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4-01-24 浏览次数: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阅读(55分)
  • 1.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各题。

    二手时间

    ①朋友阿朱热爱旅行,近几年却似乎少了兴致。事前攻略准备得越充分,游玩就越顺畅。然而,到了旅行地,阿朱突然发现失去了最重要的体验——新鲜感。

     ②不仅是旅行,信息时代,模仿成为新的生活状态。人也好,物也好,前面都有一面鲜红的旗帜,逗引着人们热切地追随。短视频层出不穷,网络上各种体验笔记,稍微有点创意的,大家马上就跟风。我们正在进行的,其实都是别人的“二手时间”。

     ③流行田园美学时,一到风和日丽的周末,朋友圈全是格子布、竹编提篮、莫兰迪色的气球,渲染出相同风格的郊外野餐。新开发的古镇都标配统一的牛轧糖、手工酸奶、东北大板、煎饼果子、糖葫芦、银器、背景音乐,南北千里时尚的潮汐一线牵。

     ④张爱玲曾经感慨,生活在都市文化中的人,总是先看见海的图画,后看见海;先读到爱情小说,后知道爱。我们对于生活的体验往往是第二轮的。阿列克谢耶维奇也说:“今天的所有想法和所有语言全都来自别人,仿佛是昨天被人穿过的衣服。”

     ⑤信息时代,我们更容易把追随当成特立独行,在模仿中人云亦云。看电影之前先去查看网络评分;外出吃饭,先打开点评App;旅行更不用说,要么跟着微信朋友圈的九宫格一拥而上,要么下载一份详细的攻略按图索骥。年轻父母痴迷育儿专家的科学理念,老年人跟着各种偏方去养生。海拔8848米的珠峰人潮汹涌,大家都在拥堵中获得征服的虚荣心和成就感。中产阶级的“广场舞”是跑过不同城市的马拉松,不用牙齿咬住奖牌,就觉得不是积极上进的人生。

     ⑥微博和朋友圈成为人们卖力摇旗的舞台,名牌、潮流、热点是这条路上醒目的路牌。短视频的火爆使得人们的某些行为呈病毒式扩散,不论是话语、食物,还是行为、姿势。潮流借助科技的力量,正在呼啸而来,它席卷过普通人的生命,把他们变成空无的海滩。我们以为的新鲜与奇特,不过是别人走过的风景,流利畅达中失去的恰是自己的探索和发现。这是信息时代流水线上的灌装生活,一笑一颦,都有着标准尺度。

     ⑦然而,后来的有些经历让我对人生之路有了新的思考。

     ⑧有一年正月初一,路过云南楚雄。到饭馆吃饭,发现地板上全铺着松枝,散发出浓郁的树木香气,像走进森林。当地人的过年风俗与许多地方不一样:逢年过节,屋子里要铺新鲜松枝。一屋子的松枝香气,这是属于楚雄的翠绿、清香的新年,它不是火红色的新年。

     ⑨幽居瓦尔登湖畔的梭罗在自然的山林、湖泊中获得宁静的喜悦,但他并不认为那段生活是值得效仿的:换了别人,也许不一定能获得这种宁静的喜悦。他恰好希望这世界上有尽可能多的与众不同的人,他们所选择的生活方式能与自己相“搭”,就如同自己穿旧了的鞋子,上脚就如此贴合、舒适。

     ⑩做你想做的事,走你想走的路。千人一面,灵魂该是何等无聊和疲倦。

    (文/蒋曼,根据命题需要有改动)

    1. (1) 下列关于“我们正在进行的都是别人的二手时间”的表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大家跟风那些有创意的短视频和网络上的体验笔记。 B . 田园美学流行时人们也在周末进行相同风格的野餐。 C . 新开发古镇售卖的东西都受南北方时尚潮流的影响。 D . 人们的饮食、育儿、养生、休闲等都追求积极上进。
    2. (2) 下列对很多人习惯于过“二手时间”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信息时代,人们往往把追随当成个性,把模仿当做潮流。 B . 很多人在微博和朋友圈火爆的短视频里寻找生活的方向。 C . 科技的力量推动着时尚潮流,引导人们不断探索与发现。 D . 现在很多人的行为举止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被标准化。
    3. (3) 请简要概括如何才能避免让灵魂陷入“无聊和疲倦”。( )
  • 2.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各题。

    叛逆是一柄闪亮的双刃剑

    ①与尖酸刻薄的班主任明争暗斗了整整一个学年后,我不得不因数学17分的“光辉事迹”被迫留级。母亲生怕我就此失学,急着四处托人,在受尽无数拒绝和讥讽之后,总算让我有了归处。

