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4-01-24 浏览次数:8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 31 分,选择题每小题 2 分)
  • 1. 下面词语的字形以及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zuò) 搓(niǎn) 云霄 诀别 B . (tǎng)    成(cuán)     绽开       烂漫 C . 蓄(chǔ)     徘(huái)     翻来覆去   荫蔽 D . 镜(líng)    花团锦(cù)   忧然而生   分歧
  • 2.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 青海湖周围的千亩油菜花竞相开放,灿烂金黄一片,美不胜收 B . 历史上曾人来人往的丝绸古迹,如今已变成人迹罕至的沙漠。 C . 王家姊妹俩人品好,长得又漂亮,一个泼辣热情,一个温柔恬静,可谓各得其所 , 人见人夸。 D . 我们要认真读书和学习,有不懂的地方千万要问,不要不求甚解
  •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 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B .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 C . 当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险、不过没试过的生活,每天只是挂着 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干着 80 岁都能做的 事情,那么你要青春有什么用! D . 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 4. 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两种方法在同一阅读过程中是可以交替使用的。

    ②精读指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

    ③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就适合“精读 ”与“跳读 ”并用。

    ④我们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采取精读和跳读的方法。

    ⑤跳读则是主动舍弃、有意忽略, 以求更高的效率。

    A . ③①④②⑤ B . ④②⑤①③ C . ③④②①⑤ D . ④②①③⑤
  • 5.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六年同窗,朝夕相处, 以后你生活上若有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 B . 学生给老师拜年时说:“您的高足叩问老师金安!祝老师新年事业蟾宫折桂!” C . 元宵节吃元宵、赏花灯,端午节喝雄黄酒、挂香袋,重阳节登高、饮酒、赏菊,这些都是传统节日里约定俗成 的活动。 D . 小明告诉奶奶:“今年阳历八月份的节气有处暑和白露。”
  • 6. 古诗文默写。

    少年不出门,能知天下情。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想象在①“  ,小桥流水人家 ” 处偶遇漂泊的游子;与曹操一起观沧海,领略“水何澹澹,②  ”的宏伟气象;低吟《行军九日 思长安故园》,遥想家乡的菊花虽孤寂,但也一定不负秋阳,感受“遥怜故园菊,③ ”的坚强; 浅唱《夜上受降城闻笛》,耳畔仿佛传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体验“④  , ”征 人思乡的愁苦;跟着朱自清的脚步,享受“春天像小姑娘,⑤ ”的生机和美丽。

  • 7.  名著阅读。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 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1. (1) 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的《  》一文,文中的“他 ”要求“我 ”背《 》中的内容。
    2. (2) 联系整篇文章,文中的“他 ”对“我 ”学业的关心方式,你有什么看法?请谈谈你的感受。
    3. (3) 《朝花夕拾》中始终贯穿着一个人物形象,那就是“我 ”——作者自己。下列有关《朝花夕拾》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 从《狗·猫·鼠》中看到了“我 ”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看到了顽皮好动、充满好奇、敢于提出“怪哉 ”为何物的“我 ”。 C . 从《无常》中看到了“我 ”辛辣嘲讽像“无常 ”一样打着“公理 ”“正义 ”旗号的“正人君子 ”。 D . 从《父亲的病》中看到了“我 ”对庸医激愤的批判、讽刺和对父亲的忏悔。
  • 8. 综合性学习活动。

    2023 年 10 月 27 日国务院原总理李克强同志,因突发心脏病在上海逝世,全国各族人民怀着悲痛的心情用 各种方式来悼念他。

    1. (1) 李克强同志少有大志,求学北大,步入政坛,两度执宰,克己奉公,一心为民,深得人民的爱戴。请 你用下面的 4 个分句组成一副对联来缅怀他。

      岂能以形骸生死束之     不必忧明月梅花在否      今古有知音     乾坤存浩气

    2. (2) 凝望他匆匆远去的背影,撒几行热泪,捧一束清菊,寄一片哀思。当时如果你也加入了送花的行列,你会写 下怎样的话语呢? 
    3. (3) 李克强同志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时刻关注国计民生。细心的人发现他腰间的那根皮带,锈迹斑斑布满折痕, 令人为之动容。请围绕“总理的皮带 ”这一话题,谈谈你的感受。
二、阅读理解(共 39 分)
  • 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 题。

    【甲】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 (1) 下列有关【甲】【乙】两首诗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诗作者流落江南,和同样流落在江南的宫廷乐师分别;【乙】作者流落扬州,为被贬到夜郎西的好友送 行。 B . 【甲】诗写于春天,写相逢,情感基调是喜悦的;【乙】诗写于秋天,写离别,情感基调是悲伤的。 C . 【甲】诗抒发了相逢之乐,“落花 ”代表愉悦之情;【乙】诗抒发分别之悲,“杨花 ”代表悲伤之情。 D . 【甲】诗抒发了相逢之情。末句隐喻彼此飘零、国运衰微的深切感伤;【乙】诗抒发了分别之情。首句写景兼 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
    2. (2) 【甲】诗中的“落花时节 ”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 1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 题。

