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考试历...

更新时间:2024-01-23 浏览次数:15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strong><span>16</span></strong><strong><span>小题,每小题</span></strong><strong><span>3</span></strong><strong><span>分,共</span></strong><strong><span>48</span></strong><strong><span>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span></strong>
  • 1. 明初内阁本为“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仁、宣时,内阁始得“密封言事”之特权,以致出现“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的情况;英宗时,各部奏章皆内阁阅览草批后,再交皇帝“朱批”。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朝( )
    A . 内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权力 B . 中央权力制衡日趋完善 C . 内阁已经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D . 封建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 2.  宋代科考应试者,“家不尚谱牒,身不重乡贯”,不讲门第身份。一直被排斥在仕途之外的“工商”“杂类”出身的士人,只要有:“奇才异行”,亦可应试。宋代这些变化(    )
    A . 使官僚素质下降 B . 有利于增强政治活力 C . 降低了行政效率 D . 阻碍了学校教育发展
  • 3.  西夏永安年间(1098—1100年),御史中丞薛元礼上疏说:“士人之行,莫大乎孝廉,经国之模,莫重乎儒学。”而御史大夫谋宁克任上疏说:“吾朝立国西陲,射猎为务。今国中养贤重学,兵政日弛。”这两位官员争论的本质是(    )
    A . 国家统一之争 B . 专制集权之争 C . 社会转型之争 D . 主流思想之争
  • 4.  下表所示为王安石变法时朝廷建库房的两个事例。据此可知,王安石变法(    )

    时间

    缘由

    建库房数/座

    元丰元年(1078年)

    将摘山煮海等利“悉归朝廷”

    32

    元丰五年(1082年)

    “取苗役羡财为元丰库”

    20

    A . 以基建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B . 大力推动手工业的发展 C . 旨在打击地方豪强的势力 D . 助推朝廷财政状况好转
  • 5.  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元杂剧与以往纯文学创作最大的不同是作家个体无法独立完成。因为剧本只是杂剧艺术的一部分,作家必须与艺术家通力合作,通过唱念做打的舞台表演,符合观众审美,才能实现其完整过程。据此可知,元杂剧(    )
    A . 与实践结合紧密 B . 早期白话小说 C . 作者都来自民间 D . 深受理学的影响
  • 6.  明代嘉靖末年以后,以郑若曾编撰的《筹海图编》为代表,一些士大夫也相继编撰了一系列筹海、海防论著,这些著作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对倭寇事件的记忆,也表达了他们对海洋事务的见解。在随后的近三百年里,这种撰述传统被后人传承下来,形成了一种持续的“筹海”话语。这反映出(    )
    A . 明代抗倭斗争影响深远 B . 明末中国开始建立海防 C . 明清时期海洋事务停滞 D . 明清时期逐渐开发海洋
  • 7.  下表所示为部分徽商的言行。这说明徽商(    )

    歙县人许承尧

    吾徽人笃于乡谊、又重经商,商人足迹所至,会馆、义庄遍各行省

    徽商张佩兰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在盛泽镇东肠圩建立了新安义学,以课徽商子弟读书

    A . 在各商帮中实力最强 B . 重视发展慈善事业 C . 受封建思想严格束缚 D . 热衷从事民间教育
  • 8.  下表所示为清朝中期农村经济的部分数据。这些数据可用来说明当时(    )

    时间

    人口数量/亿

    耕地面积/亿亩

    人均耕地/亩

    1753年

    1.03

    7.08

    6.87

    1766年

    2.10

    7.41

    3.53

    1784年

    2.86

    7.17

    2.51

    1812年

    3.62

    7.06

    1.95

    A . 重农抑商流于形式 B .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C . 人地矛盾日益显露 D . 土地利用效率下降
  • 9.  明代后期,景德镇制瓷业中的一些小作坊主接受瓷商的贷金(作为制瓷的资本),但其生产的产品只能卖给瓷商,他们只能靠赚取部分差价来维持生产。这反映出当时景德镇制瓷业(    )
    A . 出现新的经营方式 B . 垄断现象较为严重 C . 生产技术水平提高 D . 生产融资较为普遍
  • 10. 下图是1912和1921年,中国面粉行业生产能力变化示意图。由此可推知,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

