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4-03-11 浏览次数:12 类型:期末考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但总以为读一本好书,是面对着一处好风景,感受其间流露出来的或粗豪放或纤巧秀弱,或深远空灵或雄伟磅礴的风韵。当与我心有不可①____(è)制的“戚戚焉”时,人达到心旷神怡,养心浴德的境地恐怕就不再是难事了。此时,书已跨越出它本身的价值,宛若一个睿智的长者,一个推心置腹的朋友。他面你而坐,②____,睛动睫转之间,便可得“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好处了。

    1. (1) 文中加点字“犷”的读音正确的是 ____
      A . guǎng B . kuàng C . kuò D . kuáng
    2. (2) 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____
      A . B . C . D .
    3. (3) 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 ____
      A . 语无伦次 B . 屏息静气 C . 抑扬顿挫 D . 娓娓而谈
    4. (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此时,书已超脱出它本身的价值,宛若一个睿智的长者,一个推心置腹的朋友。 B . 此时,书已超脱出它本身,宛若一个睿智的长者,一个推心置腹的朋友。 C . 此时,书已超脱出它本身的价值,宛若一个推心置腹的朋友,一个睿智的长者。 D . 此时,书已跨越出它本身,宛若一个睿智的长者,一个推心置腹的朋友。
  • 2. 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桑梓常被用来指代“家乡”,____诗句“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中的“桑梓”就是此义。《范进中举》中张乡绅称与范进“同在桑梓”,意思是说他与范进是同乡。

    A . 是因为古代住宅旁常栽种桑树、梓树。 B . 所以古代住宅旁常栽种桑树、梓树。 C . 大概是古代住宅旁常栽种桑树、种树吧。 D . 为什么古代住宅旁常栽种桑树、神树呢?
  • 3. 某班围绕“逆境成才”展开讨论,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记录,其中不足以成为支撑论据的一项是(  )
    A . 作曲家贝多芬由于贫穷没能上大学,十七岁患了伤寒和天花病,二十六岁失去了听觉,在爱情上也屡受挫折。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创作出《命运交响曲》 B . 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C . 纳兰性德生于贵胄之家,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入国子监,十八岁考中举人,十九岁成为贡士,最终被康熙赐进士出身。 D . 人生的三起三落,成就了苏轼不平凡的人生,人生的挫折并没有击垮他,他反而自嘲到“问平生功绩,黄州,惠州,儋州”,豁达乐观,活出了别样的人生高度与深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 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早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 , 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注]①是:柳宗元所在永州,古属楚地。②万里赠:捐一枝梅花赠给远方的友人。③杳杳:遥远。④寒英:梅花。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诗的前四句咏物,首联描写梅花的内在气质,颔联刻画早梅的外在之形。 B .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写梅花开放的恶劣环境,表现梅花不同凡花的风骨。 C . “发高树”的“高”字借实写虚,暗喻诗人不苟合流俗、行高于时人。 D . 颔联用“朔吹”“繁霜”来写早梅生长的恶劣环境,反衬出早梅不畏严寒,坚守“香”“白”的品质。
    2. (2) 诗句中“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有何深刻的含义?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龙山雪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晚霁 , 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冽,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注】①霁(jì):雨雪停止,天放晴。②薄:稀薄。③苍头:指年纪大的奴仆,老仆。④觥(gōng):古代盛酒的器具。⑤欱(hē):吸,饮,食。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许 

      ②至 

      ③和 

    2. (2)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勉强举大觥敌寒。

      ②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

    3. (3) 作者喝酒的原因是什么?从本文看来,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各界的声音都无法阻挡“双减”的步伐,暂时出现的各种质疑,也不能阻止滚滚前进的历史车轮,因为在历史的发展中,新事物必将取做旧事物,正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所说“”。

    ②初三的学子奋斗正青春,我们会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一样“”拥有正确的忧乐观,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③李白《行路难(其一)》中体现李白积极进取的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是: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瓷器易碎

