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更新时间:2023-12-29 浏览次数:17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 1. 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B . 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8s C . 洗澡水的温度为70℃ D . 正常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0m/s
  • 2.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 天空飘动的白云 B . 放在电炉上加热的水壶 C . 地球绕太阳转动 D . 流动的河水
  • 3. 张继的《枫桥夜泊》描述了枫桥附近的夜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霜”是水蒸汽遇冷吸热后形成的 B . “歌声”是由空气传播的 C . 以“寺”为参照物, “桥”是运动的 D . 敲的力量越大,钟声的音调越高
  • 4.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但有些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利用噪声。下列现象属于利用噪声的是( )
    A . 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 . 有的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 . 工厂工人带着防噪声耳罩 D . 飞行员根据发动机轰鸣声判断其运转情况
  • 5. “十一”期间,小明去西安旅游,看到陕西的腰鼓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力敲鼓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 B . 人们主要根据声音的响度分辨出腰鼓的声音 C . 鼓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 . 腰鼓发出的声音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 6. 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向东运动,运动的s-t 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甲、乙全程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从开始到5min这段时间,甲和乙相对静止 C . 10min后,甲相对于乙向西运动 D . 从开始运动到第二次相遇的整个过程中,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 7. 实验室使用的酒精温度计工作原理是 ;如图所示,此温度计的读数为℃。

  • 8. 敦煌曲子词《浣溪沙》中有“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的诗句。以船为参照物,山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体现在词中的 这一句。
  • 9.  小明家的冰箱在忘记关门时发出“滴滴”的报警声,报警声是由报警器里的发声装置  产生的,通过  传到人耳。
  • 10. 如图中a 、b表示的是两音叉的发声特点,其中音调高的是 ,如图c、d表示的是同一音叉两次发生的特点,其中 的响度大。

  • 11. 地震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会造成极大的伤害。人们不借助设备无法提前获取信 息,是因为地震发出的声波是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 内,被困群众通过敲击物体发出声音,从而被及时解救,这是利用声音来传递
  • 12. 物理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某小组四次测量结果分别为 18.30cm、 18.31cm、18.55cm、18.31cm, 则这个物体的宽度应该是cm。错误数据是多次 测量的目的是
  • 13. 炎热的夏季,很多人都会去吃“炒酸奶”。 “炒酸奶”的制作过程将-196℃的液态氮和 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态氮迅速汽化  (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使酸奶瞬间 (填物态变名称)成块。
  • 14. 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 热水中,会发现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塑料袋又瘪了。在此过程中酒精 发生的物态变化先  后  (填物态变名称)。
  • 15. 在笔直赛道上奔跑的两种动物,若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为2:1,运动路程之比为3:1,那 么他们的速度之比为
三、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
  • 16. 在一次爆破中,捆绑炸药的导火线长100cm, 导火线燃烧的速度是0.5cm/s, 点火者在点 燃导火线后,以4m/s的速度能否跑到距离爆炸点680m以外的安全区域?
  • 17. “十一”期间,小明乘火车去游玩,观察到他乘坐的火车共有12节车厢(包括火车 头)。设每节车厢长15m, 当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隧道时,他测出自己通过隧 道的时间为80s, 则 :
    1. (1) 该隧道的长度是多少?
    2. (2) 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所需要的时间为多长?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6分)
五、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4分)
  • 21. 很多物理仪器是做实验的基本工具,你会使用以下基本仪器吗?

    1. (1) 如图所示是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读数时视线正确 的是(填 “A” 或 “B”)。
    2. (2) 如图所示,是用停表记录的某同学跑400米的成绩,该同学的成绩是mins;1 小时12分= h。
  • 22.  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同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 (1)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 (2) 图中AB段的距离S=  cm。则AB段平均速度Vg=cm/s。
    3. (3) 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会 偏 (“大”或“小”);
    4. (4) vBC vAC(填“>”、 “=”或“<”)
  • 23. 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如下实验:

    1. (1) 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生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该实验说明了
    2. (2) 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拍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她几乎没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的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3. (3) 如图丙所示,敲响右面的音叉,左面的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乒乓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在月球上  (填“能”或“不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真空 
  • 24.  小明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

    1. (1) 给晶体加热时,烧杯中的水面应 (填“高于”或“低于”)试管中晶体的上表面。 
    2. (2) EF    段表示 过程,这段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必须向外界 
    3. (3) BC  段表示熔化过程,这个过程中物质所处的状态为 
    4. (4)  小明在实验中发现晶体熔化的时间过长,下列措施中,能缩短晶体熔化时间的是 (填序号)。

      ①增加烧杯中水的质量 ②减少试管中晶体的质量

      ③撤掉酒精灯或用小火加热

  • 25.  小明按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温度/℃

    93

    95

    97

    99

    99

    99

    99

    1. (1) 组装器材时,应按照  (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2. (2) 当水温升高到93℃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填入表中,同时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根 据实验现象和表中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 ,此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
    3. (3) 若按图乙所示装置,用烧杯中的水为试管中的水加热,试管中的水 (填“能”或“不能”)沸腾。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