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瑞安市罗阳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4-01-10 浏览次数:20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 1. 请根据拼音,补全宣传语中的汉字。

    人海茫茫,有幸遇见。青春如花开 làn漫,校园属于你我。大家汇聚在同一个校园中,mù浴在同一片阳光下,渴望有一个宽 chǎnɡ多元的平台来展现自己的才能。来吧,同学们!学校各社团正期待着你们来圆梦呢!希望同学们可以在社团中体悟、欣赏,展望你的 xuàn丽人生。让梦想从此刻出发,一起向未来!

  • 2. 让我们用镜头拍下秋景,感受意境。

    头 

    秋分扬起,秋花筑篱,秋月衔溪……这一幅幅画面,就让我们用镜头记录下来吧! 

    景物 

    名句 

    意境 

    风 

    秋风萧瑟,。(曹操《观沧海》) 

    开阔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鸟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前龙标遥有此寄》) 

    凄凉 

    乡书何处达?。(王湾《次北固山下》) 

    感伤 

    月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静谧 

    回乐烽前沙似雪,。(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凄清 

    花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惆怅 

    纠错:有一处名句与主题“秋景”不匹配,这一处是 。(填序号) 

    结 

    整理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学”与“思”始终同行。正如《论语》中所说:

    。” 

二、名著阅读(9分) 
  • 3. 为了消除阅读《朝花夕拾》的隔膜,文学社开展了系列探究活动。 
    1. (1) 祥祥发现,鲁迅其实是个绘画高手。1927年,他画了一幅“活无常”像作为《朝花夕拾》的插图。鲁迅笔下的活无常,形象栩栩如生,身穿丧服,腰间束以草绳,左手拿着锁,脚穿草鞋,脖子上挂着一串纸钱,右手拿着一把破芭蕉扇。长发披肩,两肩高耸,眉眼外梢向下,头上戴一顶二尺来高的尖顶长方帽。画像的左边题有边款:“那怕你,铜墙铁壁!”这是目连戏里活无常的一句唱词,鲁迅省略了下面的另一句:“那怕你,皇亲国戚!”这两句唱词,很能说明活无常  _     的性格。

    2. (2) 蒙蒙发现童年的鲁迅有快乐也有烦恼。请你从下面提供的篇目中任选一篇,结合文章内容,整理鲁迅的童年往事。

      篇目:《狗·猫·鼠》《五猖会》《阿长与<山海经>》

    3. (3) 鲁迅童年的经历勾起你哪些相似的回忆呢?请作简要分享。
    4. (4) 通过以上名著探究活动,请你归纳总结“消除与经典的隔膜”的读书方法。
三、文学作品阅读(17分)&nbsp;
  • 4. 阅读

    灯花

    马浩

      油灯能开花? 

      能。 

    灯花生长的土地是一只小小的墨水瓶,煤油或柴油是它的养料。 

    父亲不知从何处寻来了墨水瓶,又在老屋找出一枚铜钱。铜钱的方孔恰好可穿插一截小铁筒,一条棉线条束身从那个小铁筒钻过,便成了灯芯。小小的油灯就这么诞生了。黑夜里,窗口就有了打探外边世界的眼睛。 

    乡村的寒夜漫长,迟迟不肯与冷被窝为伍的我,就坐在灯下,看着奶奶做针线活儿,听奶奶讲故事。夜渐渐深了,寂静,小桌前,一灯如豆,晕黄的灯光,把奶奶的故事映得扑朔迷离,如梦如幻。灯火似乎也眨着好奇的眼睛看着奶奶,和我一样沉浸在故事里。 

    此时,惊喜的一幕出现了。橘黄色的灯焰里,绽开了一朵深红的花。不过,灯花开放时,光焰会悄悄地变暗。我惊奇地叫着:“奶奶,灯花!”奶奶微笑着抬起头来,慢条斯理地用她手中的钢针,在灯焰上挑一挑,灯花就凋落了,眼前忽地一下亮了,它在孕育着下一朵花呢。 

