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合肥市颐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

更新时间:2023-12-04 浏览次数:4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填空题(每空<strong><span>2</span></strong><strong><span>分,第</span></strong><strong><span>10</span></strong><strong><span>题</span></strong><strong><span>2</span></strong><strong><span>分,共</span></strong><strong><span>30</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1. 小明购买乒乓球时,总要将几个乒乓球从某高度处自由释放,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小明的行为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 (选填序号)。 ①发现并提出问题;②作比猜想和假设;③进行实验;④交流与合作。
  • 2. 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模型法”、“比值定义法”等, 例如探究弦的音调跟弦的长短、粗细和松紧的关系时, 采用的 法。
  • 3. 自己来制作“水瓶琴”,如图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水面的高度不等。若用嘴依次吹瓶口发声,是 振动发出声音的,装的水越多,吹瓶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 。​

  • 4. 2020年5月18日在云南昭通市巧家县发生5.0级地震,地震观测站是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接收器来测定何时何地、发生了几级地震的。
  • 5. 雨后晴朗的夜晚,迎着月光走,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发亮的地方踩(选填“能”或“不能”)。
  • 6. (2021八上·瑶海期中) 在徐志摩《再别康桥》中有句美丽的诗句“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岸上的美景成了水中的“艳影”是光发生了现象,所成的像为(选填“实”或“虚”)像。
  • 7. (2021·青海) 如图所示,记录了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情况,该小汽车做的是直线运动,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m/s。


  • 8. 在湖面上方的天空中停着一只小鸟,距水面30m,已知湖水深5m,则小鸟的像到小鸟的距离是 m。
  • 9. 放大镜是生活中常见的凸透镜,
    1. (1) 成虚像时,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为:
    2. (2) 成虚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
    3. (3) 物体在物距L1时成虚像,物体在物距L2时成实像,请比较L1、L2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 10. “仙女飞天”魔术表演中,位于P点的观众看到云雾中漫舞的仙女A',实质是挡板后的演员A在平面镜中的虚像,如图所示。请作出平面镜的位置,并完成P点观众看到仙女的光路图。

二、选择题(每题<strong><span>3</span></strong><strong><span>分,共</span></strong><strong><span>30</span></strong><strong><span>分,下列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span></strong>
  • 11. 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图中所示的是火箭上升和此过程中航天员在舱内的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以地面为参照物,发射塔是运动的 B . 以发射塔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 C . 以舱内的航天员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 D . 以舱内的航天员为参照物,发射塔是静止的
  • 12. 如图,音叉M、N完全相同,M发出512Hz的声音,原来静止的N随之振动,N也发出512Hz的声音,则 ( )

    A . M发声时每分钟振动512次 B . M和N发出的声音的频率相同 C . M和N发声时的振幅一定相同 D . M发出的声音无需介质就能传播
  • 13. (2019八上·白云期末) 如图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 . 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小 C . 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 . 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大
  • 14. 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作为国际友好使者,在对外友好关系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熊猫宝宝刚出生时体重仅有100g左右。请你根据图片信息 ,估测刚出生的熊猫的头部直径约为 ( )

    A . 2.5mm B . 2.5cm C . 5mm D . 8cm
  • 15. 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 , 5s末A、B相遇;

