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阆中东风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

更新时间:2024-03-19 浏览次数: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60分)
  • 1. 西周初年,周公带兵东征,平乱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封建”是指( )
    A . 实行军功制 B . 实行宗法制 C . 分封诸侯国 D . 推行郡县制
  • 2.  下图所示文物,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领域中出现的新现象。该现象是( )

    A . 灌溉工程的修建 B . 商业中心的繁荣 C . 铁犁牛耕的使用 D . 货币的广泛流通
  • 3.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用了李斯的主张,下令:凡《秦纪》之外的历史书籍及非博士官所藏的《诗》《书》、百家语限期烧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烧,禁止私学,欲求学的以吏为师;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此举旨在( )
    A . 发展教育事业 B . 强化地区管理 C . 加强皇权统治 D . 促进民族融合
  • 4. 汉初以来,丞相权力的强大影响到皇帝的集权。汉武帝时,为了限制丞相的权力,加强专制皇权,建立了( )
    A . 察举制 B . 刺史制度 C . 郡国并行制 D . 中外朝制度
  • 5.  某学者总结了唐朝覆亡的原因“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他认为唐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少数民族内迁 B . 藩镇割据 C . 宦官专权 D . 朋党之争
  • 6. (2021高二上·重庆月考) 成书于元朝的《宋史》认为:儒家思想的精髓“道”在孟子之后就失传了。直到北宋,儒家的“道”方才“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 佛教的传播 B . 道教的兴盛 C . 儒学的复兴 D . 理学的僵化
  • 7.  辽朝实行南北面官制,金朝基本沿袭唐宋制度的同时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猛安谋克制。由此可知辽金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 . 借鉴了汉族先进经济制度 B . 带有民族歧视的色彩 C . 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灵活性 D . 具有浓厚的血缘关系
  • 8. 《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表明( )
    A . 元朝在对边疆管理上更趋一体化 B . 元朝疆域更加辽阔 C . 元朝赋役负担远远重于唐朝 D . 元朝疆域与唐朝疆域范围相似
  • 9. (2023高一上·温州月考) 明太祖朱元璋曾多次批评元朝“主荒臣专,威福下移”,认为皇帝怠慢、中书省权重是元朝衰亡的重要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他(   )
    A . 废除宰相,加强皇权 B . 设置三司,分割相权 C . 设置内阁,强化相权 D . 设军机处,加强皇权
  • 10.  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材料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
    A . 拓展海外贸易 B . 开拓国内市场 C . 彰显明朝国威 D . 加强友好往来
  • 11. (2022高一上·延庆期末) 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的具体体现有(   )

    ①实行奏折制度    ②设置军机处 
    ③实行中朝制度    ④设河西四郡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④ D . ②③
  • 12.  红薯比大米和小麦更加抗旱。有学者通过计量史学研究发现,随着18世纪中叶红薯在中国大面积种植,旱灾和农民起义的相关程度明显减弱。这表明,高产作物的传入(    )
    A . 使土地兼并有所缓解 B . 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 C . 解决了国内饥荒问题 D . 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
  • 13.  魏源将中英战争比于传统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政权的战事,自信除“乐”之外,中国一切皆胜“英夷”,只需学好兵工便仍能扬武功于海国,因此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这体现了当时( )
    A . 统治阶层中主战派占主导 B . 士人强烈的世界意识 C . 有识之士新旧观念的并存 D . 中英近代化差距较小
  • 14.  下边是19世纪40—60年代清政府中满人与汉人出任巡抚人数变化柱状图。对图中的这一变化解读合理的是( )

    A . 反映出满汉矛盾日益尖锐 B . 太平天国冲击了政权结构 C . 为洋务运动埋下重大隐患 D . 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所致
  • 15. 19世纪60到90年代,清朝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推行了一系列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新政,这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这一结论是基于洋务运动( )
    A . 购置了大量先进船炮器械 B . 引进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C . 促进了沿海沿江地区发展 D . 巩固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 16.  义和团运动后,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句话体现了义和团运动( )
    A . 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B . 推动了清政府的洋务运动 C . 使帝国主义彻底放弃侵略中国的企图 D . 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嚣张气焰
  • 17. 1900年,当满清政府对欧美十一国宣战时,东南各省督抚联合起来形成了“东南互保”,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此事件产生的影响是( )
    A . 削弱了中央统治 B . 东南各省脱离了清政府统治 C . 推动地方民主化 D . 地方督抚成为列强的代理人
  • 18.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造成这种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
    A .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 .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C . 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影响 D . 各自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 19.  下表的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洋员人数变化表。这反映出( )

    年份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1861

    5

    2

    1

    1

    1864

    6

    3

    3

    1

    1873

    58

    13

    11

    7

    A . 中国失去了制海权 B . 中国海关日益近代化 C . 中国半殖民化加深 D . 清政府抛弃华夷观念
  • 20.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的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该规定意在( )
    A . 防止袁世凯独揽大权 B . 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兴起 C . 成立民国临时政府 D . 明确行政权力最终归属
二、材料分析题(40分)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其中皇族拓跋氏改姓元;仿照魏晋以来汉族社会的士族阶层,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并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这些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1. (1)  归纳材料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2.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孝文帝改革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政府在海外贸易中,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确保商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例如,在海上交通中设立巡检、通关等机构,保护海上商贸的利益;实行“市易法”,鼓励商人从事海上贸易和私人经营。同时,宋朝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商品的种类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这为海外商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吸引了更多的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宋朝时发明了“磁针航行”等航海技术,使得海上变通更加便捷和安全。造船技术也十分先进,建造了大量的商船和战船,使得海上贸易更加畅通和有序。

    ——摘编自周必超《浅析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纵观清初“海禁”政策的实施,其初衷在于扼杀郑成功等抗清力量,但在郑氏政权消亡之后,仍屡行海禁,盖因当时的中国仍然是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清王朝统治者总自以为是“天朝大国”“富有四海”,而无视当时的世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把他们的先进技术视为“奇技淫巧”,盲目地加以排斥。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畸形现象:历史愈向前发展,清王朝就愈加腐朽、自负和保守。

    ——摘编自王宝山《试论清初“海禁”政策的实施及其社会后果》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宋代对外贸易政策相比,清初对外贸易政策的特点,并予以简要评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