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

更新时间:2023-12-29 浏览次数:2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32分)
  •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B . 选不同的物体为参考系,同一物体的运动一定不同 C . 体积大的物体一定不能视为质点 D . 一个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也会增加
  • 2. 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对于这个研究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斜面实验“冲淡”了重力的作用,便于小球运动时间的测量 B . 经过合理外推,得到自由落体的运动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C . 结论之一: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D . 研究方法:发现问题-实验验证-提出假设-逻辑推理-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 3. 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前1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0.2-0.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B . 0.8小时内,甲、乙骑行的路程相等 C . 0.3-0.4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 D . 0.8小时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 4. 某物理兴趣小组用频闪照相机测小球在竖直上抛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将一小球靠近墙面竖直向上抛出,用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全过程,如图甲、乙分别是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的频闪照片,O是运动的最高点。设小球所受阻力大小不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小球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为1:2 B . 小球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为2:1 C . 重力和空气阻力大小之比约为1;2 D . 重力和空气阻力大小之比约为2:1
  • 5. 各种车辆都有自己的最大速度,某货车的最大速度是 , 某摩托车的最大速度是 , 在一段平直道路的路口,该货车和摩托车并排停在停止线处。绿灯亮起后两车同时启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最大速度后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图像如图所示,则启动后两车经过多长时间再次并排( )

    A . 20s B . 25s C . 30s D . 35s
  • 6. 倾角为37°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滑块A、B按如图所示放置,A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0.75。现在B上作用一水平推力使A、B一起在水平桌面上匀速运动,且A、B保持相对静止。则A的受力情况为( )

    A . B . C . D .
  • 7. 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垂直于光滑的倾角为的斜面底端挡板上,另一端自然伸长于斜面O点,将质量为m的物体拴接于弹簧上端后静止于距斜面O点x0处;现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缓慢拉动物体,使在弹性限度内斜向上运动了4x0 , 物体再次静止。撤去F后,物体开始沿斜向下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则撤去F后( )

    A . 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至O点,过O点后加速度一直减小 B . 物体运动至最低点时弹力大小等于mgsinθ C . 物体刚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4gsinθ D . 物体向下运动至O点速度最大
  • 8. 某些车企研究先进的PDBS安全系统,系统发挥作用是发生在车辆撞击行人的瞬间,通过燃爆弹的爆破作用力,只需0.03秒即可产生相当于K倍重力加速度大小的加速度,使得发动机盖弹起65mm,相当于行人倒下时在其下面垫了气垫,产生缓冲保护作用。假设发动机盖弹起时候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则以下与K最为接近的值为( )
    A . 10 B . 12 C . 14 D . 16
二、多选题(每题6分,共24分)
  • 9. 如图所示,蚂蚁们“头顶着”食物沿树枝向上爬行,10s内前进了0.2m,则( )

    A . 当蚂蚁匀速爬行时,食物对蚂蚁的力与蚂蚁对食物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B . “10s”是时刻,“0.2m”是路程 C . 观察蚂蚁行走时的肢体分工时,蚂蚁不能视为质点 D . 树枝对蚂蚁的支持力是由于树枝的形变产生的
  • 10. 机械臂广泛应用于机械装配。如图所示,机械臂对质量为m的箱子施加作用力F,使箱子在竖直平面内由静止开始斜向上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则( )

    A . 箱子水平方向受力平衡 B . 箱子的合力大小为ma C . F的竖直分量为mg D . F的竖直分量为
  • 11. (2021高一上·连江期中) 某跳水运动员在 长的踏板上起跳,我们通过录像观察到踏板和运动员要经历如图所示的状态,其中A为无人时踏板静止点, 为人站在踏板上静止时的平衡点, 为人在起跳过程中人和踏板运动的最低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运动员在整个过程中受到踏板的支持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B . 运动员和踏板由A向C运动过程中,踏板对运动员的弹力越来越大 C . 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是运动员的脚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D . 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是踏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 12.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有四块完全相同的紧挨着的木板AB、BC、CD、DE, 一颗子弹(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v0从A端水平射入木板,到E端速度减为0,经历的时间为t,子弹在木板中的运动可以看成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子弹到C端的速度为 B . 子弹到D端的时间为 C . 子弹通过AB和CD的时间之比为 D . 子弹通过每块木板速度的减少量相等
三、实验题
  • 13. 某同学先用图1所示装置测弹簧的劲度系数,再用该弹簧以图2所示装置测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接因数,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 (1) 测劲度系数的实验步骤:

