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物...

更新时间:2023-12-05 浏览次数:2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下表面带负电的云层靠近避雷针时, 由于静电感应, 因此避雷针尖端带有正电荷,避雷针周国电场的电场线、等势线如图所示,A、B、C、D为电场中的四个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点的电场强度小于D点的电场强度 B . D点的电势比C点的电势高 C . 将带正电的试探电荷由B点移动到C点,试探电荷的电势能增大 D . 虚线为电场线,实线为等势线
  • 2. 人们购买智能手机时手机的续航能力是重点考量的一个方面,所以消费者时常会留意手机电池的相关参数。某款手机的电池铭牌上标有字样,这意味着如果这款手机工作时的电流始终为 , 则充满电的电池理论上可以工作对应的物理量为
    A . 能量 B . 电荷量 C . 电容 D . 电势差
  • 3. 电容器是常用的电学元件,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半圆形金属板间隔一段距离水平放置,板间可视为真空。两金属板分别与电源两极相连,开关闭合,上极板可绕过圆心且垂直于半圆面的轴转动。开始时,两极板边缘完全对齐,现让上极板转过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电容器的电容变小 B . 极板上所带电荷量增多 C . 两极板间电压增大 D . 两极板间电压减小
  • 4. 有三个同学分别对各自手中的电阻进行了一次测量,三个同学把测量各自电阻时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描点到同一U-I坐标系中,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图中A点、B点和C点对应的电阻分别RA、RB和RC , 则

    A . B . C . D .
  • 5. 一带电粒子从电场中的点运动到点,该过程中粒子受到的电场力做的功为 , 粒子除了受到电场力外,还受到了其他力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带电粒子的电势能一定增加 B . 带电粒子的电势能一定减小 C . 点的电势一定高于点的电势 D . 点的电势一定高于点的电势
  • 6. 2023年3月,中国科学家通过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晶态冰中蛋白质三维结构,电子显微镜是冷冻电镜中的关键部分,其中一种电子透镜的电场分布如图所示,虚线为等势面,相邻等势面间电势差相等,a,b是轨迹上的两点,一电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a,b是轨迹上的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点的电场强度大于点的电场强度 B . 电子在点受到的电场力方向竖直向下 C . 点的电势高于点的电势 D . 电子在点的电势能大于在点的电势能
  • 7. 如图所示,在一与匀强电场平行的平面内建立xOy平面坐标系,在轴和轴上分别有点和点,为AB的中点,A、B两点的电势分别为 , 原点的电势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点的电势为 B . OC为匀强电场的一条电场线,且电场方向由点指向 C . 将一电子从点移动到点,电子克服电场力做的功为 D . 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 8. 静电除尘器除尘原理如图所示,带负电的尘埃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收尘极迁移并沉积,以达到除尘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尘埃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电场方向相同 B . 是直流高压电源的正极 C . 在同一位置,尘埃带的电荷量越多所受电场力就越大 D . 尘埃带的电荷量可能为
  • 9. 人体的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双分子层之间存在电压(医学上称为膜电位)。现研究某小块均匀的厚度为的细胞膜,膜内的电场可看作匀强电场,简化模型如图所示.初速度可视为零的钠离子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图中的点加速运动到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膜内的电场方向为 B . 钠离子在点的电势能大于在点的电势能 C . 若膜电位不变,钠离子到达点的动能与成正比 D . 若膜电位不变,钠离子的加速度与成反比
  • 10. 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A、B之间加有恒定电压U,A、B两板的中央留有小孔 , 在板的右侧有平行于极板的匀强电场 , 电场范围足够大,感光板MN垂直于电场方向固定放置。第一次从小孔处由静止释放带正电的甲粒子,第二次从小孔处由静止释放带正电的乙粒子,甲粒子和乙粒子的电荷量之比为1:2,质量之比为1:4,不计两粒子受到的重力和空气阻力, 关于这两个粒子的运动,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甲粒子和乙粒子在处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2 B . 甲粒子和乙粒子打到感光板上时的动能之比为1:2 C . 甲粒子和乙粒子在整个过程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2 D . 甲粒子和乙粒子打到感光板上的位置相同
三、非选择题: 本题共 5 小题, 共 54 分。
  • 11. 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研究带电油滴在平行金属板间的运动, 比较准确地测定了元电荷, 因此获得了192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其实验原理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模型, 置于真空中的油滴室内有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 A、B, 与电压为U的恒定电源两极相连,平行金属板A、B间距为 , 两板间存在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喷雾器喷出带同种电荷的油滴,少数油滴通过上面金属板的小孔进人平行金属板间,油滴进人金属板问后,发现有的油滴刚好悬浮不动。

    1. (1) 已知金属板带正电,金属板带负电,通过分析可知油滴带(填“正电”或“负电”)。
    2. (2) 若已知悬浮油滴的质量为 ,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 忽略空气对油滴浮力的影响,则悬浮油滴带的电荷量为。(用题中涉及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3. (3) 现在公认的元电荷的值为C.
  • 12. “行知”实验小组测量电容器的电容的实验器材有:直流稳压电源、待测电容器、定值电阻 , 定值电阻、电流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单刀双掷开关、导线若干。

    1. (1) 实验小组的同学将定值电阻等器材按图甲连接电路后,将开关与1端闭合,电容器进行的是(填“充电”或“放电”)过程。
    2. (2) 将开关与1端断开并与2端闭合,测得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则电容器充满电时,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为
    3. (3) 利用计算机软件测得乙图中曲线与两坐标轴所围的面积为 , 则电容器的电容为
    4. (4) 用替换后,重复上述实验步骤,测得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丙中的某条虚线所示,则应是图丙中的 (填“b”、“c”或“d”)
  • 13. 如图所示, 用两根相同的绝缘细线将带正电的小球A、B悬于天花板上的点,两球静止时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已知绝缘细线的长度两球的质量均为 , 两球均可视为点电荷且它们所带的电荷量相等,静电力常量k=9.0 , 取重力加速度大小 , 求:

    1. (1) 绝缘细线上的拉力
    2. (2) 小球所带的电荷量
  • 14. 如图所示,A、B是固定在同一条竖直线上的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它们的电荷量分别为+Q和-Q,它们之间的距离为2d。MN是竖直放置的光滑绝缘细杆,细杆上的C点与点电荷A等高,细杆上的D点与点电荷B等高,细杆上的O点到C点的距离为d,MN与AB之间的距离为 , 静电力常量为k。

    1. (1) 求点处的电场强度的大小:
    2. (2) 将穿在细杆MN上的带电小球p(视为点电荷、电荷量为+3×10-6C)从C点由静止释放,小球p从C点运动到O点的过程中,小球p的电势能减小了4.5×10-5J,求C、O和C、D间的电势差UCO和UCD
  • 15. 如图甲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M,N的长度及间距均为 , 两板间加一定的电压。一个质量为 , 电荷量为的带正电粒子从上报板边缘点以水平初速度射入电容器,恰好从两板间中线的点飞出,不计粒子受到的重力和空气阻力。

    1. (1) 求带电粒子出电场时的速度大小
    2. (2) 若改变两板间的电压,使带电粒子的入射速度为 , 带电粒子恰好从下极板右边能飞出,求此种情况下两板间的电压
    3. (3) 若使带电粒子的入射速度为 , 并从带电粒子射入电容器瞬间开始计时,且上极板和下极板间的电势差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带电粒子恰好从上极板右边缘飞出,求带电粒子运动过程中到上极板的最远距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