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3-12-30 浏览次数:11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29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
  • 1.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问题。

    四季之雨各有韵味。春雨无声,犹如贵客____人间,滋润万物。“小楼一夜听春雨”,淅淅沥沥的雨声烘托出一室舒徐的____,心便也似有了落般,陷入柔软的梦里。夏雨____,“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夏季的雨总在磅礡中吐露诗意,它不懂迂回矜持,它甚至不懂含蓄的暗示,____,无所顾忌,说来就来,说去就去。秋雨凄冷,“巴山夜雨涨秋池”“今夜雨,断送一年残暑”,每一滴都浸满思念与无言的忧愁。“江阔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苍山寒气深,高林霜叶稀”,冬雨如泣如诉,与雁声寒气沉沉应……真想在这北风( )逼人之日,和友人共赴毡炉,约一场温暖。冬寒渐深,冬雨渐消,但这不是永远的( )别,它将以雪的姿态重临世间。这雨、这浸润着雨之情思的诗词,怎能不让人不喜爱呢?

    1. (1) 请用正楷将“春雨无声滋润万物”八个字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2. (2) 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依次填入文段括号内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zhuó) (hè) 咄咄 诀 B . (zháo) (hè) 拙拙 决 C . (zhuó) (hé) 咄咄 诀 D . (zháo) (hé) 拙拙 决
    3. (3) 依次填入文段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 莅临 沉寂 激扬 为所欲为 B . 造访 静谧 激荡 从心所欲 C . 造访 沉寂 激扬 为所欲为 D . 莅临 静谧 激荡 从心所欲
    4. (4) 文段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在横线上。

      这雨、这浸润着雨之情思的诗词,怎能不让人不喜爱呢?

  • 2. 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中华诗词之美首先体现在中国语言文字上,

    ②诗词中所体现出来的诗人、词人内心的感情和生命之境界,

    ③独体单音和平仄四声的特征使诗词具备了独一无二的文字与声音美感。

    ④是中华诗词最具独特性的美感。

    ⑤什么是中华诗词之美?

    ⑥当然,这不是全部。

    A . ①③⑥⑤②④ B . ①②④⑤③⑥ C . ⑤①③⑥②④ D . ⑤①⑥②③④
  • 3.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舍,原名舒庆春,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 . “技近乎道,庶几不惑;名副其实,何虑无闻”与“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栽好著书”两幅寿联所贺寿主当时的年龄分别是40岁、50岁。 C .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 . 曹操,字玄德,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观沧海》《短歌行》《龟虽寿》等。
  • 4. 名著阅读
    1. (1) 右图是一部名著的部分目录,这部名著是鲁迅先生的回忆散文集《》。

    2. (2) 阅读这本经典作品时,同学们围绕下面四个角度制作读书卡片以加深理解。请你仿照示例,任选一个角度,结合作品具体内容,将读书卡片补充完整。

      供你选择的角度:

      A.鲁迅的童年趣事 B.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 C.鲁迅的儿童教育观 D.鲁迅故乡的独特民俗

      供你参考的示例:

      角度选择:C.鲁迅的儿童教育观。

      我的理解:《五猖会》中,鲁迅一心想去看五猖会,但是父亲却命令他必须背完书才能去看戏,最后书虽然背下来了,但是感觉已经是索然无味,再也提不起兴趣来。鲁迅对封建家庭的专制教育方式提出了质疑和反思,真正的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心理,讲究方式和方法。

      角度选择:

      我的理解:

