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期末考试物理试...

更新时间:2024-03-14 浏览次数:1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10小题,1~7题每小题4分,8~10题每小题6分,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 1. 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下列关于物理学上的一些事件和科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实验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B . 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到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 C . 最早建立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加速度概念的科学家是牛顿 D . 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例如加速度就是采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
  • 2. 空气、水等流体介质对在其中运动的物体的阻力大小与速度有关,其规律一般可表示为 , 其中第一项为粘滞阻力,对于半径为的球形物体,阻力系数与半径的关系为 , 其中C是由实验测得的常数,C的单位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可表示为(  )
    A . 无单位 B . C . D .
  • 3. 甲、乙两个质点分别在两个并排直轨道上运动,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别如图中所示,图线是直线,图线是抛物线,时间内图线ab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之比是 , 抛物线顶点的横坐标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时间内甲、乙的距离一直在减小 B . 时间内乙的平均速度等于 C . 时间内乙的加速度一直小于甲的加速度 D . 时间内甲、乙的位移大小相等
  • 4. 如图所示,某同学把不可伸长的轻绳的一端拴在天花板上,再将绳穿过质量为m的光滑圆环后,将另一端握在手中,已知该同学的质量为M , 当圆环静止时右侧轻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0°,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左侧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于30° B . 该同学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大小为 C . 该同学将握住绳子的手沿竖直方向向上缓慢移动的过程中,地面对该同学的摩擦力始终不变 D . 该同学将握住绳子的手沿竖直方向向上缓慢移动的过程中,角将变大
  • 5. 如图,某河流中水流速度大小恒为A处的下游C处有个漩涡,漩涡与河岸相切于B点,漩涡的半径为r。为使小船从A点出发以恒定的速度安全到达对岸,小船航行时在静水中速度的最小值为( )

    A . B . C . D .
  • 6. 如图所示,A、B为质量均为m的物块,A的上方为不可伸长的轻绳,A、B间为轻弹簧,箱子C的质量为4m , 若将悬挂在天花板的绳子剪断,则剪断的瞬间(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箱子C的加速度为 B . A、B的加速度都为g C . A上方绳子的张力突变为0 D . A的加速度为
  • 7. 市面上一种旋转“飞蜓”玩具的结构如图所示,轻绳的一端连接蜻蜓,穿过手柄后与重物连接,人们可以通过旋转手柄让蜻蜓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第一次玩耍,蜻蜓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重物与手柄底端的距离为 , 外部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第二次玩耍,蜻蜓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重物与手柄底端的距离小于。两次运动过程中,重物均处于静止状态,不计一切阻力,则相比第一次,蜻蜓第二次运动时(  )

      

    A . 外部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变大 B . 蜻蜓运动的周期不变 C . 蜻蜓运动的角速度变大 D . 蜻蜓运动的线速度变大
  • 8. 如图所示,升降机的天花板上悬挂一轻质弹簧,弹簧下端栓一质量为m的物体,对升降机施加一向上的拉力T , 使升降机由静止开始,以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关于从开始到物体第一次与升降机速度相等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与电梯达到共速之后一起做匀加速运动 B . 物体加速度达到时,弹簧长度最长 C . 速度相等时,物体的加速度大于 D . 升降机受到的拉力T一直变大
  • 9. 如图所示,倾角为的斜面体C置于粗糙水平面上,物块B置于斜面上,已知B、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B通过轻绳跨过光滑的轻质定滑轮与物块A连接,连接B的一段轻绳与斜面平行,A、B的质量分别为mM。现给B一初速度,使B沿斜面下滑,C始终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g , 则在B下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不论A、B的质量大小关系如何,A一定处于失重状态 B . A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C . 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始终为0 D . 水平面对C的支持力小于B、C的总重力
  • 10.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用四根长度均为L的相同轻质细杆做成框架,各杆的两端全用光滑铰链相连。开始时,相对的两铰链AC彼此靠近(可看作在同一点),铰链A固定,铰链C在水平外力F(大小未知)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初速度为零,大小为a的恒定加速度沿菱形对角线运动。铰链处质量不可忽略,均为m。当间的夹角成120°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此时铰链C的速度大小为 B . 此时铰链B的速度大小为 C . BC杆上的弹力大小为 D . AB杆上的弹力大小为
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4分.)
  • 11. 在“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的实验中:
    1. (1) 关于这个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 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越高越好 B . 每次小球要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C . 实验前要用重垂线检查坐标纸上的竖线是否竖直 D . 小球在平抛运动时要靠近但不接触木板
    2. (2) 某同学为了更精确地描绘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使用频闪照相机(每隔相等时间拍一次照片)拍摄小球在空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频闪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表示实际长度 , 如果取 , 那么:

