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鲁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二单元 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一节 碳排放与环境安全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1碳排放与环境安全 同步测试(B)(2023-2024学...

更新时间:2024-01-16 浏览次数:3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22高三上·大埔月考) 云水路径是指在单位面积垂直空气柱中所含有的云液水和云冰水的综合。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祁连山区云水资源增加,但存在一定区域差异。图示意1979—2019年杯连山区夏季云水路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导致祁连山夏季云水路径分布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纬度位置②地形状况③大气环流④坡度大小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 (2) 气候变暖会导致祁连山地区(   )
      A . 人工增雨潜力减少 B . 云液水含量总体增加 C . 北坡云水路径不变 D . 南坡云冰水含量上升
  • 2. (2022高三上·广东月考) 威德尔海海冰的分布具有较强季节性,在某些月份局部海域海冰的最大范围能向北扩张至55°S以北。图示意威德尔海海域附近夏季风场(箭头表示风向,等值线表示风速大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威德尔海海冰范围向北扩张至55°S以北的月份出现在(   )
      A . 2~3月 B . 5~6月 C . 8~9月 D . 11~12月
    2. (2) 在夏季风场的影响下,威德尔海的海冰会(   )
      A . 集聚在该海域的东部 B . 持续向低纬海区漂移 C . 滞留毛德皇后地沿岸 D . 在南极半岛东岸集结
    3. (3) 近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半岛北部海域海冰增多,将导致该区域(   )
      A . 西风漂流受阻 B . 温室效应减弱 C . 海水盐度增大 D . 通航条件改善
  • 3. (2022高二上·电白期末) 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在中东国家卡塔尔举行,与历届世界杯足球赛在5-7月举办不同,本届赛事在11-12月举行。主办国卡塔尔首承诺:让2022年的赛事成为首届“碳中和”世界杯。图为卡塔尔位置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卡塔尔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不足150毫米,主要原因是(   )
      A .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 B . 临近沙特阿拉伯,沙漠广布,空气干燥 C . 受寒流影响,沿岸海水温度低,蒸发弱 D . 四周多高原山地,湿润气流难进入内陆
    2. (2) 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选择在11-12月举行,主要原因是(   )
      A . 11-12月降水较多,用水量较充足 B . 新冠疫情影响,赛事安排被迫推迟 C . 沙漠广布,11-12月风沙活动较少 D . 属热带气候,11-12月气候较凉爽
    3. (3) 为实现“碳中和”世界杯,卡塔尔可充分利用(   )
      A . 风能 B . 太阳能 C . 石油 D . 核能
  • 4. (2022高三上·安徽月考) 下图示意我国M树种在当前气候条件下的主要分布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推测该树种所属的植被类型是(   )
      A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 温带落叶阔吐林 C .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 热带雨林
    2. (2) 该树种分布的最北界西部比东部更靠北,其主要原因是西部此地区(   )
      A . 地形平坦 B . 水源丰富 C . 空气湿度大 D . 冬季气温高
    3. (3) 若全球气候变冷,则该树种分布的范围发生的变化最可能是(   )
      A . 平原地区向低纬度、山区向高海拔方向扩展,面积不变 B . 平原地区向高纬度、山区向低海拔方向后退,面积缩小 C . 平原地区向低纬度、山区向低海拔方向后退,面积缩小 D . 平原地区向低纬度、山区向高海拔方向扩展,面积扩大
  • 5. (2022高三上·山西月考) 世界第三大碳排放国印度提出了削减地球变暖排放的新目标,承诺在未来7年内将其GDP碳强度(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5%,于2070年实现碳中和(碳净零排放)目标,而这一目标比气候学家所说的要晚20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印度对世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影响较大,其原因有印度(   )

      ①植被少,二氧化碳吸收慢②气温高,有机物分解快

      ③经济技术水平较低④人口多,生产规模大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2. (2) 为达成新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印度适宜大力开发的能源是(   )
      A . 太阳能、水能、风能 B . 潮汐能、太阳能、水能 C . 生物能、地热能、太阳能 D . 风能、生物能、地热能
  • 6. (2022高三上·重庆市期中) 泥炭是全球陆地最大的碳库,是由苔藓植物的遗体在冷湿环境下堆积成层的有机物,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南极圈附近的南极半岛升温快速,融化退缩的冰川区和永久积雪区均出露不同年代形成的泥炭,对研究南极气候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南极半岛冰川和积雪融化区地表泥炭的年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南极洲泥炭形成时期(   )
      A . 气候较暖 B . 植被茂密 C . 蒸发量小 D . 积雪增多
    2. (2) 目前在南极半岛大片出露的泥炭区,出现概率最小的是(   )
      A . 地表植物增多 B . 气温日较差变小 C . 冰川退化加剧 D . 冻融作用强烈
二、综合题
  • 7. (2022高三上·诸暨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印度尼西亚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且埋藏较浅,几乎都是露天开采。2021年,印尼提出“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207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

    材料二:下图是印度尼西亚含煤地层分布简图。

    1. (1) 从碳循环角度,推测印度尼西亚煤炭丰富且埋藏较浅的原因。
    2. (2) 从碳减排角度,简述印度尼西亚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 8.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首次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未来百年我国将继续变暖。为此,我国计划到21世纪中叶争取实现碳排放量的零增长乃至负增长。

    材料二:

    北方15个省(市、区)2005年1月气温距平及采暖耗能变化图

    1. (1) 从图中看,北方大部分省区1月平均气温(偏高或偏低);其中1月平均气温偏高明显且采暖耗能减少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省。


    2. (2) 近年来,我国北方许多城市逐步把由单位和住户的分散取暖改为市政集中统一供暖,主要目的是?


    3. (3) 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21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