     ②漫长的假期里,想起我不堪回首的过往 , 我想了很多很多。每每看到母亲那双暗藏泪光的眼睛,我心里总会掠过一丝莫名的苦楚。我决定一切重新开始,决定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决定走正常孩子的路线,决定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辛劳的母亲。

     ③开学第一天,我被安排到了新教室最后面角落里靠窗的空位上。阳光穿过春日的树叶,斑驳地洒在窗台上,远处,有一群飞鸟在蓝天上盘旋。我心里恍然有了一种重获生机的喜悦。

     ④只可惜,现实并没有因为一念之间而被点亮。第一节数学课,我虽然听得有些迷糊,但还是坚持把板书的内容抄到了笔记本上。尽管我对笔记的内容仍然是半知多不解 , 但对于我来说,这已经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⑤课后,前排男生聊得前仰后合,惟独我默然地坐在窗台旁,享受这份被集体忘却的孤独。有几次,我真想插上前去,和他们说上几句,并因此熟悉,成为日后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但我始终没有那样的勇气,他们颤抖的后背,像一面结实的墙,把我阻隔在了另一个冰冷的世界。下午体育课的时候,自由活动的哨声刚一响起,那些原本在我周围与我紧密相贴的同学们便一哄而散,将我抛在了广袤的操场上。我坐在荒凉的台阶上,看远处的男生们狂奔,投篮,呐喊,尖叫。偶尔,会有一个棕色的篮球朝我飞来,我稳稳地将它接在掌中,朝远处的那群男生抛去。顷刻间,他们又恢复了喧闹,将前一秒的我深深忘却。

     ⑥终于有一天,数学老师想到了我,问了我一个关于几何公式的问题。我站在众人的目光中,紧张得语无伦次。结果,我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受到了第一个别样的惩罚:誊抄公式一百遍。血色的残阳刺穿窗玻璃,照在站在教室角落里的我身上,把我消瘦的身影投射在前排男生的桌面。我眼角的余光看到他们正在用手指蘸着可乐勾画着我的轮廓,隐忍的笑声里,让我感觉自己正蒙受着奇耻大辱。

     ⑦前排男生悄悄递来纸条:“需要帮忙吗?五十遍,十块钱,轻松帮你解决问题。”我顿时火了,将揉皱的纸团重重地砸到了他的脑袋上。我们为此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事后,我彻底被前排男生们孤立了。每次分发作业,我的作业本要么会被他们扔在杂乱的讲台上,要么从此人间蒸发,消失在遥远的银河里。于是在这个学期的大部分时间里,我的作业本便经常是崭新的。

     ⑧我又留起了长发,并誓死不剪。为了保持我原有的特立独行,我再次彻底放弃了数学课。班主任几次找我谈话,均无果而终,最后,在班会上大肆批评,恨不能捶足顿胸,血泪纵横,直言我是他生平所见过的最没出息、最叛逆的孩子。

     ⑨那天清早,从网吧里出来的我,正巧遇到班上女生在校门外的岔路口遭歹徒抢劫。她无助的尖叫和哭泣声激起了我的血性,我信手提起砖头,只身狂追了整整三条街,最后气喘吁吁地将他制服。等到民警赶来把他押送到派出所,再录完笔供,已是中午一点多。我胡乱吃了碗清汤面,在网吧的沙发上睡了一个钟头,醒来后再三挣扎,自己到底要不要去上课。

     ⑩刚进教室,便被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吓到了。前排男生一同高呼:“英雄!英雄!英雄!”我笑笑,在众人的注视中低着头,走向教室的角落。一个精致的礼品盒,安静地躺在我的座位上;零乱的课桌,也不知何时被收理得整洁有序;我的数学作业本,第一次工整地摆放在了课桌之上。

     ⑪在泪光中重新审视自己,原来一直信奉的特立独行,真的不过就是年少无知的轻狂。因为自己的怀疑和抗拒,也因为自己的狭隘与浅薄,同学风趣的玩笑被我当作了讹诈,老师真诚的劝诫被我当作了耻笑。收起了个性的尖刺,才发现自己内心早已被戳得百孔千疮,其实却无比渴望能得到别人温暖的熨烫。

     ⑫我几乎已经忘却了,自己是何时与他们融在一起的,自己又是何时剪短了头发,重新拾起数学课本,做回一名循规蹈矩的中学生。只是,我比谁都清楚,叛逆的孩子其实最为孤独。他们之所以坚持己见、特立独行,无非是想用这样的方式来获取旁人的关注。但谁又能料到,叛逆本身就是一柄闪亮的双刃剑,它在刺痛别人眼睛的同时,也将持剑的孩子挡在了空无人迹的门外。

