时间CO的目的是

四、分析与计算(本大题包含1个小题,共6分)
  • 27. 某补钙剂的有效成分是碳酸钙,其他成分不含钙且不与盐酸反应。现取20g补钙剂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试分析并计算:

    1. (1) 反应生成气体的总质量为g。
    2. (2) 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温馨提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