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5 黄河颂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5课《黄河颂》...

更新时间:2024-03-07 浏览次数:10 类型:同步测试
一、语言表达
  • 1. 【活动三:扬文化精神】

    小文搜集了关于黄河文化内涵的文字和两段歌词。请根据提示,完成探究任务。

    黄河文化内涵: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标志性符号,是一种国家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命运与共”的家国情怀、“同根同族同源”的民族观念和“协和万邦”“亲仁善邻”的价值理念。黄河文化还蕴含着我国从古至今治国理政的最高智慧,饱含以民为本、人民至上的理念。

    (摘自《河南日报》)

    歌词一

    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节选自《黄河颂》)

    歌词二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节选自《我的中国心》)

    根据对“黄河文化内涵”的理解,歌词一、二中“黄河”的文化内涵分别是:

二、综合题
  • 2. (中考新考法 - 做批注) 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请你根据提示,对下面的句子进行批注。(要点:做批注的方法)
    1. (1) 【分析式批注】

      ①呵! 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②向上看, 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 向下看, 简直是绝壁, 火把照着人的脸, 就在脚底下。

      批注: 这两个句子都精妙地运用了修辞手法,第一句

      第二句

    2. (2) 【其他类型批注】

      批注的类型多种多样, 请你从《黄河颂》或《老山界》中另选一个句子, 从下面的批注类型中任选一种进行批注。

      批注类型: 理解式 分析式 评价式 疑问式 感悟式

三、综合性学习
  •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奔腾不息,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中华文化。让我们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感受黄河的魅力。

    1. (1) 【理解黄河内涵】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读后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
      材料一:1948年,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战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兢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2. (2) 【描绘黄河画面】下图是黄君璧的画作《飞瀑雷鸣》,观察并加以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绘画面,至少用上一个成语和一种修辞手法。
  • 4. 学习了《黄河颂》一文后,七年级某班开展了以“黄河,母亲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 (1) 黄河不仅有古老的文明,还孕育了中华文化,许多成语、俗语、歌曲、古诗词等都与黄河有关,请各举一例。
    2. (2) 同学们在参观黄河博物馆时,对其徽标产生了兴趣,请你解说下面黄河博物馆徽标的构图寓意。

四、现代文阅读
  • 5.  现代文阅读

    现代的我们应怎样读书?

    材料一:

    像一树一树的花开

    梁晓声

    ①关于书,是没法用几句话概括的。然而最近我一想到书,便想到林微因的诗:“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②这么说,不是将另一类书排除在外——那类如投枪、匕首、号角、战鼓的作品。不,我觉得那样的书也像“一树一树的花开”,礼花般炽烫绚烂的“花”。

    ③一切科学的书也像“一树一树的花开”,没有哪一类书不像,任何一类专业的书也都像。并且我认为,这样想,是对所有贡献过专业之书的人们的赞誉。

    ④而童书,确乎像“燕在梁间呢喃”。

    ⑤读纸质书的人也确实少了,读电子书和听书的人多了。我起初是为书和写书的人忧伤的,现在不了。老人们视力不好了,享受听书的时刻不亦乐乎?年轻人时间不够用,在地铁上读电子书也是对书的亲近啊!

    ⑥书对人类心性的滋养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长期贡献,读和写都是对此宝贵传统的爱护、继承,读和写同等重要。

    ⑦现在几乎没有文盲青年了,恰恰相反,学历高的青年比比皆是。青年总是要成家,总是要为人父为人母的。我想,年轻的、有知识的、自己读过书的父母们,在孩子3岁生日那天,应送给孩子一份特殊的礼物——用彩纸包着,扎着漂亮的丝带,由孩子打开的书;当童书呈现时,郑重地向孩子宣布,从这一天起,父母轮流为孩子读书的亲子阅读活动开始了。还要为看童书的孩子拍下纪念照,对他或她说:“你看书的样子很美!”

