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东莞市黄江镇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4-03-22 浏览次数: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历史主题是学习、研究历史和编写历史著作的重要思维,下列单元主题最适合的是(  )

    单元主题____

    第4课 洋务运动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第6课 戊戌变法

    A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近代史的开端与变法革新 C .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D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 2. (2分)小李从家里找到一枚民国时的纪念币。纪念币上写有“民国三年铸”的字样。这枚纪念币铸造于公元(  )
    A . 1912年 B . 1913年 C . 1914年 D . 1911年
  • 3. (2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提到:“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是曰民族之统一。”材料体现了孙中山的(  )
    A . “驱除鞑虏”主张 B . 民族平等思想 C . 强烈的反帝主张 D . 民生主义思想
  • 4. (2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义和团运动 D . 辛亥革命
  • 5. (2分)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帜掀起了洋务运动,其根本目的是(  )
    A . 解决清朝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 B .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C . 改进军事装备,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D . 解决政府财政困难,发展近代工业
  • 6. (2分)该条约的签订,不仅打破了以往大清帝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天朝体制,而且也开启了近代中国长期遭受西方列强掠夺与奴役的所谓条约制度(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7. (2分)揭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 . 创办《时务报》 B . 公车上书 C . 成立兴中会 D . 创办《国闻报》
  • 8. (2分)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  )
    A . 兴中会 B . 同盟会 C . 华兴会 D . 光复会
  • 9. (2分)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历史事件与孙中山有直接关系的是(  )

    ①成立兴中会

    ②发表《讨袁檄文》

    ③亲自参加武昌起义

    ④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0. (2分)辛亥革命是矗立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这里“丰碑”的含义是指(  )
    A .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B . 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 .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D . 实现了完全的民族独立
  • 11. (2分)“戊戌变法”法令中最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容是(  )
    A . 裁撤冗官冗员 B .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 . 开办新式学堂 D . 训练新式军队
  • 12. (2分)近代一批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传统思想观念的藩篱,开始以一种新眼光审视世界。这一新眼光主要“新”在(  )
    A . 反帝反封建成为斗争目标 B . 鸦片战争的失败激发了国人的爱国心 C . 一些有识之士开启了学习西方的思潮 D . “强国御侮”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 13. (2分)“变者,天下之公理也。”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
    A .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 .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C . 粉碎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D . 传播西方思想文化,尝试制度变革
  • 14. (2分)曾任两广总督的张树声在1884年去世前留下的《遗折》中,言生前所不敢言,指出:“(西人),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  )
    A . 君主立宪制度 B . 民主共和制度 C . 先进军事技术 D . 西方民用技术
  • 15. (2分)在福州一纪念馆的檐柱上,挂着一副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义征夺魑魅之心。”楹联歌颂的是(  )
    A . 林则徐 B . 道光帝 C . 关天培 D . 陈化成
  • 16. (2分)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的措施有(  )

    ①宣布清朝皇帝必须退位

    ②临时政府要设在南京

    ③临时大总统到南京就职

    ④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7. (2分)如表是中国1914﹣1919年各项数据变化情况,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项目