    【甲】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

    回①年二十九,发尽白,蚤②死。孔子哭之恸③ ,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①回:颜回,又称颜渊。②蚤:同“早 ”。③恸(tóng) :哀痛之至。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

      温故而知                  好之者不如之者

      门人                     不贰

    2. (2)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孔子认为学习要“学 ”与“思 ”相结合,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B . 孔子认为要以学习为乐,要有自己的精神追求,甘于淡泊,不贪图赏受。 C . 孔子认为学习要温习旧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D . 孔子认为颜回很好学,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和高尚的情操。
    3. (3) 下面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 颜 回 者 / 好 学 不 迁 怒 不 贰 过 / 不 幸 短 命 / 死 矣 今 也 则 亡

      B . 有 颜 回 者 好 学 / 不 迁 怒 不 贰 过 / 不 幸 短 命 死 矣 / 今 也 则 亡

      C . 有 颜 回 者 好 学 / 不 迁 怒 / 不 贰 过 不 幸 短 命 死 矣 / 今 也 则 亡

      D . 有 颜 回 者 / 好 学 不 迁 怒 不 贰 过 / 不 幸 短 命 死 矣 / 今 也 则 亡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弟子孰为好学?

    5. (5) 【甲】【乙】两段文字,孔子分别赞扬了颜回怎样的品质?
  • 11. 阅读下列文本,完成各题。

    古诗话春风  健康提醒多

    ①宋代王安石有一首《春风》诗:“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 这首诗道出了春天的气候和物候特点。

    ②春暖时,也就是王安石说的“春日春风有时好 ”的天气,各种病毒、细菌、虫卵的繁殖会加快,春天晴日, 老人、小孩及体弱多病者要尽可能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③当冷空气占优势时,春风便是冷风,此时气温突然下降,这就是王安石说的“春日春风有时恶 ”。乍暖还 寒的天气会直接影响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全身的抗病能力也会下降,旧病特别容易复发,如气管炎、前列腺 炎、关节炎,早晚外出,或有冷空气入侵时

    ④“可闻不可见,能重复能轻。镜前飘落粉,琴上响余声。”南朝何逊的这首《咏春风》抓住了春风可以飘 落粉,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把春风的柔和写得具体可感。不过诗中写春风可以“飘落粉 ”也间接提醒人们在 春季要注意预防“花粉过敏症 ”。

    ⑤预防的方法是,少在风大的晴日外出,少在花、树等过敏源多的地方驻足,最好穿长袖衣服戴手套,尽可 能减少皮肤外露;也不要在草坪上晾衣服、毛巾或手绢;踏青归来时,然后洗澡洗衣服。

    ⑥春风也有急狂的时候。“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刘禹锡《浪淘沙》)就写出了春风的阵性狂虐。如果这些狂风出现在陆地上,对人体健康非常不利。

    ⑦每年春季,我国北方地区多“沙尘暴 ”“扬沙 ”天气,而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多“浮尘 ”天气(这三种天气 现象合称“吹沙 ”),人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躲避,但即便是躲在室内,也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头痛、恶心、 烦躁,光线阴暗,使人产生一种压抑和恐惧之感。人们要主动克服这种恐惧感,可咨询心理医生。“扬沙 ”虽然 没有“沙尘暴 ”那样恐怖,但每当“扬沙 ”降临一座城市时,如不及时清除,或用手揉眼睛,当有“扬沙 ”天气 时,出门应戴防尘眼镜,切忌用手乱揉,可用干净的湿毛巾轻轻擦拭,则要去眼科医院就诊。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许多传染病多发生和流行在春风送暖的气候里。 B . 呼吸道传染病在乍暖还寒的时节高发。 C . 预防“花粉过敏症 ”最主要的方法是:晴日踏青时,最好穿长袖衣服戴手套,尽可能减少皮肤外露。 D . “沙尘暴 ”出现时,人会产生一种压抑和恐惧之感。
    2. (2)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春风能带给我们哪些健康提醒。
  • 12. 文学作品阅读。

    一株不苟言笑的向日葵

    ①她严肃的面容,其实深藏着最美的笑容,这株不苟言笑的向日葵,小心翼翼地照亮了一个少年人生的光亮 坦途。

    ②初一那年,妈妈把我带到老沈面前的时候,老沈盯着我满目疮痍的试卷,几分钟过后,当她再度开口说话, 她眉头紧锁的样子,狰狞得如同一只威猛的雄狮,话语间不给我留任何情面。

