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郧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1-03 浏览次数:8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2分,1-5题每小题3分,第6题7分)
  • 1. 下列选项中,词语书写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niànɡ) 蓄(chù) 和(ăi) 咄逼人(duō) B . (qí) 笑(nì) 倜(tănɡ) 人声沸(dĭnɡ) C . (kuănɡ) 临(lì) 别(jué) 人迹至(hăn) D . 镜(línɡ) 吝(sè) 娇(mèi) 翻来去(fù)
  • 2.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明明就是两件事,你怎么可以牵强附会地混为一谈呢? B . 江苏籍院士钱七虎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作为江苏人,我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C . 宋濂求学的经历说明:学有所成的关键在于自己学习的勤奋和不求甚解 D . 湖映山,山环水,一片湖光山色,真是美不胜收
  • 3. 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今年,当壮族“三月三”民歌节与清明节不期而遇而形成的广西独有的小长假到来,广西人民倍感快乐。 B .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C . 报告显示,中国老年人出行以步行为主,且55%的老年人单次走路时长不超过半小时左右。 D .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中考能否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 4. 根据语境,将下面各句填入横线,语意连贯流畅的一项是( )

    种枸杞多好啊!____。种枸杞多好!种一季枸杞,四季都有希望,四季都有相思陪伴,四季都不会寂寞。

    ①现在,相思果一样的枸杞成熟了。娇滴滴,红艳艳,漫山遍野,染透秋光。

    ②夏天,去看枸杞花儿吧。紫色的小花,密密匝匝,像星子落满山岗。

    ③在春风中唱着歌儿去采枸杞尖,嫩绿的枸杞芽儿,可焯水凉拌,可文火素炒。

    ④不久,我们就可以去收枸杞根。纠缠不清的相思都凉了,干了,枯了。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④①③ C . ③①④② D . ③②①④
  • 5. 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代诗人李白借《次北固山下》描绘了青山绿水、旭日东升的江南早春景色,表达了身在异乡的羁旅之情。 B .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望梅止渴”“三省吾身”“七步成诗”等成语都出自于此。 C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作者是鲁迅先生,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 D . 《秋天的怀念》和《散步》都是叙事散文,都记叙了作者和母亲相处的故事,都表现了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之情。
  • 6. 古诗文默写填空。
    1. (1) 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2. (2)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3)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 (4)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 (5)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关切、思念和同情的诗句是“。”
    6. (6)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交替,暗示时光流逝的句子是“ , 。”
    7. (7) 《论语》中,孔子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二者不可偏废的句子是:“。”
二、阅读理解(48分)
  • 7. 古诗阅读。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1) 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 . 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和诗歌的内容没有关系。
    2. (2)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 8. 文言文阅读。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谢奕作剡 , 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裤,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 , 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

    【注释】①剡(shàn):地名。 ②令:指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③醇酒:高度酒。④谏:规劝。⑤念:怜悯;同情。⑥容:面容;脸上的神色。⑦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

    1.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 B . 可拟 差:差距 C . 未已 犹:仍然 D . 阿奴欲放邪 去:离开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

    3. (3)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中“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与乙文中“谢以醇酒罚之”中的“之”的意思不一样。 B . 甲文文末的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是对谢道韫的赞赏。 C . 甲文第一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话语虽短,却涵盖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D . 乙文通过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
    4. (4) 结合甲乙两文,我们能看出谢太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9. 名著阅读

    【甲】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乙】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节选自《五猖会》)

    【丙】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页,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节选自《二十四孝图》)

    1. (1) 自由是人性最深刻的需求,鲁迅在三篇文章中都写出封建教育对孩子自由天性的束缚,请写出文中“先生”“父亲”“塾师”束缚孩子自由天性的具体表现。
    2. (2) 结合丙文,你觉得鲁迅认为儿童读什么样的书才能“满足幼稚的爱美的天性”,让“他们的眼睛里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呢?
    3. (3) 经典的力量在于永不过时,今天某些人身上还有“父亲”和“塾师”的影子,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 10. 现代文阅读

    玩  泥

    宋灵慧

    ①对我来说,玩泥绝不仅是乡愁。

    ②小时候,家住在村西北角高台子上。台子下边是小树林,林子下边是大水坑,这就是玩泥的地方。

    ③玩泥,有文玩和武玩。

    ④武玩男孩子们唱主角,我们是观众。

    ⑤数了伏的午后,知了们嗓门子贼亮,“知了—— 知了——”,把大人们叫乏了呼呼睡去。皮小子尥着蹶子跑到坑边,凉鞋背心扒了,扔到树下,跳到坑里。水鸭子似的扎几个猛子,凫几趟水,玩泥大戏开演了。

