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检测历...

更新时间:2024-03-22 浏览次数: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 1. (2022高三上·和田月考) 家谱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先秦有《周官》、《世本》流传;秦汉后,相继出现《帝王年谱》、《潜夫论·志氏姓》、《风俗通·姓氏篇》等;魏晋南北朝时,家谱成为世族间婚姻和仕宦主要依据,发展迅速。这种变化反映了(   )
    A . 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 B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C . 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 D . 宗法理念服务于政治统治
  • 2. (2022高三上·和田月考) 苏州碑刻博物馆《永禁机匠叫歇碑》记载∶清雍正十二年,苏州城内从事纺织业的机匠发动大规模聚众"叫歇"(罢工),最后以机户在改善机匠待遇的基础上,呈请官吏行文"永禁""叫歇"告终。这反映了(   )
    A . 统治者镇压人民的反抗 B .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C . 新生产关系中的矛盾性 D . 西学东渐影响下的反应
  • 3. (2022高二上·河南月考) 下表所示为查士丁尼统治时期罗马法建设的若干成就。这反映,古代罗马(    )                
     

     时间 

     
     

     成就 

     
     

     533年 

     
     

     查士丁尼命人收集历代法学家的论文,编写《法学汇纂》(50卷) 

     
     

     533年 

     
     

     颁布《法理概要》,作为学习罗马法的教材 

     
     

     565年 

     
     

     法学家将534年以后查士丁尼陆续颁布的168 条敕令汇编成集,称为《新法典》 

     
    A . 立法过程主观性强 B . 法律体系日渐完善 C . 司法范围不断拓展 D . 立法程序日渐复杂
  • 4. (2022高三上·和田月考) 在1787年制宪的时候,麦迪逊说:“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据此推断,美国设立参议院的目的是(   )
    A . 削弱众议院的职能 B . 实现权力制衡 C . 避免少数人的暴政 D . 实行精英政治
  • 5. 19世纪30—40年代,英国的造船业在与美国的竞争中落伍了……英国贸易的3/4被美国的船只承载。1880—1913年,英国钢产量从130万吨增加到770万吨,而同期,美国的钢产量却由100万吨攀升到3180万吨,德国从70万吨增加到1890万吨。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 . 社会转型进程比较缓慢 B . 经济发展的后劲乏力 C . 产业结构亟须升级换代 D . 海外市场受到了冲击
  • 6. 下表是1937年9月,创刊于上海的《救亡漫画》的标语统计情况。该漫画意在借助经济援助方式( )

    《救亡漫画》标语

    左右侧边页

    下边页

    第一版

    “本报售价低于成本是大众化的漫画刊物”

    “购买救国公债为自己增加储蓄,为国家增加力量”

    第二版

    “中国有成千上万的同胞很需要现代文化的熏陶可惜目不识丁”

    “买救国公债取得二重保障——保障国家保障自己”

    第三版

    “漫画是教育文盲的工具请送到前方或后方以加强救亡工作”

    “拿金银首饰器皿换救国公债为自己生利为国家尽力”

    第四版

    “我们要做抵抗敌人侵略中国的漫画战士”

    “发行救国公债就是动员全国人民的财力救国”

