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

更新时间:2024-03-04 浏览次数: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填空题(共16分,每空1分)
  • 1.  如图所示,是北京冬奥会钢架雪车比赛场景。运动员匍匐在钢架雪车上,沿冰道从山坡上快速滑降。此过程中,运动员相对于是运动的,相对于是静止的。

  • 2.  广场放露天电影,各个方向的人都能看到屏幕上的画面,是因为放映机投射到屏幕上的光发生了反射;为不影响学习,住在广场边的小雨将双层隔音窗户关上,是采用了的措施来控制噪声。
  • 3. 如图,某同学在跳绳时听到“呜…呜…”声,这是绳子引起周围空气 _而产生的;绳子转动越快,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高。

  • 4.  古人有“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优美诗句。诗人看到的水中的“星圈2是由于光 的  所形成的像;水中“星河”到水面的距离 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际星河到水面的距离。
  • 5. 近视眼的一种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线汇聚在视网膜 (选填“前”或“后”),需佩戴合适的透镜来进行矫正。
  • 6.  看不见的光和听不见的声在我们生活中都有很大用处。例如: 电视遥控器利用 线来工作,而B 超检测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的性质。
  • 7.  岸上的人看到水下的潜水员时,潜水员也可以看到岸上的人,这说明光路是 的;水中潜水员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岸上人的说话声。
  • 8. 用实验室里常用的水银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时,玻璃管中水银柱液面上升,此过程中温度计里的水银质量 , 密 度 。(两空均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二、选择题(共14分,把你认为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第9~12小题,每小  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第13、14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得3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 9. 下列是对八年级正常女生一些数据的估计,其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 质量约4500g B . 步行速度约3.6km/h C . 身高约150 mm D . 身体平均密度约1×10³g/cm³
  • 10. 千字文中有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如“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下列对文中提到的自然现象的分析符合事实的是( )
    A . 云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B . 露的形成过程要吸热 C . 霜是露水凝固形成的 D . 霜的形成过程要放热
  • 11. (2017八上·遂溪月考) 如图所示,潜入水中的潜水员,看见岸上的景物的位置变高了,下列哪一幅光路图能正确反映这一现象(   )
    A . B . C . D .
  • 12. 小露是爱动脑的学生,下列她对有关物理知识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使用天平时可以用干燥干净的手拿砝码 B . 生活中测量长度时任何时候都是选用分度值越小的刻度尺越好 C . 夏天用空调吹冷气,因冷空气密度小向上飘,故房间上方的温度会低些 D .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玻璃板代替镜子更容易找准像的位置
  • 13. 下图是对某固体物质加热时某段时间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此物质的熔点是T₁℃ B . 从 t₂ 到 t₃时间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 . 从 t₃ 到 t₄ 时间段,物质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D . 此物质的沸点是T2℃
  • 14. 如图所示,F 为凸透镜的焦点, A'B'为某次实验时物体 AB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的像,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在图中②区域 B . 物体箭头方向向下 C . 物体大小比像 A'B'小 D . 照相机原理与此相同
三、 计算题(共22分,第15小题、16小题各7分,第17小题8分)
  • 15.  兴趣小组的同学想要估测一幢大楼的高度,如图所示是他们设计的测量方法。同学们在靠近地面的A 处放置一平面镜,调整镜面角度,使水平射出的激光束OA 恰好被平面镜反射到楼顶的 C 处,测出平面镜与地面夹角和 AB 间距离即可算出楼高。

    1. (1) 请在图中画出法线和平面镜的位置 
    2. (2)  一位同学在A 处对着大楼大叫一声,经0.4s 听到了回声,则AB 间距离多远? (设当时气温为15℃)
  • 16. 小霜乘G5031 次高铁从吉安去赣州,此车次部分站点时刻表如表。小霜发现乘坐的车厢内会 显示列车行驶速度,于是想测算此速度是否准确。他在途径长度为13.928km 的万安隧道时,测得自 己随列车通过隧道所用时间如图所示,而车厢内显示的列车运行速度一直为270km/h。

    G5031次列车运行时刻表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里程(km)

    南昌西

    始发站

    7:05

    0

      