     “灯怎么会开花呢?”我好奇地问奶奶。 

     “灯捻子烧焦了。”奶奶漫不经心地回答。 

    不知因何,我总觉得奶奶的回答不对。 

    读书的时候,晚自习要自带油灯。我的同桌有一盏罩灯,玻璃制品,灯身窈窕,玲珑剔透,蛮腰纤细,葫芦状的灯罩很明亮,一如我同桌的曼妙妩媚。她的那盏罩灯往课桌上一放,我的那只墨水瓶油灯就“下岗”了。 

    我们虽坐同一条凳子,使用同一张课桌,交往却甚少。尤其是白天,简直就没怎么说过话,各有各的小圈子,常常是井水不犯河水,泾渭分明。比如课间活动,她们踢她们的毽子,我们玩我们的捣拐,最多也不过是“群起而互攻”。晚自习时,情景就不同了。她兰花般的手指轻轻一拧罩灯的开关,灯芯便吐了出来。取下灯罩,擦燃火柴,一切都那么娴熟。光晕照着她姣好的面庞,她把罩灯往课桌中间一放,顾自学习了。有时,她见我这边灯光有些暗,便会轻轻地把罩灯向我这边推一推。 

    时间在笔尖下流逝,灯芯便渐渐地结出了灯花。灯花一开,就会冒出一缕缕黑烟。如此,她就会取下玻璃灯罩。此时,我便会用钢笔帽拨落灯花,那么自然,那么默契。 

    奶奶说:“灯花是烧焦的灯捻子。”而今想来,没错。不过,在我看来,灯花更是灯芯所吐出的蕾。为了驱赶黑夜,它撒落一片片光明的花瓣,照亮了我飘落的昨日,温暖着我的记忆。 

    1. (1) 阅读文本,梳理与灯花相关的情节,不全下面的灯花图。

    2. (2) 请你为下面的句子做朗读设计,并说明设计理由。

       灯火似乎也眨着好奇的眼睛看着奶奶,和我一样沉浸在故事里。(从语速、语调和重音、停连等角度进行设计) 

    3. (3) 小江和小云就文章的矛盾点进行讨论,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帮他们完成对话。

      小江:我发现文章似乎有矛盾的地方。对灯花的认识,奶奶说是“烧焦的灯捻子”,小时候的“我”却“总觉得奶奶的回答不对”。这是为什么呢?

      小云:这是因为

      小江:在文末,成年后的“我”又说:“而今想来,没错。”那么,奶奶说的“灯花”和成年后的“我”对“灯花”的理解一样吗?

      小云:我认为 

    4. (4) 文章结尾写道:“为了驱赶黑夜,它撒落一片片光明的花瓣,照亮了我飘落的昨日,温暖着我的记忆。”请联系链接材料,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链接材料: 只有一点微弱的灯光,就是那一点仿佛随时都会被黑暗扑灭的灯光,也可以鼓舞我多走一段长长的路。大片的飞雪飘打在我的脸上,我的皮鞋不时陷在泥泞的土路中,风几次要把我摔倒在污泥里。我似乎走进了一个迷阵,永远找不到出口,看不见路的尽头。但是我始终挺起身子向前迈步,因为我看见了一点豆大的灯光。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 我爱这样的灯光。几盞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 

       —— 巴金《灯》(节选)

四、古诗文阅读(&nbsp;25分)&nbsp;
  • 5. 古诗鉴赏

    思吴江歌

    张翰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 恨难禁兮仰天悲。

    [注释]①张翰:西晋诗人,字季鹰,家在吴江、太湖间。作此诗时,诗人在河南洛阳做官。

    1. (1) 古韵社小蒙很喜欢张翰这首诗,打算发朋友圈,请你发挥想象,对画线诗句进行描写,帮他完成文案。

                       

    2. (2) 假如时光可以穿梭,你认为谁会给张翰的朋友圈点赞?请结合他的诗歌加以阐述。 

      A.曹操《观沧海》 B王湾《次北固山下》 C李白《峨眉山月歌》 

  • 6. 《世说新语》联读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久不至,乃。”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