    ⑥坑北沿儿坡缓,黄泥,晒饱了太阳。小子们一字排开哗哗哗,对着坑沿儿撩水。泥润了,台子搭好了。猫腰挖起坑泥,头脸身上划拉,两只手小泥板似的,把自己糊得严严实实。嘴巴一张,白牙露出来,黄泥流进去。“噗噗”着嘴边的泥,跑上坑沿儿。坐下,奓开胳膊,“开车啦!”哧溜——,滑到水里。扎个猛子,再挖泥,再抹。单个开车烦了,就开火车。一串泥鳅子排好,领头的喊“火车开了”,噼里扑噜,你推我挤栽到水里。时间长了,坑北沿儿让这群屁股划成了长长的泥簸箕。

    ⑦既然是武玩,“险情”就常发生。泥里的玻璃瓦片煤砟儿,把腿肚子、腚蛋子剌个口子。血从泥里冒出来,划拉划拉,口子浅,继续玩;口子深,跟小孩子嘴似的翻哧着,捋把青青菜来,搓巴搓巴,糊上。再不好,就到奶奶大娘家,要点消炎粉撒上,坚决不能叫爹娘知道。玩儿一夏天泥的孩子,黝黑油亮,铁打的一样结实。

    ⑧文玩儿,是我们女孩子和小男孩的事儿。

    ⑨小树林东面是聋子奶奶家,门对着坑。穿堂风一刮,门洞忒凉快。聋子奶奶房后是一条大沟,红胶泥出名。胶泥有脾气,粘,夹锨,没力气挖不来。就算挖来,也是生的,一个瓣儿一个瓣儿的,得蘸着水,在硬地方摔,熟了才能玩儿。聋子奶奶门洞旮旯有个瓮碴子,扣着旧盆,到夏天,里面就是奶奶给摔熟的胶泥,一条条的。我们坐在地上,守着块儿废青砖,啪唧,啪唧,边摔边捏,聋子奶奶坐在门洞口,有一搭没一搭地摇着蒲扇看。

    ⑩打啪儿,也叫摔破锅。块泥,成锅的样子,起,高 , 反到地上,“噗”,破一个洞,力气越大,破洞越大。俩人一对儿,给对方补,破洞越大,赢的泥越多。太小的孩子,摔不破,输没了泥就哭,聋子奶奶就从破瓮里拿一块哄他。

    ⑪刻模子也有输赢,但不是输泥。模子是砖的,跟小镜子差不多,从集上买,好几分钱一块儿。翘尾巴的狗,叼鱼的猫,大眼睛蜻蜓,花盆里的花……揪一块儿泥,抟圆,拍扁,扣在模子上摁,捏,刮,慢慢揭开,图案刻在泥上,模子就成了。摆在墙根下晾干,就拿去“赢”东西。“拾柴火换模儿——”串街小贩似的喊几声,伙伴们就跑到树林捡柴火。模子按好坏论价,这个换干棒儿,那个换软柴。

    ⑫聋子奶奶看我们玩泥,蒲扇摇着摇着就打盹儿,盹儿打够了做针线,针线做够了就跟我们捏泥人。聋子奶奶啥都会捏,孙悟空,手搭凉棚的,吃桃子的,举着金箍棒的,还有猪八戒、唐僧,《地雷战》里偷地雷的……聋子奶奶捏着泥人还讲故事。说世上的人都是泥变的,从前有个奶奶,捏了好多泥人,一吹气,泥人变成人了。怎么有瘸腿瞎眼的呢?不能怪捏娃娃的那个奶奶。贴一锅饼子火候还不匀实呢,有没饹馇儿的,还有糊了的,还不都一样吃啊。

    ⑬我教了三十多年书,自以为读书很多,可这几年总觉得,不识字的聋子奶奶比我有学问。如今,水坑没了,村里的孩子不玩泥了吧?他们还是从里到外,铁打的一样结实么?(有删改)

    【注释】①尥(liào):骡马等跳起来用后腿向后踢。②奓(zhà):张开。③忒(tuī):太。④旮旯(gā lá):指角落。

    1. (1) 请按文中的顺序,将“武玩”过程补充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撩水润湿坑沿儿→ 

    2. (2) 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任选一题作答)

      ①胶泥有脾气,粘,夹锨,没力气挖不来。(从修辞的角度)

      块泥,成锅的样子,起,高 , 反到地上,“噗”,破一个洞,力气越大,破洞越大。(从加点词的角度)

    3. (3) 文章结尾说“不识字的聋子奶奶比我有学问”,聋子奶奶有哪些“学问”?请简要概括。
    4. (4)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玩泥”为叙事线索,把“武玩”和“文玩”两种玩泥方式紧密串连起来。 B . 第⑥段运用“噗噗”“哧溜”等拟声词描写“玩泥”的情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C . 第⑦段写武玩“险情”常发生,孩子们坚决不让爹娘知道,是怕爹娘打骂阻止。 D . 第⑨段“穿堂风一刮,门洞忒凉快”点明孩子们在门洞“武玩”“文玩”的原因。
    5. (5) 开篇作者说“玩泥绝不仅是乡愁”,除了“乡愁”外,“玩泥”还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11. 现代文阅读

