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2 *台阶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12《台阶》同步练...

更新时间:2024-04-03 浏览次数:5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选出字形全对的一项(  )
    A . 麻筋草鞋    人踩牛踏    宽敞阴凉    唿嗒 B . 微不足道    摇来荡去    筹画材料    泥浆 C . 精力旺盛    不凑热闹    大庭广众    跨骨 D . 门槛台阶    流出涎水    低眉顺眼    嗑头
  • 2. 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 他这个人挺古怪,经常自言自语的,很少和别人说话。 B . 父亲老实厚道点头哈腰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 C . 我们为残疾人做的这点事太微不足道了! D . 这是秘密的事,他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宣扬起来?
  • 3. 将相关词语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家风中蕴藏着先人所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朴素的为人。千百年来,家风在一个个家庭里承载、延续,奠定了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

    A . 传播  恪守  规则 B . 传承  保守  规则 C . 传承  恪守  准则 D . 传播  保守  准则
  • 4. (2016九下·迁安期中)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B . 各地中小学要完善和建立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C .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精神,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设。 D . 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 5. 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你们家的台阶高,我们高攀不上。(夸张) B . 柳树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拟人) C . 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拟人) D . 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比喻)
  • 6. (2018·铜仁)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

    ②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

    ③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

    ④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

    ⑤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⑥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

    A . ①③②④⑥⑤ B . ①④③②⑥⑤ C . ④①③②⑥⑤ D . ④③②①⑥⑤
  • 7. 选出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
    A . 本文的语言十分口语化,读来就好像在听作者娓娓为我们讲述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平常如邻家一般的故事。 B . 文中的“父亲”一年都在辛勤劳作,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纯朴、厚道、待人宽厚、能吃苦耐劳的人。 C . 父亲一生劳作的目的是为了抬高自家的台阶,表现了父亲好强、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 D . 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造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二、语言表达
  • 8. 右图是著名画家、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初。请欣赏这幅油画,说说它的感人之处。

三、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台阶(节选)

    李森祥

    ①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②等泥水匠和两个助工来的时候,父亲已经把满满一击黄泥路好。那黄泥加了石灰水和豆浆水,颜色似玉米面,红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得很耀眼。

    ③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我把火一点,呼一声,鞭炮穿上了高空,稍停顿一下便掉下来,在即将落地的瞬间,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④不知怎么回事,我也偏偏在这让人高兴的瞬间发现,父亲老了。糟糕的是,父亲却没真正觉得他自己老,他仍然和我们一起去撬老屋门口那三块青石板,父亲边撬边和泥水匠争论那石板到底多重。泥水匠说大约有三百五十斤吧,父亲说不到三百斤。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

    ⑤三块青石板作为新台阶的基石被砌进去了。父亲曾摸着其中一块的那个小凹凼惊异地说:“想不到这么深了,怪不得我的烟枪已经用旧了三根呢。”

    ⑥新台阶砌好了,九级,正好比老台阶高出两倍,新台阶很气派,全部用水泥抹的面,泥瓦匠也很用心,面抹得很光。父亲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浇一遍水。隔天,父亲就用手去按一按台阶,说硬了硬了。再隔几天,他又用细木棍去敲了敲,说实了实了。又隔了几天,他整个人走到台阶上去,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说全冻牢了。

    ⑦于是,我们的家就搬进新屋里去。于是,父亲和我们就在新台阶上进进出出。搬进新屋的那天,我真想从台阶上面往下跳一遍,再从下往上跳一遍。然而,父亲叮嘱说:“泥瓦匠交代,还没怎么大牢呢,小心些才是。”其实,我也不想跳。我已经是大人了。

    ⑧而父亲自己却熬不住,当天就坐在台阶上抽烟。他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他抽了一筒,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他忽然醒悟,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于是,他就憋住了不磕。

    ⑨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那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门槛上去。但门槛是母亲的位置。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⑩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了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父亲说他的腰闪了,要母亲为他治治。母亲懂土方,用根针放火上烧一烧,在父亲闪腰的部位刺九个洞,每个洞都刺出鲜红的血,然后拿出舀米的竹筒,点个火在筒内过一下,啪一声拍在那九个血孔上。第二天早晨,母亲拔下了那个竹筒,于是,从父亲的腰里流出好大一摊污黑的血。

    ⑪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挑水由我包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⑫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低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⑬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⑭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1. (1) 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节选部分采用第一人称讲述父亲开始造新台阶以及台阶造成后的故事。 B . 第⑤段父亲摸“小凹凼”这一动作,写出他对岁月在不经意间流逝的感叹。 C . 第⑨段写“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这一细节,主要是表现父亲已老了。 D . 九级“台阶”是父亲的人生追求,既是他的物质期待,更是他的精神追求。
    2. (2) 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画线句。

      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3. (3) 说说第⑪段中,父亲“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的原因。
  • 10. 现代文阅读

    一只烟斗

    闻琴琴

    ①十九岁的张三,由爹托人,进城在国营工艺厂当了学徒工。张爹在旁叮嘱:“你小时候就好捣鼓泥巴,这下也算对了卯,可要珍惜这个机会。”

    ②初进厂,看着仓库里流光溢彩的成品,张三眼睛一热。他人活泛、机灵,颇得老工人喜欢。

    ③那几日厂子里不太平,遭了贼,车间主任叫他值夜。深夜无聊,张三想起爹的生辰,一时孝心大发,竟挑了几块黄铜,藏在一隅。他耗费了几晚,竟打磨出一只锃光瓦亮的铜烟斗。

    ④张三心里得意,回家显摆给老爹看。

    ⑤张爹眯着眼细看了一番,低声问:“哪儿来的?”