    时间

    数据

    项目

    时间

    数据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 . 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B .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C .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 18. (2分)1925年3月12日,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在北京病逝。蔡元培先生闻此噩耗,书写了一副挽联,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注:chái)后死者,齐心协力(  )
    A . 康有为 B . 梁启超 C . 孙中山 D . 李大钊
  • 19. (2分)下列有关洋务运动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 . 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C . 洋务运动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D . 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 20. (2分)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这一状况的出现最能说明(  )
    A . 封建专制思想销声匿迹 B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影响深远 C . 民主科学成为主流 D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21. (2分)陈旭麓先生评价太平天国运动说:“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清自己身上封建的东西。”陈先生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 清政府的势力过于强大 B . 没有彻底反封建的决心 C . 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 D .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 22. (2分)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国社会各界掀起救亡运动。①“今日之事,以外国之习气变中国之不可也”。②“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与材料中观点①、②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 . 虎门销烟、金田起义 B .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 C . 洋务运动、维新运动 D .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23. (2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屈辱史。下列选项对应合理的一组是(  )
    A . 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协定关税 C .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割香港岛给日本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24. (2分)“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亡,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的社会文化运动(  )
    A . 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 B . 改变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C .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D .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25. (2分)洋务派先后创办了19家军工企业。在收复新疆之战中,清军的先进武器特别是大炮,发挥了很大作用。这支中国军队被认为是“完全不同于所有以前在中亚的中国军队,清政府的这场自救运动(  )
    A . 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B . 挽救了清政府的统治 C .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D . 实现了中国近代化
  • 26. (2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当1911年革命到来……革命者利用了这种不满,在学生和士兵中做了有效的工作。在广东,小规模的革命党人起义虽遭镇压,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  )
    A . 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B .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C . 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 D .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 27. (2分)“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这是孙中山针对什么事件发表的檄文?(  )
    A . 清帝退位 B . 刺杀宋教仁案件 C . 袁世凯复辟帝制 D . 军阀割据
  • 28. (2分)孙中山在《讨袁檄文》中把袁世凯称为“民贼”是因为袁世凯(  )

    ①破坏民主共和制度

    ②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③复辟帝制

    ④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A . ①②③ B . ③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29. (2分)“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指的是(  )
    A . 浙皖起义 B . 黄花岗起义 C . 萍浏醴起义 D . 镇南关起义
  • 30. (2分)历史学习需要把握单元主题,图示内容可提炼的单元主题是(  )

    A . 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B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D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2分,第32小题14分,第33小题14分,共40分。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如何办报,维新人士认识上有一个变化。起初,他们以为变法“非自京师始,因此把办刊地址设在北京,对象也以朝廷大员为主。但一开始效果不佳,每日也不过“三千张开外”。随着维新运动的发展,维新派开始对报刊内容进行扩充;受众面也发展至各类士绅、普通商贾、书院学堂学生等;影响范围日益扩大

    ——摘编自张昭军、孙燕京主编《中国近代文化史》

    【材料二】维新改良的潮流急速地涨涌于民族觉醒的曙光之中,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流。它吸引着一切爱国的中国人从改革中寻求民族的出路。如果没有早期维新人士的思想启蒙工作,革命派要唤起民众是有困难的。在维新运动失败后,迅速从维新转向革命。孙中山早年就接受过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并曾试图改良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决心继起救国。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涂鸣皋《清末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及辛亥革命之比较》等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维新派办报过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阐述维新变法的历史影响。
    3. (3) 综上探究,近代化探索具有怎样的历史特征?
  • 32. 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9年6月的这场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

    ——摘编自《安德鲁•翰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二:法国大作家雨果曾有一段这样的描述: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

    材料三: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梁启超

    材料四:“八国联军最初要求清政府定支持义和团运动的十二名官员死罪,最后解决的办法是赐令庄王自裁;端王充军新疆,从判处死刑直到仅仅加以谴责的官员共有119名。”

    ——《剑桥中国晚清史》

    1. (1) 材料一中的“这场禁烟运动”引发了哪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2. (2) 材料二中的“夏宫”指的是什么?文中的两个强盗指哪两个国家?
    3. (3) 材料三中的“清政府“割台湾、偿二百兆”是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的条款?
    4. (4) 材料四中的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的职能发生了什么变化?
    5. (5) 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史有何认识。
  • 33. 对外交往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国家的兴衰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前期,国家实力雄厚,财政收入是元代的2倍。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畅销国内。福建、广东的造船业发达,建造的海船适合远洋航行…140﹣143 年,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 流和友好往来。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政府曾严厉海禁,清政府又进一步规定:只允许外商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外商的活动

    一一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进入近代以来,西方用大炮轰开中国紧闭的大门,在坚船利炮的威逼下,开始了同西方列强不平等交往的历史。

    材料四: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

    一一邓小平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有利条件。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政府指定管束稽查”的机构名称叫什么?
    3. (3) 近代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签订给中国带着来怎样的影响?
    4. (4) 根据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从中获得怎样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