    ⑧于是家中为孩子而有了一格书架。

    ⑨等孩子上中学了,有了自己的房间,那书架便移到了他或她的房间,墙上还挂着他或她3岁时读书的纪念照——那时他们已经开始自己选书看了,选的过程中必然会逐渐有自己的判断。

    ⑩后来,孩子们或因学习压力所致不怎么读“闲书”了;再后来,他们成了大学生,几乎只有精力读专业书了;再再后来,他们毕业了,参加工作了,成了地铁上看电子书的人;等他们结婚了,有了孩子,做了父母,也会在自己孩子3岁生日那天送上一份用彩纸包着的、扎漂亮丝带的礼物——书。

    ⑪而等他们老了,便成了以听书为享受的老人……

    ⑫纸质书在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永不消亡。

    ⑬年轻的朋友们,如此这般参与优良传统的守望、爱护与继承,不亦乐乎?让那“一树一树的花开”成为人类社会之恒久的风景,不亦贡献乎?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2022年4月23日,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于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上对外发布。下面是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制作的统计图。

    调查结果显示:____

    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我国9~13周岁的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最高,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听书率大致相当。

    材料三:从“读书”到“读屏”,阅读习惯的改变,换个角度看也是阅读方式的丰富。数码产品的更新换代,纸质书籍的电子化,让获取知识更为便捷;融合多重形态的视听内容,更让阅读由平面式的“纸上得来”升级为立体式的“视通万里”。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数字化打通了书籍之间的“链接”,让人们能在跳转来源、聚合推荐等方式里,实现知识的触类旁通、由点及面、串珠成链。可以说,数字化拓展了求知的渠道、丰富了学习的体验。无论是“读书”还是“读屏”,都有益于知识的增长,而关键在于阅读的内容本身有意义。

    (选自《生活晚报》,有删改)

    1. (1) 阅读材料一,写出你对标题“像一树一树的花开”的理解。
    2. (2) 梁晓声认为“纸质书在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永不消亡”。请你阅读材料一,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3. (3) 阅读材料二中的表1和表2,将相应的调查结果补写完整。
    4. (4) 有的家长觉得可以让孩子看电子书,有的家长则反对。七年级的我们能看电子书吗?阅读材料三,谈谈你的看法及理由。
  • 6.  文学类作品阅读

    (一)舵  链

    马晓丽

    舵链断的瞬间,我有些崩溃。舵链一断,我们最后一点生存的希望也就断了。试想,一个没有舵的小登陆艇,在这七级大风的海上,能挺多久?

    司令部安排我去石应岛年终检查,没想到半路遭遇这种状况。

    班长立刻组织抢修舵链,这才发现,几乎不可能。修舵链要从船头的铁柱处下去,可甲板到船头的舱盖上结了厚冰。舱盖是拱形的,十多米长。平时,船一晃,在上面走都很难。现在结了冰,站都站不住,根本别想走过去。班长看着结冰的舱盖请示陪同的马参谋长:“参谋长,过不过?”“怎么过?”“爬!”“多大把握?”“没有。”马参谋长认真看了看班长,重重拍了他一下。

    班长立刻转身对兵们吩咐:“我先上。等会儿你们拉住我腰上的绳, 一点点放,不能松,也不能紧……”“班长!我先上!”矮个子兵跳出来大叫。“你体格差,我先上。”班长说。“你是班长,你得在这儿指挥!”矮个子兵喊。理由似乎很充分,班长愣了一下。

    风在肆虐,刀子般割着人们的脸。

    突然,班长叫了起来,矮个子兵已绑着绳子,向船头爬去了。我和马参谋长一个箭步,一起抓住绳子。

    空气凝固了,大家紧盯着叉开手脚紧贴舱盖趴着的矮个子兵。冰太滑,戴手套扒不住,他摸索着摘掉手套,用手抠着蠕动爬行。留在冰上的手套随船晃动,忽悠一下滑进了海里,立刻被海浪吞没了。颠簸中,他在舱盖上滑来滑去,好几次都差点儿滑落大海。不知过了多久,他伸手去够船头那根铁柱,大家都屏住呼吸:差一点儿……还差一点儿……就差一点点儿了……他的手终于抓住了铁柱。

