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内江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2...

更新时间:2024-02-29 浏览次数:2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
  • 1. 三国时期,军户的儿子世袭为士兵,女儿也只能在军户内婚嫁。北朝时,拥有各种技能、技巧的杂户子弟要世袭父业便不得进学校接受教育。这些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
    A . 维护贵族教育特权 B . 限制人口迁徙 C . 提升军队作战能力 D . 加强户籍管控
  • 2. “劝借之令”是明代治灾的基本国策。遇到灾荒,政府一劝谕富民捐济,二劝倡士民助赈。为激励民众的助赈义行,明廷还实施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如劝民赈灾遵循自愿原则,“官府不许逼抑科扰”; 民众若出粟借贷,官府会登记在册,以“候年丰加息偿之”。这些措施(   )
    A . 稳固了官民协同的救灾机制 B . 进一步加强了君主的专制 C . 激发了地方乡绅的赈灾热情 D . 从根本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 3. 1840年仅半年内,英格兰和苏格兰的棉纺厂就发生了1114起机器引起的工伤事故,造成22人死亡,109人截肢。死伤的工人几乎得不到赔偿,因为社会普遍认为工人选择干这一行完全是出于自愿,愿意承担风险,雇主也常常指责受伤的工人粗心大意。此种情况(   )
    A . 导致英国的发展滞后于后起的国家 B . 表明科学技术尚未与生产紧密结合 C . 反映欧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D . 推动西欧通过立法解决社会问题
  • 4. 2014年底,众部委积极创新,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定制了小额信贷产品——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放贷、扶贫资金贴息、县级建立风险补偿金。第三方机构调查显示,这一信贷产品对贫困户增收贡献率达12.4%,接近1/8。与传统信贷相比,这一产品(   )
    A . 深度融合了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 B . 从实物借贷形式发展为货币信贷 C . 是具有社会救济性质的免息借贷 D . 彻底地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 5. (2023高二上·宁南月考) 甲骨文中有关农业的记载,耕垦方面,有“王大令众人曰:脅田(集体耕作)。其受年?十一月”;种植方面,有“贞:惟小臣令众(奴隶),黍(种黍),一月”;畜牧方面,有“获刍(割草),七月”等。材料表明当时(   )
    A . 粮食种植积累了丰富经验 B . 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开始出现 C . 农业生产中对农时的重视 D . 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
  • 6. 考古学家曾在罗马北部的一座古城中挖掘出一幅公元前4世纪的壁画,画面上描绘着和面、擀面、切面的场景;2002年,考古学家在中国青海喇家遗址出土了约4000年前的“面条”,经鉴定,该“面条”的主要成分是黍和粟。这些考古发现可用于印证(   )
    A . 物种交流促使饮食文化趋同 B . 丝绸之路改变罗马生活方式 C . 早期文明的独立性与相似性 D . 罗马帝国是麦类作物原产地
  • 7. 哥伦布于1493年第二次远航时,将甘蔗带到了美洲,随后甘蔗在美洲的种植范围得到扩大,欧洲对蔗糖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但是欧洲殖民者不愿收割、运送甘蔗,而美洲绝大部分原住民已被杀害,于是殖民者找到了一个能补充加勒比地区劳力的办法:贩卖能从事重体力劳动、适应炎热气候的黑人至加勒比地区。这反映了(   )
    A . 物种交流改变族群分布 B . 商业革命丰富植物种类 C . 人口迁徙更新商贸形态 D . 殖民扩张加速资本流动
  • 8. 如表反映的是荷兰在印尼的殖民事件。由此推断,荷兰的扩张(   )

    年份

    事件

    1611年

    在爪哇岛的雅加达建立起商馆

    1623年

    将当时世界上唯一的丁香产地安汶岛和肉豆蔻产地班达群岛收入囊中

    17世纪末

    控制了苏门答腊各个胡椒港口

    A . 推动欧亚之间食物物种的交流 B . 有利于控制大帆船贸易航线 C . 使得香料日益成为大众消费品 D . 促使“三角贸易”逐渐兴盛
  • 9. 下表所示为1960-1980年世界粮食保障指数。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年份

    粮食总储量/万

    储量可供世界消费天数/天

    1960

    23400

    102

    1965

    21300

    80

    1970

    23600

    77

    1975

    14100

    40

    1980

    15100

    40

    A . 粮食储备技术有待改进 B . 世界粮食安全风险有所增加 C . 世界粮食供应持续减少 D . 联合国粮农组织影响力下降
  • 10. 上图为“美国农业的投入使用量(以1967年指数为100)”。对该图的合理解释是(   )

