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3-12-23 浏览次数:8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10分)
  • 1.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列问题。

    落花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瓣在雨水中浸得发发  胀,将黑黑的土壤染成一片绯色。昨天,它还执着地立在枝头为花蕊遮风挡雨, (1)   那艳丽的容貌,芬芳的呼吸,引来蜂蝶,孕育新生,传送花粉。今天,新的生命开始生  长了,为了让果实得到更多的阳光和养料, (2) 它毫不留恋枝头的繁华,毫不夸耀自  己的成绩,在斜风细雨中翩然飘落。 【甲】躺在地上,它还在翘望枝头,看到萌生的果  实替代了它原来的位置,依然显示着生命的美好,它放心了,落而无憾。它放心了,却  没有忘记自己的归宿。秋风秋雨中,它将自己埋葬在朴实的大地里,准备滋养明年的花。

    每个人都应该是一朵花,该开时,  A         地开,该落时, .B      地落, 【乙】这样, 我们的事业就会新陈代谢,永葆青春的活力。

    1. (1) 将下面的词语用正楷字临写在田字格里。

      翩然飘落   新陈代谢

    2. (2) 根据句子的意思,将“坦坦荡荡”“轰轰烈烈”填入文段中划线的A、B.两处。
    3. (3) 句子“无论是翘立枝头,还是俯身泥土,都不忘培育新生的使命。”应该放在文中甲、乙两处的哪一处呢?( )
      A . 甲处 B . 乙处
    4. (4) 文中划线句子(1)和(2)有一句有语病,请你找出并改正。

      我认为第 句有语病,我将句子改为 

    5. (5) 下列句子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陆新生日那天收到爸爸的礼物 —— —台笔记本电脑,真令他喜出望外。 B . 运动会上,同学们各得其所。运动健将们参加比赛,文学高手写稿件,啦啦队 员们都是文艺活跃分子。 C . 黄明的自我介绍很精彩,台下的同学们不可抗拒地鼓起掌来。 D .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俩就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二、 梳理与探究(16分)
  • 2. 【古诗文梳理】
    1. (1) 《论语》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 (2)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3)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看,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年,。 (朱自清《春》)

    4. (4) 读曹操《观沧海》的“”感受到了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
    5. (5) 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感受到了作者把明月人格化了,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切、安慰之情。
    6. (6) 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3. 七年级某班举行“朋友一生一起走”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 (1) 活动开始之前,经同学们一致推选你作为这次活动的主持人。作为主持人的你,请设计一段精彩的开场白。(60字以内)
    2. (2) 请为本次综合性学习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活动一: 

      活动二: 

三、 阅读与鉴赏(44分)
  • 4. 读完名著《朝花夕拾》,完成下列填空题。
    1. (1) 《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  ,让我感到痛苦。
    2. (2) 鲁迅小时候最喜欢在 玩耍。
  • 5. 读完名著《朝花夕拾》,完成下列选择题。
    1. (1) 《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 )
      A . 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 . 先生不重视自己 C . 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 . 学医太难
    2. (2) 《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

      格特点( )

      A . 迷信 B . 不拘小节 C . 马虎 D . 朴实
  • 6.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 (1)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由于“僵卧孤村”,而且风雨大作,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哀叹连连。 B . “风吹雨”既写实,扣题“风雨大作”,又象征了南宋朝廷风雨飘摇。 C . 诗中两次写到了北疆战事,但都是诗人的意想,并非身临疆场。 D . 全诗奔放雄沉而又略带苍凉,爱国之情,感有肺腑。
    2.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7.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古之欲明①明德②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③其家;欲齐其家者,先 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齐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④。

    (节选自《礼记·大学》)

    【注释】①明:动词,彰明。②明德:美德。③齐;治理,整理。④格物:格,就 是确实研究清楚。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辨事物,尽事物之理。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温而知新     ②吾日三吾身 

      ③不如之者    ④治其国者  

    2.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3. (3) 请从“学习态度”或“学习方法”任一方面,在[甲]文中选择一句,写出对你的启示。
  • 8.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

    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 一定意义上就是在重演人类的发展史。我们的祖先通过劳动实现了人类文明的提升。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我们在儿童阶段的成长,都离不开劳 动环节的淬炼。《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可见,古 人讲究从细节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我们必须谨记:尽管我们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现代社会,劳动教育并不只是要锻炼体质,还要让儿童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 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这对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有重要的影响。比如  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让儿童学习通过劳动创造美的世界,可以提升儿  童的审美情趣。由于劳动教育关涉诸多方面的教育,因此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

    (选自韩震《劳动是学以成人的基础》,《光明日报》2019年1月28日,有删改)

    材料二:

    劳动课程内容选择应坚持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注重培养学生自理、自 立能力,选择日常生活劳动内容;注重从时令特点和区域产业特色出发,选择工农业生 产劳动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选择学生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现代服务业劳  动内容;注重选择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的手工劳动内容,适当引入体现新形态、新技术、新工艺等的现代劳动内容。

    劳动课程强调学生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注重动手实践、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学  创融通,倡导“做中学”“学中做”,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真实需求出发,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经历完整  的劳动实践过程,避免单一、机械的劳动技能训练,避免简单的劳动知识讲解,避免缺  少实践、过于泛化的考察探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制作、试验、淬炼、探究等方  式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习得劳动知识与技能,感悟和体认劳动价值,培育劳动精神。

