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4-03-22 浏览次数: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strong><span>选择题</span></strong><strong><span>:</span></strong><strong><span>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span></strong><strong><span>。</span></strong>
  • 1. 随着行商制度的废除(利用行商垄断对外贸易),广州作为战争前唯一的茶叶出口口岸迅速衰落,而上海和福州得益于更加靠近茶叶产区的原因,借助茶叶贸易崛起,成为重要的通商口岸。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小农经济的破产 B . 协定关税的影响 C . 洋务运动的开展 D . 《南京条约》的签订
  • 2. 某学者认为,“这些底层移民以他们的力量尝试建设理想的乌托邦.....他们接受异国宗教这一周边世界所带的冲击,并吸纳之,从而对经历鸦片战争却仍然顽固的清王朝统治予以沉重打击。”“这些底层移民”所掀起的是( )
    A . 三元里人民起义 B . 太平天国运动 C . 洋务运动 D . 义和团运动
  • 3. 蒋廷鞍先生曾指出,《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是战争与交涉的结果......从此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加密切了。这种关系固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奕诉与文祥绝不转头回看,留恋那已去不复回的闭关时代。他意在强调条约的签订( )
    A . 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B . 迫使清政府开启近代化的历程 C . 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 造成中国与西方差距不断拉大
  • 4. 福州船政学堂一改当时其他新式学堂只招八旗子弟或秀才的传统,采取入学招考、借才异域、师夷长技、学用结合这有别于科举之旧学的新式教育模式,为国家培养了邓世昌、詹天佑、严复等一大批有用之才。这体现了该学堂( )
    A . 通过科举招收学员 B . 主要招收八旗子弟 C . 注重培养新式人才 D . 设置课程传播西学
  • 5. 白寿彝认为:“洋务派为了供应军事工业所需要的原料、燃料和运输……从70年代开始,便陆续创办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从1872年到1894年,开办的企业单位共有100多家,投资总额五六百万元,雇工近三万人。”材料旨在说明洋务运动( )
    A . 巩固了大清王朝的统治 B . 引进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C . 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D . 成就了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 6. 中法战争期间,左宗棠向清廷建议:如法国“犹不从,则示以战,照万国公法,闭关绝约,撤回彼此公使、领事,照会有约各国,告以暂与决战,法人虽强,当亦不敢违诸国公论,或可不战仍归于好”。据此可知,左宗棠主张( )
    A . 运用国际法抵制法国的侵略 B . 设立总理衙门适应形势变化 C . 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中法冲突 D . 以战争形式对抗法国的侵略
  • 7. 金冲及指出:假如用短近的眼光看,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是用长远的眼光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们重新进行反思,屈辱促使人们猛醒。关于“新的起点”的认识,该学者意在强调甲午战争( )
    A .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运动的进程 B . 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C . 使列强资本输出深入中国内地 D . 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 8. 《国闻报》于 1897 年 10 月 26 日创刊于天津。该报主要刊登国内各省要闻,如维新派《保国会章程》等,同时译载重要政论及名著,如连载严复的《天演论》,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等思想。据此可知,该报( )
    A . 批判封建道德礼教 B . 侧重进行革命宣传 C . 号召知识分子参政 D . 以救亡图存为宗旨
  • 9. 法国海军文官贝野•罗蒂在描述一次远征经历时说:“在许多西方军服之中,夹杂着中国长袍、珊瑚纽、尖顶帽。他们在失去了神圣性的北京帝都,参与这野蛮人的盛会,成为我们时代最唐突的事了。”他将这一天称为“北京的末日”。该军官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0. 1900年6月21 日,清政府发布上渝称:“近能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执千戈以卫社稷......人人敢死,张我国威。”材料表明义和团运动( )
    A . 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 B . 使变法图强成为共识 C . 带有反帝爱国的倾向 D . 取得了反帝斗争胜利
  • 11.  下图所示为1908年《时事画报》中的一幅漫画,图中一群官员正在合力用绳索箍紧已经开始漏水的大缸。该漫画意在表明(  )

    A . 甲午战争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B . 武昌起义冲击了清廷统治 C . 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D . 革命的潮流已经不可阻挡
  • 12. 容闳(1828—1912年),是第一位赴美留学的中国人。如表,他的一生致力于( )

    时间

    概况

    1860年

    向洪仁玕提出建设军队、改革教育制度等七条建议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参与筹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组织第一批官费赴美留学幼童

