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02 近...

更新时间:2023-12-12 浏览次数:46 类型:复习试卷
一、洋务运动
  • 1. 图为洋务派开办的部分企业。

    据此可知洋务派( )

    A . 获得了中央的大力支持 B . 前期主要发展民用工业 C . 主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 . 创办的企业都在沿海地区
  • 2. 观察下图,由此判断“沪局”( )

    A . 引进了西方先进器物 B . 是最大的民用企业 C . 达到了“自强”的目的 D . 是最大的军事企业
  • 3.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经营的外国轮船公司因为洋务运动的兴起,生意大受影响,中国海关进口的洋布等商品数量也大大减少。这说明洋务运动( )
    A . 吸引了私人资本投向近代民用工业 B .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 .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 D . 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 4. 对于洋务运动,有提出“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全然没有现代变革的概念”;也有提出“洋务运动“求强”、求富”,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对这一分歧解释合理的是( )
    A . 忽视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B . 对洋务派追求目标认识不同 C . 研究洋务运动的视角不同 D . 对洋务运动难以客观的评价
  • 5. (2022八上·中山期中) 观察表格《洋务时期所办主要学堂》,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年代

    名称

    地点

    备注

    1862

    京师同文馆

    北京

    选14岁以下儿童入学。

    1880

    天津电报学堂

    天津

    兼修理论和技术

    1881

    北洋水师学堂

    天津

    主修驾驶、管轮,学制五年。

    1887

    广州陆师学堂

    广州

    中西兼学,在堂学习2年,后派各营供职。

    A . 全部设在通商口岸所在的大城市 B . 体现了对西方语言、制度的学习 C . 凸显了西方科学技术在华的传播 D . 反映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远影响
  • 6. (2022八上·雷州期中) “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以下内容与之最为符合的是(   )
    A . 洋务运动是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 .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 C . 洋务运动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 . 洋务运动重点学习西方的技术
二、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 7. (2023九上·淮安月考) 某学者在评价清朝一场战争时指出:“这使得帝国主义可以在中国从事生产,因而避免了关税,并降低了运输费用。”由此可知这场战争带来的影响是( )
    A .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 B . 列强加紧对华商品倾销 C . 外国人纷纷在华办厂开矿 D . 外国军队驻扎铁路沿线要地
  • 8. 引发下表所示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 1894年 1900年
    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 80家 933家
    A .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 .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C . 外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双方协议 D . 清政府鼓励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 9. (2023·新疆) 某史学著作中有这样的描述:战争结束后52年,经明治维新而疾速发展的日本,打到其先前祖师爷的门前。“打到其先前祖师爷的门前”的战争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0. (2023·榕城模拟) “日本提出的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由此可知,一些有识之士预见了《马关条约》的签订( )
    A . 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B . 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 . 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 . 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 11. 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得到了尊重 B . 甲午战后列强开始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 . 甲午战后列强获得贸易的特权 D . 列强侵华主要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 12. (2022八上·兴宁期中) 《马关条约》第六款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据此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是(    )
    A . 开设工厂 B . 割占土地 C . 增辟通商口岸 D . 获得赔款
  • 13. (2022八上·古蔺期中) 下图为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赔款数额与中日政府年财政收入对比示意图。据此可知(    )

    A . 日本割占了辽东半岛 B . 中日经济差距急剧缩小 C . 清政府财政负担加重 D . 日本开始推行对外扩张
  • 14. (2022八上·兰考月考)  “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暴露了满清王朝的腐化与无能,也招来了列强争相在华割占土地,外国帝国主义将整个中国分割为各自的租借地与势力范围,在这些地域内,他们修建铁路,开采矿山,设立工厂,开办银行,并设立各种各样的剥削机构。”材料描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  )
    A . 背景 B . 过程 C . 结果 D . 影响
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 15. 《时局图》反映的是清朝末年,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现象。有人题诗云:“沉沉酣睡我中华,那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面临“裂似瓜”的局面是在( )
    A . 鸦片战争之后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 .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 16. 下图是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漫画,题目叫“屠杀中国龙”。这幅漫画的场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

    A .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 . 甲午中日战争后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 17. 下图是著名历史漫画《时局图》,该漫画反映的是( )

    A . 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B . 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 . 开放更多通商口岸 D .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 18. (2023·大东三模) 下表是列强在华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此表反映了当时中国处于(    )

    国别

    强租租借地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租借地

    山东

    沙俄

    旅大租借地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法国

    广州湾租借地

    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

    九龙租借地、威海卫租借地

    长江流域

    日本

    福建

    A .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洋务运动期间 C . 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D .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中
  • 19. (2022八上·海淀期末) 1899年,日本驻华公使照会总理衙门,要求清政府不得将福建割让或租借给其他国家。在日本的威逼下,清政府妥协屈服并发表声明:“福建省内及沿海一带均属中国要地,(除日本外)无论何国,中国断不让与或租给。”这一声明发表的背景是(    )
    A .   太平天国控制长江沿岸城镇 B . 中国被迫五口通商 C .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 . 武昌城内新军起义
四、戊戌变法
  • 20. (2022八上·鞍山期中)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是(    )
    A . 公车上书 B . 《变法通议》的发表 C . “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D . 戊戌六君子遇害
  • 21.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创办报刊,积极宣传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 )

