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4-04-03 浏览次数: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总计60分,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 1. 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中国境内已经形成若干文化体系。到新石器时代晚期,逐渐形成了以中原为核心,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主干,周围环绕多个文化圈的重瓣花朵式结构。这体现了中华文明起源( )
    A . 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 B . 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 C . 呈现南多北少的局面 D . 受外来文明的影响较深
  • 2. 图1是红山文化的代表器物玉龙,图2是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蛋壳黑陶杯。在这些文化形成的时代,人们已经使用磨制方法制作石器,并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上述文化形成于( )
    A . 旧石器时代 B . 新石器时代 C . 青铜时代 D . 铁器时代
  • 3. 据《殷墟文字丙编》第369片记载,雀(殷的附属方国)进贡龟甲二百五十。这可以用来研究( )
    A . 夏朝经济 B . 商朝政治 C . 西周文化 D . 战国军事
  • 4.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偉人韵签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在名前”旨在说明( )
    A . 郡县制影响深远 B . 中西方书写习惯不同 C . 专制主义的强大 D . 家族宗法制观念浓厚
  • 5. 春秋战国时期,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一变化体现了( )
    A . 礼崩乐坏 B . 百家争鸣 C . 政治稳定 D . 民族融合
  • 6.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有重大发展,突出表现是( )
    A . 铁犁牛耕 B . 采集渔猎 C . 改革变法 D . 统一货币
  • 7.  他的思想核心是“仁”,“仁”意为关爱他人,达到“仁”的途径是“克己复礼”。该思想家是( )
    A . 孔子 B . 老子 C . 荀子 D . 墨子
  • 8. 先秦时期实行井田制,商鞅变法时曾采取“决裂阡陌,教民耕战”的措施。此举直接意图是( )
    A . 提升官吏素质 B . 修造战斗装备 C . 鼓励积极垦耕 D . 抑制工商行业
  • 9. (2023高一上·抚顺月考) 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争相招揽人才。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他们的活跃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众多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乃至宇宙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 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B .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D . 科举选官制度的确立
  • 10. 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是( )
    A . 管仲改革 B . 李悝变法 C . 商鞅变法 D . 吴起变法
  • 11. 秦朝建立时自认为水德, “水气胜,故其色尚黑”,所以秦朝的衣服旗帜皆以黑色为尊,并把百姓命名为“黔首”。这表明秦始皇( )
    A . 用颜色彰显统一格局 B . 重视兴修水利工程 C . 把儒学作为官方学说 D . 大力推行郡县制度
  • 12. 据记载,秦国有专官负责管理耕牛,进行耕牛肥瘦的评比。对评为上等牛者,则田啬夫、饲养员、牛长受到奖励,反之,则受到惩罚。这一做法有利于( )
    A . 推动农业发展 B . 加强思想控制 C . 抑制土地兼并 D . 确立中要集权
  • 13. 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如图是秦朝的政治建设示意图,图中空白处应填写( )
    A . B . 诸侯 C . 卿大夫 D . 丞相
  • 14. (2022高三上·吉林月考) 汉文帝将齐国一分为六,立已故齐王六子为王;将淮南国一分为三,立已故淮南王三子为王。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 . 解决边疆危机 B . 削弱诸侯势力 C . 加快经济开发 D . 抑制土地兼并
  • 15. 汉高祖陆续分封了一批诸侯王、这些诸侯王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汉朝中央直接管辖的只有15个郡,这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隐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 . 开通大运河 B . 推行崇文抑武政策 C . 颁布“推恩令 ” D . 支持商鞅进行变法
  • 16. 汉武帝建立了一套新的选官制度,如察举制、征召制、选用博士弟子等,这套制度设立的意图是( )
    A . 实现统一 B . 发展经济 C . 巩固统治 D . 改革教育
  • 17. 两汉时期史学得到新的发展,著名史学家班固撰写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这部史学著作是( )
    A . 《史记》 B . 《汉书》 C . 《后汉书》 D . 《资治通鉴》
  • 18. (2022·吉林会考)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魏贾思勰所著的(   )
    A . 《氾胜之书》 B . 《四民月令》 C . 《齐民要术》 D . 《农书》
  • 19. 下列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内容的是( )

    ①改用汉姓 ②分科取士 ③迁都洛阳 ④改说汉语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20. 南朝刘宋时期, “荆城跨有南楚之富裕,扬州拥有全吴之丰饶, 鱼盐杞梓的收益,可以滋养四面八方,丝绵布帛之丰茂,可以供天下百姓穿戴”。这反映当时( )
    A . 北方经济严重依赖南方 B . 长江中下游区域经济发展 C . 民族交融取得重要进展 D . 分裂割据的局面已经结束
  • 2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成就斐然。以顾恺之为代表的专职画家提出了“以形写神”的主张,所画人物相栩如生,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取得了突出的艺术成就。图1—图4所示绘画作品中具备以上特点的是( )