    A . 扩大漫画的销售渠道 B . 夯实国共抗战的基础 C . 聚敛财富大发国难财 D . 建构民众国家认同感
  • 7.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新党章规定党的最高机关为全国代表大会,组织体制为委员制。之后,孙中山又增设中央政治委员会,以完善政治指导机关。这种机构设置的主要原因是( )
    A . 北伐战争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驱动 B . 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 C . 中共政治制度影响了国民党改组 D . 孙中山实行以俄为师的指导思想
  • 8. 1905年《时报》上有一篇题为《论今日之教育》的文章认为:“国粹欧化”的风险在于导致国民性的丧失,若“然此风一倡……觥觥少年根柢浅薄,入耳而惑之……而国学之根于道德者益退而处于孤立之地位”。该文的主张( )
    A . 强调教育的民族性 B . 反映了社会主流思潮 C . 是中体西用的坚守 D . 折射出政府办学方针
  • 9. 18世纪末以来饮茶之风深入俄罗斯社会,与中国饮茶时的儒雅之风有所不同,由于气候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俄罗斯人往往需要在饮茶时增加热量,比如放糖、蜂蜜等甜料,有的人干脆将饮茶作为三餐中的一餐。这反映出( )
    A . 茶文化在借鉴中发展 B . 茶文化重构俄罗斯社会 C . 文化传播具有地域性 D . 文化传播具有时代特色
  • 10. 19世纪中期,英国环境污染治理可分为政府治理和非政府组织自发治理。政府治理手段包括:制定法律法规、设立中央巡视员制度等。非政府组织治理多为民众自发组成团体,从事环保活动。这表明当时( )
    A . 英国有完善的环境立法 B . 英国多措并举治理环境 C . 工业革命加剧环境污染 D . 环境问题激化社会矛盾
  • 11. 西汉中后期,出现了规模宏大的田庄经济,呈现出“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当时田庄的生产种类繁多,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推动因素是( )
    A . 铁犁牛耕的推广 B . 封建租佃关系的盛行 C . 严厉的抑商政策 D . 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 12. 朱温代唐后,偏居河东一隅的李氏,一直以复兴唐室为号召,十余年后一举灭梁。后唐以“中兴”自况,将朱梁比之有穷、新莽,越梁而直接承续唐正统,但在官僚阶层中,除清算少数梁末帝亲信外,留用了大批梁旧臣,这批人成为后唐政治中颇具影响的群体。这反映出( )
    A . 后唐实际上是唐王朝的继续 B . 后唐注重政权的合法与稳定 C . 后梁后唐是藩镇割据的扩大 D . 后梁为后唐提供了统治基础
  • 13. 1983年湖北江陵出土了汉初竹简《二年律令》,其中《户律》详细地规定了要通过“自占”(申报)与“案比”(复查)的方式对当时的人口进行编户造籍,并规定了严惩“自占”时的假报、虚报行为。汉初政府这一规定( )
    A . 标志我国古代户籍管理开始 B . 强化国家机器统治基础 C . 限制了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 D . 旨在弄清当时人口分布
  • 14. (2023·山东模拟) 在青花瓷发展的基础上,明代彩瓷的发展也飞跃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色彩发展到后面极为华丽。而且绘画纹饰的内容更加复杂多样,植物、动物、文字、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等无不入画,极具收藏价值。这些现象反映了(   )
    A . 明代市镇经济呈现出繁荣趋势 B . 郑和下西洋全盛时的特点 C . 手工业发展促进民众审美变化 D . 手工业产品国际化的程度
  • 15. 近代中国内河航运的中外轮船均由英国人控制的税务司管理,在纳税上,华商“照完厘金”,而洋商小轮“止完一正税,或再完半税,相去悬绝”。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 中国近代航运半殖民色彩浓厚 B . 表明中国近代化努力取得一定成效 C . 清廷为增加税收鼓励华商发展 D . 近代华商轮船航运业发展十分迅速
  • 16. (2022高一下·石家庄开学考) 1928年11月至1929年1月,第一届“工商部中华国货展览会”在上海召开。全国22个省、4个特别市提供了13271种展品。当时报纸评论道:“全国物产荟萃一堂,实远胜于历届各地所开之国货展览会。这场展览会的召开(   )
    A . 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B . 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 C . 获得了国内各界的广泛支持 D . 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 17. 明代中后期,苏州、松江等地是中国纺织业中心,苏州府的税粮超过当时的全国任何一个府,松江面积仅抵苏州十分之三,而赋额却半于苏州。苏松地区是全国赋役最重的地区,也是欠税的重灾区,重赋与逋(拖欠)赋相始终,甚至出现大量人户逃亡。这可以用于说明( )
    A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初见端倪 B . 重农抑商政策施行因地而异 C . 松江的农业经济比苏州发达 D . 财税不公为明财政埋下隐患
  • 18. 有学者认为,印度棉织品由东印度公司输入英国,很快风靡英国,谓之“棉织物热潮”。而英国的棉织品生产者们自然不会拱手默许,为此他们开始研究降低生产成本的技术革新,于是工业革命到来了。该学者认为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原因是( )
    A . 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 B . 东印度公司的推动 C . 棉织品市场竞争激烈 D . 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 19. 1917年4月《四月提纲》公布后,提纲确定的激进方针首先得到普通工人和布尔什维克党的基层组织的支持,在4月下旬召开布尔什维克第七次代表会议时,加米涅夫仍声言,“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经过激烈的争论,代表会议仅以微弱的多数通过了列宁的提案。这表明( )
    A . 暴力夺权得到民众的普遍认同 B . 对革命的过渡方式仍存分歧 C . 实现民主革命群众要素已具备 D . 城市中心论不适合俄国革命
  • 20. 雍正将“天人感应”观念贯穿国家治理全过程,认为“凡地方水旱灾祲,皆由人事所致。或朝廷政事有所阙失,或督抚大吏不修其职,或郡县守令不得其人……此数端者,皆足以干天和而召灾祲”,一度下旨拟将水旱“定为地方官之考成”。这一治国理念( )
    A . 重新确立了儒学的官方正统地位 B . 弱化了君主集权与国家治理的联系 C . 客观上助长了地方讳匿灾情情形 D . 使国家治理蒙上了浓厚的神秘色彩
  • 21. 下表为北宋不同时期江南与全国农村劳动力的变动情况(单位:户、人)。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江南地区

