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铁岭市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学1...

更新时间:2024-01-18 浏览次数:1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 1. 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的模型,其中“+”表示促进或增加,“-”表示抑制或减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每个种群都具有如图的所有种群数量特征 B . 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 . 丁为年龄结构,增长型种群中老年个体数目一定比衰退型种群中的老年个体数目少 D .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能反映种群未来变化趋势
  • 2. 科学家研究了某地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及栖息地分布动态变化,数据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2000年后,栖息地数量和面积缩小是影响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B . 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是保护丹顶鹤最有效的措施 C . 2015年丹顶鹤的种群数量约为图中最大值的一半 D . 用标记重捕法调查丹顶鹤的种群数量,标记物脱落会造成调查结果偏小
  • 3. “先涝后旱,蚂蚱成片”是我国劳动人民对蝗灾出现的一种规律总结。群居蝗虫释放的4-乙烯基苯甲醚(4VA)对不同发育阶段和性别的群居型和散居型蝗虫都有很强吸引力,蝗虫通过定位在锥型感受器中的嗅觉受体快速感应4VA从而聚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涝和旱”以及农作物对蝗虫种群数量的影响均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B . “涝和旱”可能通过影响蝗虫的食物和天敌数量影响蝗虫的种群密度 C . 调查蝗虫的生态位时调查其食物、栖息地和天敌即可 D . 用人工合成的4VA使蝗虫群聚并将其诱杀,属于化学防治
  • 4. 科研人员对多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进行团状采伐,根据采伐面积的大小形成了大型林窗、中型林窗和小型林窗,以未采伐的马尾松人工纯林作为对照,测定了各个林窗中不同土层的土壤动物类群数,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林窗中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 . 团状采伐后影响演替速度的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是光照 C . 不同土层土壤动物的种类有显著的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 . 不同类型大小的林窗均能显著提高各土层土壤动物的种群密度
  • 5. 依靠科学技术,大力推广立体农业是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小树幼林里栽培菠萝,通过精心管理取得了桉树、菠萝两旺,提高了经济效益的桉树-菠萝农林生态系统就是立体农业的典型代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桉树、菠萝因生态位差异较大所以种间竞争较弱 B . 桉树、菠萝根系深浅搭配,合理利用了不同土壤内的水和无机盐 C . 该农田中不同地段的菠萝数量不同,属于群落水平结构 D . 在该农田环境不受破坏的条件下,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一般不同
  • 6.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古文都蕴含着生物学知识。下列有关古文与生物学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
    A . “螟岭有子,螺赢负之”,螺赢在螟岭身上产卵,说明两种生物之间有体内寄生关系 B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鬓毛衰”是因为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升高引起的 C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说明群落发生了季节性变化 D . “燕燕于飞,上下其音”体现了行为信息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 7. 曾经,这里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如今,这里是有着百万亩人工林海、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三代人,59年,河北省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用青春与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曾经的塞罕坝群落中的生物往往具有耐旱特性,如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 B . 如今的塞罕坝林场具有防风固沙、水土保持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 . 塞罕坝几十年间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影响群落的演替,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D . 塞罕坝所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 8.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其中字母表示生物或物质,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图中A为大气中的CO2 , C为分解者 B . 碳在生物群落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C . 图中食物链是E→F→D→B D . 图中E→C的箭头表示呼吸作用
  • 9.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体现了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生态系统中分解作用都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B . 探究落叶是否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腐烂的实验采用了“加法原理” C . 重金属不易被生物体排出从而积蓄在体内,故其循环过程不具有全球性 D . 通过设计沼气池充分利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 10. 土地沙漠化是我国当前面临的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2019 年全国造林 1.06 亿亩(1 亩≈666.7 m2),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并实现我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连续 3 个监测期的“双缩减”。下列有关沙漠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恢复沙化土地的自我调节能力才能重塑其负反馈调节 B . 沙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均较低 C . 要恢复沙化土地的稳定性,需投入相应的物质和能量 D . 植树造林时最好种植多种树种,且要能适应当地环境
  • 11. 9月23日,杭州第19国亚运会隆重开幕。“绿色”是杭州亚运会办赛理念之一,《杭州亚运会绿色行动方案》中提出,实施绿色能源俱应等八个专项行动,力争实现首个碳中和亚运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杭州亚运会采取的绿色能源供应等举措有效降低了生态足迹 B . 场馆绿化引进适合杭州生境的绿植,遵循了协调的生态学原理 C . 亚运村产生的生活污水可为净化系统中的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D . “数实融合”点燃主火炬塔,对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具有现实意义
  • 12. 下图为啤酒生产过程的简要流程,其中糖化的目的是将麦芽中的淀粉等有机物水解为小分子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过程①可用赤霉素溶液浸泡大麦种子,使种子无需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 B . 过程②破碎有利于淀粉与α-淀粉酶充分接触,延长糖化过程的时间 C . 过程③的主发酵阶段初期需要氧气,随后再保持厌氧环境,以便完成酒精的生成 D . 发酵过程中要适时往外排气,后发酵时期应延长排气时间间隔
  • 13. 微生物驯化是指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逐步加入某种物质,让其逐渐适应,从而得到对此物质高耐受或能降解该物质的微生物。科研人员现采用微生物驯化结合传统接种的方法筛选农田土壤能高效降解有机磷农药——敌敌畏的微生物,并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流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驯化培养基中加入的物质是敌敌畏,其诱导微生物产生高耐受或能降解敌敌畏的变异,以达到驯化目的 B . 驯化后的微生物常利用接种环挑取菌液在培养基上连续划线分离获得单菌落,划线接种过程中需对接种环进行5次灼烧 C . 可以通过检测以敌敌畏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敌敌畏的剩余量,筛选出分解敌敌畏能力较强的微生物再进行纯培养 D .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菌落数,能测得培养基中活菌数的原因是平板上的一个菌落就是由一个活菌繁殖形成
  • 14. 无菌技术是获得纯净微生物培养物的关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实验过程中所有器皿、培养基及生物材料均需进行灭菌处理 B . 酒精能使细胞中的蛋白质变性失活,70%的酒精用来灭菌效果最好 C . 试管口、瓶口等易被污染的部位,接种时可通过火焰灼烧来灭菌 D . 不耐高温的牛奶可使用巴氏消毒,其优点是能够杀死全部微生物,保留牛奶风味
  • 15. 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和发酵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传统发酵技术通常未严格灭菌,发酵工程则需严格灭菌 B . 传统发酵技术常用混合菌种,发酵工程菌种则较为单一 C . 传统发酵技术多为厌氧发酵,发酵工程则多为需氧发酵 D . 传统发酵技术产物往往是成分复杂的混合物,而发酵工程会依据产品类型选用不同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3分,漏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
  • 16. 酱油起源于我国,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大豆、小麦中的蛋白质、淀粉等有机物在米曲霉、酵母菌和乳酸菌等微生物及其酶系的作用下,被分解形成具有特殊色泽和风味的酱油。利用发酵工程生产酱油的流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可以用平板划线法对酵母菌进行分离和计数 B . 与传统发酵相比,利用发酵工程生产酱油可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C . 大豆中的蛋白质可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碳源和氮源 D . 发酵池发酵阶段使用食盐灭菌以保证酱油质量
  • 17. 营养缺陷型菌株是突变后某些酶被破坏,导致代谢过程中某些合成反应不能进行的菌株。下图是科研人员利用影印法(用无菌绒布轻盖在已长好菌落的原培养基上,然后不转动任何角度,“复印”至新的培养基上)初检某种氨基酸缺陷型菌株的过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过程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后的培养皿不能立即进行倒置培养 B . 紫外线处理的目的是提高菌种突变率且一定能产生目标菌 C . 进行②过程的顺序是先将丝绒布“复印”至完全培养基上,再“复印”至基本培养基上 D . 完全培养基上菌落A在基本培养基对应位置不存在,说明其为氨基酸缺陷型菌落
  • 18. 图1、2、3是某森林中喜鹊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4为该森林大山雀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 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 B . 图1、2中的B、D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C . 图4中第4年和第8年种群数量相等 D . 调查喜鹊的种群密度,不宜采用样方法
  • 19. 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西黄松老龄(50~250年未砍伐)和幼龄(砍伐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年碳收支进行测定,结果如表所示(其中,净初级生产力=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异养呼吸是指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西黄松生态系统碳量