    春风过处

    王畔政

    ①没有一种风比春风更令人陶醉。虽看不见,却无处不在。山川丘陵、江河湖海、田野森林、城市村庄,她都用温柔的手抚摸过。春风过处,万物葳蕤,生机勃勃。

    ②北方四季泾渭分明,季节的风吹向大地,让人感受到时令的变迁、植物的荣枯。每当春风到来时,整个大地总会为之一振,苏醒,返青,拔节,生长。

    ③春风是一寸一寸地来到的,她边走边为大地褪去寒衣,然后一点一点着上春色,直至冬衣褪尽,春色满园。

    ④燕子每到春天便会跟随春风按时返回村庄,寻找它曾经的家园。它们打扫干净亲手营造的巢房,白天在野外觅食,傍晚在村街上游戏。春风中,家雀在墙头嬉闹,鹁鸪鸟在屋脊上追逐,斑鸠在柳树枝头上下翻飞,上百只灰喜鹊在杨树、梧桐树的枝丫上安营扎寨,远远望去,一个个喜鹊的家在春风中摇曳。

    ⑤麦田脱去叶片上的灰白,伸展开蜷缩的腰肢,将深绿色在田野里铺展。紫叶李花团锦簇,红玉兰含苞待放,连翘灿烂,碧桃俏丽,紫荆花争艳……村庄的册页里,赤橙黄绿青蓝紫,一股脑儿展示。

    流水潺潺,小河是系在村庄胸前的绸带,更是大地的血脉。这里是鹅鸭的天堂,它们在河中觅食、嬉戏,还在河面上唱着“鹅鹅鹅”“嘎嘎嘎”的歌。河边垂柳依依,那鹅黄色的芽苞,将河水映绿染黄。

    ⑦柳笛一声天下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折柳、做柳笛,然后吹着柳笛喇叭比赛。笛声嘹亮,或细腻婉转,或粗犷高亢,春天就这样被吹得绿意盎然。

    ⑧草长莺飞三月天,正是纸鸢翩飞的好时候。找一片空旷的场院,逐渐放开牵线,“蝴蝶”“蜈蚣”迎风展翅,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天上的风筝飞着,地上的大人和孩子们站在春天里,尽情地享受着十里春风、万里春光。

    ⑨刚从坡里回家的邻家大伯,背上的蜡条筐里盛着刚割下的鲜嫩韭菜。走在大街上,只听他远远地喊着,头刀子韭菜——无公害的!上前一闻,泥土的气味弥漫开来,正好可做晚饭的菜肴。隔壁院子里两棵香椿的枝丫上,早已冒出红茸茸的芽头。女主人轻轻掰下几枝嫩芽,用刀切成碎末,再打上鸡蛋搅匀,热油烧锅,下锅翻炒,香椿芽炒鸡蛋的香味飘向四方。

    ⑩一片云彩在村庄的上空盘旋,一会儿春雨便下起来,斜风细雨,不疾不徐。春雨贵如油,老天知道村庄的心事。拾掇完农具刚从坡里回家的村民,也不急于赶路避雨,直让那细雨淋头,从头到脚仿佛在享受甘霖。春风细雨,浇灌着干渴的大地,浇灌着村庄的根系。根系滋润,才会枝繁叶茂,蓬勃生长出一个丰盈的村庄。

    ⑪ 傍晚的村庄安详静谧。春风向晚,袭来暖暖春意。远处西山落日,霞光万道,近处炊烟袅袅,白云悠悠。小街整洁一新,小院氤氲着浓郁的烟火气息。晚饭后,乡邻们打开微信,聊会儿天,再看一看天南海北的信息。鸟归巢,鸡上宿,牛羊归圈。真是一派人间好景致。

    1. (1)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的语句。
    2. (2) 下列选项中,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开篇点题,写了春风过处,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B . 第⑧段描写大人小孩在春风里放风筝的画面,意在表现人们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C . 第⑪段通过对落日、炊烟、小街等景物的描写,突出了村庄安详静谧的氛围。 D . 本文从大自然写到人物再写到村庄,思路清晰,表现了春风给万物带来的变化。
    3. (3) 本文从视觉、嗅觉、听觉描写春风,请选取其中一个角度,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效果。
三、作文(50分)
  • 12.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①留在记忆里的       

    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幸福常常伴随着我们。当父母用慈爱的伞为你撑起一方晴空时,你会感到“有家真好”;当同学用贴心的话安抚你孤独的心境时,你会感到“有朋友真好”;当欢歌笑语飞出课堂洒在山间野外时,你会感到“有这样的活动真好”;当知识帮你打开智慧的大门时,你会感到“有书真好”;当理想为你插上腾飞的翅膀时,你会感到“有梦真好”。

     请你以“有你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择题目①的同学,先正确补题再作文;选择题目②的同学不能改变题目;要做到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请用“XX”代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