    19世纪九十年代

    关注甲午中日战争局势,支持、参与维新变法运动

    20世纪初期

    支持革命党人起义活动,欢呼武昌起义

    A . 国家出路的探索 B . 民族危机的加剧 C . 统治阶级的自救 D . 争取民主的斗争
  • 13. 近代中国,孙中山等革命派推崇王夫之,将其视为“恢复中华”的思想先驱,并印发王夫之的《黄书》等有关“华夷之辨”的书籍,倡导“排满革命”。此举有利于向国人宣传( )
    A . 民族主义思想  B . 民主主义思想 C . 民权主义思想  D . 民生主义思想
  • 14. 对于辛亥革命,梁启超曾评价说“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他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
    A . 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B . 推翻了封建制度 C . 推动了社会观念更新 D . 打击了西方列强
  • 15. 鲁迅先生曾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据此,“失望”“颓唐”产生的背景是( )
    A . 清王朝统治未被真正推翻 B . 君主专制统治复辟成功 C . 蒋介石政府统治腐败黑暗 D . 新秩序未重建政局混乱
  • 16. 1920 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旁听,打破了当时“男尊女卑”以及“女子无才便是德”等陋习,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
    A .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B . 推动了白话文在全国范围内普及 C . 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盘否定 D .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思想基础
  • 17.
    观察漫画《贪食小犬,死不足惜》。中国人民为抵制“贪食小犬”奋起抗争,喊出的口号是( )
    A .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B . 打倒列强,除军阀 C .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18. 五四运动后,陈独秀宣称不应当再走“欧美、日本的错路”,明确宣布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董必武回忆道:“革命发展了……于是我们就开始研究俄国的方式。”上述现象主要表明( )
    A . 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B .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 国人受到民主科学洗礼 D . 马克思主义成为时代选择
  • 19. 中共一大被誉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与希望,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中共一大的意义是( )
    A . 总结了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B .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C .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D . 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20. 1922 年,中共二大指出:各种事实证明,加给中国人民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因此反对那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是极其有意义的。这说明中共( )
    A . 彻底摆脱了左倾错误的影响 B . 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C . 实事求是进行革命策略调整 D . 总结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科学理论
  • 21. 孙中山说:“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故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恃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盖无可疑也。”这表明他( )
    A . 认识到工农力量的重要性 B . 主张联合苏俄共同革命 C . 已经成为工农利益的代表 D . 认为反帝反封建已实现
  • 22. 1925--1927年间,北方地区的国民党在组织上、数量上、质量上都有一个稳健的提升;南方地区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也蓬勃发展。这主要得益于( )
    A . 三民主义思想的感召 B . 国民革命运动的推进 C . 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D . 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 23. 1927年7月,宋庆龄在声明中指出:“我对于革命并没有灰心。使我失望的,只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这里宋庆龄针对的是( )
    A . 北伐战争的失误 B . 国民党破坏大革命 C . 军阀之间的纷争 D . 国民党“围剿”红军
  • 24. 贺龙在《回忆八-南昌起义》中说:“记得八一南昌起义的前夜……当时我们面前只有三条路:一条路是被敌人杀死;一条路是跑;另一条路是拿起枪来斗争。……中共选择了第三条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共产党认识到应独立掌握武装力量 B . 国共两党关系从合作到对抗 C . 共产党被迫北上陕北进行战略转移 D . “工农武装割据”开始形成
  • 25. 1927年,毛泽东豪情满怀地创作了《西江月》,词中写道: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国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这首词所赞颂的是( )
    A . 北伐战争 B . 南昌起义 C . 秋收起义 D . 四渡赤水
  • 26.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也有一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材料中“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
    A . 开展国民革命的策略 B . 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 C . 实行战略转移的策略 D . 开展城市武装暴动的策略
  • 27. 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体育运动大会召开,运动会上军民互动,同场竞技。毛泽东提出了“锻炼工农阶级铁的筋骨,战胜一切敌人”的体育方针,还担任乒乓球裁判;朱德与士兵、百姓一起打排球。这次运动会( )
    A . 是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生活的表现 B . 表明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始创建 C . 使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得到了巩固 D . 利于鼓舞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
  • 28. 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这说明( )
    A . 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B . 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 . 红军已粉碎国民党的“围剿” D . 红军完成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 29. 毛泽东在《清平乐•六盘山》写道:“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此诗体现的是( )
    A . 反帝反封、爱国探索的五四精神 B .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 C . 坚定信念、勇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 D . 百折不挠、信念坚定的长征精神
  • 30. 红军部队建立了一些培养红色医务人才的军医学校。到1934年10月,共培养各种医疗卫生人才686名,其中军医学员181名,调剂员75名,看护员300名,保健员123名,研究员7名。这一举措( )
    A . 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B . 成为创建人民军队的宝贵探索 C .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 . 为长征取得胜利做了重要保障
二、<strong><span>非选择</span></strong><strong><span>题</span></strong><strong><span>: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2分,</span></strong><strong><span>共</span></strong><strong><span>40</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strong><span>。</span></strong>
  • 31. 一部留学史就是一部学习西方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并逐步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留美幼童返国后职业(职务)分配统计表(部分)

