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3-12-31 浏览次数:12 类型:期中考试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ài) 发(jì) 咄逼人(chū ) B . (cuì) 塌(dān) 风流倜(tǎng) C . (záo) 高(qiāo) 人迹至(hǎn) D . 巢(guǒ) 笑(nì) 轻怕重(niān)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健壮                抉别        莅临指导        山花烂漫 B . 取决                慈善        各得其所        精神抖擞 C . 渊博                绽开        和霭可亲        混为一体 D . 纯粹                慷慨        不毛之地        莫不关心
  •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记者也不例外,驻足在五星红旗下,自然油然而生的是对祖国的自豪感。 B .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不能太刻板,要有创新精神,做到见异思迁 , 灵活调整。 C . 车里还有四五个乘客人,我们一定要刨根问底 , 想尽一切办法把他们救出来。 D . 原本还担心初中学习环境不如人意,眼前的景象却让人喜出望外
  • 4. 下列各句中,有病句的一项是( )
    A . “天宫课堂”激发了青少年探求科学规律、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B . 学校是否把“双减”政策落到实处,关键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C . 由于采用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动 D . 因为我从小生活在荷叶镇,所以曾国藩的故事对我卜点也不陌生。
  • 5. 下列语句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怎样才能写得有感情呢?

    ②这是更高的要求。

    ③关键是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有真切感受的事,说发自内心的话。

    ④很多时候,记事也是为了传达情感,分享体验,因此,还要学会写得有情感。

    A . ④③①② B . ④①②③ C . ④②①③ D . ④①③②
  • 6. 古诗文默写填空。
    1. (1) ,若出其中;,若出其里。(《观沧海》)
    2. (2) ,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3. (3)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4. (4) 《〈论语〉十二章》中的“”两句,强调一个人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两句阐明有修养的人不会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影响心境。
  • 7. 名著阅读。

    【文段一】父亲故去之后,我也还常到衍太太家里去,不过已不是和孩子玩耍了,看的和吃的,只是没有钱。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文段二】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

    1. (1) 两段文字节选自所著的散文集《》。
    2. (2) 文段二中的“他”是谁?结合原文,概括“他”是一个怎样的知识分子。
  • 8. 完成下面综合性学习题。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响应“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的号召,你所在班级开展了“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 (1) 请你围绕主题,为本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
    2. (2) 班委会准备将下面这幅宣传画张贴在教室里。请你为大家介绍画面内容。

二、阅读(40分)
  • 9.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盛茔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非淡泊无以志(明白) B . 非学无以广才( ) C . 淫慢则不能精(鼓励) D . 躁则不能治性(轻薄)
    2. (2)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非淡泊/无以明志 B . 夫君子/之行 C . 险躁/则不能治性 D . 将复/何及
    3. (3)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开篇提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观点,并用“静以修身”阐发“静”的价值。 B . 选文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静”与“学”“才”“学”的关系,而“学”是实现志向的核心。 C . 选文最后一句,从反面论述,强调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即劝诫要珍惜时光,有所作为。 D . 选文逻辑严谨,前后相承,言语虽短却意蕴深长;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
    4. (4) 用现代汉语写出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 (5) 关于成才,诸葛亮有哪些主张?这些主张之间有什么关系?
  • 10.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 (1) “无人送酒来”一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2. (2) 诗的三、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11.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纪念白求恩(节选)

    毛泽东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②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③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 (1) 下列对第①段作者观点的概括,最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B .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负责任。 C . 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D . 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2. (2) 选文第①段和第②段都谈到了白求恩同志的工作,是否重复?为什么?
    3. (3) 选文第③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 12.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针一线皆关情

    蔡勋建

    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

    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襦¹子、钉扣子。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珩②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 , 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⑥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入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⑦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

    ⑧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比如打褶、留岔什么的。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

    ⑨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干活。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

    ⑩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不久有了缝纫机,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他们“白头偕老”。父亲担纲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母同出同归。小时候我还没念书,就经常随父母去做“上门工”。一大早,东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头,一头是缝纫机头,一头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亲说我从小就随他吃“百家饭”。

    ⑪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少时我不解,便问父亲何意,父亲笑了,告诉我意思是说,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那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裆的裤子。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每上门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绺,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

    ⑫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制,见证了民间服装的演变发展,亲自经历了这些服装的全部制作过程。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释】①谬(pàn)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②纡(háng):缝纫方法,用针线固定面儿和里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

    1. (1) 选文第③段写道:“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父亲有哪些绝活?请简要概括。
    2. (2) 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④段中的画线句。
    3. (3) 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4. (4) 选文标题“一针一线皆关情”,是否可以换为“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请说说你的理由。
三、写作(50分)
  • 13. 根据下面提供的题目,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最美丽的相遇》

    (二)《那件事让我     》(先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或短语再写作)

    要求:

    ①写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