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3 古诗三首 /本课综合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基础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

更新时间:2024-01-30 浏览次数:29 类型:同步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 1. 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脉不得语(màn)  B . 中庭地白树鸦(xī) C . 纤纤素手( zhuó) D . 札札弄机(shù)
  • 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 栖息 B . 中廷 C . 寒鸦
  • 3. 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天的京城) B . 纤纤素手(洗涤) C . 今夜月明人望(全、都) D . 泣涕如雨(落下)
  • 4. 下列诗句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 中庭/地白/树栖鸦 B . 冷露/无声/湿桂花 C . 今夜/月明人尽/望 D . 不知/秋思/落谁家
  • 5. 品析句子。
    1. (1)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这两句诗使我想起的故事,类似的诗句还有“”。

    2. (2)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这两句诗运用的修辞方法是,描写了

    3. (3)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两句诗借,表达了

  • 6. 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 (1) 《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
    2. (2) 《寒食》一诗中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寒食时节长安的明媚春光的诗句是
    3. (3) 《十五夜望月》的第一联中能照应题目“望月”的景物是,通过听觉觉察到的景物是
二、诗歌鉴赏
  • 7.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问题。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 (1) 本诗首句不用“处处飞花”,而用“无处不飞花”,后者相较前者有什么表达效果?
    2. (2)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3. (3) 诗的后两句中“汉宫”指什么?这两句委婉地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 8. 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后面的问题。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 (1) 结合古诗,解释下列字词。


      迢迢∶


      素∶


      盈盈:


      脉脉:


    2. (2) 本诗中包含了中华传统节日又可称为
    3. (3) 诗中描写织女饱受相思之苦的诗句是∶
    4. (4) 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诗运用大量叠词,既能增强节奏,又能使人物形象生动。 B . 诗歌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既有眼前所见,又有作者的想象。 C . 诗歌着眼于织女,表现她美丽勤劳又饱含离愁的形象特点。 D . 本诗选自《古诗十九首》,出自宋代萧统所编的《文选》


    5. (5) 诗中说织女“终日”织布,为何却“不成章”?
  • 9.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问题。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 (1) “树栖鸦”是诗人看到的,还是听到的?为什么?
    2. (2) 由“冷露无声湿桂花”能联想到什么?
    3. (3) 哪句诗写出了诗人望月思亲的心思?并写出该诗句的意思。
    4. (4) 诗句中的“落”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5. (5) 分析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