    生产者活生物量(g/m2

    死有机质(g/m2

    土壤有机碳(g/m2

    净初级生产力(g/m2·年)

    异养呼吸(g/m2·年)

    老龄

    12730

    2560

    5330

    470

    440

    幼龄

    1460

    3240

    4310

    360

    390

    A . 西黄松被砍伐后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B . 幼龄西黄松群落,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碳量是360g/m2 C . 幼龄西黄松群落的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小于老龄群落 D . 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可以降低大气碳总量
  •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我省某市的城中河流经该 市城区多个居民区,曾经是城区主要的排污大河,水质污染严重,经过治理后的  该城中河现已成为一道集行洪、蓄水、绿化、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绿色长廊。 下列关于该城中河修复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该城中河属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净化污水等作用 B . 城中河修复过程中在沿河两岸种植多种林木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C . 城中河修复过程中生物多样性日趋丰富,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增强 D . 修复过程中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三、综合题(共5题,55分)
  • 21. 互花米草入侵是南通沿海地区面临的生态威胁之一,科研人员针对其入侵的原因与防治方法开展了相关研究。请分析回答:
    1. (1) 互花米草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由于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和耐受能力很强,其入侵会导致当地原有植物种类锐减,使降低甚至丧失。
    2. (2) 互花米草入侵,可显著改变本地植被群落,并影响其他生物类群,这种演替属于群落的。芦苇也是南通沿海地区的本土植物,由于与互花米草具有相似的,二者之间竞争激烈。研究人员对启东黄海沿岸10个湿地进行调查,每块湿地采用取样法随机选取6个样方,采集植物和土壤样本,测定相关数据,结果如下图。

        