    全国

    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比重

    户数

    农村劳动力人数

    户数

    农村劳动力人数

    980年

    349283

    890672

    6418500

    16367175

    5.4%

    1078年

    1120331

    2856844

    16603954

    42340082

    6.7%

    1102年

    1265762

    3227693

    18113945

    46190560

    6.9%

    A . 个体农耕规模扩大 B . 宋代经济重心南移进程已完成 C .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D . 劳动力增长支撑江南经济发展
  • 22. 路易九世统治法国期间(1226—1270年)进行司法改革,设立巡回检察官吏。他严禁封建领主私斗,规定“国王四十日”,即:双方领主交战须在40日前通知对方,而被挑战的人,可以在此期间向国王申诉,国王根据情节仲裁。这一做法( )
    A . 杜绝了封建领主内斗 B . 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C . 动摇了天主教会权威 D . 增强了国王的权威性
  • 23. 修昔底德说:“伯里克利是所有的人当中最有才能的人……他的继任者们的情况就不同了。他们彼此间大都处于平等地位,而每个人都想力争居于首要地位,最终他们竟准备靠牺牲整个城邦的利益来迎合民众的幻想。”据此可知,修昔底德揭示了( )
    A . 民主制是城邦走向鼎盛的关键 B . 城邦民主政治有一定的盲目性 C . 理性的平等竞选成为时代主流 D . 公民的民主权利高于城邦利益
  • 24. (2023·武汉模拟) 16世纪中期,意大利艺术理论家瓦萨里出版了名著《意大利艺苑名人传》,他运用"风格”“构图”“尺寸”"比例”等概念分析艺术史,将艺术发展“变成了一连串拒绝古典理想衰退、不断再生的过程",成为以后三个世纪艺术史领域的范本。这一著作( )
    A . 体现了理性评判的准则 B . 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 . 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兴起 D . 促进了欧洲启蒙运动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strong><span>4</span></strong><strong><span>小题,共</span></strong><strong><span>52</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按《汉官典职仪》:“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陵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苛暴,剥戮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妖祥讹言;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也。”显然,第一条是直接针对地方豪强的,第六条也与豪强有关。当然,这两条各有侧重:第一条乃是直接以削夺、限制豪强的地方强权为目标,打击豪强以强凌弱,为害地方。第六条,则是针对豪强势力与地方政权相结合,主要是防范地方豪强势力向地方政权系统的渗透,侵扰地方行政(割损政令),实际上就是为避免豪强,通行贿赂,控制地方。不难看出,通过刺史制度,一来打击豪强在地方社会之势力,二来限制豪强向地方政权的渗透。尤其是后一项,更体现了在武帝时期国家政治权力与地方社会秩序之间强烈的对抗色彩。