    (文/李兴海,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1. (1) 读①—②段,说说“我不堪回首的过往”体现在哪些方面。
    2. (2) 读④—⑦段,作者为什么认为“现实并没有因为一念之间而被点亮”? 
    3. (3) 结合语境,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部分的语意。

      ①尽管我对笔记的内容仍然是半知多不解 , 但对于我来说,这已经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②但我始终没有那样的勇气,他们颤抖的后背,像一面结实的墙,把我阻隔在了另一个冰冷的世界。

    4. (4) 综观全文内容,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理解文章标题“叛逆是一柄闪亮的双刃剑”的具体含义。

      ②作者最终认识到“叛逆的孩子”有怎样的特点呢?

  • 3. 阅读《朝花夕拾》节选部分,完成各题。

           我曾经和这名医周旋过两整年,因为他隔日一回,来诊我的父亲的病。那时虽然已经很有名,但还不至于太阔;可是诊金却已经是一元四角。现在的都市上,诊金一次十元并不算奇,可是那时是一元四角已是巨款,很不容易张罗的了;又何况是隔日一次。他大概的确有些特别,据舆论说,用药就与众不同。我不知道药品,所觉得的,就是“药引”的难得,新方一换,就得忙一大场。先买药,再寻药引。“生姜”两片,竹叶十片去尖,他是不用的了。起码是芦根,须到河边去掘;一到经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寻两三天。可是说也奇怪,大约后来总没有购求不到的。

            这样有两年,渐渐地熟识,几乎是朋友了。父亲的水肿是逐日利害,将要不能起床;我对于经霜三年的甘蔗之流也逐渐失了信仰,采办药引似乎再没有先前一般踊跃了。正在这时候,他有一天来诊,问过病状,便极其诚恳地说:“我所有的学问,都用尽了。这里还有一位陈莲河先生,本领比我高。我荐他来看一看,我可以写一封信。可是,病是不要紧的,不过经他的手,可以格外好得快……”

            这一天似乎大家都有些不欢,仍然由我恭敬地送他上轿。进来时,看见父亲的脸色很异样,和大家谈论,大意是说自己的病大概没有希望的了;他因为看了两年,毫无效验,脸又太熟了,未免有些难以为情,所以等到危急时候,便荐一个生手自代,和自己完全脱了干系。

           但另外有什么法子呢?本城的名医,除他之外,实在也只有一个陈莲河了。

    1. (1) 是什么事情导致“这一天似乎大家都有些不欢”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2)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名医的医术和人品各有怎样的特点?请分别用一个词概括。
  • 4. 阅读下面的古诗。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下列对本诗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二句交代行踪,叙述自己登上了碣石山来观赏大海,视野非常开阔。 B . 第三到六句运用描写,既刻画了大海的宏大气势,也描绘了海岛的生机盎然。 C . “秋风”二句中,以“萧瑟”突出秋天的萧条冷落,烘托出诗人无比悲凉的心情。 D . “日月、星汉”四句,诗人以大海吞吐日月、包罗宇宙来表现自己的博大胸怀。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

     宁越困穷,欲谒齐桓公,自卫至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爝火甚盛,从者甚众。宁越望见桓公而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桓公赐之衣冠而见,说以天下事,桓公大说,将任之。群臣争之曰:“客,卫人也。卫之去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之问之而故贤者也用之未晚。”桓公曰:“不然,问之,患其有小恶也,以人之小恶而忘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选自汉•刘向《淮南子•道应训》)

    【注释】①谒:拜见。②爝火:火把。

    1.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者甚众 从:跟随。 B . 桓公大 说:同“悦”,高兴。 C . 卫之齐不远 去:离开。 D . 其有小恶也 患:担心。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君不若使人问之问之而故贤者也用之未晚

      A . 君不若使人问之问之而故/贤者也/用之未晚 B . 君不若使人问之问之而故/贤者也用之未晚 C . 君不若使人问之/问之而故贤者也/用之未晚 D . 君不若/使人问之问之而故贤者/也用之未晚
    3. (3)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宁越本来是卫国人,因为穷困潦倒,因此前往齐国,想要投靠齐桓公。 B . 宁越投宿于城门外,遇到出城的齐桓公,于是用唱歌来吸引桓公注意。 C . 齐桓公很欣赏宁越的歌唱才华,让他上了自己的车,还赏赐他衣服帽子。 D . 齐国的大臣们纷纷反对齐桓公任用宁越,但是桓公没有听取大臣得建议。
    4. (4) 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人之小恶而忘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二、语言表达(15分)
  • 6.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①如果意外失去自主行动能力,遭遇不的你该如何化解出行的迫?

