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A...

更新时间:2024-01-03 浏览次数:2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 1. 小明十一假期和家人驾车去中国科技馆参观,出发前导航查询有三种方案,如图所示。

    1. (1) 下列描述汽车运动的物理量,属于标量的是( )
      A . 速度 B . 位移 C . 加速度 D . 路程
    2. (2) 关于时间间隔、时刻和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方案中的38分钟、44分钟、43分钟指的是时刻 B . 图中的8:45,指的是时间间隔 C . 研究汽车从起点至终点的时间,汽车可以看成质点 D . 研究汽车停入车位的过程,汽车可以看成质点
    3. (3) 关于三种方案中汽车从起点至终点的位移、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位移相同,路程相同 B . 位移相同,路程不同 C . 位移不同,路程相同 D . 位移不同,路程不同
    4. (4) 接近中国科技馆附近的道路有些拥堵,小明乘坐的汽车向北低速行驶,有骑着自行车的行人从旁边超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以汽车为参考系,自行车向北运动 B . 以地面为参考系,汽车向南运动 C . 以自行车为参考系,小明向北运动 D . 以汽车为参考系,路边的树木不动
    5. (5) 关于小明所乘汽车在运动过程中,下列现象中可能出现的是( )
      A . 汽车的加速度等于零,但速度不为零 B . 汽车的加速度不断减小,但速度不断增大 C . 汽车的加速度很小,但速度变化很快 D . 汽车具有向西的加速度,但速度方向向东
  • 2. 根据表格完成以下问题

    做直线运动的物体

    初速度(m/s)

    运动时间(s)

    末速度(m/s)

    万吨货轮启航

    0

    10

    0.2

    自行车下坡

    0

    10

    10

    飞行的蜻蜓停下

    8

    0.8

    0

    汽车刹车

    8

    1.5

    2

    1. (1) 比较表格中四种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变化最快的物体是
      A . 货轮 B . 自行车 C . 蜻蜓 D . 汽车
    2. (2) 可将表格中自行车下坡的运动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自行车在3s末的速度比3s初的速度大1 m/s B . 自行车在3s初的速度比2s末的速度大1 m/s C . 自行车在3s末的速度比2s末的速度大1 倍 D . 自行车在3s末的速度比2s初的速度大1 m/s
    3. (3) 表格中汽车刹车的初速度用v1表示,1.5s后速度用v2表示,用Δv 表示1.5s内速度的变化量,下列能正确表示汽车运动的图是
      A . B . C . D .
  • 3. 物体下落的运动是司空见惯的,但人类对它的认识却经历了差不多两千年的时间。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跟它的轻重有关,重的物体下落得快。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首先指出亚里士多德对落体运动认识的问题,得出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的结论,然后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换用不同倾角的斜面进行多次实验……,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推理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的我们在实验室中可以利用传感器、光电门、打点计时器、闪光照相技术等多种方式探究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1. (1)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如图可大致表示其实验和思维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运用甲图的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实验数据便于测量 B . 甲图中小球相比丁图中的小球运动的慢,做甲图的实验时伽利略能直接测出小球的速度 C . 甲、乙、丙、丁四图所示的情形都是伽利略当年做过的实验现象 D . 伽利略直接通过实验验证了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是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这一结论
    2. (2)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在空气中,不考虑空气阻力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B . 质量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落到地面时的速度也大 C . 在同一地点,一切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都相同 D . 在任何相等时间内位置的变化相同
    3. (3) 下列图像中,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相符合的是( )
      A . B . C . D .
    4. (4) 某同学利用光电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如图所示,其主体是一个有刻度尺的立柱,其上装有磁式吸球器、光电门1、光电门2、配套的数字计时器(未画出)、捕球器、直径为d的小钢球。小球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计时器记录了小球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Δt1、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Δt2 、小球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t,则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 )

      A . B . C . D .
    5. (5) 某同学注意到家中一水龙头距地面较高,于是他计划利用手机的秒表功能和刻度尺测量重力加速度。先用刻度尺测量水龙头出水口到地面的高度为h,然后调节水龙头阀门,使一滴水开始下落的同时,恰好听到前一滴水落地时发出的清脆声音。用手机测量50滴水下落的总时间为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重力加速表达式为 B . 重力加速表达式为 C . 没有必要测量50滴水的下落时间,测量1滴水下落时间即可 D . 水龙头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影响实验的精确度
    6. (6) 某同学利用频闪摄影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如图所示是小球自由下,落时的频闪照片示意图,频闪仪每隔0.04s闪光一次。若通过照片测量小球自由下落时的加速度,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 . 利用 , 代入数据求小球的加速度 B . 计算B、C、D、E各点速度,做v–t图像求图线斜率 C . 计算B、C、D、E各点速度,做v–h图像求图线斜率 D . 计算B、C、D、E各点速度,做v2 –h图像求图线斜率
  • 4.  逆向思维是指人们思考问题的思路反过来加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如解决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时,我们可以把它看成反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冰壶比赛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冰上运动,如图所示,在某次冰壶比赛中,一冰壶(可视为质点)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着虚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B、C、D、E为轨迹上的间距相等的5个点,冰壶到达E点时的速度恰好为零。若冰壶通过D点时的瞬时速度为vD , 通过DE段的时间为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冰壶通过A点时的速度大小为4vD B . 冰壶从A点到D点减速的时间等于t C . 冰壶通过C点时的瞬时速度等于通过AE段的平均速度 D . 冰壶通过AD段的平均速度是通过DE段平均速度的4倍
  • 5.  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当司机发现前方有异常情况需要紧急刹车,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叫做“反应时间”,下表中“反应距离”是指“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假设汽车以不同速度行驶时制动的加速度大小都相等。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速度/(m/s)

