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4-03-06 浏览次数:1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范文澜在《中国史纲要》中写道:“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奴役的起点。中国……从此发生了根本变化。”这里的“根本变化”主要是指( )
    A . 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旋涡始国 B .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C . 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D .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 2.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三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这里“沉重的震撼”主要是指( )
    A . 中国的主权被进一步侵害 B . 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C . 中国的领土被大规模侵占 D . 内地被迫大量对列强开放
  • 3. 洋务运动时期,福州船政局在管理方式上存在官僚衙门的作风,人员的“薪水工食”占全部经费的80%,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管理水平远远低于国外的同类企业。由此可见,洋务企业难以发展,最主要受制于( )
    A . 政府的财政实力 B . 西方技术的封锁 C . 落后的封建体制工馆国中会 D . 管理人才的缺乏
  • 4. 19世纪,洋务派兴办同文馆等新式学校;设立翻译馆;派遣留学生出国。这此举措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 . 培养了一批翻译和军事的人才 B . 刺激了中国军事工业快速发展 C . 改变了中国落后封建教育体制 D . 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 5.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地图,与图甲相比,图乙发生的变化说明( )

      

    图甲《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 图乙《马关条约》中新增的通商口岸

    A . 西方列强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B . 西方列强获得了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权利 C . 日本割占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D . 日本的侵略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6. 《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 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这是出( )
    A . 中国外交胜利的重大成果 B . 国际机构协调的结果 C . "门户开放”政策的效果 D . 列强之间矛盾的结果
  • 7. “冲击——反应”模式是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理论模式之一,其内涵是指中国因列强对中国进行冲击而产生的反应。读下图,外部“冲击”导致中国知识界强烈要求改变现状的“反应”发生在图中的哪一年?( )

    A . 1872年 B . 1895年 C . 1898年 D . 1911年
  • 8. 晚清时期,习武之风极一时之盛,许多农民、城镇贫民、工商业者、小商小贩等皆有参与习武,并加入到反帝爱国斗争中。这种现象反映了( )
    A . 民族危机逐渐缓和 B . 时局影响社会风气器 C . :清朝统治秩序崩溃 D . 新式学堂得到发展
  • 9. 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局、广智书局等翻译出版了不少西方著作,有关于外国独立战争的,如《美国独立战史》 ,有描绘一些小国受外来侵略压迫而亡国亡种惨状的,如《波兰衰亡史》;有介绍一些国家革命运动的,如《法国革命史》。这些书籍的出版时期应该是( )
    A . 鸦片战争结束后 B . 洋务运动开始前 C . 戊戌变法开始前 D . 辛亥革命爆发前
  • 10.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他们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这是论述辛亥革命所建立的制度( )
    A . 被袁世凯全盘否定 B . 不适合中国国情 C . 是孙中山主观臆造 D . 对美国抱有幻想
  • 11. 下表是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8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

    增加 5000多万元

    上表所反映的情况对中国社会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

    A . 军队数量剧增,军费开支巨大 B . 土地大量抛荒,生产严重破坏 C . 农户以及农村的耕地数量锐减 D . 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 12. 新文化运动的几个基本主张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一批热血沸腾、志存高远的优秀马克思主义新青年。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 )
    A . 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B .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 . 维护了中华民族尊严 D . 挽救了民族危亡
  • 13. (2023·金昌) 五四运动展开了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其凝聚而成的五四精神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一精神的核心是( )
    A . 艰苦奋斗 B . 民主科学 C . 爱国主义 D . 开拓创新
  • 14. “东方破晓映曙光,南湖龙腾涌激浪。志逐大同指新路,旗挚马列引国航。”下列是对这首诗所指的历史事件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 . 它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 . 从此中国革命的形势转危为安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32分) 
  • 15. 【洋务运动】

    材料洋务运动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61-1872年

    1862年经恭亲王提议,在北京设立同文馆;1863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外语学堂(广方言馆);1865年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开设江南制造局,附设一个翻译馆;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开设福州船政局:1867年李鸿章开设金陵机器制造局。

    第二阶段1872-1885年

    1875年计划修造铁甲船。派遣福州船政局的学生留学法国;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开办一所水师学堂;1881年上海至天津的第一条电报线路开通,在天津以北铺修了一段长二十里(六英里)的铁路;1882年李鸿章在旅顺开筑一座军港和一所船坞;1883年李鸿章派遣十三名水师学生和四名艺徒赴英国、法国和德国研习造船,十三名学生赴英国学航海。

    第三阶段1885-1895年

    1890年张之洞开办大冶铁矿、汉阳铁厂和萍乡煤矿;1893年李鸿章设机器纺织总局;1894年湖北建两家火柴公司、创建湖北缫丝局。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 (1) 根据材料,归纳概括洋务运动每个阶段的主要成就。(不得摘抄材料原文)指出洋务运动三个阶段的共同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 16. 【中国共产党诞生】

    材料一:开埠前的上海在中国城市中排名仅第12位,人口20来万。而到20世纪20年代,上海人口已达200多万,一跃成为世界第六大都市。上海城市受外来经济、社会及文化冲击,最明显反映是租界的存在——它充当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受过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则是上海又一大群体。据统计,在1910年代的上海,有500 多所新式中小学。文化繁荣与自由的上海成为新型文化人的向往之地。

    上海是中国现代新文化的中心,也是中西文化交汇的窗口。新思潮、新文化源源不断通过上海传入中国,一大批现代文化机构亦借此应运而生。全国最大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业务欣欣向荣,1911-1920年间,总计出书2657种,其中占首位的社会科学类为801种。…上海是中国社会主义者的活动中心,那里可以公开从事宣传活动。那里有许多社会主义性质的组织,出版300多种出版物(报纸、杂志和书籍),都带有社会主义色彩。

    --摘编自苏智良、江文君《中共建党与近代上海社会》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

    1. (1) 根据材料一,说明促成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的主要因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分布特点。
  • 17. 【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材料:19世纪40年代,英国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列强对近代中国的侵略在加深民族危机的同时,激化了阶级矛盾。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太平天国运动沉中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壮烈一章。

    19世纪60年代前后,列强又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从中国掠夺大量政治经济利益和特权。

    为了挽救清朝统治,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从19世纪60年代起陆续开办了一批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同时兴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又建立了新式海陆军,从而启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仅仅依靠军事技术上的变革,无法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开展了维新变法运动。这场变法运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救国救民,抛头颅、洒热血,发动亥革命成功地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摘编自人教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请以“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表述成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