    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元方言父 

    颖川太守髡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 )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 , 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而退。 

    【丙】 陈元方遭父丧 

    陈元方遭父丧哭泣哀恸躯体骨立。其母愍之,以锦被蒙上。郭林宗吊而见之,谓曰:“海内之俊才,四方是则,如何当丧,锦被蒙上?孔子曰:‘衣夫锦也,食夫稻也,于汝安乎?’吾不敢也。”奋衣而 , 自后宾客绝百所日。 

    【注释】①髡(kūn):髡刑,这里指判了髡刑。②陈仲弓:陈太丘,元方的父亲。③ 府君:指颖川太守。④因伛为恭:拿驼背当恭敬。⑤放:放逐。⑥愍(mĬn):心疼。⑦郭林宗:即郭太泰,字林宗,东汉名士,博学有礼,善处世事,品评人物。 

    1. (1) 请运用下面四种实词的推测方法,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文言词汇 

      方法 

      解释 

      奋衣而

      [课本迁移法]待君久不至,乃去.。 

       

      以锦被蒙上 

      [查阅字典法]字典的义项有:A.偷窃,盗窃;B.偷偷的,暗地里;C.谦辞,称自己。 

       

      (填选项) 

      而退 

      [联系成语法]大言不惭 

       

      足下因伛为恭 

      [语境推测法] 联系上下文推测,“但”可理解为: A.只,仅;B.徒然 ;C.只管,尽管。 

       (填选项) 

    2. (2) 用“/”给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陈 元 方 遭 父 丧 哭 泣 哀 恸 躯 体 骨 立 

    3. (3) 古人用语有谦敬辞之分,请选择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其他三个不同类的一项( ) 
      A . 久不至,乃去 B . 君与家君期日中 C . 海内之俊才 D . 足下但因伛为恭
    4. (4) 小瑞、小安、小北在朗读【乙】文时,针对下面这个句子的句末语气词展开了讨论。你更认同谁的说法?请联系上下文.....,说明理由。足下言何其谬(   )! 

      小瑞:我觉得这个句末语气是“哉”……

      小安:我觉得这个句末语气词是“也”……

      小 北 :我 觉得这 个 句末 语气词是“矣”……

      我认同( ),理由是:                    _                  。 

    5. (5) 《世说新语》分为方正、言语、规箴、雅量等36门类,表现了当时士人的“魏晋风度”。其中《陈太丘与友期行》属于方正类。请你联系文本,参考示例,判断乙、丙两文分别属于哪一门类,并说明理由。

      小贴士 

      方正:写魏晋士人行事光明磊落,通达事理。 言语:写魏晋士人的警示慧语,异于常人的惊人之语。 规箴:写魏晋士人的规劝警戒,针砭时弊的忠正言论。 雅量:写魏晋士人的宽宏气量。 

      参考示例:“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在《陈太丘与友期行》中,作者想赞扬的正是元方的正派,当客人怒骂父亲时,他有理有据地指出友人“无信”“无礼”,用巧妙的语言反驳了客人的话。元方聪慧明理、能言善辩、懂得为人之道,所以《陈太丘与友期行》归入方正篇。 

五、作文(30分)&nbsp;
  • 7. “从此刻出发,一起向未来”为主题的社团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平台,使我们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让我们的才能得以展现。我们也因此逐渐摆脱稚嫩,一路采撷,一路畅想。创作社根据各社团特点,发布了多项写作任务,请你来认领一项吧! 

    社团 

    写作任务 

    摄影社·摄景 悟境 

    你可以写一篇描绘秋景的文章,表达你的情思。 

    文学社·回眸 欣赏 

    你可以写一篇叙述亲情的文章,记录你的感受。 

    古韵社·回望 识人 

    你可以给同伴写一封信,分享你阅读经典的体验。 

    创作社·采撷 畅想 

    你可以进行文学创作,立足现在的生活,展望美好的未来。 

    写作要求:任选一项任务,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根据任务提示,选择恰当的文体。(诗歌、戏剧除外);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出现真实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