    职业(职务)

    人数

    国务总理、外交部长、公使、海关官员、铁路官员、电报局官员、陆海军军官等

    63人

    军医、教师、铁路工程师、律师、冶矿技师等

    28人

    经营商业

    8人

    注:从1872—1875年,清政府先后选派120名10岁至16岁的幼童赴美留学,均于光绪七年(1881年)撤回。

    ——摘编自高宗鲁《中国幼童留美史》

    材料二 经历重创的清政府开始把眼光从“泰西各国”转向日本。1898年8月,光绪帝发布上谕,“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又于1903年8月制定“奖励游学毕业生的章程”,对毕业生分别授予科举头衔,并予以录用。向日本派遣留学生便作为一项政策确立下来,赴日留学之风骤然兴起。

    ——摘编自彭洁《简论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的变化》

    材料三 中国近代史上兴起的第三次留学热潮,当时国家正处于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时期,“人们感到痛苦彷徨”。法国是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摇篮,于是大批“输世界文明于国内”的人们,形成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这次留学热潮的最大特点是,他们把“俭学”和“勤工”、教育和生产劳动有机结合起来……涌现了一大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新型知识分子,如周恩来、蔡和森、邓小平等。

    ——摘选自李玉民《中国近代留学的三次热潮》

    请回答: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后期中国出现留学热潮与哪一事件相关。并分析这一留学潮的历史意义。
    2. (2) 对比材料一,指出材料二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留学生出国学习方向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第三次留学热潮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 32.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民权思想得到了探索和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民权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以群术治群”。他援引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理论,阐述了君、臣、民之间的关系。……“至于君与臣,也就象铺子中“总管与“掌柜的关系同样是为民众办事。他们的地位平等,没有尊卑之别,只有分工的差异。

    一一赵书刚《从近代化视角看梁启超的民权思想》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民权必须有法制作保证,国家的法律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利益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和保护人民的利益因而人民应当有权创制法律。

    一一刘杰《孙中山民权思想初探》

    材料三 ……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中国目下一方面既采用立宪共和政体,一方面又采唱尊君的孔教,梦想大权政治,反对民权;一方面设立科学的教育,一方面又提倡非科学的祀天,信鬼,修仙,扶乱的邪说……我敢说:守旧或革新的国是,倘不早早决定,政治上社会上的矛盾,紊乱,退化,终久不可挽回!

    ——陈独秀《今日之中国政治问题》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民权思想的核心主张及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权是孙中山哪一指导思想的核心。请用史实说明孙中山是如何实践其民权思想的。
    3. (3)  材料三中,陈独秀指出了当时中国社会存在哪两对矛盾?结合所学知识,为了捍卫民权,陈独秀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何深化?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权思想的认识。
  • 33. 歌曲折射了民主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家国情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创作时间

    曲名

    歌词 (其中部分歌词为节选)

    1912年

    《五旗共和歌》

    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

    民国荣光……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926年

    《国民革命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工农学兵,

    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

    20世纪30年代

    《枪会革命歌》

    土豪和劣绅,压迫我穷人,火热又水深。……枪会学友们,穷苦的工农,杀尽豪绅就把土地分。

    材料二 随着红军的壮大,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在滋长。在毛泽东的要求下,《当兵就要当红军》《活捉张辉攒》《红军胜利歌》等一批取材于民歌,语言通俗易懂,满含张力的歌曲相继创作并在红军中教唱。为教育1928年龙源口战斗中俘虏的大批国民党士兵,毛泽东特意要何长工编支新歌对俘虏兵演唱。……许多俘虏兵痛哭流涕,要求参加红军,调转枪口打反动派。在革命斗争中,音乐始终鼓舞着红军“艰难奋战而不溃散”……从胜利走向胜利。

    ——摘编自彭西西《毛泽东与红军音乐》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旗共和歌》中“揖美追欧”“旧邦新造”所反映的事件对中国近代化的促进作用。
    2. (2)  材料一中的《国民革命歌》诞生于哪一历史时期。《枪会革命歌》中的“把土地分”这句歌词印证了哪条道路的实践成果。
    3. (3)  根据二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毛泽东指导下的红军音乐的时代价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