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段考...

更新时间:2023-12-19 浏览次数:2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右图是某种静电推进装置的原理图,发射极与吸极接在高压电源两端,两极间产生强电场,虚线为等势面,在强电场作用下,一带电液滴从发射极加速飞向吸极,a、b是其路径上的两点,不计液滴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点的电势比b点的低 B . a点的电场强度比b点的小 C . 液滴在 a点的加速度比在b点的小 D . 液滴在 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的大
  • 2. 以下图中p表示质子,e表示电子,距离D>d,其中O点电场强度最大的排布方式为(  )
    A . B . C . D .
  • 3. (2021·宁波模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发生很多静电现象。有一次,小明的手指靠近金属门把手时,如图所示,突然有一种被电击的感觉。这是因为运动摩擦使身体带电,当手指靠近门把手时,二者之间产生了放电现象。已知手指带负电,关于放电前手指靠近金属门把手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门把手内部的场强逐渐变大 B . 门把手与手指之间场强逐渐增大 C . 门把手左端电势高于右端电势 D . 门把手右端带负电荷且电量增加
  • 4. 心脏除颤器的工作原理是向储能电容器充电,使电容器获得一定的储能,对心颤患者皮肤上的两个电极板放电,让一部分电荷通过心脏,刺激心颤患者的心脏,使之恢复正常跳动。如图是一次心脏除颤器的模拟治疗,该心脏除颤器的电容器电容为14μF,充电至 10kV 电压,如果电容器在2ms时间内完成放电,放电结束时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减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这次放电过程中通过人体组织的电流恒为 70A B . 这次放电有0.14C的电荷量通过人体组织 C . 若充电至5kV,则该电容器的电容为7μF D . 人体起到绝缘电介质的作用
  • 5. (2021·潮州模拟) 如图所示为某电子秤示意图。一绝缘支架放在电子秤上,上端固定一带电小球a,稳定后,电子秤示数为F。现将另一固定于绝缘手柄一端的不带电小球b与a球充分接触后,再移至小球a正上方L处,待系统稳定后,电子秤示数为F1;用手摸小球b使其再次不带电,后将该不带电小球b与a球再次充分接触并重新移至a球正上方L处,电子秤示数为F2。若两小球完全相同,则(   )

    A . F1<F2 B . F1=4F2 C . 若小球a带负电,L增大,则F1增大 D . 若小球a带正电,L减小,则F2增大
  • 6. 如图所示,在正四面体P-ABC中, O是底面AB边的中点,若在A、B两点分别固定一个带正电、电荷量都为Q的点电荷,、G和D分别在CO和AO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UPC >UOC B . P点的电场强度与C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C . φD >φG D . 将带负电的试探电荷q从D点沿着 DO→OC移动到C点, 电荷的电势能先减少后增加
  • 7. 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负极板接地。两板间有一个正检验电荷固定在P点,如图所示,以C表示电容器的电容、E表示两板间的场强、φ表示 P点的电势、Ep表示正电荷在P 点的电势能,若正极板保持不动,将负极板缓慢向右平移一小段距离l0的过程中,下列关于各物理量与负极板移动距离x的关系图像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 8. 将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球a、b用绝缘细线相连。竖直悬挂于O点,其中球a带正电、电荷量为q,球b不带电,现加一电场强度方向平行纸面的匀强电场(没画出),使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且绷紧的绝缘细线O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30°,如图所示,则所加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可能为(  )

