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厦门市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

更新时间:2024-02-23 浏览次数:1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共16分)
  • 1.  2023年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盛大开幕。如图所示为亚运会历史上首个“数字人”正在跨越钱塘江奔向亚运会主场馆的情景,持续时间约30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30s”指的是时刻 B . 以钱塘江面为参考系,火炬手是静止的 C . 研究火炬手跑动的姿态时,可以把火炬手视为质点 D . 研究火炬手通过钱塘江的平均速度时,可以把火炬手视为质点
  • 2. 如图所示,天花板上有一个底座,三条长度相同的轻绳一端与底座连接,另一端均匀分布在吊灯的四周与吊灯连接,使吊灯悬在空中,已知吊灯重力为G,每根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 , 不计一切摩擦,则每根轻绳对吊灯的拉力大小为(    )

    A . B . C . D .
  • 3. (2020高一上·宝塔期中) 一名宇航员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1 kg的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 s内的位移是18 m,则(  )
    A . 小球在2 s末的速度是20 m/s B . 该星球上的重力加速度为4 m/s2 C . 小球在第5s内的平均速度是3.6 m/s D . 小球在前5s内的位移是100 m
  • 4. 将轻绳和轻弹簧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圆弧上的A、B两点,另一端固定在小球a上,静止时,小球a恰好处于圆心O处,如图甲所示,此时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弹簧恰好水平,现将轻弹簧与轻绳对调,将a球换成b球后,小球仍位于O点,如图乙所示,则a、b两个小球的质量之比为( )

    A . 1:1 B . :1 C . 2: D . 3:2
二、多选题(每小题只有两个正确选项,选对得6分,漏选得3分,错选得0分,共24分)
  • 5. 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从t=0时刻开始,物体的-t图象如图所示,图线与纵、横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0.5m/s和-1s,由此可知(    )

    A .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为1m/s2 B .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 . 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0.5m/s D . 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1m/s
  • 6. 如图甲所示为烤肠机,香肠放置在两根水平的平行金属杆中间,其截面图如图乙所示。假设香肠可视为质量为m的均匀圆柱体,烤制过程中香肠质量不变,半径变大。忽略摩擦及金属杆的热胀冷缩,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香肠烤熟前金属杆1对烤肠的支持力大小为 B . 香肠烤熟后金属杆1对其支持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比烤熟前变大 C . 香肠烤熟后金属杆1对其支持力比烤熟前变小 D . 香肠烤熟后与烤熟前相比,两根金属杆对其合力不变
  • 7. 如图所示,一质量、倾角为的斜面体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斜面体上有一质量为的光滑楔形物体.用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作用在斜面体上,系统恰好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左运动.重力加速度为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系统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C . 斜面体对楔形物体的作用力大小为 D . 增大力F,楔形物体将相对斜面体沿斜面向上运动
  • 8. 如图甲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叠放两个质量均为M的物体A、B(B物体与弹簧连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A上,使物体A向上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运动,测得两个物体的图像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 . 时,拉力 B . 施加拉力的瞬间,A、B间的弹力大小为 C . A、B在时刻分离,此时弹簧弹力为 D . 时刻B的速度达到最大值,此时弹簧弹力恰好为零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 9. 如图所示,一个盛满水的容器固定在一个小车上,在容器中分别悬挂和拴着一个铁球和一个乒乓球。容器中的水、铁球和乒乓球都处于静止状态。当容器随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铁球相对于小车向运动,乒乓球相对于小车向运动。(选填“左”、“右”)

  • 10. 一物体以初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1s内通过的位移为3m,第2s内通过的位移为2m,又经过位移物体的速度减小为0,则:
    1. (1) 物体的初速度m/s;
    2. (2) 位移m。
  • 11. 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静止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 , 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则:

    1. (1) 无论水平拉力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
    2. (2) 若a、b两个物体始终相对静止,则水平拉力F不能超过
  • 12. 某实验小组用一只弹簧测力计和一个量角器等器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固定在竖直木板上的量角器直边水平,橡皮筋一端固定在量角器圆心O的正上方A点,另一端系绳套1和绳套2。

    1. (1) 实验步骤如下:

      ①弹簧测力计挂在绳套1上竖直向下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结点到达O点,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②弹簧测力计挂在绳套1上,手拉着绳套2,缓慢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结点达到O点,此时绳套1沿方向,绳套2沿方向,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③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绳套1的拉力

      ④比较,即可初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 (2) 将绳套1由方向缓慢转动到方向,同时绳套2沿方向不变,此过程中保持橡皮筋的结点在O点不动,关于绳套1的拉力大小的变化,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
      A . 逐渐增大 B . 先增大后减小 C . 逐渐减小 D . 先减小后增大
  • 13.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 (1) 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力,应(    )
      A . 平衡摩擦力 B . 调节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C . 使砝码及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D . 使砝码及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大于小车的质量
    2. (2) 该同学完成相关操作后将小车由静止释放,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A、B的时间分别为t1、t2 , 测出遮光条的宽度为d,A、B之间的距离为x,则小车的加速度a=(用给定的物理量字母表示).
    3. (3) 若保持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则作出的图象为

四、计算题(第14题10分,第15题12分,第16题14分)
  • 14. 可爱的企鹅喜欢在冰面上玩游戏。如图,一只企鹅在倾角θ=37°的倾斜冰面上先以a=1.0m/s2的加速度从冰面底部由静止开始沿直线向上“奔跑”,t=4s时突然卧倒以肚皮贴着冰面向上滑行,最后退滑到出发点,即完成一次游戏(企鹅在滑动过程中姿势保持不变)。已知企鹅肚皮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sin 37°=0.6,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 , 求:

    1. (1) 企鹅向上“奔跑”的位移大小;
    2. (2) 企鹅沿冰面向上滑行的加速度大小;
    3. (3) 企鹅退滑到出发点时的速度大小。
  • 15. 如图所示,质量不等的三个物块A、B、C用劲度系数相同的三个轻弹簧1、2、3依次连接着处于静止状态,A、B在水平桌面上,B上连一细线绕定滑轮通过弹簧3连接C,此时弹簧1、2、3的伸长量分别为0、2cm、3cm。已知C的质量为3kg,不计细线与滑轮间的摩擦,取重力加速度。(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

    1. (1) 求弹簧2、3的弹力大小;
    2. (2) 求A、B所受的摩擦力;
    3. (3) 若用一质量的平板把C竖直缓慢地向上托起,当弹簧3的伸长量是弹簧2伸长量的一半时静止不动,求此时平板对C的支持力大小。
  • 16. 如图所示,长木板A位于足够高的光滑水平台面上,右端用轻绳绕过光滑的轻质定滑轮与物体C连接。当C从静止开始下落0.4m时,在A的最右端轻放一小铁块B(初速度为0,可视为质点),最终B恰好未从A上滑落,已知A与C的质量均为 , B的质量 , A、B间的动摩擦因数 ,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求:

    1. (1) 放上铁块B之前,长木板A的加速度a;
    2. (2) 长木板A的长度L;
    3. (3) 若当B轻放在A最右端的同时,对B施加一水平向右、大小为70N的恒力F,其他条件不变,则B滑出A时速度大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