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18课科技文化...

更新时间:2024-01-17 浏览次数:23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23八下·昌平期末)  2019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我国一位著名的农业科学家“共和国勋章”,以表彰其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的杰出贡献。这位科学家是( )
    A . 钱学森 B . 邓稼先 C . 袁隆平 D . 莫言
  • 2. (2023八下·昌平期末) 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下列照片中,反映我国在探索太空征程上迈出第一步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3. (2023八下·晋安期末) 2007年央视《感动中国》节目的颁奖词中写道: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颁奖词中的“他”指的是( )
    A . 钱学森 B . 袁隆平 C . 屠呦呦 D . 杨利伟
  • 4. (2023八下·黄埔期末)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感动中国这一颁奖词描述的人物是( )
    A . 屠呦呦 B . 袁隆平 C . 钱学森 D . 邓稼先
  • 5. (2023八下·新都期末) 他说“我梦见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比扫帚还长,我和同事坐在稻穗下乘凉。”他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是( )
    A . 杨利伟 B . 莫言 C . 袁隆平 D . 屠呦呦
  • 6. (2023八下·武侯期末) 从新中国的诞生到今天,在各行各业科学家们的努力下,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下列选项中,科学家与研究领域搭配正确的是( )
    A . 钱学森——石油 B . 袁隆平——农业 C . 邓稼先—医学 D . 屠呦呦一文学
  • 7. (2023八下·临潼期末) 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文化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1964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②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③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

    ④“双百”方针指的是艺术上的“百花齐放”和学术上的“百家争鸣”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8. (2023八下·晋安期末) 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这句话叙述的是“两弹一星”研制的( )
    A . 背景 B . 条件 C . 性质 D . 意义
  • 9. (2023八下·仓山期末) 2022年6月5日-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四号的发射,意味着中国空间站即将全面建成。回顾历史,52年前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 . 东方红一号 B . 神舟一号 C . 神舟五号 D . 神舟七号
  • 10. (2023八下·成华期末) 2023年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开局之年。搭载费俊龙、邓清明、张陆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五”载人飞船飞行时间将长于183天,目前空间站驻留工作已入佳境。下列选项与上述成就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
    A .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 .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 “辽宁舰”交接入列
二、材料分析题
  • 11. (2023八下·西安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 (1) 材料一图A中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年, “一五”计划期间的成就①是;图B中的原子弹爆炸于图C中的“两弹元勋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积劳成疾,身患癌症,不幸逝世。
    2.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是在怎样的起点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并简述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历史意义。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工业化建设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