    ***

    吉安西

    8:15

    8:17

    210

    … ·

    * ·

     

    ** ·

    赣州西

    9:17

    终点站

    414

    1. (1) 小霜随列车通过隧道用时 s。
    2. (2) 通过计算判断列车通过万安隧道时,车厢内显示的运行速度是否准确。
    3. (3) 若准点运行,此次列车从吉安西站开出到达赣州西站时段内运行的平均速度多大?
  • 17. 小雨想弄清体育课上用的铅球是否真是铅做的。他找来一个实心铅球,称得质量是7.2kg, 然 后如图所示将其慢慢浸没在装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容器中水面上升了4cm, 已知容器底面积为200cm², 铅的密度ρm=11.3×10kg/m³, 水的密度ρ水=1×10²kg/m³,g 取10N/kg 。求:

    1. (1) 铅球的体积多大?
    2. (2) 此铅球是否是纯铅制成的。(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通过计算判定)
四、 实验题与探究题(共28分,每小题7分)
  • 18.
    1. (1) 如图所示,用A、B 两刻度尺测物体长度,其中放置正确的是 尺。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精确度更高的是 尺。

       

    2. (2) 如图所示温度计的量程是 ,显示的温度是 ℃。

       

    3. (3) 使用天平测物体质量。①将如图所示天平放到水平台上,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处,然后调节 ,使横梁平衡。②调节好天平横梁平衡,左盘放入待测物体,然后通过往右盘中加减砝码和调节 使天平平衡。

       

  • 19.  小雷同学测量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密度。可用的器材有:天平(含砝码)、电子秤、烧杯、量筒、水、细线、刻度尺。待测物体有:建筑用的砖块、酸奶。

    1. (1) 要测量砖块的密度,应选择的器材是 、 
    2. (2) 小雷同学选用天平、烧杯和量筒测酸奶的密度。

      实验方案:①测空烧杯质量m,② 烧杯中装适量酸奶测总质量mz,③ 将烧杯中酸奶全部倒入量筒读出体积 V,④ 用p=(mz-m₁)/V 算出酸奶密度。

      收集数据:用调节好的天平测空烧杯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所加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12甲所 示,由测量可知空烧杯质量是  g。小雷测量筒中酸奶体积时如图12乙所示,为正确测量他应做出的调整是 

      交流评估:此方案会使得所测密度 (选填“偏大”或“偏小”);造成测量结果偏差较大的原因是

  • 20.  小芳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1) 如图所示是两个透镜正对太阳光时的情形,则应该选取 (选填“甲”或“乙”)透镜进行实验。
    2. (2) 正确选用透镜后,小芳组装好的器材如图14。她固定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动,打算前后移动 光屏寻找清晰的像。此次实验的物距是 cm; 实验时,她怎么移动光屏都无法使清晰地像呈现在光屏中央,其原因是:
    3. (3) 小芳调整好器材进行试验。当光屏移动到某位置时,屏上出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接着她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烛焰和光屏位置互换,此时光屏上烛焰的像是(选填“清晰”或“模糊”)、  (选填“放大”、 “等大”或“缩小”)的。
    4. (4) 下表是小芳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请将①和②的内容补充到横线上;① 

      物距u跟焦距f的关系

      像的性质

      大小













  • 21. 创新实验小组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假设】猜想一:折射角大小与入射角大小有关;

    猜想二:折射角大小与介质种类有关。

    【设计实验】让激光束从空气中以不同角度斜射入不同透明介质中,记录下入射角和折射角。

    【进行试验】如图甲所示是某次实验情形,此次试验的入射角是  °。

    【分析论证】同学们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介质种类

    入射角/°

    折射角/“

    1

    60

    40.5

    2

    透明树脂

    60

    35.3

    3

    透明树脂

    45

    28.1

    4

    透明树脂

    30

    19.5

    5

    重火石玻璃

    60

    31.7

    分析序号为  的三次实验数据可得初步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入某种透明介质中时,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分析序号为 的三次实验数据可知,猜想二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交流评估】如图甲、乙两种组装器材的方式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是 ,理由是此种组装方式能更方便地测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