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4-03-13 浏览次数: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填入答案框的相应位置内,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左传·襄公十四年》中记载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师旷对晋悼公所说的一段话:“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材料能够反映当时( )
    A . 传统礼乐制度逐渐瓦解 B . 原始民主传统仍有影响 C . 法家治国理念渐受推崇 D . 出现百家争鸣文化景象
  • 2. 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在《东方的文明》中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下列史实能够支撑上述观点的是( )

    ①建立自上而下的官僚机制②奖励军功,始行俸䘵制

    ③制《秦律》并严刑峻法④建立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系统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3. 下表反映的是西汉货币发行的情况(1两=24铢)。由此可知( )

    发行时间

    名称

    重量

    币面文字

    是否垄断发行

    汉文帝五年

    四铢钱

    四铢

    半两

    汉武帝元狩四年

    三铢钱

    三铢

    三铢

    不准私铸

    汉武帝元鼎四年

    上林三官五铢

    五铢

    五铢

    由中央垄断

    A . 重农抑商政策得到强化 B . 商品经济发展趋于活跃 C . 政府经济管控能力增强 D . 货币体系构建逐渐成熟
  • 4. 下图为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出土的东汉墓壁画(局部),描绘了农业生产的场景。据此可推知,东汉时期该地区( )

    A . 屯戍政策推动边疆开发 B . 耕作方式受中原影响 C . 农业生产工具不断进步 D . 农耕经济取代游牧经济
  • 5. 读唐代告身(官员接受官职的凭证)书写格式示意图。以下关于唐代告身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在皇帝画可同意后交门下省审议 B . 告身由中书省官员负责草拟书写 C . 最终由尚书省的官员签署并颁下 D . 可体现三省相互牵制又分工配合
  • 6. 有学者对我国古代8-9世纪的城市法律处罚内容进行整理,研究发现频繁出现如下内容:上述信息主要说明该时段( )

    有人私自在坊的外墙上打洞以获得通往主要街道的通道;

    居民违章建筑,在坊墙和交通繁忙的大街之间修筑建筑物;

    违规设摊交易;

    A . 城市秩序非常混乱 B . 政府法制逐渐失范 C . 抑商措施不断加强 D . 经济发展挣脱束缚
  • 7.  以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依据,下列工具中,与其他三个有质的区别的是( )

    A . 铧式犁 B . 提花织机 C . 水排 D . 筒车
  • 8.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思想家,针对百姓日常生活中吃、穿、住、用、行、接人待物等方方面面做了详细的规范,比如他在书中教导孩子在鸡叫的时候就应该起床,洗漱、梳理、穿戴整齐之后去侍奉父母。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社会( )
    A . 重视法律制度完善和实施效果 B . 宗法血缘关系影响广阔且深远 C . 官方正统思想逐步向基层渗透 D . 商品经济已直接推动礼仪规范
  • 9. 据文献记载,乾隆年间,河南巡抚陈宏谋“募间人种红薯”:江西大广县知县余光璧也在当地大力推广种植并“告以种法”。上述史料可用来说明当时( )
    A . 富民思想的践行 B . 新农作物的传播 C . 饮食结构的改变 D . 人地矛盾的加剧
  • 10. 阅读《(晚清)关税占财政收入比重图》,可见当时中国( )

    A . 清政府关税收入不断增长 B . 贸易顺差的地位长期保持 C . 通商口岸不断深入内陆腹地 D . 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11. 如表所示为1913年4~12月北京政府众议院议员集体署名正式质问的提案(部分)。这从实质上反映了( )

    提案人

    提案内容

    蒋凤梧等

    针对(善后借款合同)提出质问:大借款的用途及财政善后计划书

    罗永诏等

    针对“尊崇孔圣”和“举行祭孔典礼”的通令提出质问:祭孔典礼之命令违背信教自由之保证书

    A . 改良与革命的两种方式 B . 司法与立法的权力之争 C . 宪政与专制的矛盾冲突 D . 愚昧与科学的思想较量
  • 12. 下图为原国民政府考试院(今中共南京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其建成于1929年,设计上采用宫殿式建筑群。考试院三孔门楼,中门上悬“为国求贤”四字题额,大门两旁有一副对联:“入此门来,莫作升官发财思想;出此门去,要有修己安人工夫”。考试院的建成( )