  • 5. 综合性学习

    进入初中,学习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你也一定结交了新的朋友。弘毅学校正在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 (1) 【探索朋友类别】下面有关交友的称谓与描述的情景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患难之交:陈绅与赵淳有共同语言、共同爱好,常在一起探讨音乐、美术。 B . 竹马之交:王倩与刘玲童年时期便是要好的朋友,两人一直保持友好联系。 C . 君子之交:华景鹏与高铭进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形影不离,亲密无间。 D . 莫逆之交:年过花甲的张爷爷与志学之年的李熙经常在一起交流《宋词》。
    2. (2) 【召开主题班会】七年级(1)班拟定于11月15日14:30在本班教室开展“有朋自远方来”主题班会活动,推举你担任本次班会主持人,请你拟写一段开场白?(要求70字左右,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3. (3) 【邀请活动嘉宾】七年级(1)班推荐代表去邀请任教语文的夏嘉老师参加主题班会活动。下面是他的口头邀请词,其中两处表达有问题,请你找出来并修改。

      夏老师,您好!我是七(1)班的学生xx,我班拟定于11月15日下午14:30分开展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敬请期待您的见教,谢谢!

       ②

  • 6. 请将下列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1. (1) 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2) ,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 (3) 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 (4) ,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 (5) 七年级(1)班拟出一期“期中总动员”主题板报,选取《<论语>十二章》中的内容作板报标语。柏扬同学想提醒同学们既不能死记硬背不思考,也不能一味空想而不学习,他可选择“。”
二、阅读与理解(共41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
  • 7.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

    【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战国策》)

    【注释】 ①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员。②焉:哪里。

    1. (1)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陈太丘/与友/期行 B . 元方入门/不顾 C . 吾日三省/吾身 D . 传不/习乎
    2. (2)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与人行 如而至 在日中 吾与虞人 B . 下车引 身自罢之 择善从 学而时习 C . 相委去 与朋友交不信 博学笃志 不义富且贵 D . 一笑 左右盼 入门不顾 举目四
    3. (3) 下列对【甲】【乙】文段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用精炼的语言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 B . 【乙】文除了信守承诺,还可从中看出魏文侯具有不分尊卑、待人平等的美德。 C . 【甲】文主要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乙】文运用环境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D . 【甲】【乙】两文都蕴含了做人要信守约定、践行约定,不能违背承诺的道理。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天又雨,公将焉之?

  • 8.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1. (1) 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分析恰当的一项是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诗前两句借美丽景物的描写,表现对与好友王昌龄相处的美好时光的怀念。 B . 【乙】诗没有直接抒情,只写离别之后所见的景色,却更能使人体会到惜别之情。 C . 【甲】【乙】两诗寓离情于写景之中,描绘出了意境开阔、色彩明快的送别画面。 D . 【甲】【乙】两诗所写的都是春天,都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担忧同情。
    2. (2) 【甲】诗的三、四两句写法精妙,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 9. 阅读朱自清《春》的选段,完成问题。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1. (1) 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文段巧妙运用引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文采斐然,突出了春风的和煦轻柔。 B . 文段运用触觉、味觉、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描写,把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色。 C . 文段以鸟儿欢快的表现,反映出春天给人们、鸟儿、大地上的一切生灵带来了欢愉。 D . 文段中的“青草味儿”照应了前文的“春草图”,“各种花的香”照应了“春花图”。
    2. (2) 《春》一文读起来富有童趣,又带有诗的味道,请你结合选段内容加以分析。
  • 10. 阅读莫怀戚的《散步》,完成问题。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班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随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⑧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 (1) 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
    2. (2) 下列对选文分析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 作者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只是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着重表现了长辈对晚辈的爱护。 B . 文中对儿子的语言描写充满了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小家伙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 C . “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散步,主要是因为母亲虽然高大,但是很瘦,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还很轻。 D . 文中的景物描写着墨不多,却在轻描淡写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和深刻的哲理,为常见的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3. (3) 选文第⑧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对称写法,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 11. 阅读赵泽华的《我的朋友史铁生》,完成问题。