      据图分析可知,推测这是互花米草成功入侵的原因之一。

    3. (3) 对互花米草控制常采用人工刈制、使用除草剂和生物防治等措施。下图表示互花米草参与当地食物链的部分结果:

        

      ①a、b、c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是,图中未体现的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包括

      ②若鸟的食物由互花米草和植食性尾虫,由原来的1:1调整为2:1,传递效率按20%计算,鸟的数量变为原来的倍(保留两位小数)。

      ③互花米草与植食尾虫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的作用。

  • 22. 福寿螺作为一种入侵生物,已对广东地区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为了寻找防治措施,调查了广东省某地3种不同生境(水田、早地、水渠)下的福寿螺种群密度。
    1. (1) 福寿螺刚入侵时,种群增长会近似J型,其原因是(至少写两点),入侵初期种群增长速率(“增大”或“减少”或“不变”),
    2. (2) 下图是对福寿螺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得到的结果。另外通过群落调查发现,福寿螺以水稻和微藻等植物为食,同时也吃线虫,线虫又以微藻为食,鸭子可以吃福寿螺及水稻害虫稻飞虱等。

      ①福寿螺与线虫的关系是

      ②在不同生境中福寿螺种群密度差异明显的原因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另外,水田与水渠相比,受到干扰较多。

      ③请尝试提出福寿螺的防治建议(至少从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方面回答)

  • 23. Ⅰ、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果醋的历史源远流长。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类(呼吸类型)微生物。
    2. (2) 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利用酵母菌发酵制作葡萄酒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发酵过程中,定期排气的方法是 。
    3. (3) 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实验表明,当缺少糖源时,醋酸发酵原理是:
    4. (4) 制作泡菜是利用植物体表的进行发酵,发酵期间,酸性物质不断积累,当它的质量分数达到时,泡菜口味、品质最佳。

      Ⅱ、在调查和分离湖水中耐盐细菌的实验中,先将10升湖水水样浓缩至10毫升,然后各取浓缩水样1毫升,涂布到多个培养皿中培养。请回答。

    5. (5) 可以通过提高培养基中盐的浓度来筛选被调查细菌,这种培养基被称为培养基。
    6. (6) 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对培养基灭菌常用的方法是。培养时需倒置的原因是
    7. (7) 根据培养皿上菌落的平均数可以计算湖水中该种细菌的密度,但计算的数据要比实际活菌的数目少,原因是
  • 24.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往往是混杂生长的。人们在研究微生物时一般要将它们分离提纯,然后进行数量的测定。下面是有关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分离和计数的实验过程,请回答有关问题。
    1. (1) 为分离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应该用的培养基进行分离。
    2. (2) 若取土样6g,应加入mL的无菌水配制成稀释10倍土壤溶液。因土壤中细菌密度很大,需要不断加以稀释,配制成101~107不同浓度的土壤溶液。将103~107倍的稀释液分别吸取0.2mL加入到固体培养基上,用涂布器将菌液铺平,每个稀释度下至少涂布3个平板。将接种的培养皿放置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48h,观察并统计菌落数,结果如下表,其中倍的稀释比较合适,由此计算出每克土壤中的菌落数为

      稀释倍数

      103

      104

      105

      106

      107

      菌落数

      (个)

      1号平板

      478

      367

      270

      26

      5

      2号平板

      496

      354

      264

      20

      8

      3号平板

      509

      332

      252

      29

      3

    3. (3) 若研究尿素分解菌的群体生长规律,可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灼烧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将分离纯化后的单个菌落进行液体培养,可采用定期取样的方法进行计数。若以一个大方格(体积为0.1mm3)有25个中方格的计数板为例进行计算,设五个中方格中总菌数为50,菌液稀释倍数为102 , 那么原菌液的菌群密度为个/mL。
  • 25. 某淡水湖中小岛众多,风景优美,吸引大量游客观光、疗养。因排入富含N、P等元素的生活污水引起了藻类大量繁殖。回答下列问题。

      

    1. (1) 大量排入污水导致湖面漂浮着一层“绿膜”,形成“绿膜”的主要原核生物是,与湖中黑藻的细胞结构相比,根本区别在于其
    2. (2) 研究人员对该湖泊中有机碳生产率进行研究,结果如图1所示。5、7月份0.2m处有机碳的生产率很高,而0.6m以下水深有机碳生产率较低,主要原因是
    3. (3) 受周边农业、旅游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湖泊中N、P污染物超标。请你根据生态学相关知识,进行治理时需要遵循原理。
    4. (4) 污水治理时,相关人员在岸边大量种植挺水植物,既能净化水体又能美化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若将该区域规划为自然保护区,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来看属于
    5. (5) 在污染严重的水域周围建立如图2所示的人工湿地,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不同地段,分别种植不同的湿地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结构。

    6. (6) 图3中的Ⅰ和Ⅱ分别表示该湖泊在污染过程中某种食草鱼类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则在点时,该种鱼的数量达到最大。图4表示该湖泊的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物成分,其中可表示鱼类。结合题意,流经该湖泊的总能量包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