    A . 机械投入减少反映农业集约化程度降低 B . 化学品广泛使用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C . 农业技术变迁呈现出节约劳动力的倾向 D . 劳动力的减少意味着农业逐步走向衰落
  • 11. 中国古代的农具改进大都朝着轻便、小型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像西欧近代那样向着机械化、大型化、适合于大农场的方向发展。这主要是由于我国(   )
    A . 冶炼技术水平不高 B .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C . 农耕经济发展落后 D . 动力革命的需求不足
  • 12. (2023·大庆三模) 东汉时期田庄的规模都十分巨大,一般以农业为主,兼营林、牧、渔各业,地主田庄能够兴修水利、制造推广新农具、实施耕作新技术等,这些都是自耕小农所不能比拟的。这说明( )
    A . 地主田庄经济具有较强生存与发展能力 B . 自耕小农因发展能力受限失去主导地位 C . 田庄经济成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基础 D . 土地规模经营逐渐成为社会的发展方向
  • 13. 法国于1862年先后与比利时和德意志建立关税同盟,1863年与意大利、1864年与瑞士、1865年与瑞典等国分别签订了类似的贸易条约。这一系列商约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缔约双方在关税问题上彼此给予对方最惠国待遇。法国这些举动(   )
    A . 加快了欧洲经济的一体化 B . 旨在改善与德意志的关系 C . 适应了工业化的发展要求 D . 巩固同盟关系以孤立英国
  • 14. 有学者指出“工厂制度的一个好处就在于,它提供了、也必须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因而提高了消费的稳定性。1790-1830年间,工厂生产活动迅速提高。更多的人既作为生产者、也作为消费者从工厂制度中得到了好处。”该学者强调工厂制度(   )
    A . 改善了工人阶级的处境 B . 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C . 促进了社会分工的细化 D . 引发了生产组织的变革
  • 15. (2024·绍兴一模)  互联网金融(ITFIN)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的有机结合,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业态及其服务体系。如人们利用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无须亲自到金融网点,就能办理转帐汇款、投资理财、贷款兑换等业务。这反映了互联网金融( )
    A . 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B . 使人类社会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C . 为人们相互交流提供了新途径 D . 成为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 16. (2023·浙江) 历史上的技术变革层出不穷,人类社会生活也因此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下列项中,关于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对应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 . 铁犁耕作技术——从迁徙过渡到定居 B . 钢筋混凝土技术——创造了城市新的夜生活方式 C . 杂交育种新技术——一年四季都能买到生鲜食品 D . 移动通信技术——与外界沟通更加便捷
二、非选择题
  • 17.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播到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泽被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尽管茶文化的源头只有一个———中国茶文化,但它在世界各地各民族中的流变却异常丰富。在西欧诸国茶文化中,英国红茶文化最为世人称道。1650年前后,已经有英国人偶尔饮茶了,因为稀少而昂贵,中国的茶叶被人们普遍视为一种神奇的药物。1664年和1666年东印度公司的两次献茶活动推动了茶在英国上层社会的流行,家庭茶会成了王公贵族阶层最时髦的社交礼仪。18世纪初,茶叶开始由贵族富人的饮料向平民开放。19世纪时,英国饮茶之风盛行,茶叶成为普通英国人每天生活的必需品,饮茶习俗变得更加普及,此时英国的茶叶消费量几乎是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                                        ———摘编自关剑平主编《世界茶文化》

    材料二  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英国在印度阿萨姆种植园以机械化工序培育茶叶,成本和价格降低,茶叶质量也大大提高,“在湖北山边有着两三亩地的小农,是不能希望和它们竞争的”。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英)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茶叶流入英国后产生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英茶叶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朝设立了“三老五更”制度,“三老五更”各一人,都是知识渊博、德高望重的老者。乡饮酒礼也是为了“尊贤尚齿”而设。《管子-入国》记载“家中有七十以上的老人者,国家除了免费供应酒肉,还可根据老人年龄的不同,免除其一子、二予以至全家的赋役。官府编制中设“掌病”一职,负责给老人“问疾”。汉代还从精神层面实行优待老人的各项措施,比如赐老人荣誉性的爵位或官衔。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养老院”。唐代很关注精神养老,即“色养”,简单来说就是赡养老人要和颜悦色,关注到老年人的心理需要,如给老人脸色看,即视为不孝,甚至会受到惩戒。如何惩戒不孝之人也是历代养老制度和措施中的重要一环。宋代将南北朝的”养老院”制度进一步发扬光大。明清时期,人口数量大增,官办养老院无论是从资金,还是从人力上都已经力不从心,所以民办养老机构迅速发展。                      ——摘编自孙津华《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及启示》

    材料二  西欧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善的地区。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诸国已进行一些社会保障立法。1870-1914年,西欧各国都在采取措施、制定方法,建立以社会保险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金、失业和医疗工伤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孕、产妇补贴、幼儿、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欧共体也逐步形成自己的社会政策。1972年,欧共体“社会行动纲领”把解决失业特别是青年人和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列入优先目标之一。

    ——摘编自于建定《英国在西欧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养老制度体现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欧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原因。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殖民化之前的欧洲,负债累累、战乱频仍,为了应付内部危机,欧洲人积极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贸易路线及开拓殖民地。欧洲人在新大陆进行掠夺和开垦,开展极为血腥和残暴的奴隶制“三角贸易”,为产业资本的急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欧洲人虽然在其本土发展了少数人享有的平等、自由、民主等理念,却在其他大陆复兴了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残酷奴隶制,对其他民族和国家进行无情的侵略和剥削,甚至大规模杀戮。即使在欧洲,他们也奉行双重标准——“人生而平等”的前提是白人基督徒,且在很长时间里必须是男人才能享有权利。欧洲内部诸国之间的激烈竞争在欧洲大陆甚至世界各地引发了无数战争。

    ——摘编自温铁军《全球化与国家竞争;新兴七国比较研究》

    提取材料信息,从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合理并有史实依据,逻辑通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