    李磊

    ①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家里有一只瓷罐,被母亲放在了烧边的木柜子里,罐子里面积攒着家里母鸡下的蛋。母亲一有空闲就会抱出瓷罐,一遍遍地数着鸡蛋的数量,然后或是点头微笑,或是摇头叹息。每过一段时间,鸡蛋积攒得多了,母亲就会把它们变成我的书本或是衣物。三十年的时间过去了,我长大了,进城了,工作了,成家了,母亲却依旧留在乡下养鸡种地,在她日复一日的摩挲下,那瓷罐上天青色的釉彩虽已有些模糊,却也浸润出了岁月独有的光泽。

    ②母亲这几年,喜欢上了种豆子,红的、黄的、绿的,胖的、瘦的、扁的,只要是豆子她都要高看一眼,母亲在乡下种了七八亩豆地,她在豆子地里劳作时,常常望着远方的城市自言自语:“豆豆,我心疼的豆豆。”豆豆是她孙子的乳名。

    ③我和妻子工作太忙了,照顾不过来年幼的豆豆,母亲得知后一夜没睡,终于狠下心扔下了乡下的母鸡和土地,离开了她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庄,一头进了纷乱的城市,陪着她一起来的还有那只我再熟悉不过的瓷罐。母亲用瓷罐为我们装了十几颗新鲜的鸡蛋——她觉得自己家的鸡蛋最有营养——又用各种各样的豆子将剩下的空隙填满。她把瓷罐擦得干干净净,小心地装进一个布袋子里,再把布袋子虔诚地吊在胸前,一路搂着、抱着直到我家。城里的豆豆刚开始识人辨物,对颜色敏感,母亲就让豆豆猜瓷罐里豆子的颜色,豆子被一点点地倒出来,又被一点点地装回去。挺有意思也挺没有意思的游戏,祖孙俩整整玩了一天。

    ④从此,母亲开始了陀螺一样的生活,从早到晚围着豆豆旋转。她的眼里嘴里心里只有豆豆,似乎完全忘记了其他,但我知道母亲偶尔还是会惦念乡下。有一次,母亲带豆豆回农村看她挤出时间收获的豆子。她打开放在墙边的一只口袋,将满满一袋子绿色倒在了地上;接着又打开一只口袋,又将满满一袋子红色倒了出来;接着又打开一只口袋……最终,几种颜色的豆子混合成了色彩斑斓的河流,豆豆极喜欢这个游戏,他躺在河流中开心极了。晚上等豆豆睡着后,她一个人慢慢地将那些豆子按照颜色一一归类,让它们重新回流到了各自的袋子里。我始终不知道,那一次她收拾豆子究竟用了多长的时间。

    ⑤再后来,我的工作不那么忙了,豆豆也上学了,母亲也可以回乡下全心全意地照顾豆子们了。可母亲却仍旧牵肠挂肚、放心不下,她早已习惯了离不开豆豆的生活,于是便固执地选择在豆豆的家和豆子们的家之间往返奔波,从不间断不肯停歇。而每次来的时候,她的怀里总会有那只装着鸡蛋和豆子的瓷罐。有时我会想,其实母亲就如同她怀中那一只瓷罐,来的时候盛满了营养、富有生命力,而回程时却变得空瘪无力、毫无生机。每一次都是这样,母亲将储备了许久的心力带到城里,在豆豆那个孩子身上消耗得一干二净,然后,再拖着疲惫的身子返回豆子们的家。那来来回回的路上,只有那个满了又空了的旧瓷罐一直陪着瘦弱的她。

    ⑥瓷罐终究有些沉,我不愿再让母亲抱着它装鸡蛋和豆子来我家。母亲却不听,她不愿让瓷罐闲着,她总说瓷罐要是总闲着不用就容易坏掉。我自然是不相信她的说辞,却也明白她已经习惯了瓷罐的陪伴,坐在车上时看一看,走在路上时摸一摸,只要瓷罐在,她仿佛就不会那么疲累。即便是在我家,晚上豆豆和母亲睡在一屋,瓷罐也和母亲睡在一屋。豆豆睡在母亲的床上,瓷罐睡在母亲的床下。母亲就喜欢把她的心爱之物全都放在身边,这样睡觉才能安稳香甜。有时候我想,也许在母亲眼中瓷罐跟人是一样的吧。