    A . 以发展轻工业为主 B . 深受国内外环境变迁的影响 C . 获得了初步的发展 D . 已经摆脱对外国资本的依赖
  • 11.  1919年5月,自北洋政府逮捕、扣押大量学生起,唐绍仪(曾出任中华民国首任国务总理)、朱启钤(时任内务部总长,原代理国务总理)、梁启超等政界要人和各省议会、学生联合会、国民大会、商会等纷纷致电大总统徐世昌,表达对被捕学生的理解甚至声援之意。这表明(   )
    A . 北洋政府腐朽不堪 B . 学习西方成为时代呼声 C . 国内政党空前团结 D . 五四运动社会基础广泛
  • 12. 中国共产党各地的早期组织创办了众多启发觉悟的刊物,如创刊于上海的《劳动界》,用短小、通俗的文章和生动的事例揭露中外资本家对工人的压迫。通过此类刊物,我们可以研究( )
    A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 . 国民革命的开展 C .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 . 北伐战争的胜利
  • 13.  南昌起义时期,中国共产党仍然使用了国民党左派名义号召革命,毛泽东还联合宋庆龄、柳亚子等国民党左派发表《中央委员宣言》,表达了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和继续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斗争决心。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A . 汲取教训并找到了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B . 明确地接受了国民党左派的直接领导 C . 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D . 继续践行团结与合作的统一战线方针
  • 14.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宪法大纲、土地法、劳动法,并通过了红军问题、经济政策、工农检察问题、少数民族问题等决议案;选举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63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   )
    A . 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 B . 尝试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C . 致力于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 D . 着力完善革命统一战线
  • 15.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写道:“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此诗体现的是( )
    A . 反帝反封、爱国探索的五四精神 B .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 C . 坚定信念、勇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 D . 百折不挠、信念坚定的长征精神
  • 16. 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取消了博古的中共中央总负责人的职务,但党一改以往惩办主义的做法,而是继续分配博古等犯了错误的同志以适当的工作。党的这一转变( )
    A . 是党政治智慧的体现 B . 利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 C . 源于共产国际的压力 D . 旨在缓和党内的派系斗争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4题,共计52分。
  • 17.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人教版《中国历史》

    1. (1)  根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3. (3) 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
    4. (4)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刘芳和黄鹂产生了分歧。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为中国古代中原王朝形势图

    材料二 清前期边疆治理的部分措施

    地理方位

    具体措施

    东南地区

    ①1683年,清政府派施琅收复台湾

    ②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布政使司

    东北地区

    ①康熙前期,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②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东部边界

    西北地区

    ①1757年击败准噶尔部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

    ④1762年在新疆维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要务

    西藏地区

    ①清初册封达赖和班禅

    ②1727年起开始派遣驻藏大臣

    ③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清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

    1. (1) 观察如图,分别写出图一、图二所示中原王朝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在处理与边疆少数民族关系时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清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受到了哪些威胁?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前期边疆治理措施的意义。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民国初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大量的新兴商业城市得以建立。这一时期民族商业集团的诞生成为中国商业近代化的重要标志。近代新式商业主要出现在中国沿海一些工业发达、交通便利的大城市,广州、上海、天津等地出现了一批新式大规模百货商店,主要经营工业产品。当时一些工矿企业主认识到商业利润高,开始把部分工业资本投向商业,使得商业资本比例逐渐上升。另外,更有些资本持有者干脆组建商业资本集团,专门从事商业活动。伴随着农产品的商品化,并得益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农村市镇的商业发展也较为迅速。

    ——摘编自徐占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原由初探》

    材料二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国定进口关税暂行条例》,实行关税自主。同年5月设立财政部,明确规定了包括关税在内的一切税务要政统归该部管辖;6月,财政部通令各地造币厂停铸“袁大头”,改铸造孙中山头像银元;10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中央银行条例》,为创建国家银行进行具体筹备。1934年11月1日,中央银行正式成立。作为国家银行,南京国民政府赋予了中央银行各种特权,这为它能以政府财务代理人身份对全国金融业务实行垄断提供了条件。在此前后,南京国民政府又分别对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注入官股,进行人事改组,从而控制了这两家中国最大的银行。上述举措使得国民政府得以逐步完成对全国金融的控制,为统一全国金融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客观上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傅志明《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经济改革》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经济改革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民国初年和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
  •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宋元时期,社会文化重心下移,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小说集《夷坚志》中出现的一大批儿童人物形象就是当时社会变迁的折射。

    形象一:孝敬父母的儿童形象。六岁的宜哥为了母亲不受产乳之苦,虔诚念诵佛道二经,“每以清旦,各诵十遍。仰天焚香,输写诚恳”,两年之后其母病惠遂绝,该故事彰显了孝道的观念。

    形象二:走街串巷的儿童形象。儿童成为流动性的小商贩,他们走街串巷,吆喝叫卖,卖豆小儿、卖鞋小儿就是现实儿童参与经商的缩影。

    形象三:遭遇恶报的儿童形象。一幼女嗜饼,“每食时,但取其中有糖及麻者咀之,而弃其图”,后“震雷击之,堕地死”,整个故事宣扬了恶习有报的观念。

    —摘编自姚海英《宋元社会生活的形象透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依据小说集《夷坚志》中塑造的一个或多个儿童形象,拟定一个符合宋元时期社会变迁的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主题鲜明,持论有据,逻辑严密,结论明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