    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⑤t=3s时,A、B相距8m。

    A . 只有②④正确 B . 只有②③⑤正确 C . 只有①③⑤正确 D . 只有②③正确
  • 16. (2023·山西) 一只白鹤静立在平静的水中,在岸边可以看到白鹤的两个“影”——影子和倒影,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白鹤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 . 白鹤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 . 白鹤飞离水面时,它的倒影会变小 D . 白鹤在水中的倒影是实像
  • 17.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潭清疑水浅”中“水浅”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 . 水中倒影 B . 手影形成 C . 筷子“弯折” D . 激光准直
  • 1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恰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规律成像的 B . 将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处,仅向右移动光屏,能得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 C . 若飞来一只小虫落在凸透镜上,遮住凸透镜的部分区域,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不再完整 D . 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动,用焦距8cm凸透镜替换该透镜,光屏上仍成清晰的像
  • 19. 如图是超市安装的一种刷脸自助储物柜。某顾客站在屏幕前50cm处,按下“存”按钮,屏幕上方的摄像头启动,出现人脸缩小的像, 柜门打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 . 该摄像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 . 该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0.20m D . 该摄像头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 20. (2023·北京) 一束单色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情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O是入射光,OA是反射光 B . AO是入射光,OC是折射光 C . ∠AOM是入射角,∠BON是反射角 D . 光若沿CO入射,将沿OA和OB射出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strong><span>1</span></strong><strong><span>分,共</span></strong><strong><span>20</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21. 如图所示,是测量物体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斜面的右端用木块垫起来,让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释放,滑到底端金属片位置,用刻度尺测得小车的路程为s1 , 用停表测得小车运行的时间为t1 , 然后把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得小车的路程为s2 , 测得小表测得小车运行的时间为t2
    1. (1) 为了便于测量,斜面应保持(选填“较大”或“很小”)的坡度;这样做可以减少测量(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实验误差。
    2. (2) 测量小车路程时,应测量的小车(选填“前部”或“后部”)到金属片的距离,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3. (3) 在测完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后,小红又从斜面中部自由释放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测出了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小红的操作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请说明原因
  • 22. 某同学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他先用加湿器使整个玻璃罩内充满水雾,将平面镜放在一个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用固定的红色激光笔发出一束垂直射向平面镜的光ON,然后用另一个绿色激光笔向O点发出一束光AO,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B方向射出。请回答下列问:

    1. (1) 实验中,用加湿器使整个玻璃罩内充满水雾的目的是 。(选填“显示光路”或“降低温度”)
    2. (2) 红色激光ON的作用是为了显示 的位置。
    3. (3) 缓慢转动圆台,可以看到三束光相互重合,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
    4. (4) 在上述实验装置的基础上,该同学在玻璃罩内装入了量角器,多次改变A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并记录AO与ON的夹角、OB与ON的夹角。该同学所探究的问题是:光在反射时,反射角与  是否有关。
  • 23.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 (1) 为完成实验应选择 (选填“厚玻璃板”或“薄玻璃板”或“平面镜”)进行实验。
    2. (2) 实验中取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是为了探究 
    3. (3)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选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4. (4) 实验时,将蜡烛A和B互换位置,会发现蜡烛也可以与像完全重合。这表明,在平面镜成像时,光路是 的。
    5. (5) 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块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 24. 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实验室中可供选择的器材有:由发光二极管组成的“F”和“T”形光源、凸透镜、光具座、光屏等。

    1. (1) 他们选择了“F”形光源进行实验,与“T”形光源相比,“F”形光源的好处是:
    2. (2) 将光源、凸透镜和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点亮光源,移动光屏,光屏上承接到不完整的像,如图所示。这是因为他们遗漏了一个实验步骤,这一步骤是:
    3. (3) 在探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的成像特点时,改变物距做了三次实验。与做一次实验相比较,做三次实验的好处是:
    4. (4) 该同学用发光二极管组成的“F”形光源代替蜡烛完成实验,其好处是 
四、计算题(第<strong><span>25</span></strong><strong><span>题</span></strong><strong><span>6</span></strong><strong><span>分、第</span></strong><strong><span>26</span></strong><strong><span>题</span></strong><strong><span>6</span></strong><strong><span>分,第</span></strong><strong><span>27</span></strong><strong><span>题共</span></strong><strong><span>8</span></strong><strong><span>分,共</span></strong><strong><span>20</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25. 物体沿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做匀速运动需要4s时间,后一半路程也是匀速运动,速度为12m/s,若全程长为48m,求:
    1. (1) 前半路程的速度?
    2. (2) 后半路程所运动的时间?
    3. (3) 全程平均速度为多少?
  • 26. 港珠澳大桥是当今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55km。大桥上汽车限速100km/h。

    1. (1) 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汽车通过大桥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2. (2) 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大桥。假设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经2min行驶2.6km后,汽车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这6min整个过程中 ,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3. (3) 在这6min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 27. 为了监测超速行驶的违法行为,公路上常常设置有超声波测速仪,如图为某公路直线路段的一处测速仪,测速仪能发射和接受超声波。当行驶的小轿车距离测速仪sOA=60m时(如图甲),测速仪向小车发出超声波,超声波“追上”小轿车时,小轿车刚好运动到B点(如图乙)。测速仪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所用的时间0.4s。已知此路段限速为80km/h,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求:

    1. (1) 0.4s超声波传播的路程;
    2. (2) 小车运动的路程sAB
    3. (3) 小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