      a.将轻弹簧悬挂在铁架台的横杆上,将刻度尺竖直固定在轻弹簧旁将刻度尺的等刻度与轻弹簧的上端对齐:

      b.在弹簧下端依次挂上不同质量的钩码,记录每次钩码的总质量m及对应指针所指刻度值x;

      c.在m-x坐标系上描点作图,作出的图像如图3所示。

      由图像可知,弹簧的原长l0,弹簧的劲度系数k=

    2. (2) 用图2所示装置测动摩擦因数,长木板B放在水平面上,物块A放在长木板上,并用(1)问中轻弹簧将物块A与竖直墙面连接,弹簧保持水平,用水平力F拉长木板B向左运动,A保持静止,测时弹簧的长度为l=9cm。已知物块A的质量为1kg。则物块A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实验中由于弹簧悬挂时的原长比平放时的自然长度长,因此实验测得的动摩擦因数比实际值偏(填“大”或“小”)。
  • 14. 如图是利用橡皮条、弹簧测力计、轻质小圆环、细绳套等仪器完成的“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示意图,该实验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于G点,另一端挂上轻质小圆环。图甲表示橡皮条处于原长;图乙表示通过细绳套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拉力F1、F2的共同作用下,使小圆环处于O点;图丙表示通过细绳套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施加拉力F使小圆环处于O点;图丁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记录进行猜想后画出的力的合成图示。

    1. (1) 关于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有____,
      A . 在进行图乙的实验操作时,F1、F2的夹角越大越好 B . 在进行图丙的实验操作时,也可以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小圆环拉到O点之外的其它合适点 C . 重复实验再次进行验证时,小圆环到达的平衡位置O可以与前一次不同 D . 本实验采用了等效替代法这一科学研究方法
    2. (2) 图丁中F′是以F1、F2为邻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一定沿GO方向的是(填“F”或者“F′”)。
    3. (3) 若在图乙中,F1、F2的夹角θ为钝角,现保持O点位置不变,顺时针缓慢转动测力计a的同时逆时针缓慢转动测力计b,使图中夹角a、β均减小,则两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变化为____。
      A . F1减小,F2增大 B . F1增大,F2减小 C . F1和F2都减小 D . F1和F2都增大
四、解答题
  • 15. 钢架雪车比赛的一段赛道如图甲所示,水平直道AB与长33m的倾斜直道BC在B点平滑连接,斜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运动员从A点由静止出发,推着雪车匀加速到B点时速度大小为8m/s,用时t1=2.5s。紧接着快速俯卧到车上沿BC下滑(图乙所示),从B到C点用时t2=3s。若雪车(包括运动员)可视为质点,始终在冰面上运动,其总质量为110kg,sin30°=0.5,g=10m/s2,求雪车(包括运动员):

    1. (1) 求水平直道AB的长度;
    2. (2) 过C点的速度大小;
    3. (3) 在斜道BC上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大小。
  • 16. 如图1所示,物体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进入水平面匀速运动,再滑上斜面匀减速运动至D点(设经过B、C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所有面均光滑,物体1.6s到达D点时速度为零。每隔0.2秒钟通过传感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表格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求:

    t(s)

    0

    0.2

    0.4

    0.8

    1.0

    1.4

    1.6

    v(m/s)

    0

    0.6

    1.2

    1.8

    1.8

    0.8

    0

    1. (1) 物体在AB面上的加速度大小;
    2. (2) CD两点的距离;
    3. (3) 通过计算分析后,在图2中画出全过程物体速率-时间图像。
  • 17. 如图所示,质量为m=4×103kg的某型号舰载机在“山东号”航空母舰水平甲板上沿直线加速滑行,离开甲板后以固定仰角中,所受推力大小均为其重力的倍,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所受升力大小均为其速率的k1倍,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所受空气阻力大小均为其速率的k2倍,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k1、k2未知,不考虑起飞时航空母舰的航行速度及风速,重力加速度g=10m/s2 , sin37°=0.6,cos37°=0.8。

    1. (1) 求k1、k2的值;
    2. (2) 若舰载机受到甲板的阻力恒为其对甲板压力的k3倍,则k3为何值时舰载机可沿甲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并求出此时加速度的大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