    A . 标志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 B . 有利于公务员素质的提高 C . 深受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 D . 解决了官员选任的合法性
  • 13. 近代以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不懈探索。下列选项中,属于党在下图所示的革命时期所做出的探索的是( )

    A .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启 B . 敌后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C . 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前奏 D . 社会主义革命方式的创新
  • 14.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时新增加的内容有
    A . 确立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原则(   ) B .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C .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 . 赋予省级地方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规权力
  • 15. 下图为2013年发行的《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五十周年》纪念邮票,邮票传达了( )

    A . 科学精神 B . 创新精神 C . 奉献精神 D . 改革精神
  • 16. 以下表格内容,最能反映我国( )

    1958年

    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

    1964年

    对从农村迁往城市、集镇的要严加限制;对从集镇迁往城市的要严加限制

    1977年

    每年从农村迁入市镇的“农转非”人数不得超过现有非农业人口的15‰。

    1984年

    凡在集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和家属,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有经营能力,或在乡镇企事业单位长期务工,准落常住户口,口粮自理

    A . 户籍分类管理日益明确 B . 基层治理措施不懈探索 C . 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建立 D . 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农村
  • 17. 中国领导人在2018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中说:“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下列不属于我国在21世纪取得科技成果的是(    )
    A . 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 B . “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平均亩产突破1000公斤 C . 无缆水下深潜机器人成功潜入水下6000米 D . 玉兔二号月球车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 18. “它的政治大厦是依靠三根巨大的支柱支撑起来的。第一根是它的军事制度,第二根是它的元首和政府,第三根是各个城市的自治制度。”“它”是( )
    A . 雅典 B . 斯巴达 C . 罗马 D . 奥斯曼
  • 19. (2022高一下·张家口期中) 恩格斯说:“中世纪完全是从野蛮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一扫而光……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材料可以反映中世纪欧洲(   )
    A . 与古典文明失去关联 B . 基督教具有广泛影响 C . 神权与王权矛盾尖锐 D . 难以孕育出近代文明
  • 20. 历史学家罗伯特·福西耶说:“介于贞德和路德之间的整整一个世纪,可以视为欧洲旧世界的终结”。以下史实符合该说法的有( )

    ①城市经济开始复苏②专制王权国家出现③文艺复兴已然开始④全球性法律体系形成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③
  • 21. 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吏治澄清法》规定,凡接受皇家薪资及年金的官吏,除各部部长和委员外,均不得为议会的下议员。这一规定( )
    A . 改进了议会下院的选举制度 B . 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 C . 促进了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D . 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
  • 22. 工业革命成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在19世纪的主要成果有( )
    A . 英国国王“统而不治” B . 法国确立了共和政制 C . 德意志地区推行“选帝侯” D . 美国实现了普选权
  • 23.  下表是19世纪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过程。

    1883年《疾病保险法》

    最初只适用于少数低收入工厂工人,后来发展为凡低收入的农业、林业工人,家庭仆人,公务员,船员及其家属等都必须进行强制保险。

    1884年《意外事故保险法》

    最初只适用于矿山、采石等危险职业,后扩大到年薪5000马克以下的所有劳动者。

    1889年《老年和残废保险法》

    后经修改,规定凡年龄在16岁以上,低收入的工资劳动者都必须参保。

    这说明,此时德国( )

    A . 逐步建立起现代社会保障体系 B . 社会保障实现全民覆盖 C . 通过社会立法解决工业化面临的问题 D . 社会保障加重财政负担
  • 24.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在“机器轰鸣声”里进行了艰苦的抗争。这些抗争有( )

    ①法国里昂工人起义②英国宪章运动③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④芝加哥工人大罢工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5. 为了提高地方政府的管理效率,西方各国纷纷在社区管理中引入企业管理方法,把原先由政府承担的很多事务交给市场和社会,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实现社会有效分工。这一现象出现于( )
    A . 工业革命期间 B . 经济大萧条期间 C . 二战后初期 D . 20世纪80年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50分)
  • 26.  乡村精英的地位和乡村治理的走向在中西方走向近代的关口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世纪末叶,庄园中富裕农民兴起,成为“头面人物”,也称“庄头”,他们在村庄中担任各种公职的……最迟到15世纪中期,……没有他们的合作,领主就难以进行管理。庄园法庭有一定的诉讼程序……很久以来就依袭一种约定俗成的惯例进行诉讼和审判,这些惯例规定既保证领主对地租的占有,同时也是对领主任意勒索的限制。在法庭上,庄头及其他庄园的执事人员常常作为起诉人,对那些侵犯领主特权的人进行指控;佃户包括农奴佃户则根据惯例据理力争。法庭由庄园全体成员组成,出席法庭和参与判决是庄民的义务,也是他们的权利……庄头常常起到“召集人”、“中间人”的角色。