    他抢修好了舵链,船又继续航行。

    矮个子兵把腰上的绳子解下来,准备系到铁柱上,好攀着绳子往回走。突然, 一阵狂风吹来,船体猛烈晃动,矮个子兵脚下一滑,手中的救命绳被甩了出去。大家呆住了,没了绳子,他无论如何也回不来了。班长急了,拿起绳子非要送过去。矮个子兵喊:“班长,别过来!”班长喊:“就你那小体格, 一会儿就得冻成冰棍儿!”“班长!”矮个子兵大叫,“你要是过来,我就……我就跳下去!”

    班长蹲下呜呜地哭。“起来!把眼泪擦掉!”马参谋长喝道,“你跟他喊话,不许停。”“是!”班长抹把泪,立即与矮个子兵对喊起来。刚开始,矮个子兵声音还挺正常,过了一会儿,声音就开始发颤了,而且半天回一句。班长赶紧喊:“咱们唱个歌吧!”说着领头唱起来:“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矮个子兵马上跟着唱。“只因为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装……”大家都唱起来。

    我们嚎叫着唱了一遍又一遍,早已不知道哪句是头哪句是尾。我们停不下来,也不敢停下来。直到马参谋长暴怒地吼叫起来,我们才戛然而止。矮个子兵不知何时已停止了唱歌,头耷拉着。马参谋长对着他喊:“你抬起头!只抬一下头就行!……请你抬头看着我!看我在干什么?”矮个子兵的头终于慢慢抬了起来。班长哭喊:“你看呀,参谋长给你敬礼呢!你抬头看看,大家都给你敬礼呢!”一只只手臂都举了起来, 一个个标准的军礼,向着矮个子兵,向着前方这面在狂风恶浪中迎风屹立的“人旗”。马参谋长喊道:“你看好了,我在给你敬礼。按条令要求,你应该向我行注目礼。首长的手不放下,你的目光就不能离开!你得抬头看着我,不许低头!”矮个子兵果然一直抬着头, 一直看着马参谋长。两颗泪珠沿着马参谋长僵硬的面颊滚落下来。

    一条迎风破浪的船上,一个身材瘦小的士兵双手紧攀铁柱,旗帜般立于船头之上,海风鼓荡他的衣襟,发出哗啦啦的声响。眼前这幅高扬着“人旗”的画面,永远地刻进了我的脑海。

    到了石应岛,我们抬着矮个子兵直奔医院。他很快缓了过来,但双手已严重冻伤。

    第二天,风停了,我乘艇返航。结冰的舱盖在阳光下格外刺眼,矮个子兵正看着舱盖发呆。我说:“想什么呢?”“我总忍不住想,我要是掉海里了,我妈可咋办?”他声音有些发抖,竞流下眼泪来。我轻声问:“那你还要坚持上?”“不上咋办?舵链要是不接上,就得任船在海上漂了,总不能眼瞅着船翻了吧?”

    望着他缠满纱布的双手,我的眼睛湿润了…… 

    (有删改)

    1. (1) 本文情节波澜起伏,请认真梳理,将下面空缺的情节补充完整。

    2. (2) 从全文看,马参谋长是个什么样的人?请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3. (3) 作者如何表现矮个子兵去修舵链途中的艰难?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 (4) 文中的“人旗”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和主旨加以探究。
五、写作题
  • 7. 为更好传承红色基因,宣传家国情怀,学校南苑文学社公众号就”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准备推出”大国小家”系列推文,请你任选一个栏目投稿。

    栏目一:爱国故事会

    《为爱国     的感动》

    填写历史中、名著中、新闻中或身边的平凡人,写写他的事迹和从中受到的启发

    栏目二:诗画江山秀

    《我爱

    填写属于我国的山河美景、历史文化或文学诗词等

    栏目三:寻一己责任

    《我虽平凡,但

    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抒发真实体验

    要求:①按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内容要具体细致,切忌空洞,中心突出;②文中不要透露个人的身份信息;③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④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