    A . B . C . D .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 9. 平时我们所处的地球表面,实际上存在场强大小为100V/m的电场,可将其视为匀强电场。在地面立一金属杆后空间中的等势面如图所示,空间中存在a、b、c三点,其中a点位于金属杆正上方, b、c等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c两点的电势差-100V B . a点场强大小大于100V/m C . a点场强方向水平向石 D . a点的电势低于 c点
  • 10. 空间某一静电场的电势φ在x轴上分布如图所示,x轴上两点B、C点电场强度在 x方向上的分量分别是EBx、Ecx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 EBx的大小大于Ecx的大小 B . EBx的方向沿x轴正方向 C . 电荷在O点受到的电场力在x方向上的分量最大 D . 负电荷沿x 轴从B移到C 的过程中,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 11. 如图所示,A、B两点有等量同种正点电荷,AB连线的中垂线上C、D两点关于AB对称,t=0时刻,一带正电的点电荷从C点以初速度v0沿CD方向射入,点电荷只受电场力。则点电荷由C到D运动的v-t图象,以下可能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2.  如图所示,当人用手接触范德格拉夫起电机的金属球时,会出现头发竖起来的现象。下面关于这个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范德格拉夫起电机起电过程满足电荷守恒 B . 出现头发竖起来的现象能够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 . 若金属球带正电,手接触范德格拉夫起电机的金属球时,人头发带上负电荷 D . 手接触范德格拉夫起电机的金属球时,要想出现头发竖起来的现象,人需要站在绝缘材料上
三、非选择题:(13&nbsp;题为实验题,&nbsp;10分,&nbsp;14-16为计算题合计&nbsp;34分,&nbsp;非选择题共&nbsp;44分)
  • 13.  电流传感器可以像电流表一样测量电流,能显示出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图像。照图甲连接电路,先使开关S与1端相连,电源向电容器充电,这个过程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然后把开关S掷向2端,电容器通过电阻R放电,传感器将电流信息传入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图像如图乙所示。

    1. (1) 在图中画一个竖立的狭长矩形(在图乙的最左边),它的面积的物理意义是(填写面积所代表物理量的名称)
    2. (2) 根据I-t图像估算电容器在全部放电过程中释放的电荷量约为 C(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3. (3) 关于电容器在整个充、放电过程中的 q-t图像和 图像的大致形状,可能正确的有(q为电容器极板所带的电荷量, U,为A、B两板的电势差)。

    4. (4) 实验中,为使能观察到的放电过程持续更长的时间,请通过分析,说明: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条件下,电阻R应选择尽量 填空(“尽量大一些”,“尽量小一些”“大小没有要求”)
    5. (5) 某实验小组在完成实验后,积极展开思考,进一步进行理论探究“为什么放电过程中电流的变化率越来越小”,假如你也是实验小组的一员,请你对此做出合理的理论分析是:
  • 14. 如图所示,长L=1m的轻质细绳上端固定,下端连接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带电小球,小球静止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已知小球所带电荷量q=1.0×10-6C,匀强电场的场强E=3.0×103N/C,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 sin37°=0.6, cos37°=0.8. 求:

    1. (1)  小球所受电场力F的大小。
    2. (2)  小球的质量m。
    3. (3) 将电场撤去,小球回到最低点时速度v的大小。
  • 15. 如图所示,两带电金属板间的电场可视为匀强电场,金属板外无电场,两极板间的距离为d,上极板正中央有一小孔,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小球从小孔正上方高h处由静止开始下落,穿过小孔到达下极板处速度恰为零,空气阻力不计, 重力加速度为g。求:

    1. (1)  小球到达小孔处的速度v的大小。
    2. (2)  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E。
  • 16. 如图,光滑绝缘水平桌面位于以ab、cd为边界的匀强电场中,电场方向垂直边界向右。两小球A和B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其位置连线与电场方向平行。两小球质量均为m, A带电荷量为a(q>0),B不带电。初始时小球A距 ab边界的距离为L,两小球间的距离也为L。已知电场区域两个边界ab、cd间的距离为10L,电场强度大小为E。现释放小球A,A在电场力作用下沿直线加速运动,与小球B发生弹性碰撞。两小球碰撞时没有电荷转移,碰撞的时间极短。求:

    1. (1) 两小球发生第一次碰撞后, B获得的动量大小;
    2. (2) 两小球发生第一次碰撞后至第二次碰撞前,A、B间的最大距离;
    3. (3) 当小球B离开电场区域时,A在电场中的位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