    ——摘编自侯建新《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英]马修·黑尔《英格兰普通法史》等

    材料二 由科举进入仕途的人在宋代以后逐渐增多,他们构成了乡贤的主体,并逐渐参与到地方事务中来。儒士吕大钩辞官回乡后,制定了《吕氏乡约》,对乡民修身、立业、齐家、交友、互助等方面作出规范性的要求。在该乡约的引领下,当时的蓝田地区民风淳朴,甚至关中一代的社会风气也深受其影响。……明代中叶商业兴起,社会流动加剧,各地乡贤主持的善会、善堂大量涌现,族内更有“义宅”、“义冢”,尤其有“义田”(原指称为赡养族人或贫困者而置的田产)补充“学田”(由国家拨给或者学校自行购置一定数量的土地以助办学)之举……明代,乡约改为宣讲朱元璋“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六谕”,并以《大明律》解释……清代乡约基本沿袭明朝模式,《大清律例》进一步渗透。

    ——摘编自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浙江义门陈氏宗族等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中世纪“头面人物”产生的基本条件,并概括他们在西欧庄园自治中的作用。
    2. (2) 宋代之后,乡贤逐渐成为地方治理的重要力量。根据材料二,结合时代特征给“乡贤”以定义,概述其在基层治理中所起的作用,用一句话指出清代乡村治理的走向。
  • 27.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科举非恶制也。所恶夫畴昔之科举者,徒以其所试之科不足致用耳。昔美国用选举官吏之法,不胜其弊……改用此种试验,美人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而德国、日本行之大效,抑更章章也。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莫如我……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争于学……吾故悍然曰:复科举便!

    ——摘自梁启超《饮冰室文集》

    材料二 《法国民法典》制定过程中,拿破仑多次参与一些法律条文的讨论,始终坚持资产阶级革命者在法国大革命初期提出的相对理性的原则。该法典于1804年3月由立法院通过,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

    古代中国民事关系的调整隶属于刑法规范,清末开启民法典立法进程,1911年仿效德、日民法典制订了《大清民律草案》。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1931年国民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民法典》。……1954年,新中国开启了民法典的编制工作。1957年编纂形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等13个法律文件……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地位开始恢复,民法的制定显得更为急迫。1986年,《民法通则》出台,随后,《技术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侵权责任法》《物权法》等民事单独立法纷纷出台。2020年5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

    ——摘编自刘凯《<民法典>诞生的历史进程》等

    材料三 任何伟大文明的进步都是基于人们对挑战中作出的有力反应。

    ——[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非恶制”的理由,结合所学指出“美(国)人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的相关史实并据此分析梁启超言论之意图。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民法典》能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的原因。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地位,充分运用材料概括其编撰特点。
    3. (3) 阅读材料三,简要答出人们能实现文明互鉴的原因,请你按这一思路在后面给出的两个方向中选择其一进行解释:①概括美国等西方国家能建成文官制度的内在因素;②结合共和国民法典的伟大意义,并请从中国历代民法典不同的历史命运中得出“文明互鉴”的条件,写出“文明互鉴”的重大意义。
  • 28.  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市场,成为近现代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仅仅数年前,里斯本还是一个地处世界边缘的城市。现在它变成了能与东方最富有的贸易中心相媲美的商业枢纽。来自三大洲的舰船云集在它的海港……欧洲的人都赶来观看,购买和品尝这些刺激的新鲜事物。

    ——引自[英]奈杰尔·克利夫《最后的十字军东征》

    材料二 广交会发展大事简表

    时间

    事件概略

    1955-1956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主动“请人进来”。广东省外贸系统先后三次成功举办出口物资展览交流会,成为日后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预演”。

    1957年

    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幕(注:有大量的商品从香港转口),周恩来总理提议简称为广交会。被誉为“中国第一展”

    2007年

    广交会由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逐渐被称为“世界第一展”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举两例说明出现当时出现在欧洲的“新鲜事物”,并结合所学,简述该时期贸易中心在亚洲地区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选址广州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分析21世纪后广交会发展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