    ⑥张三笑嘻嘻道:“店里买的。”

    ⑦张爹信了。干活儿间隙,他总将烟斗摩挲于手心,很招人眼。一次张爹赶集,迎着风口抽烟,恰被邻村一个同在工艺厂的人撞见。那人纳闷儿,这烟斗的材质分明和厂里新进的那批铜料差不离,回厂后,他就向领导报告了。

    ⑧张三被领导叫去问话,他心存侥幸,不肯承认。不想张爹听到消息后,连夜进城,当着全车间人的面,红着脸交出铜烟斗,又向领导赔不是,说是自己教子不当。证据确凿,厂里将张三辞退。

    ⑨张爹将儿子带回家,扇了他几耳光,痛骂:“还抓贼呢,你自己就是个贼!我要你巴结个啥?”

    ⑩张三既愧又悔,更怨老爹绝情在房里,不敢也不愿见人。

    ⑪张爹对着儿子,始终冷着一张脸。“心里还没捋顺是不?孬种!在哪儿跌倒就在哪儿爬起来!

    ⑫张三没顶嘴,但心里的麻结越拧越牢。每至深夜,他心里还不忘打磨烟斗时的美妙声音,哧哧,沙沙。有时,他也用泥巴捏着玩,捏好了,再扔进河里。

    ⑬张三娘不忍,手擀了面条,端进儿子屋里。“听说三十里外有个老铜匠,铜壶铁漏,烟斗口哨,什么都能打磨,你不如和他学点儿手艺,也好有口饭吃……”

    ⑭张三还是蔫蔫的,但眼睛亮了亮。

    ⑮一日吃饭,娘又递给他一碗饺子。张爹将碗摔了个粉碎。张三娘呜咽:“他爹,总要让娃儿吃饭啊!”

    ⑯“吃再多,心里瞎黑,有啥用?”

    ⑰张三一气之下,当夜就卷了包袱,按他娘给的地址,去找那铜匠。那夜大雨瓢泼,他吃了闭门羹。可他明白自己已无路可退,就在门外冷风冷雨里熬着,终于感动了老艺人。

    ⑱日子过得很快。张三经过了这些挫折,人已显稳重。铜匠家中堆积了不少贵重铜银,可他熟视无睹,再不做别念。张三聪明,又肯勤学,老艺人见他是个可造之材,便倾囊相授。张三遂得师父真传,手工打磨的铜蝈蝈、锡蛐蛐之类的小玩意儿,很受欢迎。

    ⑲这一番来回,张三以为爹对他的态度该缓和一些了,没想到还是那样。张三咬着牙,心里憋着气,继续跟随师父学艺做人。

    ⑳几个冬春过去,张三满师,在城里开了间工作室。他制作了许多器具,但烟斗的数量最多,有各种款式和质地的,都摆放在柜台里。一日,一个外国人进到店里,看中一只镶翡翠的紫檀木根瘤烟斗,当即付了五千美金。后来,听说这只烟斗被国外一家著名的展览馆收藏。

    ㉑岁末,已经有些发福的张三,开着车,给老铜匠送去昂贵的礼品,感谢他数年来的栽培。老铜匠目光凝重,缓缓道:“你不用谢我。”张三不解。

    ㉒“你呀,要谢的是你爹。”

    ㉓“我爹?他连见都不想见我!”他心里有气。

    ㉔“徒弟啊,你如今成才了,都是你爹使的激将法呀。为了让我收下你,他不知求了我多少回!”

    ㉕张三泥塑般僵住。

    ㉖当天,顶着鹅毛大雪,张三带着妻儿回了老家。小路蜿蜒,远远地,他看到村口的那棵苍柏,踉跄着扑过去,在树旁的坟茔跪倒。

    ㉗他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和爹说。可是,阴阳相隔,爹再也听不到了。张三抚摸着墓碑,泪如雨下。

    (选自2022年第1期《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1. (1) 请在方框内,依次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

      张三偷铜制烟斗赠父亲→→阴阳两隔张三泪如雨下。

    2. (2) 请根据括号内容要求,回答问题。

      ①心里还没捋顺是不?孬种!在哪儿跌倒就在哪儿爬起来!(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②当天,顶着鹅毛大雪,张三带着妻儿回了老家。小路蜿蜒,远远地,他看到村口的那棵苍柏,踉跄着扑过去,在树旁的坟茔跪倒。(“鹅毛大雪”“小路蜿蜒”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3. (3) 请结合小说内容简析张三是个怎样的人?
    4. (4) 阅读本文结尾与李森祥《台阶》结尾,比较两者在写作手法与思想情感上有何不同。

      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