    ——摘编自赵沛《汉武帝的豪强政策与地方豪族的士族化》

    1. (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时期的豪强政策,并据此分析汉代存在的社会隐患。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应该如何解决上述社会问题。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八七会议后,中共发动黄安(今红安)、麻城起义,逐渐建立起以大别山为中心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见下图),该根据地自成立伊始,就深受粮食匮乏之困扰。1930年1月,中共鄂豫边特委报告说:“赤区粮食先被军队烧了大半”,该报告还提到,土豪劣绅带领土匪军队、清乡团压迫民众,“在光、麻、安三县被反动威挟不能归家的在三千人以上,跑在苏维埃区域不能归家的统计在三万人以上”。

    ——摘编自黄志高《地缘·粮食·革命:鄂豫皖苏区的际遇与困境》

    材料二

    鄂豫皖苏区高度重视粮食危机,1931年6月,皖西北特委第十四次常委扩大会通过的政治决议案指出。“党和苏维埃必须领导苏区群众参加生产。使群众认识到劳动才有饭吃,使苏区粮食能自己求其解决,才是巩固苏区最好的办法"。与此同时,苏区设立粮食管理机构,加强粮食运输,开展粮食救济,管控粮会流通,保障伤病兵的粮食供给以及提供金融支持来改进粮食管理。此外,苏区积极动员农民进行斗争,如潜山县的农会与当地地主豪绅也就稻价议定展开了斗争。

    ——摘编自张雷《鄂豫皖苏区粮食危机问题研究(1927—1934)》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鄂豫皖苏区出现粮食危机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鄂豫皖苏区应对粮食危机的举措并分析其意义。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国家法层面,《宋刑统》之民商事立法,沿袭唐律,但《宋刑统·户婚律》还创设了“户绝资产”门和“死商钱物”门。“户绝资产”门规定了一般民户的财产继承法,“死商钱物”门规定了商人和外国商人的财产继承法,二者均明确了财产继承人的范围和遗产的分配、处理原则。……敕是宋代重要的法律形式,以灵活的形式突破了律典正文的规定,较唐代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宋代司法官员形成一套处理民事诉讼的规则和方法。“切惟官司理断典卖田地之诉,法当以契书为主,而所执契书则又当明辨其真伪,则无遁情”。在审理婚姻、田宅诉讼时,“若其两辞纷挚,郡呼之使至案前,及复论辨,未尝敢临之鞭朴,亦未尝取拘之囹圄。因是以理断曲直,庶几可以无失。”

    在民间法层面,宋代士大夫努力重建基层社会秩序,真德秀《教子斋规》说:“凡为人要识道理,识礼数。在家庭事父母,入书院事先生。并要恭敬顺从,遵依教诲。”宋代家训还多存在禁止性和惩罚性规定,作为日常行为规范,直接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士绅通过修家训、族谱明收祖敬宗之效,以乡约维护乡里秩序。

    ——陈景良《法律史视野下的唐宋社会变革》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法律发展的特点进行解读。(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一条重要线索,中共重视解决“三农”问题走过的辉煌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是中共的百年奋斗史诗的重要组成,是中共的初心使命生动的诠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力量,“三农”为夺取革命胜利提供了重要依靠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农业是工业化物质积累的主要来源,“三农”为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农村率先发起改革,“三农”为中国经济腾飞发挥了重要助推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农村是全面小康的主战场,“三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唐仁健《百年伟业“三农”华章——中国共产党在“三农”领域的百年成就及其历史经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