     ②前段时间我右脚意外骨折,拄拐、坐轮椅穿行于往日熟悉的城市,许多平时忽的细节被然放大,体会格外深刻。机场车站里,工作人员悉心照料[A]乘坐无障碍电梯可方便上下楼层[B]楼宇之中,无障碍标志[C]坡道等设施,为我减少了诸多通行困扰[D]以往认为专为老人和残障人士服务的无障碍设施,也让我这样因伤病一时无法正常行走的年轻人受益

     ③我国约有8500万左右残疾人,还有大量生活难以完全自理的老人以及因短期伤病而需要使用无障碍设施的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保障残障人士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但受益者不只是残障人士,还有身处各类障碍情境中的人。也正因如此,无障碍环境建设需要各方携起手来、汇聚合力。

     ④道路上的一沟一坎,常人一步就能迈过,对一些腿脚不便者来说却是巨大障碍;生活里的很多小事,常人不费功夫就能办成,于视障群体则常常需要反复琢磨尝试才能逐渐掌握。不占用盲道、礼让第三卫生间、不占用无障碍车位,类似的“小事”和建好无障碍设施一样重要,需要长期坚持。

     ⑤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关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面对数字社会加速推进,要帮助白发群体更好“触网”,助力视障人士跨越“数字鸿沟”。比如,在各类基础硬件设施不断____的同时,____全社会的无障碍意识、让无障碍理念____,也是推进无障碍社会建设的重要前提。目前,很多应用程序推出“适老版”、不少手机提供专门供视障人士操作的模式等,这些都是 ____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⑥环境无碍,生活有爱。消除各种有形无形的障碍,共建无障碍环境,需要集众智、汇众力。2017年创立的“光明影院”,吸引数百名志愿者先后加入,帮助不少视障人士欣赏到人生第一场电影。如今,类似致力于无障碍事业的社会团体还有很多,在帮助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中照亮了许多残障人士的生活,为一个更加平等和包容的无障碍社会持续贡献着光和热。无障碍社会建设需要系统、专业力量的参与,也离不开每个人的付出。

    1. (1) 文中加点的词语的注音或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 遭遇不侧(cè) B . 窘迫(jiǒng) C . 忽略(lüè) D . 陡然(dǒu)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 加强 提高 深入人心 相得益彰 B . 提高 加强 相得益彰 深入人心 C . 完善 增强 深入人心 与时俱进 D . 增强 完善 与时俱进 深入人心
    3. (3) 下列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机场车站里,工作人员悉心照料[A]乘坐无障碍电梯可方便上下楼层[B]楼宇之中,无障碍标志[C]坡道等设施,为我减少了诸多通行困扰[D]

      A . B . C . D .
    4. (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以往认为专为老人和残障人士服务的无障碍设施,也让我这样因伤病一时无法正常行走的年轻人受益。 B . 我国约有8500万左右残疾人,还有大量生活难以完全自理的老人以及因短期伤病而需要使用无障碍设施的人。 C . 不占用盲道、礼让第三卫生间、不占用无障碍车位,类似的“小事”和建好无障碍设施一样重要,需要长期坚持。 D . 2017年创立的“光明影院”,吸引数百名志愿者先后加入,帮助不少视障人士欣赏到人生第一场电影。
    5. (5) 将“对于无障碍设施,大家共同关注、共同维护才能发挥更大作用。”一句还原到文中,恰当的一处是 
      A . 第③段开头 B . 第③段结尾 C . 第④段开头 D . 第④段结尾
三、作文(50分)
  • 7.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亲爱的同学,你可曾留意到,生活中总有一些毫不经意的瞬间。虽然很快消失了,但是因为某些特殊的缘故,给你留下特别美好的回忆。

     入学时,老师一声“新同学,你好!”的问候;百米冲刺时,同学们“加油!加油!”的呐喊。餐桌上,饭菜正喷香可口;台灯下,纸笔仍沙沙作响。窗外的枝头上,新芽刚绽放着新绿;远处的田野里,麦浪正随着风起伏……这些生活中普通却真实的瞬间,尽管很快就消失了,但是其中蕴藏着的美好,却曾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让我们获得过前行的力量。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以“那个瞬间消失的美好”为题,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需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