    ⑦终于,母亲又抱着一瓷罐鸡蛋和豆子气喘吁吁地来了,我上前接过沉甸甸的瓷罐随手放在地上,却忍不住有些埋怨:“怎么又拿鸡蛋和豆子,不是告诉你别拿了,挺沉的不说,家里也吃不完,上回的还剩着呢,还有上上回的……”不知不觉我的声音大了起来,母亲习惯性地保持沉默,可那件瓷罐却坐不住了,它开口说了话,“轰”的一声,在我和母亲的面前碎裂成片,鸡蛋摔破了壳流出了黏黏的泪水,脱离了束缚的红色豆子正努力朝远处翻滚……

    ⑧这件受母亲器重多年的瓷器,为什么碎得这样毅然决然、不可挽留呢?我一直在寻找答案。直到有一天,母亲从乡下返回我家时忘带了钥匙,她竟抱着布袋趴在冰冷的楼梯上睡了一个上午。我突然从母亲身上得到了答案:她们都早已疲惫不堪,她们已承受不了生活的重压和这种两地奔波的辛劳,只不过瓷器的性子急了一些。我轻轻摇晃母亲瘦弱的肩膀,将她揽在怀里。我不敢再埋怨她,怕早已年迈的她会像那件瓷器一样脆弱易碎,让我来不及呵护与珍惜。

    1. (1) 母亲为我们做了哪些事?请结合文章第③——⑤段的内容概括。
    2. (2) 文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3. (3) 如何理解文章标题“瓷器易碎”的含义?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的作用。
    4. (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家里有一只瓷罐,被母亲放在了炕边的柜子里,罐子里面积攒着家里母鸡下的蛋。每过一段时间,鸡蛋积攒得多了,母亲就会把它们变成“我”的书本或是衣物。 B . 第③段中,加点词“扎”是“钻”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离开村庄到城里照顾豆豆时的决心,表现了母亲对“我”、妻子和豆豆深深的爱。 C . 结合选文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勤劳、慈爱、有耐心,愿意为晚辈全心全意付出的人。 D . 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详细描写了作者小时候在乡下豆子地里劳作时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城市生活的厌倦之情。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打开阅读世界的多重通道

    戴荣里

    ①古语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好的读书效果,但如何避免“独学”的窘境呢?读书会是很好的方式,如果能就某一专题组织书友专门研讨,则效果更好。我喜欢参加各类读书会,几年来,体会到参加读书会的好处多多。

    ②参加读书会能给人提供更宽广的视野。读书会的读书范围较广,能让人从更多倒面感受到知识的广博,打开通向世界的更多通道。读书会的直接性让人能迅速掌握一本书。譬如参加某作家的读书会,作者直截了当的介绍直奔主题,让人知晓该书背后的创作故事。倘若参加有关茶道的读书会,一边喝茶,一边赏读茶道文章,那份情景交融的感觉非亲历者不能尽享。

    ③读书会最大的好处是通过参与者对同一本书的不同品鉴,让人从中受益。我在组织读川端康成的《雪国》时,阅读者身份不同、经历相别、学养不一。谈出的感受截然不同。一个人容易陷入长期养成的阅读习惯而缺少创新式阅读升华,而读书会则会让人跳出阅读泥潭,思维活跃起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参加一次读书会,相当于把一本书从不同的视角读了多遍,对文本本身的理解加深了,自然也就有了新收获。

    ④参加读书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结识更多读友。无论是别具一格的想法,还是深邃的阐释,带来的都会是更多的启迪。读友是你遨游书海的同伴,互相间的荐书与交流,会令阅读体验更丰富。在古代,许多读书人也喜欢三五成群日琢夜磨、争辩不休,把读书会延伸到日常生活之中。有时也要善读民间之书,热衷于躬身向下,在实践中求真知。现代人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碎片化阅读会让不少人陷入各种误区。读书会的系统性和思辨性既能让人的阅读质量得以大幅度提升,也能让人倍享读书妙趣。与读友的交流,让人获得更多的现实考量和思想之果。好多读友,不仅能成为读书路上的对话者,也可成为生活中的同行者。

    ⑤随着书香社会的到来,目前各地都有很多形式各异的读书会,给各类读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读好书、深读书成了读书会追求的目标。标准的读书会自然让人受益良多,但不拘形式的读书探讨也是读书会的另类体现,甚至地铁上、单位餐厅乃至同学聚会时,都可以谈谈自己的读书方法,听听别人的读书妙招。爱书人之间的交流,会让每一本读过的书真正鲜活起来,藏在脑海深处,让人受益无穷。

