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

更新时间:2024-03-15 浏览次数: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 1. 2023年以来,国产大飞机成功商业化运行,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装备制造业发展向好,创新发展动能积聚增强。1—5月份,规模以上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8%,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这揭示的道理是(   )
    A . 传统行业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B . 我国不再追求经济的发展速度 C . 我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D . 我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稳定器
  •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快速增长,并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这说明(   )
    A . 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B . 改革开放促进发展,是强国之路 C .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正确的道路 D . 中国已成为影响世界的主导力量
  • 3. 下列选项能够体现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有(   )

    ①某市打造“网惠民生”网络问政平台,接受网民监督

    ②某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向社会免费开放

    ③我国向1000多万失业人员发放了失业保险待遇

    ④某社区为创优增收,缩减绿化面积,增加停车位收费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4. 5月27日,2023年广州市中小学生知识产权教育演讲比赛在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中学举行,来自全市100名选手参加。举办这一活动(   )
    A . 有利于挖掘出青少年学生的全部潜能 B . 能从根本上改变束缚创新的体制机制 C . 说明尊重他人知识产权足以保护创新 D . 有利于学生提升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 5. 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____“全链条”,贯通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全方位”,做到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事业和各项工作“全覆盖”。完成下面小题
    1. (1) 材料中“____”处应该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
      A . 民主制度 B . 民主商议 C . 民主监督 D . 民主法治
    2. (2) 对于“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不认同的是(   )
      A . 赋予所有公民当家作主权力 B . 离不开完善的政治制度保障 C . 其本质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D . 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
  • 6. 2023年6月15日,司法部通报“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进展情况。通报显示,目前全国已培育“法律明白人”383万余名,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的全覆盖。培养“法律明白人”的理论依据是(   )
    A . 我国是人力资源缺乏的国家 B . 法治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C . 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 D .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 7. 漫画中对行政人员提出的要求是(   )

      

    ①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进程
    ②主导法治文化的发展潮流

    ③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④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使权力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8.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要求人们做到止于至善,将奉献作为价值追求;“言必信、行必果”,让讲诚信在当今社会蔚然成风。由此可见(   )

    ①传统美德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传统美德汲取了智慧

    ③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必须身体力行去落实

    ④自律、奉献社会、讲诚信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9. 某校团支部就“法治与德治是否有关系”这一问题对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A . 大多数同学法治意识强、道德素质高 B . 同学们能够按照法律和道德规范行为 C . 大多数同学没认识到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D . 法治与德治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 10. 2023年5月5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这要求我国切实做到(   )

    ①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人口思想道德素质

    ③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消除性别歧视

    ④摒弃原有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再调控人口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1. 自然资源是什么?自然资源和人类如何和谐共生?在现行法治框架下,如何实现有力保护?2023年6月17日,一场围绕化解这些疑问的自然资源法治学术研讨在兰州展开,共话中国式现代化下的自然资源法治创新。重视自然资源法治创新的原因有(   )

    ①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②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

    ③法治为防治自然资源浪费和破坏提供保障

    ④法治创新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 1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加强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特岗计划”“国培计划”等项目向民族地区倾斜力度,推进教育人才“组团式”支援工作,引导和支持优秀教师到民族地区学校帮扶任教。落实上述举措(   )

    ①符合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有利于推动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是因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④能维护民族团结,让民生成为社会和谐之本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3. 2023年8月7日,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福建厦门圆满落下帷幕。历经十四届,海峡两岸文博会不断挖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凝聚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之情。这让我们明白(   )
    A . 阻碍两岸和平统一的因素已经不复存在 B . “一国两制”方针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 C . 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 D . 我国各民族之间形成了团结互助的关系
  • 14.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年华。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   )

    ①有利于实现人生价值②需要落实在生活和学习中

    ③因为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④源于青年是我国最有梦想的群体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15. 2023年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为了致敬中国航天人,你校开展了“给中国航天人写封信”的活动。下列写信内容合适的有(    )