    ①《国闻报》    ②《时务报》    ③《变法通议》    ④《万国公报》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③④
  • 22. 下列维新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的是( )
    A . 训练新式军队 B .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C .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 . 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 23. 促使清朝统治集团和光绪帝支持戊戌变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民族危机的加深 B .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 为争夺最高统治权 D . 康有为等人的宣传
  • 24. (2021八上·金水期中) 《从晚请到民国》一书中写道,“长逾 150 4的中国近代史,在社会发展的性质上也是一部转型史。从中古东方型的社会转人现代西方型的社会,其工程之明口,可想而知但是那时的光绪爷要把这百年难变之“型”,而变之于指顾之间,结果可想而知。”以上材料(    )
    A . 肯定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 B . 赞扬了戊戌变法运动变法图强的精神 C . 分析了戊戌变法运动最终失败的原因 D . 批判了光绪皇帝加强君主专制的落后
五、义和团运动
  • 25.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这说明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是( )
    A . 外国传教士的活动十分猖獗 B . 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C . 清政府承认义和团的合法地位 D . 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 26. 下列对“扶清灭洋”口号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 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B . 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已经有了科学认识 C . “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却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D . “灭洋”有笼统排外色彩,但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
  • 27. (2022八上·中山期中) 义和团的一些宣传品中出现过这样的句子:“最恨和约,一误至今,割地赔款,害国殃民”“最恶洋货,如洋灯、洋瓷碗,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由此判断下面对义和团的性质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 抗争与革新 B . 自强与排外 C . 爱国与蒙昧 D . 反清与灭洋
  • 28. (2023八上·西平月考)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这一揭帖宣示了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封建迷信 B . 中原闹鬼 C . 列强侵略 D . 盲目排外
  • 29.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研讨材料信息,下面对义和团认识错误的是( )
    A . 是民族矛盾加剧的结果 B . 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C . 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 D . 性质是反帝爱国运动
六、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 30. (2023·连云) 《复兴之路》解说词中提到:”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关于这一”国耻”表述正确的是(    )
    A . 开始丧失完整独立主权 B . 沙俄占领北方大片领土 C . 北洋舰队至此全军覆没 D . 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
  • 31. (2022八上·惠东期中) “很多汉人目睹了清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革命成了国家唯一的希望。而孙中山提倡的、一直被有身份的中国人当成非法行动来回避的武力推翻清王朝,这个时候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支持。”出现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
    A .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 《北京条约》的签订 C .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 《辛丑条约》的签订
  • 32. (2022八上·兰考月考)  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到“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在哪次战争之后的状况(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33. (2021·无锡) 近代中国遭遇“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导致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战争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34. (2021九下·苏州月考) 有学者痛陈:“当20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奄奄一息,频临灭亡的边缘。”下列选项中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   )

    ①《马关条约》开苏州、杭州为商埠②北京东交民巷被侵华列强划为“使馆界”

    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七、材料分析题
  • 35. (2023·宜宾) 综合探究题。根据要求,完成探究。

    材料一 1872年,第一批留美学生(见图)由上海乘轮赴美,1875年最后一批送毕。按规定,学生出洋后,学习西学仍兼讲中学。“不准半途而废,亦不准入籍外洋”,学成后听候酌量器使,奏明委用。

    ——摘编自郑振铎《晚清文选》等

    材料二 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准备选址建铁厂。

    材料三 张之洞认为“大冶路远,照料不便,若建于汉阳,吾犹及见铁厂之烟囱也”,历经波折,最终选址汉阳(见图)。铁厂采取官办,动用官款5,829,629两,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已无余力接济;1908年,盛宣怀将汉阳铁厂商办;一战期间,向日商借款3700万日元;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把全部设备运往重庆,剩下的建筑悉数炸毁,成立五十年不到的汉阳铁厂,就此灰飞烟灭。

    ——摘编自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1. (1) 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派遣留美学生与近代哪一场运动有关?其目的何在?
    2. (2) 假设你是当时留美回国学员,利用图并考虑近代工业发展条件(如:资源、交通等),在甲、乙、丙三处中推荐最合理的一处厂址,说明理由。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张之洞最终选址汉阳建铁厂的原因。
    4. (4) 结合汉阳铁厂的命运,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
  • 3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戊戌春季的瓜分更刺激了变法派和光绪帝……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戊戌六君子”被杀的时候,不少老百姓其实是叫好的,他们都认为国家杀了奸臣。对老百姓而言,康、梁就是奸臣。启蒙可能是一个方面,而文化的改造一直会是个难题。这个难题一直困扰着近代中国的历史选择和变法取向。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下表是戊戌变法的部分评价。

    书籍或人物

    评价

    《戊戌政变记》

    政变之总原因有二大端:其一由西后与皇上积不相能,久蓄废立之志也。其二由顽固大臣痛恨改革也

    《清代通史》

    政变之总原因,盖出于光绪帝之怯懦,无权无勇

    赫德

    他们(维新派)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康有为传》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1. (1) 材料一中“变法派”主要代表是哪些人?这些人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变法存在的局限和积极影响。
    3. (3) 据材料三,归纳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 37. (2021八上·河北期中) 从1901年到2021年,时隔20年,再次进入辛丑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1年,辛丑年,中国迎来不平凡的一年。前一年,庚子事变爆发,八国联军入京,慈禧为了生存只能接受和谈,蓬头垢面跑出北京。李鸿章这个大清裱糊匠和慈禧信赖的远房小叔奕劻一起,在风烛之年开始了自己一生最后一次重要而屈辱的谈判。

    ——摘自《120年前的魔幻辛丑年:义和团与量子力学慈禧太后和爱因斯坦同在一个时空》

    材料二: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1. (1) 材料一中“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入京”分别指什么?李鸿章“最后一次重要而屈辱的谈判”签订了什么条约?
    2. (2) 材料二中的不平等条约中所说的“使馆”在北京的哪条胡同?这一不平等条约使列强在政治上和军事上还取得了什么特权?这一不平等条约对中国最大的危害是什么?
    3. (3) 综上所述,你对中国近代史有何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