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潼南区六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

更新时间:2023-12-11 浏览次数:14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30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

    每一朵小花都有开放的权利,虽然它可能不是那么鲜( ),但只要用心绽放就是成功;每一朵小花都不可轻( ),因为它是有理想并在努力奋斗着的;每一朵小花都不可xiedú( )( ),因为它是有自尊而且在生活着。“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有理想的生活就是幸福的,有目标的奋斗就不是可望而不可既的。

    1. (1) 阅读语段,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A妍 B觑 C.xièdú

    2. (2) 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改正。
  • 2.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
    A . 人应该要学习负责,你这样李代桃僵地为他承担责任,不是帮他,而是害他。 B . 这么多天过去了,我对妈妈思念不但没有削减,反而与日俱增 C . 我们最喜欢的体育课,竟然被数学老师鸠占鹊巢 , 拿来评讲作业了。 D .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畅销读物能否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具备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B . 为了提高大家阅读的兴趣,我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的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 C . 广州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垃圾处理系统。 D . 十三行博物馆举办非遗体验活动,旨在让人们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 4. 给下面几个句子排序,语意最连贯的一项是( )

    ①全国各族人民、全世界友好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热切地关注武汉、同情武汉、支援武汉,热切地关注和帮助世界这个“地球村”。

    ②它所包含的尊重和珍视生命的态度,体现了人道主义所包含的积极成分和因素。

    ③正是由于有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

    ④抗疫是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行为。

    ⑤因为在人的一切权利中,生命和生存权利是第一位的。

    A . ⑤③①②④ B . ④②⑤③① C . ③①⑤④② D . ④⑤③①②
  • 5. 仿照示例,在九年级上教材中选一首诗歌(古代或现代均可),用下面的句式写出你的鉴赏或评价,别忘了展开你的想象哟。

    示例:《沁园春·雪》是一首指点江山自信豪迈的诗,如同敲击着震荡山河的战鼓,气雄古今。

  • 6. 名著阅读。
    1. (1) 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富于战斗精神的特点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优良传统,又以精美创新的艺术风格成为新诗发展的重要收获。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一时期,其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
    2. (2) 阅读《黎明的通知》中的选段,回答问题。

      ①为了我的祈愿

      诗人啊,你起来吧

      ②而且请你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③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

      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

      ④我从东方来

      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

      ⑤我将带光明给世界

      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⑥借你正直人的嘴

      请带去我的消息

      ⑦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

      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

      ⑧请他们来欢迎我——

      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

      ①用文中原句回答。

      “黎明”的任务是:诗人的任务是:

      ②简要分析“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的含义。

  • 7. 综合性学习。

    自强不息是我国古人从大自然中悟出来的大智慧,数千年来,早已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为鼓励学生传承自强不息精神,勇于进取,迎难而上,某校文学社决定编辑一期“自强不息”主题特刊,编辑邀你为特刊出谋划策。

    1. (1) 编辑从初中语文课本中找了以下诗句放在这个栏目,请你帮编辑剧去不适合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A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B .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C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 (2) 阅读下列材料,围绕“自强不息”主题设计一个访谈问题供编辑参考。

      来自河南淅川乡下的高三学生小通,家里经济条件很差,父母到县城租了一套简陋的房子,边打工边陪读。他没有因为假期而有丝毫懈息,坚持每天5点半起床开始早读。疫情期间,学校采用网上开课。小通家中没有WiFi,只好跟邻居借网,屋项信号最好,每天上午8点,小通准时搬小凳子出门,独自一人爬上屋顶,蹭WiFi与老师空中连线学习。

    3. (3) 某同学投递了一篇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稿给文学社,编辑截取了其中一段,想在这一段的开头添加一句话作为分论点统领下文,请你帮编辑完成修改。

