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3.4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同步测试(B)(2023-202...

更新时间:2024-01-15 浏览次数:2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21年两会,碳达峰、碳中和(如图)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而做出的重大战决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碳达峰碳中和应对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 . 南极臭氧空洞 B . 全球气候变暖 C . 酸雨 D . 雾霾
    2. (2) 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 . 持续性原则 B . 发展性原则 C . 公平性原则 D . 共同性原则
  • 2. 专家预计,在强化低碳情景下,中国将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有关碳排放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城市化率与碳排放总量呈正相关 B . 人口大国的人均碳排放量较大 C . 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较大 D . 中国、美国应承担相同的减排责任
    2. (2) 低碳发展时代的中国,应采取的减排措施是(   )

      ①植树造林②减缓工业化进程③提高能源利用率④开发新能源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 澳大利亚的国树——桉树占全国森林面积的80%。2019年9月发生的澳大利亚山火持续数月,导致全国大部分林区着火,损失惨重,但大部分桉树仅仅只是烧光了枝叶,山火过后快速“复活”。澳大利亚山火肆虐,浓烟四处飘散,连2 000千米外的新西兰冰川都受到影响,原本白茫茫的冰川,被澳大利亚吹来的烟雾污染至焦糖色。下图示意澳大利亚的山火分布区域。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新西兰冰川上的焦糖色物质由(   )
      A . 东北信风携带 B . 东南信风携带 C . 盛行西风携带 D . 极地东风携带
    2. (2) 焦糖色物质覆盖导致新西兰冰川(   )
      A . 旅游价值提高 B . 反射作用增强 C . 厚度增大 D . 融化速度加快
    3. (3) 澳大利亚森林火灾结束后,起火区域(   )
      A . 树种更单一 B . 土壤矿物质减少 C . 荒漠化减轻 D . 土壤含水量增加
  • 4.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抑制全球变暖关系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读地表碳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人类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主要环节是(   )
      A . B . C . D .
    2. (2) 地表碳循环的主要作用是(   )
      A . 减轻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 B . 导致海平面上升 C . 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D . 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 5. 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可持续发展从概念走向行动的重要举措。读自然界碳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下列关于碳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反映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中的碳循环过程 B . 控制④环节的数量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体现 C . 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 D . ⑥环节表示可再生资源的形成过程
    2. (2) 图示碳循环过程启示我们应该把节能减排的重点放在(   )
      A . 农村更多使用沼气获得绿色能源 B . 依靠科技提高矿物燃料的使用率 C . 大力开发水能和核电 D . 大规模发展第三产业
  • 6. 近30年来,北极地区不仅在变暖,而且变暖速度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2倍,这种加速变暖的现象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北极放大”效应现象的形成机制是(   )
      A . 受极地高压带控制,晴朗天气多 B . 极昼时间长,海水热量收入多 C . 周边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剧增 D . 海冰消融,海面的反射率下降
    2. (2) 受“北极放大”效应的影响,下列北极地区的现象中,发生日期推迟的是(   )
      A . 苔原植物开花 B . 沿海港口的封冻 C . 北极鸭的北迁 D . 入海河流的汛期
  • 7. (2022高二上·东源竞赛) 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棹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我国政府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经过综合测算,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为首个真正实现碳中和的奥运赛事。下图为北京冬奥会碳中和途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中国要实现碳中和,最大的限制性条件是(   )
      A . 高耗能产业发展迅速 B . 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较高 C . 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升级 D . 城市化加快,内需扩大
    2. (2) 本次冬奥会为了达到碳中和,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 . 所有冬奥会场馆实现全太阳能发电 B . 办公场馆取消空调,减少制热耗能 C . 冬奥场馆周边拆迁造林,增加碳汇 D . 运用GIS技术,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二、综合题
  • 8.

    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将在21世纪继续变暖。这一评估报告认为,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升高1.1℃~6.4℃。全球气候的变化与碳排放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 (1) 读图分析1952年至2000年,我国东部地区碳排放的总体特征及其原因。

    2. (2) 并就此谈谈我国控制碳排放量的合理措施。

    3. (3) 全球气候变暖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 9.

    读下图,回答问题。

    1. (1) 碳元素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物质,它不但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而且参与能量流动。上图中各序号所表示的作用或结果分别是①;②;③

    2. (2) 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3. (3)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4. (4) 全球变暖导致原本短缺的淡水资源更加紧张,向海洋夺取淡水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某中学生设计了一套海水淡化装置(如图)。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适合推广这套装置的地区应具备的条件。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