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常德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调研考...

更新时间:2024-03-13 浏览次数:1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 1. 1839年,林则徐在广东开展禁烟运动,并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林则徐禁烟运动的主要意义在于(   )
    A . 维护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B .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C . 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D . 维护了封建国家的利益
  • 2. 下表为鸦片战争前后英国输华商晶总值变化表。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英国输华商品总值(英镑)

    1837年

    90多万

    1843年

    145.6万

    1845年

    239.4万

    A . 割香港岛给英国 B . 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 C . 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D . 中国完全丧失了主权
  • 3.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他的《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主要依据是(   )
    A . 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 . 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 .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 4. 遗迹是无声的历史。如图中的遗迹陈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5. (2022八上·济南期中)  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依据是(  )
    A . 俄国参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B . 俄国参与签订了《天津条约》
    C . 俄国获得了巨额赔款
    D . 俄国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 6. 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 )
    A . 战争环境的严峻性 B .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C . 清朝镇压的残酷性 D . 西方列强的欺骗性
  • 7.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赞颂了晚清收复新疆的湘籍名人,他是( )
    A . 曾国藩 B . 左宗棠 C . 谭嗣同 D . 邓世昌
  • 8. (2023八上·苏州期中) 如图片反映的是近代中国人为挽救国家颓势而进行的一场现代化的探索运动。这场运动追求的目标是( )

    A . 自强求富 B . 变法图强 C . 民主共和 D . 实业救国
  • 9. 民谣勾勒出尘封的历史画面。“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该民谣描写的是( )
    A . 义和团运动 B . 洋务运动 C . 戊戌变法 D . 辛亥革命
  • 10. 孙中山在评价某次起义时说:“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这次起义是(   )
    A . 萍浏醴起义 B . 安庆起义 C . 黄花岗起义 D . 镇南关起义
  • 11. 历史漫画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历史。下图漫画对辛亥革命最为准确的诠释是(   )

    A . 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 .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 . 推翻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统治
  • 12. (2023·天河一模) 有历史学习小组在进行主题学习时,选用了以下部分相关资料。该小组的学习主题最有可能是(   )

    A . 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B . 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性 C . 民族工业的艰辛历程 D . 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13.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中华民国名存实亡的根本原因是(   )
    A . 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 B . 袁世凯掌握了强大的北洋新军 C . 旧官僚的支持 D .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 14. 下面示意图反映出民国初年(   )

    A . 专制独裁从未改变 B . 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C . 军阀割据贯穿始终 D . 法制观念深入人心
  • 15. (2017八上·河北月考)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
    A .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 提倡实业救国 C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 . 提倡民主、科学
  • 16. 1924年1月,孙中山说:“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造成“社会黑暗腐败”的原因是(    )
    A . 袁世凯黑暗独裁统治 B . 国民革命运动开展 C . 《中华民国约法》颁布 D . 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二、非选择题(四个小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材料二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割香港岛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赔款2100万银元

    赔款二亿两白银 

    开放东南沿海5个口岸

    开放长江流域4个口岸 

    协定关税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材料三 2012年9月23日,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正式交付使用。海外媒体纷纷发表评论:中日对钓鱼岛之争愈演愈烈之际,“辽宁”号航母改变中国海军结构,改变了中日力量对比,强化远海能力,是中国强大实力的体现。抚今追昔,看到我国海军今日之强大,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起110多年前的中国海军以及那场耻辱的黄海大战。

    材料四 “八国联军最初要求清政府定支持义和团运动的十二名官员死罪,最后解决的办法是赐令庄王自裁;端王充军新疆;毓贤即行正法。在各省,从判处死刑直到仅仅加以谴责的官员共有119名。” 

    ——《剑桥中国晚清史》 

    1. (1) 材料一中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什么战争?他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影响是什么?
    2. (2) 从地理位置来看,《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开放口岸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3. (3) 材料三中在黄海发生的这场海战属于哪次侵略战争的一部分?此战中,率领致远舰英勇抗击日军的民族英雄是谁?
    4. (4) 材料四反映了清政府的职能发生了什么变化?
    5. (5) 综合上述材料,请指出这一时期(1840——1901年)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 18.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充满了坎坷,许多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但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他后来说:“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识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摘自陈独秀《青年杂志》1卷1号1919年9月15日

    1. (1) 材料一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哪场运动创办的企业?该运动提出了什么口号?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有何重要地位
    2. (2) 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为此他们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在思想上具有怎样深远的意义?
    3. (3) 材料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为什么孙中山后来说这场革命后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
    4. (4) 材料四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由陈独秀等人掀起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 19.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840年以来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摘编自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该条约签订以后,台湾人民纷纷表示“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坚决反对割让台湾,爱国志士徐骧等人组织义军,与刘永福领导的清军协同作战,在5个月的时间里,打死打伤日军3万多人。

    材料三: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摘编自《瓦德西拳乱笔记》

    1. (1) 面对列强的入侵,英勇的中国人民掀起了反侵略运动。请举出两例“反入侵”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和事件。
    2. (2) 写出材料二中条约签订的时间。台湾军民为什么“坚决反对割让台湾”?
    3. (3) 指出材料三和近代哪一事件相关。根据材料概括该运动的影响。
  •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化探索中的先进人物

    出生于晚清一个普通耕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孙中山

    结合我们已经所学知识,仿照材料中对曾国藩事迹的简介,将孙中山的主要事迹补充完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