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4-03-06 浏览次数:10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运用
  • 1. 默写古诗文。
    1. (1) ,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2. (2)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李白《渡荆门送别》)
    3. (3)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4. (4) 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如梦令》)
    5. (5)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
    6. (6)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描写危急的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的诗句是:
  • 2. 下面两首诗歌分别侧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作答。

    春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月夜  杜 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们的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秦朝的兵马俑至今仍然无动于衷地挺立着,隋朝大运河的波澜依旧拍打着千年的岸堤……这些文化遗产juān kè着历史的痕迹,将肃穆呈于世人。

    我们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魂。万里长城记载了中华民族积极反抗侵略、dì yù压迫的民族精神。自出心裁的剪纸、年画、刺绣体现了生动的民族特性。这些文化遗产向世界诠释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我们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人的根。君不见,每年都有luò yì bù jué的海外游子经过长途跋涉寻回家来,在黄帝陵前捧上一回黄土。我们的文化遗产情牵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

    历史的见证,民族的魂,民族的根使我们的文化遗产历经千年而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所以,请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吧!

    1.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juān kè( )②dì yù( )③luò yì bù jué( )

    2. (2) 文中划横线的短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无动于衷 B . 记载 C . 诠释 D . 长途跋涉
    3. (3) 修改文中画线句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 4. 复兴中学正在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小题。
    1. (1) 请你给下面的消息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字数不超过20字)

      本报讯  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体现公平公正的考试原则,9月6日上午10点,复兴中学八年级召集各班学生代表于笃志楼前举行诚信考试宣誓活动。出席此次活动的主要嘉宾有:八年级年级组长张南老师,副组长谭伟老师以及各班班主任。张组长热情洋溢的讲话拉开了宣誓活动序幕,她希望同学们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为自己的人生道路勾画出最美的线条;随后,由年级学生会主席带领全体同学庄严宣誓,现场气氛庄重严肃,充分体现了同学们践行诚信考试的决心;最后,各嘉宾、同学在横幅上签名并留影纪念。

    2. (2) 活动结束时,班长拟写了一则活动感言,请你仿照画线句,结合语境,补全横线上的内容。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的立身之本:诚信是石,失去它就无法筑牢人生的根基:诚信是火,失去它就无法锻造高尚的灵魂

  • 5. 根据名著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表横线①②处填入与其人物和人物形象描述相匹配的两选项是(   )

      人物

      人物形象描述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是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的知识分子。

      他被国民政府报刊称为“劣迹昭著”;他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他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他人的意见。

      A.朱德 B.周恩来 C.贺龙 D.彭德怀

    2. (2) 班级要举行《红星照耀中国》新书推介发布会,要求同学们设计“腰封”。腰封也叫书腰,是包裹在书籍封面的一条纸带,上面可印与该书相关的宣传,推介性文字。请仿照《朝花夕拾》的示例,设计《红星照耀中国》的腰封。

      参考示例:一本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青少年时代的一组生活经历的经典著作,使人们了解到作者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和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二、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 ,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水缥碧 ②负势竞(3)窥谷忘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 7. 文言文阅读

    【乙】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湍绿潭,回清倒影。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 空谷传响,哀转久。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非亭午夜分/以为大有所益 B . 于夏水襄陵/待君久不 C . 湍绿潭/可以调 D . 巘多生怪柏/哀转久
    2. (2)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每 至 晴 初 霜 旦 林 寒 涧 肃 常 有 高 猿 长 啸 属 引 凄 异

    3. (3) 【甲】【乙】两文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试简要分析。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耐寒植物如何过冬

    李耕拓

    ①植物生长活动的最低温度通常是0℃。秋天之后,有些植物特别是很多一年生草本植物纷纷枯萎。到了更为寒冷的冬季,冰封的大地上几乎看不到红花绿叶,但也有些“英雄好汉”是不怕严寒的。

    ②通常而言,即便是同一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一样在夏季活动期多不耐寒,在冬季休眠期则更为耐寒。这是因为春夏季节,植物生长旺盛,养分消耗多于积累,因而其抗冻能力较弱。如北方的梨树,在-30~-2℃低温下能平安越冬,在春天却抵挡不住微寒的袭击;松树的针叶,冬天能耐30℃的严寒,夏天如果人为地降温到一8℃就会冻死,就是这个道理

    ③到了秋天,情形就变了,秋季白昼温度高日照强,叶子的光合作用旺盛;而夜间气温低,树木生长缓慢,养分消耗少,积累多,于是树木越长越“胖” , 变粗壮并木质化,树叶里合成了更多的脱落酸(休眠素),这种植物激素被输送到植物枝梢的尖端和侧芽后,这些部位的新陈代谢会受到抑制,从而进入休眠状态,不再萌芽生长,植物体也停止生长。这意味着植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耗大大减少,养分因此被积蓄起来,树木逐渐有了抵御寒冷的能力,即使叶子在冬天被冻掉,小枝依旧完好无损。

    ④耐冻植物都有休眠的特点,它们常使用“沉睡”的妙法来对付冬寒。一般而言,处于休眠状态的植株抗寒力强,并且植株休眠越深,抗寒能力越强。事实上,多年生植物的季节性休眠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植物应对不利环境的一大绝招。

    ⑤此外,每一棵树木都有一副“甲胄”,保护它们娇嫩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这副“甲胄”就是木栓层。每年夏天,树木都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木栓组织——死的间层。木栓既不透水,也不透气。停滞在其气孔中的空气能够阻挡树木的热量向外散发。树木年龄越大,木栓层越厚。因此,老树、粗树的抗寒能力比枝嫩干细的小树强。

    ⑥另外,植物还常常会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有的植物会通过降低自身含水量以适应低温环境,安全过冬。具体来说,就是将水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防止细胞内的水结冰。

    ⑦植物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其体内既有自由水,也有结合水,二者的“脾气”大相径庭:自由水在100℃沸腾,0℃时结冰;结合水要高于100℃才沸腾,在比0℃低得多的温度下才会结冰。冬天,植物体内的自由水减少后结合水所占比例则相对增加,使细胞液浓度增高,不易结冰,植物因此可以忍受更低的温度。

    ⑧当然,如果以上方法还不足以抵抗严寒,一些植物还会通过增加糖或蛋白质、脂肪的含量,或者增强生物膜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来练就更高更强的御寒本领。

    (有删改)

    1. (1) 下面有关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加点词“几乎”表示对程度的界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 . 第③段加点的“越长越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积累养分越来越多的样子。 C . 第⑤段中加点的“甲胄”,是指树木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的木栓组织——木栓层。 D .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一些植物耐寒抗冻的方法。
    2. (2) 本文主要介绍了耐寒植物过冬的哪些方法?试简要概括。
    3. (3) 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雷

    ①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②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③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离去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④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⑤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⑥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我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⑦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⑧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果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⑨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⑩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⑪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⑫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⑬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⑭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的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⑮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已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有改动)

    1. (1) 文章叙述了母亲注视“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概括。
    2. (2) 第⑦段中写到母亲“依稀又在说着什么”,请发挥你的想象写出母亲会说些什么。
    3. (3) 从修辞或描写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⑦小段画线句子。

      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远去。

    4. (4) 请将本文最后一段与下面朱自清《背影》中的片段进行比较阅读,回答:两个片段写的背影有何不同?“我”哭泣的原由又有何不一样?

      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三、作文
  • 10. 请以《这道风景也很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不少于5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