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通市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卷(四)

更新时间:2024-03-14 浏览次数:10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2023七上·榆树期中) 周礼规定: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这说明西周礼乐制度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 西周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 B . 西周贵族权力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C . 西周青铜器铸造业规模宏大,分工细致 D . 西周处理阶级关系的原则规范
  • 2. 马小虎利用暑假时间阅读《史记》,他在书中不可能读到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3. (2023七下·汕尾期中) 科举制度下选官范围相较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要广泛得多,不分世庶,向全社会开放。唐文宗时的宰相段文昌、王播都是寒门贫士,都是通过进士及第入仕的。这说明科举制度(   )
    A . 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B . 提高了底层人民的素养 C . 导致了社会等级的分化 D . 打破了选官的门第限制
  • 4. 明太祖在位期间通过廷杖大臣、废丞相、设锦衣卫、惩治贪赃枉法的元勋等……正是由于这些举措,使得明朝276年时间内,没有外戚专权或军阀割据,党争现象亦未形成似唐末党争的祸乱。这段材料说明( )
    A . 强化君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稳固统治 B . 明太祖在位时期君主权力发展到了顶峰 C . 明太祖在位时期社会安定国家长治久安 D . 明朝时期的大臣权力过大危害国家统治
  • 5. 1932年5月创刊于北平的《再生》杂志,宣布以“民族复兴”作为宗旨,先后发表了《中华民族之立国能力》《民族复兴运动》等一大批宣传“中华民族复兴”思想。这股思潮产生 的背景是( )
    A . 九二八事变 B . 西安事变 C . 七七事变 D . 南京大屠杀
  • 6. 史料记载:“1881年,天津进口的洋煤高达17445吨,但是开平煤矿投产,当年洋煤进口 量就猛降至5416吨,此后一再下降,到19世纪80年代末,开煤完全取代了洋煤”。这说 明此次近代化探索在一定程度上( )
    A . 传播了西方先进制度 B . 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C . 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 D . 刺激了民族工业产生
  • 7. (2023八下·海南期末) (3分)1979年,深圳蛇口开山填海的炮声炸响,犹如惊蛰春雷,船声醇厚,热闹非凡,来来往往忙碌的人西装革履金发碧眼,吸引着全国各地人到此打拼奋斗。当年的蛇口见证了深圳从一个破烂不堪的小渔村到今天的世界级大湾区。与深圳巨变相关的是(  )
    A . 乡镇企业的崛起 B . 国企改革的深化 C . 经济特区的建立 D . 浦东新区的开发
  • 8. (2023八下·海南期末) (3分)1949年6月19日,毛泽东亲笔致信宋庆龄“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毛泽东邀请宋庆龄主要是为了(  )
    A . 团结民主人士筹建新中国 B . 协商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宪法 C . 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D . 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 9. (2023八下·运城期末)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以上材料认为我国发展两弹一星的主要原因是(  )
    A . 称霸全世界 B . 打击帝国主义 C . 发展新科技 D . 提高国际地位
  • 10. (2023九上·长沙期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它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 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 典著作 ”。这里的“它 ”是指( )
    A . 《物种起源》 B . 《共产党宣言》 C . 《战争与和平》 D . 《资本论》
  • 11. (2023九上·剑阁期末) 某班研究性学习展示活动中呈现了下面的材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①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              ②生产技术不断革新促进了棉纺织业发展

    ③以上发明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④以上发明者都是理论素养深厚的科学家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2. (2021九上·嘉陵期中) 下表有关“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扩大和国际工人运动”,其中史实与结论一致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俄国农奴制改革

    改革以维护农民利益为前提

    B

    来克星顿的枪声

    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C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

    巴黎公社

    世界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A . A B . B C . C D . D
  • 13. (2024九上·自贡期末) 据研究,从1765年到1802期间,英国的多轴纺纱机,可同时带动8更纱,工效提高了8倍,到1780年,英国棉布出口总值为36万英镑,1802年超过780万镑,是22年前的将近22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
    A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B . 手工作坊广泛确立 C . 经济发展依赖海外世界市场 D . 纺织业的技术革新
  • 14. 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写道:”科学的突破, 技术的创新,新发明的涌现,对于工业革命的形成至关重要。电磁学理论直接导致了电力工业的产生……。”据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 . 需求增长刺激新技术的发明 B . 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C . 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D . 生产经验不断推动技术的进步
  • 15. 斯大林提出,工业化的资金来源要“靠自己”,认为资本主义可以靠掠夺殖民地,收集“追加”的资本,靠战争向外国勒索赔款,靠奴役性的借外债。社会主义国家不能采取这些办法,而只能靠自己国内的积累,靠节约。于是,苏联( )
    A . 制定了新经济政策 B . 开始了农业集体化 C .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 . 投资兴建公共设施
二、材料分析题
  • 16. (2023八上·衡南期末) 中国人的“中国梦”,在近代历史发展中,遭遇了各种的挫折,却仍然在艰难前行。这些梦想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成一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实现中国梦,必须要顺应时代的潮流】

    材料一  董必武在浙江嘉兴烟雨楼写下楹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

    【实现中国梦,必须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是要建立一个联合战线,向封建式的军阀继续战争,解放我们中国人受列强和军阀两种压迫。”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对时局主张》

    材料三  “此时我们通过宣言,就是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把军阀未推倒,反帝国主义的侵略……

    ——1924年孙中山一大上发言

    【实现中国梦,还须有高瞻远瞩智慧】

    材料四:走俄国人的路,是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与认同。由于没有认识到国情上的差异,中国革命遭受一系列挫折与失败。后来,毛泽东开辟井冈山根据地,在井冈山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正确革命道路。

    【实现中国梦,更须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材料五:中国共产党自参加共产国际后,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和共产国际代表的意见,往往照抄照搬。在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同共产国际之间的秘密电台在战斗中损坏,原有的联系中断。它的直接后果是中国共产党可以而且只能完全独立自主地根据面对的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它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 (1)  材料一中的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距今(2024年)多少周年?该事件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国共两党的这次合作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3. (3)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中国特色”的正确革命道路具体指的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五指出,材料中的“会议”是指哪次会议?根据材料五归纳此次会议是中共走向成熟的理由。
    5. (5) 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中国共产党有什么认识和感悟?
  • 17. (2024九下·期末) 20世纪初期,人类社会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作出的选择发人深省。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一寿纪瑜《高级中学世界近现代史(上册)(必修)教学参考书》

    【材料二】在1919年的头六个月里,巴黎成了世界的首都,世界的头等大事便是巴黎和会,世界上最具权势的人则成了和平缔造者。和平缔造者们日复一日地会面、提案、辨论、争吵,然后再重复这个过程;他们达成交易,拟定条约;他们创立新的国家与新的机构。

    1919年和平缔造者们对待欧洲以外世界的草率方式,所挑起的怨恨大火,改变了20世纪的命运。

    一玛格丽特・麦克米伦《缔造和平》,有改动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表中英、德、美、法四国实力对比的反差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并指出这种变化带来的后果。
    2. (2) 材料二中当时“世界上最具权势的人”是指哪些人?他们在巴黎的六个月里“缔造和平”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3. (3)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巴黎和会取得的“和平成果”的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