    ①作为杂志社编辑,曾经在一次命名为“我的梦想”全国性征文大赛中,我和铁生并列获得一等奖。即便是侥幸吧,它也是我内心引以为骄傲的事。

    ②我和主编都竭力推辞。明摆着的,如果到外面饭馆吃饭,铁生不方便。我如果自荐出去买,想来铁生也不会同意。这时,铁生的父亲走过来说:“别走了,都留下吧,我到街上饭馆点几个菜回来不就得了。”我们虽然很是不忍心,但看得出铁生是诚心诚意地想留我们吃饭。

    ③那是我第一次和铁生一起吃饭。饭菜上桌后,铁生把轮椅摇过来,我们围坐在圈桌旁,宾主尽欢。记得席间,谈起在家里做饭的事情,我说:“我常常觉得做饭是一件特别麻烦的事,要买要做要收拾,要是天天像这样吃现成饭多好啊。”

    ④铁生听了我的话,开心得直笑。笑过之后,他一本正经地说:“在吃饭和做饭的问题上,人大致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喜欢吃又喜欢做的,第二类是喜欢吃但不喜欢做的,第三类是既不喜欢吃又不喜欢做的。”我们都表示赞成。铁生问我:“那你属于哪一类啊?”我说:“我属于最后一类啊,就是那不喜欢吃也不喜欢做的。”他慢条斯理地说:“嗯,这大概是最不可救药的一类。”我们都一起笑了起来。

    ⑤铁生那天谈话的兴趣很浓,我们新来的主编年轻有为,很有才华,他们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但为了他身体的缘故,我们只好提出了告辞。他一再挽留,但我了解他,尽管体力不支,也不会扫了朋友的兴。

    ⑥还有一次,我给铁生讲述我收到一封患小儿麻痹症的青年写给我的信,有七八页之长。他随信附了文章,希望能够发表,并希望我给他回信,哪怕几个字也行。

    ⑦“这个作者的信件和稿件语句不通,错字连篇,但对文学却有飞蛾扑火一样的热情,我难道应该鼓励他盲目努力吗?”我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⑧铁生向上托了托黑框的宽边眼镜,说:“对于任何人来说,生存都应该是第一位的,尤其是残疾人至少需要有一项谋生的手段。从事文学,首先你得活着,活着就得吃饭,这是一个最实际的问题。其次,走这条路,没有人保证一定能成功。”然后,说到那个给我写信的青年。“我也接触过一些这样的人 , 不光是残疾人,健康人也有。在他们看来,似乎别人就应该对他的某些不幸负责。更有甚者,似乎觉得他人或者社会都亏欠了他。这是一种心理的自卑和不平衡,感觉命运对自己不公平。按说这也在情理之中……”

    ⑨“等等,让我想想这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铁生用手指轻轻敲击着轮椅的扶手:“对了,这里有个心态问题,就是面对事物或者命运的心理反应。如果一个人怀着消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个人的不幸,那他只会更加的不幸,或者说,只会加重他的不幸。”这些话来自于对于病痛苦难和生命的切身体验。 

    (有改动)

    1. (1) 本文作者回顾了和朋友史铁生交往中的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2. (2) 结合语境,说说第⑧段中加点的“这样的人”具体指代什么样的人。
    3. (3) 史铁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 (4) 结合本文和《秋天的怀念》的相关内容,具体说说你对第⑨段画线语句的理解。
三、作文(共50分)
  • 12. 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文题一:刚上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你一定有许多新的见闻、感受和想法吧?请以《我的新同桌真        》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拼搏者。

    历史长河,群星璀璨,彪炳青史。霍去病建功大漠,封狼居胥;范仲淹进退之间,天下为念。岁月如流,星河依旧,强国为民。孙家栋探月工程,叩问苍穹;袁隆平超级水稻,天下食安。回望当下,星光熠熠,其华灼灼。战“疫”路上,逆行者负重前行,光芒万丈。

    生活中每个人都是奋斗筑梦的“追星人”。他们或以梦为马,笃行不息;或见贤思齐,奋发有为。一起向未来出发。

    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以《一路星光向未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文题一须把文题补充完整;

    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不少于5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