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萍乡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4-02-23 浏览次数: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答题卡内)
  • 1. 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过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不可能看到的原始人类生活场景有( )
    A . 他们都过着群居生活 B . 元谋人使用磨制石器劳动 C . 北京人会使用火来御寒照明 D . 山顶洞人用穿孔骨针缝制衣物
  • 2. 河姆渡人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 )
    A . 干栏式房屋 B . 洞穴 C . 半地穴式房屋 D . 四合院
  • 3. 华夏儿女同根同祖,血脉相连。被尊称为华夏儿女“人文初祖”的是( )
    A . 炎帝和黄帝 B . 蚩尤 C . D .
  • 4. 据史书记载,周朝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继位后,以一片桐叶将弟弟叔虞封在了唐这个地方,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桐叶封唐”的故事。从这个故事能说明周朝实行的是(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分封制 D . 郡县制
  • 5.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与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同属一个朝代的是( )
    A . 兵马俑 B . 司母戊鼎 C . 竹木简 D . 青花瓷
  • 6.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图历史事件发生在与①对应朝代的是( )

    A . 大禹治水 B . 盘庚迁殷 C . 国人暴动 D . 平王东迁
  • 7. 某班历史课代表参加学校手抄报比赛,手抄报的内容包括:“夏商周的更替”“动荡的春秋时期”“百家争鸣”,这次手抄报比赛的主题可能是( )
    A . 奴隶社会的瓦解 B . 封建社会的形成 C . 人类早期文明的勃兴 D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 8. 下面四幅历史地图,属于“战国形势图”的是( )
    A . B . C . D .
  • 9. 国家博物馆举办“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用九幅画勾勒出孔子的一生。其中最能体现孔子教师身份的是( )

    A . 为政鲁国 B . 退修诗书 C . 杏坛设教 D . 周游列国
  • 10. 春秋时期,秦、楚等国被中原各诸侯国视为“夷狄”,战国时期,秦、楚两国已与齐、燕、赵、魏、韩等传统的中原诸侯国并称“战国七雄”,被视为华夏族的组成部分。这一转变表明( )
    A . 统一多民族国家已建立 B . 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已形成 C . 华夏认同观念渐趋强化 D . 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已形成
  • 11. 民间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下侧邮票所体现的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 )

    A . 男耕女织 B . 铁犁牛耕 C . 集体劳作 D . 刀耕火种
  • 12. 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战国时期通过变法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地主阶级的统治,从唯物史观上来讲,是上层建筑适应生产关系、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而进行的调整。其中上层建筑主要是指( )
    A .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 B . 建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 . 确立了地主阶级的统治 D . 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
  • 13. 秦孝公死后,商鞅被继位的惠文王下令处死,但新法仍继续推行。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 B . 变法打击了旧贵族势力 C . 变法得到了新兴地主阶级拥护 D . 变法顺应了时代潮流的要求
  • 14.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先后采取“车同轨”“书同文”和统一货币等政策的根本动机是( )
    A . 促进民族交融 B . 消除分裂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 C . 加强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D .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 15. 在睡虎地秦简《田律》中记载:如果下了及时的雨和谷物抽穗,应即书面报告受雨抽穗顷数,如有旱灾、暴风雨、害虫等灾害损伤了禾稼,也要报告受灾顷数。距离近的县,文书由走得快的人专程递送,距离远的县由驿站传送,在八月底以前传送。材料实质上反映出秦朝( )
    A . 灾害频发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B . 政府鼓励农业发展 C . 政府关注灾害上报 D . 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 16. 根据如下图的材料,可以分析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 . 周朝太长 B . 战国忙打仗 C . 秦朝的暴政 D . 陈胜吴广起义
  • 17. 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着“楚河”“汉界”字样,这来源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的性质是( )
    A . 刘邦、项羽争夺皇位的战争 B . 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战争 C . 维护农民阶级利益的战争 D . 项羽反抗秦朝残暴统治的战争
  • 18.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指出:“中国人至今仍然称自己为‘汉人’,他们因为是汉代首次确立的典型中国文化和帝国伟大传统的继承者而甚感骄傲。”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这一时间属于( )
    A . 公元前2世纪早期 B . 公元前2世纪晚期 C . 公元前3世纪早期 D . 公元前3世纪晚期
  • 19. 中国古代史波澜壮阔,一个个重大历史事件不断影响着历史的发展进程。学习历史首先要明晰历史线索,小明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遇到了困难,请你帮他找出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正确的排序是( )

    ①楚汉之争 ②田氏代齐 ③商汤灭夏 ④平王东迁 ⑤秦朝灭亡

    A . ①②⑤③④ B . ⑤①④②③ C . ④⑤③①② D . ③④②⑤①
  • 20.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 . 创立中央集权 B . 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 . 稳固大一统局面 D . 统治期间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4分,共40分)
  • 21.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

     

    A.人面鱼纹彩陶盆

    B.殷商武丁征讨卜辞

    C.秦朝《峄山石刻》

    材料二【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部编教材七上

    材料三【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德,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1. (1) 材料三是谁的名言?其核心思想是什么?他对中国古代教育作出了哪些贡献(任举两例)
    2. (2) 在材料一中图A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农耕时代什么居民的彩陶代表?图B殷商武丁的卜辞是什么文字?图C秦朝《峄山石刻》是什么文体的文字?
    3. (3) 岁月流逝,历史永恒,中华文明依然闪烁着不朽的智慧之光。材料二中的水利工程由谁主持修建的?(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它的建成有何影响?右图秦长城的东西两个端点是哪里?
    4. (4) 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有什么意义?
  • 22. 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有了巨大飞跃,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以“王朝更替与制度创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材料一 夏、商、西周的更替简表

    朝代

    建立时间

    开国君主

    都城

    亡国之君

    A

    阳城

    公元前1600年

    C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B

    周幽王

    材料二 如图所示

    材料三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封给亲属、功臣等,建立起一个个统治据点,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络。

    材料四 

    1. (1)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在A、B、C、D、E处填写相关的内容。
    2. (2) 材料三反映的是西周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3. (3) 根据材料四中的三幅图片,总结出夏、商、西周最终走向衰亡的共同原因。
    4. (4) 从夏、商、西周的兴衰和更替史中,你有何感悟?
  • 23. 学会史料的整理和分析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收集资料]

    材料一

    [分析材料]

    材料二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今、承,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收获感悟]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1. (1) 材料一从四个不同的途径收集了有关商鞅变法的史料:你认为最可信的史料是哪一项?(填写图片序号,)
    2. (2) 分析材料二中涉及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
    3. (3) 根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重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变法。
    4. (4)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变法改革给你的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