    反应距离/ m

    制动距离/ m

    15

    7.5

    22.5

    A . 若汽车的初速度为30m/s,制动距离变为45m B . 若汽车的初速度为30m/s,制动距离变为90m C . 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后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7.5m/s2 D . 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后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
  • 6.  如图一小球在t=0时刻,以3m/s的速度从斜面底端冲上光滑斜面,t=2s时刻回到斜面底端,其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小球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 . 小球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的位移相同 C . 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时,小球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D . 运动过程中,小球在任何相等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都相同
  • 7.  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质点在t3时刻离出发点最远 B . 在t1~t2时间内,该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方向不变 C . 该质点在0~t1时间内速度大于在t2~t3时间内速度 D . 在0~t3时间内,该质点运动方向始终不变
  • 8.  当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其图像为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甲所示。在求其位移时,可以像图乙和图丙那样,把物体的运动分成许多小段,每小段起始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由相应的纵坐标表示,在每一小段内,可近似的认为物体以这个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我们把每小段起始时刻的速度与每小段对应时间的乘积,近似的当作各小段内物体的位移。所有小矩形的面积之和近似的代表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位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矩形越窄,所有小矩形的面积之和越接近物体的位移 B . 无限分割下去,所有小矩形的面积之和就趋于图丁中梯形的面积 C . 当物体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图像与横轴所围面积仍可表示物体位移 D . 当物体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图像与横轴所围面积不可用来表示物体的位移
  • 9.  摩天大楼中有一部直通高层的客运电梯,行程超过百米,考虑安全、舒适、省时等因素,电梯的加速度a是随时间t变化的。已知电梯由静止开始上升,a-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 . 电梯在第1s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 m/s2 B . 电梯在第1s末到第10s末之间的位移大小为40.5 m C . 电梯运动的最大速度是10m/s D . 第41s末时,电梯回到出发点
  • 10.  某同学利用图1所示装置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

      

    1. (1) 除小车、重物、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导线等器材外,在下面的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 。
      A . 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B . 电压合适的交流电源 C . 秒表 D . 刻度尺
    2. (2) 关于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 打点计时器应固定在长木板有滑轮的一端 B . 在释放小车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 C . 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3. (3) 实验用的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在纸带上依次取A、B、C、D、E、F、G 若干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有4个点未画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 

        

      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出C点对应的小车的瞬时速度vC=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3中已标出计数点B、D、E、F对应的坐标点,请在该图中标出计数点C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v-t图像

        

    4. (4) 观察v-t图像,可以判断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依据是
    5. (5) 根据v-t图像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二、计算题
  • 11.  一个足球以5m/s的速度向东水平飞来,运动员把它以10m/s的速度反向踢回,已知踢球时间为0.15s。
    1. (1) 以向东为正方向建立一维坐标系,求碰撞过程中足球的平均加速度;
    2. (2) 以向西为正方向建立一维坐标系,求碰撞过程中足球的平均加速度;
    3. (3) 某同学两次情况下求的加速度“一负一正”,他认为两次情况下的加速度方向相反。对此说一说你的看法。
  • 12. 汽车正以12 m/s的速度在路面上匀速行驶,前方出现紧急情况需刹车,加速度大小是3 m/s2。求:
    1. (1) 汽车刹车后第2 s末的速度大小;
    2. (2) 汽车刹车后5 s内的位移大小。
  • 13.  高空抛物现象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痛”。数据表明:一粒从25楼落下的拇指大小的石子也可能让路人当场殒命。为了杜绝高层住户向窗外随意丢弃杂物的陋习,有人提出如下设想:在底层住户窗户上、下窗沿安装光电传感装置,可以利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推测丢弃杂物的用户楼层高度。小明测量发现层高3.0m,底层住户窗户的上窗沿A、下窗沿B的高度差L为 1.2 m。某次光电传感装置检测到某杂物经过该窗户的时间Δt为 0.04 s。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1. (1) 小明同学首先估算出石子在通过上窗沿A点时的瞬时速度vA , 具体步骤如下:

      经过讨论老师肯定了小明的做法,请你说一说小明计算A点瞬时速度方法的合理性;

    2. (2) 假设杂物做自由落体运动,请你在小明计算的基础上,估算杂物是从几层掉下来的?
    3. (3) 假设杂物做自由落体运动,请根据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求解抛出点距上窗沿A的距离H。(已知量要代入具体数值,但不需要求解方程)。
  • 14.  无人驾驶汽车是智能汽车的一种,也称为轮式移动机器人,主要依靠车内的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实现无人驾驶。
    1. (1) 无人驾驶汽车车头装有一个激光雷达,就像车的“鼻子”,随时“嗅”着前方80 m范围内车辆和行人的“气息”。无人驾驶汽车在某路段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3.6 m/s2 , 为了不撞上前方静止的障碍物,汽车在该路段匀速行驶时的最大速度是多少?(无人驾驶汽车反应很快,可以忽略反应时间)
    2. (2) 若无人驾驶汽车正以30 m/s的速度行驶,突然“嗅”到其正前方50米处有一人工驾驶的汽车以20 m/s的速度向前匀速行驶,无人驾驶汽车立即做加速度恒定的减速运动。为了防止发生追尾事故,请你计算无人驾驶汽车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满足什么条件?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