    [节选自教育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

    1. (1)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述二则材料分别阐述了劳动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式。 B . 劳动教育是劳动技能训练,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无关。 C . 劳动课程内容应让学生力所能及,且体现时代特色。 D . 劳动课程倡导学与做紧密结合,获得真实的劳动体验和技能。
    2. (2) 材料一中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3. (3) 学校准备就学生参加劳动教育进行家长问卷调查,请你为问卷调查设计一个问题。
  • 9. 【文学作品阅读]

    春走老山界

    谭谈

    ①其实,只有到了四月,山野里的春色才最浓烈,最灿烂,春的表演才最癫狂!嫩绿的新叶,压在深绿的老叶上,此时全部张开了身姿,展示着它的魅力,使山色具  有了鲜明的层次感。各种各样的野花,张狂地绽放,把或浓或淡的芳香,洒满坡坡岭 岭。整个山野,都沐浴在芳香里。

    ②我们此行,是去拜会红军长征途中著名的老山界。

    ③汽车,在一个”之”字接一个”之”字的山间公路上奔驰。我的双眼,贪婪地向 前张望。只见前面山头上的一棵棵大树,仿佛一个个绿色的云团,浮动在天际。刚刚下 过一场雨,山腰里升腾起一缕缕轻纱似的云雾。山头在这一缕缕云雾里时隐时现,像一 个披着婚纱的新娘,姿态娇美。

    ④老山界,深藏在舜皇山里。

    ⑤我们一路奔山而上,去追寻老山界。汽车在一块平地上停下了。这里是紫花坪, 一丛丛、 一树树紫色的杜鹃花,正热烈地绽放着,璀璨一片。紫花坪,真是名副其实! 沿着山谷, 一条小溪—路叮咚而下。几场春雨过后,窜动在小溪里的溪水更充沛了,溪 水鞘跳着勇猛向前。遇到高崖, 一蹦而下,化身壮丽的瀑布;遇到巨石,委曲求全,绕 道而行。它总是千方百计向前奔去,去探寻更广阔的世界……山东的溪,出山后涌入 湘江,而山西的溪,下山后就汇入资江。最后,都走进洞庭、长江、大海,到达它们终极的目标。

    ⑥终于, 一块巨石立在我们面前。几个威严的大宇,赫然入目:老山界。这里是   1934年11月,红军长征经过渗烈的湘江之战后,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当年翻越这座山 的陆定一,记下了这段难忘的经历。于是, 一篇美文《老山界》进入了共和国的中小学 课本,激励着一代代国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为纪念革命先辈,为宣传红军精神, 傍着这座山的东安、新宁、城步三地,都立有老山界的碑石。那么,哪里,才是真正的 老山界?这座山很大,老山界也很大。红军穿山而过,陆老到底描绘的是哪一段?这并  不重要了。或者应该说,三块碑石标示的,都是真的。

    ⑦在这里,不时看到一队队游人,艰难地走在这条山道上,追导当年红军的足迹。我站在碑前,望着山间荆楝丛生的小道,陷入了沉思。当年,红军战士, 一路走去,走过二万五千里,经历了多少如湘江战役般惨烈的战斗,多少鲜活的生命,倒在这条路上啊!

    ⑧这时,又一队着蓝色红军服的人,站在这块刻有老山界的巨石碑前宣誓,一个个神情庄重。每天,这块碑前,这条路上,总有人在追寻红军的足迹。他们中,有工人,有农民,有学生,有老者,更有青年……红军自有后来人啊!

    ⑨走下山,我们路遇一些采茶人。交谈中我们得知,有一个汉子,走进了这座山, 他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要与居住在大山深处的山民手拉手,领着他们走一条新时代全 民奔小康的长征之路。他要把散落在山谷深处的山货--野茶,带出山去,送进都市里 家家户户的厅堂。这就是从这座大山脚下走出去的山民之子老唐,他放弃他在美国已有 相当规模的事业,毅然回到家乡,寻找帮助乡亲走出贫困的道路。山民们在山中采到野茶叶, 一担一担地送往茶业加工厂。沉睡在大山里的野茶林,如今成了山民的取款机。

    ⑩踏春舜皇山,追寻老山界,让人发出由衷的感叹:老山界人正奔走在乡村振兴的新长征路上!

    (有删改)

    1. (1) 上面文章按照游踪展开描述,请完成下列表格中的内容。

      游踪

      段落

      见闻

       

      A

      ①段

       

      C

      上山中

      ② - ③ 段

       

      D

       

      B

      ④-⑧段

      杜鹃花、溪流、碑石、游人

      下山

      ⑨—⑩段

      见采茶人、听老唐故事

    2. (2) 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可否改成“游览“?为什么?

      我们此行,是去拜会红军长征途中著名的老山界。

    3. (3)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前三段写景文字的作用。
    4. (4) 新长征路上,有不少像文中老唐这样“出国了又回来,出息了就报国”的人, 请你说说他们身上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再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学习。
四、作文(50分)
  • 10. 记叙文写作

    请以“想要说声谢谢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提示:

    ①要注意审题一想要说声谢谢你,究竟说出口了没有呢?

    ②写人叙事中要学会运用各种描写方法,使文章更生动。

    ③注意在开头、结尾与标题相照应,叙述中也要使用一些表达情感的语句,这样才能扣住题目,也才能让叙写的事件蕴含丰富的情感或具有一定的深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