    A . 《洛神赋图》 (摹本) B . 《清明上河图》 (局部) C . 《芙蓉锦鸡图》 D . 《契丹人引马图》(壁画)
  • 22. (2022高一上·大石桥月考) 从两汉至隋唐,约有五千多卷佛经被译为汉文。中国古代学者往往以儒道学说和人们易于理解的概念来翻译和讲解佛经,如“道”“心”“理”“本无”。它们成为佛教与儒、道等中国文化融汇的重要概念。这反映了(    )
    A . 佛教渐趋本土化 B .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C . 儒学吸收佛道思想 D . 佛教的发展受到了遏制
  • 23. (2022高一上·大石桥月考)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唐玄宗任命礼部侍郎(正四品下)取代吏部考功员外郎(从六品上)来主持科举考试,从而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这说明了唐朝(    )
    A . 士族地位提高 B . 社会阶层固化 C . 重视人才选拔 D . 六部分工不明
  • 24. “它‘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它”指的是( )
    A . 租调制 B . 租庸调制 C . 两税法 D . 摊丁入亩
  • 25. (2022高一上·大石桥月考) 唐宋时期,周边少数民族语言中多有借用汉语词汇的现象,例如契丹语的“hsin-kun”源于汉语的“将军”,蒙古语的“ong”源于汉语的“王”。这反映出当时(    )
    A . 分裂割据局面结束 B . 汉语外来词汇增多 C . 出现文字统一趋势 D . 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 26. 宋朝史料记载了宋神宗对当时北方民族政权的担忧: “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 有行国……比之汉、唐, 最为强盛。 ”在这一压力下, 宋神宗( )
    A . 任用范仲淹实行“庆历新政” B . 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C . 接受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 D . 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纸币
  • 27. 下列有关宋朝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 . 纸币开始出现 C . 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D . 自然经济解体
  • 28. 《辽史》载:“辽国官制,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 ”这一官制体现( )
    A . 行政区划的混乱 B . 等级分化的严重 C . 统治危机的加深 D . 因俗而治的特点
  • 29. 下表是中国古代大事年表(局部)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时间

    事件

    916年

    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960年

    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北宋

    1038年

    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

    1115年

    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

    A .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B . 传统农耕社会瓦解 C . 变法改革成为潮流 D .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 30. 金政权建立后逐步确立了为祖先上尊谥、上庙号以及建太庙崇祀祖先的制度,并大力倡导孝道,视“忠臣犹孝子”,忠孝合一。这表明金( )
    A . 奉行以法立国 B . 倡导封建专制 C . 受汉文化影响 D . 推行民族自治
二、非选择题(第31题16分,第32题24分,共计40分。请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国家治理关乎民生

    材料一 商周时期的统治者已经产生了“敬德保民”的认知和经验。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提倡统治者应该加强修养、克己成仁,实施养民、富民、教民之治。战国时期,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力主君为民而设、统治者要推行“仁政”。

    ——摘编自严炳洲《从以民为本到人民至上——民本思想在中国的现代化演进研究》

    材料二 汉初,经济的凋敝和秦亡的教训使统治者认识到“为富安天下”,只有与民休息、尽快恢复社会经济,才是兴邦的根本出路。汉高祖即位之初,“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时“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景帝时“三十而税一也”。文景之时,先后“除肉刑”,“欲令治狱者务先宽”。

    ——摘编自马卫东《中国古代三大治世的历史成因》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观点。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汉初统治政策的特点。 结合所学说明其带来的影响。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目录是一本书的缩影,是全书内容的提纲挈领。阅读《中华文化史》的第七章部分目录,回答下列问题。

    第七章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的勃兴

    节次(节选)标题子目(节选)
    第二节从儒学复兴到理学构建

    (一)岑寂后的复兴

    (二)两宋理学

    第四节文人天地

    (一)以婉约含蓄为主格调的宋词

    (二) 品味高雅的宋画

    第六节科技之光

    (一)社会温床

    (二)绚烂之花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 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繁荣,不仅为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提供了根本保障,而且为科技成果的使用与传播创造了条件。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气象学、医药学、农学、数学等领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③》

    1. (1)  根据目录中的“标题”,宋朝在哪些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2. (2) 南宋“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是谁? 在“文人天地”的“宋词”或“宋画”中任选一个方面写出两个具有不同风格的派别。 
    3. (3)  “科技之光”的具体成就有哪些?对后世产生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科技灿烂辉煌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