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1-08 浏览次数:2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1. 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山(mǐn) 龙(pán) 冰(bāo) 然(nǐn) B . (lěi) 外(bīn) 缩(quán) 府(zhèng) C . (wu) 着(qiū) 开(jié) 山(jiàn) D . 纹(zòu) 下(pá) 澎(pài) 斜(qīng)
  • 2. 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陆 急  B . 脸 带 紧 劲儿 C .  笑 起 一而聚 D .  蔽 羞 
  • 3. 下列句子节奏停顿不当的一项是( )
    A . 七八个/星天外 B . 望湖楼下/水如天 C . 笑问/客从/何处来 D . 移舟/泊烟渚
  •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政”和“微”,用部首查字法都可查“攵”部。 B . “裳”和“裁”,用部首查字法都可查“衣”部。 C . “腐”和“废”,用音序查字法都可查音序“F”。 D . “崖”和“幽”,用部首查字法都可查“山”部。
  • 5. 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向敌人头上砸去。(比喻) B .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夸张) C . 那小桥流水,怎么不叫人陶醉呢?(反问) D .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它旗帜飘拂的声音。(排比)
  • 6.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礼貌 肃静 颓然 B . 密秘 惊荒 自做自受 C . 报怨 单薄 优雅 D . 恼海 伏案 排山到海
  • 7. 下列词语搭配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发现宝藏 发挥作风 发表意见 B . 环视四周 仰望高山 浏览课文 C . 教室幽静 湖面平静 头脑冷静 D . 改善方法 改进生活 改正错误
  • 8.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 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B . 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个极小的部分,银河系对宇宙来说又是沧海一粟 C . 他们像一对孪生兄弟,长得惟妙惟肖 D . 开国大典上,毛主席的宣告使得在场观众热血沸腾
  • 9. “航天路”这个道路名用拼音拼写,正确的写法是( )
    A . HANGTIAN LU B . Hángtiān Lù C . HANGTIANLU D . HANGTIAN 1ù
  • 10. 用加点部分替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妈妈提议:“今天下午我们包饺子。”我们一致赞成。 B . “哇,天上的白云好美呀!”妹妹交头接耳 C . “王老师,您能再给我讲讲这道题吗?”宁宁诚恳地向老师请教 D . “又是我洗碗。”小明嘟囔着。
二、判断题,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每题1分,共10分)
  • 11. 判断题,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
    1. (1) 书法作品在横排书写时,是从右到左;竖排书写时( )
    2. (2) 读文章时要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
    3. (3) 《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到目前为止,经过科学家的艰难探索,已经在地球以外的太空找到了生命存在的确凿证据。( )
    4. (4) “丧”上下结构,部首“十”。( )
    5. (5)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一诗句的作者是李璟。( )
    6. (6) 《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整个事件按发生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引上绝路——痛击敌人——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
    7. (7) 《穷人》一文开头的环境描写可有可无,可以删去,不影响小说的表达效果。( )
    8. (8) “他们还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中省略号的作用是“说话断断续续,欲言又止”。( )
    9. (9) “学贯古今”和“融会贯通”中“贯”的意思相同。( )
    10. (10) 《灯光》采用了插叙的手法,有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结尾再次写到灯光,结构紧凑。( )
三、积累运用。(22分)
  • 12. 读拼音,写词语。

    yī jīn

    shēn yín

    gē da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 13. 根据提示补充内容。
    1. (1) 《草原》一文中借用草原特有的景物描写,表达作者对草原一景一物的不舍和赞美蒙汉之间深情厚谊的句子是“。”
    2. (2)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词中由六个名词词组组成,描绘出了一幅清新乡村夏日夜景的句子“。”
    3. (3) 李纲在《宋史•列传•卷一百一十七》中表达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应当誓死捍卫,不能让人分毫的句子是“祖宗疆土,当以死守,。”
  • 14. 按要求写句子。
    1. (1) 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缩句)
    2. (2)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3. (3) 桑娜不忍心看着西蒙的两个孩子没人照顾。(改为反问句)
    4. (4) 三十万人的眼睛一齐投向主席台。(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 15. 语言表达。

    六年级即将开展“全民阅读共沐书香”为主题的读书分享活动,请你参与其中,推荐一部你喜欢的书籍,并从不同方面逐条列出你的推荐理由(至少三点)。

四、阅读。(18分)
  • 16. 文言文阅读。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 , 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 , 侄罔然而止。执所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

    怪异的地方。⑤垢:责骂。⑥胡:为什么。

    1. (1)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词。

      罔然而止 

      ②执所问曰 

    2. (2) 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 (3) 读了全文,你觉得张丞相是一个( )的人。(填序号)
      A . 满腹经纶 B . 能说会道 C . 自以为是 D . 才华横溢
  • 17. 读选文,回答问题。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产量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A ____ 陆地上可耕土地的开发已近极限, ____ 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一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上小麦年产量的15倍。B ____ 

    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 ____ 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地区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莱、羊栖莱、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莱、鹤鹤莱、石花莱;绿藻内的石蔬、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在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0.01平方千米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0.4平方千米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了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做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⑦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1. (1) 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 (2) 如果你想要了解我国沿海地区可食用的海洋种类及相关内容你要仔细阅读第自然段。
    3. (3) 第⑥自然段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4. (4) 第①自然段中加点词“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
    5. (5) 第②自然段划线句子中的“这样”指什么?
    6. (6) 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我们应该保护它。请你为保护海洋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语言简洁、主题明确、内容积极向上。
五、习作。(30分)
  • 18. 题目:            让生活更美好

    要求:①在“微笑、诚信、梦想……”中选择一个话题,或者选择其他话题,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把让生活变美好的原因写具体。③不少于5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