    ③人生走到 12 岁,与众多老师初次见面的场景大抵千篇一律的相似,往往都逃不过温馨和谐,在老沈这里 通通被 Pass 掉。

    ④“名声大震 ”这个词,在我刚上中学时,就被家长们冠以神话的色彩扣在老沈头上。毋庸置疑,成为家长 们一致青睐的好老师。

    ⑤青春期的自尊心,昂贵到超乎想象。那个年纪,面子就是一面行走的镜子,谁要轻轻碰一下,都绝不允许。 刚进老沈课堂时,笃定面前的老师伤害了我的自尊心。事实上,待在老沈的课堂,还是弱不禁风地败下了阵。

    ⑥老沈的名师效应赫然呈现于眼前,每节课的时间被安排得异常紧凑:前半节课她会像装卸水果一样,将知 识点全部倒出,坐在最后一排的我, 目瞪口呆地看着前几排的同学齐刷刷地站了起来,透过人群的缝隙,传来老 沈的厉声批驳。那一天,在老沈这里,青春期的自尊心一文不值。

    ⑦老沈无疑是严苛的代言人,凡是经由她手的学生,任何人都不能把犯错当成家常便饭。第一次拿到我的期 中语文试卷时,往后基础题只要再错一次,你回去以后就给我狠狠地打!”在老沈的教育观中,不被赋予犯错的 资格。

    ⑧第二次上老沈的课,轮到我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让我瞬间成为老沈猎获的俘虏,那副瘦小的身板,用力 抵挡着迎面而来的猛烈斥责。话毕,罚站是我必须要接受的事实。呆立在偌大的教室,羞愧感立刻蔓延至全身, 那一刻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⑨羞愧感反而会让人愈发清醒,它像一剂苦口良药,嚼进去苦涩难忍,便能回甘。老沈的课堂,像一场严酷 卓绝的战斗,老沈会在前半节课将提纲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后半节课,在她的课堂,时常有种分离的错觉,

    我的大脑就要马不停蹄地运作起来,三五分钟的时间

    老沈像个浑身长满刺的刺猬,无论回答得有多么天衣无缝。她总能抓住其中一点吹毛求疵。久而久之,自 信心被老沈摧毁得消失殆尽。而用老沈的话来说,

    “永远不要对自己报以满意,永远要以批判的角度去审视自己。”

    ⑩从我进入老沈的课堂,不苟言笑成为她脸部的全部表情。而我坐在她的课堂中,也自动复制着她的表情

    ⑩一次课上,老沈故意和全班开了个玩笑,出了道题:“你们谁知道,瞬间脱口而出:“嘉言懿行!”老沈第 一次冲我笑了,脸上仿佛漾满荷花般的清新,还在一号教学楼上课,居然都比你们其他人观察得细致!”说完

    ⑬时间一晃而过,初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我的语文成绩飞越众人,老沈手持课本走进教室,接龙式询问每个 人的成绩,时而脸上溢满欣慰,当目光转向我时,我第一次从容地向她报出我的分数。话音落地,老沈忍不住笑 颜四溢,第一次对我报以肯定。那一刻,我的眼角噙满了泪花。

    ⑩后来,一路顺风顺水走到高中,语文单科成绩始终拔得头筹,其实深藏着最美的笑容,这株不苟言笑的向 日葵,小心翼翼地照亮了一个少年人生的光亮坦途。

    (《情感读本•道德篇》2020 年 8 期,有删改)

    1. (1) 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老沈的表现

      “我 ”的心理感受

      初一那年

      一阵批驳,话语不留情面

      第二次上老沈的课

      羞愧

      询问成绩,饱含期待;笑 颜四 溢的肯定

    2.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⑩段划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老沈像个浑身长满刺的刺猬,无论回答得有多么天衣无缝,她总能抓住其中一点吹毛求疵。

    3. (3) 选文以“一株不苟言笑的向日葵 ”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你结合文中的故事,参考下面链接材料,谈谈你 的感悟。

      【链接材料】乔治和西蒙因为成绩落后,经常遭受到同学的嘲笑和嫌弃,刚接手这个班级的伊娜老师笑着和 他们打招呼,他们总是小数点后面的两位数,给全班拖了后腿很内疚,小数点后面两位怎么啦?小数点后面两位 数就不重要啦?圆周率π≈3.14 这个数字,每次计算时,如果少了,计算出的结果会大不相同,他们渐渐变得 自信,几年后他们以优异的成绩被一所高中录取。

三、作文(50 分)
  • 13. 按要求写作。

    步入初中,新的老师,个性迥异的同学,一切都变得与以前不太一样了,甚至连自己也多出了几分矜持,背 负了一些责任,生出了几许感慨。一缕阳光,一抹色彩,一丝微笑,一个眼神,一段情谊,都令人回味、感怀。

    请以《特别的    ▲    》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 600 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 名、校名、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