    ①“我们只有研究出最尖端的航天科学技术,才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

    ②“我们会向航天人一样坚持不懈、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

    ③“我们会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④“我们一定要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6. 2023年3月,游客任先生自驾来扬州,因路况不熟将车停在禁停区,交警依法开出罚单。两天后,任先生发现罚单标注“首违警告,零分零元”,感动之余,承认自己违停并点赞交警。交警的行为表明(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A . 公正司法原则不可违 B . 外地游客违章免处罚 C . 执法有力度也有温度 D . 轻微违法无须负责任
  • 17. 赤红色的忠诚热烈、鲜橙色的温暖活力、琉璃黄的庄重典雅……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漫步北京一五一假期七彩缤纷游”线路,部分线路如下。

    线路1

    天坛公园—中山公园—景山公园—北海公园—颐和园—圆明园

    线路2

    北京大学红楼—《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中山公园来今雨轩—蒙藏学校旧址—李大钊故居

    线路3

    清华园火车站—颐和园益寿堂—中共中央香山驻地旧址—香山革命纪念馆

    线路4

    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速滑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奥林匹克塔—首钢滑雪大跳台

    如果有同学只想体验“赤红色的忠诚热烈”,你应该推荐(    )

    A . 线路1或线路2 B . 线路1或线路4 C . 线路2或线路3 D . 线路3或线路4
  • 18. 翻开唐诗宋词,我们会发现,各种各样的生物是古诗词中出镜率很高的对象,堪称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网红。这些古诗词所体现出来的生态意识对于我们当今感受自然、呵护生灵、树立正确的生态理念,是值得珍视和借鉴的。下列诗词能体现古人自然生态情怀的是(    )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④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③
  • 19. 6月23日,以“思明寻脉成功印记”为主题的2023海峡两岸郑成功文化节启动,通过一系列群众性活动挖掘和弘扬郑成功精神文化内涵,赋能文旅产业。举办上述活动(   )
    A . 有利于缅怀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伟业,拓展台湾的国际空间 B . 有利于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学习郑成功之举实现武力收复台湾 C . 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骨肉情谊,增进对祖国统一大业的认同感 D . 有利于弘扬郑成功爱国主义精神,让台湾问题的解决变得简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小题10分,第22小题14分,第23小题16分,共40分)
  •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

    【图片宣传】同学们搜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图片:

    【自觉践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将青年成长成才纳入治国理政与民族复兴的总体布局,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青年工作。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伟大梦想,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航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高举思想旗帜、指引精神路标、集聚道德力量、夯实文化根基。对此,小华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到国家进步,无关个人发展。”

    1. (1) 宣传图片分别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哪一层面的内容?
    2. (2)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小华的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7月10日至16日是我国第33个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为“节能降碳,你我同行”,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在广州市举办2023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

    材料一  广东把节能降碳作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稳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各项工作,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去年广东省能耗总量3.65亿吨标准煤,以占全国约6.7%的能源消耗支撑了全国约10.7%的经济总量。2022年,广东新增海上风电装机达到140万千瓦;广东大力培育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全年新增新能源汽车产量129.7万辆,规模占全国的18%。

    材料二  绿色发展、低碳发展。

    ★广东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

    ★广东制定绿色低碳产业引导目录,布局发展一批低碳零碳负碳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等产业项目,加快绿色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广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稳步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机制,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1. (1) 广东把节能降碳作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2. (2)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政府如何为节能降碳贡献力量。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要激发调动全社会的创新激情,持续发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感悟科技力量】2023年7月5日,科技部、全国工商联在北京举行会商座谈会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科技领军企业,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推动文化创新】从饱含圆融和合等中国理念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构思独到惊艳世界,到一系列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舞蹈作品、电影大片,“出彩”又“出圈”。再到博物馆文创频上热搜、民俗文化游不断升温,一大批非遗技艺借助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正是因为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让中华文化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争当创新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我国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政策完善、机制顺畅、平台广阔、氛围友好的环境。

    1. (1) “加快培育科技领军企业,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传递出什么信息?
    2. (2) 看完上述材料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文化创新让我们更自信,让国家更有活力。”请你结合材料,解读同学们的观点。
    3. (3) 青少年如何不负韶华、抓住机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