        

      ①照相机的频闪周期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②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是(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 12. 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

    1. (1) 下面列出了一些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滑轮的长木板、垫块、小车和砝码、砂和砂桶。除以上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
      A . 天平 B . 秒表 C . 刻度尺(最小刻度为 D . 低压交流电源
    2. (2) 此实验中需要满足一些条件,下列正确的做法是____
      A . 小车放在长木板上,反复调节长木板的倾斜程度,直至轻推小车使其在不受绳的拉力下沿木板做匀速运动 B . 小车放在长木板上,后面固定一条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反复调节长木板的倾斜程度,直至轻推小车使其在不受绳的拉力下沿木板做匀速运动 C . 实验中,不需要满足砂和砂桶的总质量m与小车和车上砝码的总质量M之间的条件 D . 实验中,为了保证砂和砂桶所受的重力近似等于使小车做匀加速运动的拉力,砂和砂桶的总质量m与小车和车上砝码的总质量M之间应满足的条件是
    3. (3) 乙图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交流电的频率为 , 在相邻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打点末画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计算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4. (4) 另一小组在研究“小车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时,用改变砂的质量的办法来改变对小车的作用力 , 然后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图像,如图三所示。发现图像既不过原点,末端又发生了弯曲,可能的原因是( )

      A . 没有补偿摩擦阻力,且小车质量较大 B . 补偿摩擦阻力时,木板的倾斜角度过大,且砂和砂桶的质量较大 C . 补偿摩擦阻力时,木板的倾斜角度过小,且砂和砂桶的质量较大 D . 补偿摩擦阻力时,木板的倾斜角度过小,且小车质量较大
三、计算题(共3小题,13题10分,14题12分,15题18分,共4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将试题全部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 13. 有一种大型游戏机叫“跳楼机”,参加游戏的游客被安全带同定在座椅上,由电动机将座椅沿光滑的竖直轨道提升到离地面高处,然后由静止释放.可以认为座椅沿轨道做自由落体运动后,开始受到恒定阻力而立即做匀减速运动,且下落到离地面高处时速度刚好减小到零.然后再让座椅以相当缓慢的速度稳稳下落,将游客送回地面.(g)求:

    1. (1) 座椅在匀减速阶段的时间是多少?
    2. (2) 在匀减速阶段,座椅对游客的作用力大小是游客体重的多少倍?
  • 14. 如图所示,碎石场有一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 , 传送带以恒定速率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在传送带上端有一质量石块被与水平的轻绳系住保持静止不动,时刻剪断轻绳,石块由静止开始滑下,已知石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取重力加速度 , 求:

    1. (1) 时刻前绳子的拉力T大小和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大小和方向;
    2. (2) 石块到传送带底端所用的时间;
  • 15. 如图甲所示,竖直面内有一光滑轨道 , 轨道的上端点B和圆心O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 圆弧轨道半径为 , 与水平轨道相切于点C.现将一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从空中的A点以的初速度水平向左抛出,恰好从B点沿轨道切线方向进入轨道,沿着圆弧轨道运动到C点,滑块在圆弧末端C点速度为 , 对轨道的压力 , 之后继续沿水平轨道滑动,经过D点滑到质量为 , 长为的木板上.图乙为木板开始运动后一段时间内的图像,滑块与地面、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重力加速度g , 不计空气阻力和木板厚度。求:

    1. (1) 小滑块经过圆弧轨道上B点的速度大小;
    2. (2) 小滑块的质量;
    3. (3) 全过程中木板的位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