    1. (1) 下列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最简明的一项是 ____
      A . 参加读书会能给人提供更宽广的视野。 B . 随着书香社会的到来,我们要成立形式各异的读书会,给各类读者提供广阔的空间。 C . 参加读书会是避免“独学”的窘境、得到良好阅读效果的有效途径。 D . 我们要打开阅读世界的多重通道。
    2. (2) 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在冬奥会开幕式中到处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运动员走过的冰雪雕刻的“中国门”和“中国窗”,全部取材于中国各地的经典传统门窗图案。运动员走过的“中国门”,寓意中国人民敞开大门、欢迎全世界的朋友相聚冬奥。运动员脚下的“中国窗”,窗外是中国各地的大好河山、自然景观,表达“打开窗口看中国”的美好意向。入场式标兵的服装,采用了河北蔚县的民间剪纸图案,凸显中国人过年的喜庆吉祥。引导员佩戴的小礼帽,均采用来自河北民间的传统虎头图案。雪花引导牌设计灵感来自“中国结”的图案。中国结是中国古老的手工编织工艺,一个结从头到尾用一根线编成,寓意团结吉祥。谈及设计理念时张艺谋说:“本届冬奥会开幕式不再着重展现声势浩大、人海战术的节目,而是通过多个创意亮点展现传统中式浪漫和美学。”他还说“我们的门窗纹样大概变化了三四十次,体现了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丰满感。”

    材料二:虎年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刷屏了!当青衣高髻的舞蹈演员翩翩起舞、缓缓而行,那股内敛、悠长的古典韵味实在让人心神荡漾。节目一播完,《只此青绿》就跃上各大社交平台,被观众们热烈追捧。近些年出圈的传统文化演出有不少,这些让人身临其境的“穿越”总是让人十分激动。风华绝代的传统文化是个“无尽藏”,留下了取之不尽的艺术素材,如何把青灯古卷变为符合当代技术水准的流光溢彩,也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课题。《只此青绿》上承秦汉,下追明清,千年淬成的画卷,走心的文化传承。纯粹的国风美,一场中式审美的盛宴、这才是中国文化。《只此青绿》的大获成功,是一种必然。对美的共鸣,不分国度,不分古今,不分年龄,不分时代,世上不缺乏美,只缺乏、现美的眼睛。

    材料三:从流行西式服装,到“汉服热”的蓬勃兴起,这种向传统文化的回归趋势,表明当前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文化自信的增强。汉服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服饰,已不单单只是出众的工艺品,而是承载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的凝结与呈现。汉服文化之所以能成为一股潮流,也不仅仅只是因为服饰本身的华美,而是其所蕴藏的深厚传统文化魅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让人不由自主地为之折服。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上述材料介绍中国文化以多角度、多方式展现在人们生活中。 B . 材料一介绍今年冬奥会中的中国元素时,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和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C . 材料二分析了虎年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刷屏的原因。 D . 材料三说明近年来“汉服热”的兴起的原因,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2. (2) 阅读三则材料,简要概括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回归的原因。
四、名著阅读(10分)
  • 10. 下面对《艾青诗选》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艾青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B . 艾青诗歌的第一个高峰期,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如:“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诗句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C . 1978年以后,艾青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由原先的凝重、深厚变得更警策,充满哲思。 D .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诗是艾青的成名作,发表时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
  • 11.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句歌词写出了梁山好汉的一个共同的特点——“侠义”,请写出书中一个“侠义”的故事,并说说你对这些“俟义之举”的评价。
  • 12. 阅读下面的诗句,回答问题。

    透过雪夜的草原/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无数的。土地的垦殖者/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失去了他们肥沃的土地

    上面的诗句节选自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当时中国正处于哪个时期?假如《水浒传》中的人物穿越到这个时期,会有怎样的表现?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人物性格及其经历简述理由。

    A.宋江

    B.林冲

    C.孙二娘

五、写作(50分)
  • 13. 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题目写作。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

    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他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题目一:将材料扩写成一篇具体、生动的文章,题目自拟。

    题目二:心态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请任选一个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①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②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