      作家史铁生双腿瘫痪在轮椅上30多年,后期又患尿毒症,多次在死亡线上徘徊,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勇敢面对病痛的折磨,一次次从死神手里挣扎出来,写出了无数优秀的作品留存于世。无臂钢琴王子刘伟,10岁时发生事故失去了双臂,面对命运的打击,他没有放弃,伤愈后他学会了用脚穿衣、吃饭、写字……12岁时,他爱上了游泳,参加了北京市残疾人游泳队,获两金一银的好成绩,却又患上过敏性紫瘢,不得不终止心爱的游泳运动。但他依然不放弃,他开始学习钢琴,没人教他,他就自学,功夫不负有心人,仅用一年时间,他的钢琴演奏水平就达到7级,还参加了浙江卫视的第一季《中国达人秀》节目,获得冠军。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 8. 默写填空。
    1. (1) ,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 (2) 一封朝奏九重天,。(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 (3) ,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4. (4) ,万古惟留楚客悲。(《长沙过贾谊宅》)
    5. (5)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两句诗恰好表达了这种观点。
    6. (6) 仕途不顺往往成为文人创作的另类契机。李白借用典故,表达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的愿望:“”(《行路难》)
    7. (7) 面对亲人远隔,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用“”祝福天下所有不能团圆的人们,即使身处异地,也有共赏一轮明月的幸福。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 )
      A . 属予作文以记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 . 去国怀乡/国破山河在 C . 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 D . 是进亦忧,退亦忧/是金陵人,客此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 “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大观。“衔”“吞”气势磅礴,生动传神。 B . 本文用词极工,“潇湘”“隐曜”“万千”“静影”等双声叠韵词的大量使用,收到了金声玉振、回环往复的效果。 C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先”对“后”,“忧”对“乐”,在对比衬托中表达了作者“先忧后乐”的济世情怀和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 D . 文章在立意和构思上呈现出“详写楼,略写湖,重在写景,概写言志抒情”的特点。
    4. (4) 本文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与下面链接材料里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人生态度有何相似之处?请比较分析。

      【链接材料】

      定风波(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①且徐行。竹杖芒鞋②轻胜马,谁怕?一蓑③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④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①吟啸:高声吟唱②芒鞋:草鞋③蓑:即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④萧瑟:风吹雨打的声音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 10. 阅读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题。

    养一畦露水

    许冬林

    ①露水是下在乡村的。只有古老的山野乡村,才养得活精灵一样的露水。

    ②童年时,在露水里泡大,以为露水是入不得诗文的,直到读《诗经》里的《蒹葭》才开了心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古老的风情画呈现于眼前:雾色迷濛,芦苇郁郁苍苍,美丽的女子在露水的清凉气息里如远如近……

    ③我的童年里也有睡在第叶上的露水,但那是另一种风情。村子里养着一条褐色水牛,农忙时节,孩子的大清早起来割牛草。我和远房堂姐相约着,去村西河边的芦苇荡里割草。卷起裤管下去,脚下的软泥清城清凉,芦苇一碰,露水珠子簌簌洒一身。从脖子到后脊,到前胸,露水的凉意在皮肤上蔓延,还似乎带着微甜的味道。苇丛里的青草又长又嫩,几刀便可斜一大把,有时还顺便割一把细嫩的水芹,当年饭的小菜。出了芦苇荡,几大把青草拎在手上,一路滴着露水。我们的头发和衣服,也被露水打得湿透。仿佛洗了个露水浴,脸上,身上,眉毛上,眼睛里,皆是露水。白露未晞,白露未已。

    ④那时候过暑假,晚上不爱在家里睡觉,而是在平房顶上露宿。堂姐堂哥堂弟,唧唧喳喳的一大群,自带凉席,都来我家的平房顶上睡觉。我们简直成了原始部落,月光为帐,星星为灯,感觉自己就那么睡在天地之间,也像草叶子上的一滴露水。到后半夜,露水重重地下来,裹身的毯子又凉又软,翻个身,贴着堂姐的后背,听她说断断续续的梦话,窃窃想笑。星星在耳边,垂垂欲落,虫声蛙声都已歇了,四下俱寂。满世界,只剩下了露水的清凉气息在流散、漫溢。露水里睡着,露水里醒来。清晨下房顶,常看见邻家的瓦楞上结着蛛网,蛛网上也悬挂着露珠,亮晶晶的,在晨风里摇摇欲坠。

    ⑤暑假一过,初秋早晨上学,穿过弯弯曲曲的田埂,也是一路蹚着露水去学校。到学校,一双小脚泡得好白,又白又凉,嫩藕一般,脚丫里有草屑和碎小的野花 , 那时候,常提着凉鞋上学,到了学校后,才下到校前的池塘边,洗掉脚上的草屑和野花。有时,竟舍不得将那双被露水洗得格外好看的小脚插进鞋里:是露水,滋养了一个乡下姑娘的双脚。

    ⑥成年之后,庸庸碌碌,在家和单位之间来回折返,过着千篇一律的两点一线式生活。有一日,读《枕草子》里写露水的几句,才想起自己似乎好多年没看见露水了。忙时只顾着抬头往前赶路,快!快!闲时只想饱饱地睡会懒觉,起床时,草木上的露水已经遁形。以至产生错觉:露水,莫非只存在于童年?

    ⑦当然不是。露水一直都在,在童年的回忆中,在乡村的岁月中,在有闲情闲趣的人心中。

    ⑧《枕草子》里写露水的笔墨多而有情趣,而我最爱玩味的是这一句:“我注意到皇后御前的草长得挺高又茂密,遂建议:‘怎么任它长得这么高呀,不会叫人来芟(shān)除吗?’没想到,却听见宰相的声音答说:‘故意留着,让它们沾上露,好让皇后娘娘赏览的。’真有意思。”读到这里,我恍然觉得游离多年的一片小魂儿给招回来了。养花种草,不是目的,是为了给一个有闲情闲趣的女人去看清晨的露。

    ⑨我读着《枕草子》,不觉痴想起来。痴想有一天,能拥有一座带庭院的房子,四围草木葱茏。院子里,种花种菜种草,一畦一畦的。清晨起来,临窗赏览,看一畦一畦的露水,都是我养的。

    ⑩养一畦露水。在露水里养一个清凉的自己。生命短暂渺小,唯求澄激晶莹,无尘无染。让美好持续,一如少年时。

    (摘自《读者》2022年第16期,有改动)

    学校广播站用许冬林的《养一哇露水》做一期美文鉴赏节目,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 (1) 为了使听众能从整体上把握这篇文章,需要在播报正文之前用简洁的语言对文章内容进行概述,请补写横线上的内容。

      文章由《诗经·蒹葭》中的名句,引出童年时与露水有关的三件往事:农忙时节全身被芦苇荡里的露水打湿, ①   ② 。接着提及成年后匆忙而枯燥的日常生活,通过两相对比,并引用《枕草子》中的故事,最后生发出对生命的感悟。

    2. (2) 朗诵本文适配下面哪种风格的背景音乐?( )
      A . 柔和优雅 B . 活泼明快 C . 浑厚古朴 D . 深邃婉转
    3. (3) 节目播放之前,播音组发生了争议:第⑨段“都是我养的”一句的重音应该落在哪个字上?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4. (4) 作者凭着敏锐而纤细的女性感官,将掠过眼前的露水形象一一捕捉,构造了一个清纯优美的诗意世界。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文章标题“养一畦露水”中的“畦”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②品析加横线句子“到学校,一双小脚泡得好白,又白又凉,嫩藕一般,脚丫里有草屑和碎小的野花”的表达效果。

    5. (5) 探究第@段语句的含义,并对怎样才算是“有闲情闲趣的人”谈谈你的见解。
  • 11. 阅读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逆流而上”的三峡

    古典诗词中的三峡,大多写的是顺流而下的三峡。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是写下三峡;杜甫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也写下三峡。那里缺少了一个“逆流而上的三峡”。

    【材料一】

    ①三峡是拉出来的三峡。《扁舟过三峡》写道:“船过西陵峡时,有些地方河槽正中间

    出现成堆的岩石,小山般的破碎岩石连小羚羊能起来都有困难,可是倒霉的纤夫却要在上面爬上爬下。主河道水要相对宽和深,但帆船宁愿走靠岸边的较窄的水道,因为这里可以不停地拉纤……”

    ②纤夫——三峡精神的演绎者

    ③一声吆喝、一声长啸,使尽全身力气弓腰拉纤的纤夫,他们的号子声像是来自万丈断崖下,撕裂人心,久久回荡在逼仄的峡谷内,回荡在峡江的漩涡里和悬崖间。这群终身搏斗在激流险滩中的英雄,被视为三峡之魂。

    ④纤绳——一头拴着船只的安危,一头拴着纤夫的生死

    ⑤三块河道落差巨大,逆水行舟,用以引力的纤绳十分重要。纤绳由16片老丛竹篾编织而成,这种竹篾硬中带柔,粗中有细,不伤皮肤,又方便收拢、盘曲。使用时绳索一头通过麻编拴在船只的维板杜上,一头拴在纤夫腰间,船只与纤夫的命运如此紧紧拴在一起。

    ⑥纤痕——在岩石上磨出的“史记”

    纤痕是纤夫们经年累月的用纤绳在岩石上磨出的深槽,几乎像历朝历代的编年史一样,是纤夫们记录自己生命和历史的特殊方式。

    ⑦纤道——与水路平行的岸上纤夫之路

    ⑧三峡的纤道全在绝壁上凿出。有的从几乎垂直的岩壁上拾阶而上,有的必须扶着铁链才不至于跌入江中。三峡的第一条纤道开凿于明代(1481年),那时纤道几乎与水道等长,或弯或直,形成岸上的“奇路景观”。

    【材料二】

    11938年,武汉面临沦陷,重庆成为战时首都,随之,大量入川的抗战物资滞留在长江枢纽港宜昌。宝昌城数公里区域内,各种大宗物资堆积如山——它们是全中国航空、军工、轻重工业的精华。而这十余万吨物资、数万人员必须在40天内由穿越三峡的船只安全转移至重庆,因为40天后峡江航道将进入枯水期。危局国重庆人卢作孚发生了逆转,他凭一个企业之力完成了具有国家意义的“宜昌大撤退”。

    ②卢作孚,合川人。1893年生于贫寒之家,读完小学就开始做活,后孤身到成都求学。1925年创建了以实现孙中山“民主主义”为目标的民生公司。“从一艘运力仅70吨、从重庆至合川的小客轮起家,十余年间发展壮大成为川江航运的主力军。”

    ③面对宜昌困境,卢作孚一边安抚大家的恐惧,一边提出了“三段航行法”。将宜昌至重庆近1000公里的航程一分为三,其中十分重要的物资由宜昌直接运至重庆,回程只运输出川士兵顺江而下,奔赴前线。航路上光险滩暗流就有数百处,一路上敌机不间断地轰炸。

    每天都有民生公司职员、码头工人、航道纤夫在轰炸中牺牲或受伤。如此危急关头,这个东方的民族在用肉体和钢铁搏斗,古老的三峡航线还在顽强地脉动着。

    ④民生公司的22艘轮船和850多只木船,日月不停在川江来回穿梭。最终完成了全部人员和80%的物资运输,几乎相当于民生公司一年的运输量。这期间,民生公司有16艘轮船被炸毁,116名员工牺牲,而他们收取的运输费用仅有当时外国轮船的十分之一。

    (根据《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第2期相关文章改编)

    【材料三】

    11939年5月3日和4日,日军共计出动飞机72架狂炸重庆市区,投弹292枚,死伤数千人,焚毁房屋3000余栋。重庆市中心尽成废墟,尸陈街市,熊熊大火燃烧了近三天才被扑灭。1941年,日军将先前大规模的、密集型的战略轰炸,改为小规模、多批次、时间长的疲劳轰炸。在日机的“疲劳轰炸”下,6月5日,重庆发生较场口大隧道窒息惨案,造成776人受伤,近千人死亡。

    ②《国民日报》一篇社论指出:“重庆市民在敌机的残暴烧杀政策之下,在血火交织中,在废瓦類垣里,不计较私产的损失,忍受着个人的悲哀,他们只是沉痛的严肃的愤怒者,他们对于抗战的信心矢志不移,他们的声音传达到社会上就是:以热情鲜血和忠诚的服务,报效国家。”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网《重庆大轰炸激发全民抗战精神》等文章改编)

    重庆大轰炸翔间市民伤亡情况

    (以上图表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第2期。其中1942年统计数据缺失)

    1. (1) 根据以上材料判斯,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 . “一声吆喝、一声长啸,使尽全身力气弓腰拉纤的纤夫”,描绘了纤夫拉纤时与激流险滩搏斗的英勇与艰辛。 B . “一头拴着船只的安危,一头拴着纤夫的生死”,可见拉纤的工作责任重大,且危险重重。 C . 1938年,滞留宜昌城的“十余万吨物资、数万人员必须在40天内由穿越三峡的船只安全转移至重庆”如此急迫的直接原因是峡江航道即将进入枯水期。 D . 根据材料三推测,1942年重庆全年没有遭到日本侵略者轰炸。
    2. (2) 重庆三峡博物馆“峡江纤夫”主题馆急需一件展品。结合材料一,从以下备选展品中挑选一件推荐给他们,并附上一段简洁的推荐词。

      ①一张纤夫拉纤写真照 ②一段老纤绳

      我推荐:(填序号),推荐词:

    3. (3) 《人民日报》评论说“川渝人是有些英雄气在身上的”,你赞固这个观点吗?根据材料二,阐明理由。
    4. (4) “航拍中国”栏目组就三峡航拍的路线产生过分歧。根据上面三则材料内容,从导演的视角补写一段辩词。

      编剧:我选“顺流而下的三峡”航拍路线。顺流而下,有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豪放迅疾,有郦道元“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明丽秀美,有“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清哀婉……在这里可以遇见一个江水宏大磅礴、风景绚丽多彩、猿声哀婉不绝的诗意三峡。

      导演:我选“逆流而上的三峡”航拍路线。逆流而上,

四、写作(55分)
  • 12.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⑴阅读下面的内容,根据要求作文。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当你感到寒冷、困顿、迷茫的时候,能够快速治愈的,往往是那清浅的子常烟火。烟火气,是生活的气息,是美丽的风景,更是每个人的精神家因。

    请以“寻常烟火最抚我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3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写出真情实感: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姓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⑵经典传续,书香致远。读一本书,启迪智慧,养气正心。班级正在举行“经典与伴·启智慧心”为主题的读书推荐会活动。初中三年,总有一部经典名著,曾扣动你心底,回响悠远。请你就这部名著,围绕活动主题,写一篇推荐语,向班级同学推荐这本书吧!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实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